第174章 新政 (1)

歸德府,永城

官道上升騰着滾滾的煙塵,一支軍隊正向東漸漸遠離永城而去,領頭的一名旗手打着面寫着“鬱”字的大旗,這個士兵滿面愁容,頻頻回頭望顧,因爲分心所以手中的旗幟也打着歪歪斜斜的。不過並沒有人因此責怪他,這整支軍隊有愁眉苦臉,隊伍中一片死氣沉沉。

看着已經逃散大半的軍隊,想到因爲匆忙離開而丟棄的輜重,一個軍官咬咬牙,策馬趕到鬱董身邊,小聲道:“大帥,要不我們去向永城借點銀子吧?”

默默趕路的鬱董緩緩搖頭。

那個軍官發急道:“大帥,我們便是不要,也便宜了許賊!”

“許平是直隸人,我是土生土長的開封人,在河南有些事他能做,我不能做。”鬱董綁架、欺騙老鄉從軍,貪污軍餉,欺騙上官,出賣友軍,諸如魯軍朱元宏之流做過的壞事他鬱董也幾乎一樣沒有落下過。但是鬱董有一個底線,就是不洗河南的城市:“再說,許平的名聲還是不錯的,他手下也多是河南人,不會禍害百姓的。”

又走了一段路,排頭的士兵趕來報告,已經看見了立在河南和南直隸交界線上的石碑,再往前便是南京屬地了。

鬱董停下馬,身邊只剩下千多死心塌地的老弟兄了,不少人仍回首西望,有幾個眼中還帶着淚花。

“以前,我一直安慰自己,歸德府也是河南,我離家鄉不遠。”鬱董跳下馬,走到路邊彎下腰,脫下頭盔放在地上。鬱董雙手用力地從路邊田地裡挖起大團、大團的泥土,塞到自己的頭盔裡,然後從腰間掏出一塊方巾將頭盔小心地包裹起來。做完這一切後,鬱董把盛滿鄉土的頭盔抱在懷裡,走回親衛身邊跳上戰馬,率領部下們越過石碑,踏入南京地界。

佔領歸德後,許平命令部將追擊逃向永城的汴軍餘部,同時向全府界的百姓宣佈從此免徵糧賦。

汴軍在祀縣一戰元氣大傷固然是闖軍進展順利的一大因素,可是河南文武官員的誤判卻是更嚴重的錯誤,他們認爲闖軍至少需要休整兩個月,即使發動進攻也要等到來年開春後。許平之所以急於發動對歸德府的進攻,也是因爲他覺得時間緊迫,不能虛度一個冬季等官兵恢復元氣。同時他認爲,闖軍固然虛弱,但汴軍更加虛弱。河南百姓對官府的敵視也是闖軍輕易獲勝的重要原因,闖軍進入歸德府後百姓根本不向官府通報,還自發地給闖軍帶路。

不數日,永城方面傳來捷報,鬱董竄向南直隸,永城守軍投降。追擊之前,許平就嚴令手下各部不得進入南直隸轄區一步,他們嚴格遵守這一禁令,望邊界而止。

歸德府的地方官非死即逃,那些僥倖從闖軍手下逃脫的官員命運已定,就算他們能不因棄土之罪入獄,也肯定會丟掉頭上的烏紗帽。河南布政司因爲守土有責,一直督促屬下的官員進剿闖軍,歸德府的地方官自然也不例外,不斷向朝廷請兵請餉。等他們丟官以後,河南布政司的聲音就會變得更加微弱,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天天惦着進攻開封闖軍。

至於南直隸方面,雖然對接壤的闖軍非常警惕,但收復河南失土與他們無關,更不會有他們的功勞。之所以許平嚴禁部下越界,就是爲了避免刺激南京方面的官府。如果闖軍進入他們的轄地,哪怕只有一個縣,守土有責的南京官府也會來嘗試收復失地。眼下許平的精力集中在解決開封問題上,他不希望被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南直隸戰事。

根據許平的情報,聽到歸德失守的消息後,中都鳳陽已經戒嚴,南京派出的大軍正進駐毫州、蒙城、宿州、豐縣等地,形成一個對闖軍的弧形防禦圈。南京官府擺出嚴陣以待的架勢的同時,還緊急撥給江北各鎮鉅款,發下欠餉,並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從南京武庫搬出武器送到前線。

“昔日起義軍革左五營進攻中都時,鳳陽留守司固然全力迎戰,而南直隸也發狂一般地徵集丁壯、糧草供給前線。”許平給手下將領分析戰略形勢,對自己的禁令作出解釋:“南京傾巢而出,爲的就是把革左五營逼出南直隸境界,轟到其它省流竄,而當義軍離開後,江北各鎮也沒有越過邊境一步。”

許平判斷,南京不但不會主動進攻,更會嚴格約束手下避免挑釁闖軍,因此他打算把主力移回開封,只留數百士兵鎮守歸德城。對此許平手下諸將還是有些擔心,他們問道:“那逃入南直隸的汴軍怎麼辦?”

“我想他們會對我們心存感激,比如那個鬱董,說不定會給我們立長生碑呢。”許平對汴軍的殘餘毫無顧忌,他大笑着道:“在南直隸一樣有的吃、有的玩,他何必來我們這裡找不痛快。以前還有河南布政司成天催促他出兵,現在他們頭上的這座大山也被我們搬開了。”

“可是,南京肯定不願意有客軍在自己的境內。”

“那是自然,可南京管不到汴軍頭上,無論汴軍怎麼禍害地方,那都是南京和汴軍之間的事,與我們再無絲毫關係。什麼時候聽說朝廷任命督師節制汴軍,我再派兵來歸德好了。”

許平離開歸德的當天,孫可望就又召來唐守忠研究籌措軍餉的問題,由於唐守忠這條地頭蛇的密切配合,孫可望的各項政策實施得很順利:“今天,唐大俠陪我見見闖營的將領吧,我給你們往日的恩怨化解一番,省得心裡有疙瘩。”

“全憑孫將軍做主。”唐守忠恭恭敬敬地說道。

“那好。”孫可望笑道:“唐大俠不妨直說,那些恩怨是你想化解的,那些是你不願化解的?”

唐守忠臉色微變,之前許平和他講的解決辦法與孫可望現在暗示的完全不同。

孫可望見狀又是一笑:“大將軍已經回開封府去了,現在歸德府我說了算。”

張獻寶等抗糧起家的義軍首領被孫可望喚來吃飯,等他們入席後,唐守忠也出來陪坐,見到這個曾在城頭百般辱罵自己的人後,大家的臉色都不太好看,張獻寶重重地哼了一聲,站起身來怒道:“姓唐的,大將軍要我不和你這廝計較,我就不和你計較了,可你怎麼有面皮和我們坐在一起?”

孫可望咳嗽一聲,伸手示意張獻寶坐下,等氣鼓鼓的張獻寶等人重新坐好後,孫可望端起一杯酒向張獻寶等人遙祝:“諸位兄弟,歸德一戰,孫某多有得罪了,還望諸位兄弟海涵”

接着孫可望就向這些歸德闖營將領解釋說,唐守忠早就在爲許平和他效力,之前還多次在暗中保護他們。而那些和唐守忠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雖然也打着義軍的旗號,但其實一個個手上滿是過往旅客、商賈的血債,以前勾結官府,禍害百姓的事情也沒有少幹,只不過他們是被唐守忠堵住了和官府勾結的路。

這次進攻歸德,唐守忠就奉孫可望的命一定要保證這些人不能入城,孫可望問張獻寶道:“若是讓這些惡賊進了歸德,他們難免洗劫百姓,到時候張兄弟到底又該是好?”

張獻寶撓撓頭,這才意識到問題的複雜嚴重性,孫可望又繼續替唐守忠辯護道:“唐大俠擔憂這滿城百姓,也擔憂我們闖營的名聲,所以寧可暫且得罪諸位兄弟,也要拼死阻攔那些雞鳴狗盜之輩進城,這個事要說也該算在我的頭上,明明是我”

第252章 軍法 (1)第359章 追擊第174章 新政 (1)第290章 旁觀 (2)第88章 破軍 (1)第469章 拆臺第549章 批判 (2)第190章 科學第213章 譁變 (2)第253章 軍法 (2)第426章 遺詔第209章 大勢 (2)第322章 功高 (1)第419章 名臣第349章 危機第40章 疑雲 (1)第26章 遺物 (1)第342章 遺產 (2)第107章 實戰 (1)第430章 主人第28章 求親 (1)第539章 逃竄 (2)第480章 曲終 (1)第420章 同享第513章 家書 (2)第442章 監督第459章 兄弟第44章 迷惑 (1)第557章 亂麻 (2)第451章 期望第557章 亂麻 (2)第353章 縉紳第532章 落馬 (1)第106章 孤軍 (2)第56章 奪印 (2)第322章 功高 (1)第300章 拐點 (2)第361章 剿匪第49章 條例 (2)第150章 拖延 (1)第80章 隱姓 (1)第469章 拆臺第57章 誘惑 (1)第280章 近戰 (1)第16章 轉折 (1)第119章 摧枯 (1)第62章 撫民 (2)第38章 邀請 (1)第213章 譁變 (2)第355章 海盜第29章 求親 (2)第386章 民心 (1)第82章 脫身 (1)第576章 偉人 (3)第10章 犄角 (1)第347章 決口第141章 交易 (2)第325章 天平 (2)第69章 意外 (1)第33章 前程 (2)第405章 召見第416章 吸納第152章 針對 (1)第2章 序章 (2)第538章 逃竄 (1)第276章 朝堂 (1)第566章 論述 (1)第374章 改元第529章 戰機 (2)第456章 知識第487章 口彩第438章 包庇第493章 直覺第67章 自新第443章 武鬥第455章 選戰(下)第347章 決口第48章 條例 (1)第373章 西安第118章 交易 (2)第356章 南下第243章 危難 (2)第152章 針對 (1)第489章 潛行第125章 算盤 (1)第33章 前程 (2)第222章 善後 (1)第166章 奔波 (1)第551章 走私 (2)第7章 變故 (2)第150章 拖延 (1)第80章 隱姓 (1)第322章 功高 (1)第497章 甲艦第98章 兵權 (2)第271章 出擊 (1)第283章 應對 (2)第509章 動搖 (2)第325章 天平 (2)第516章 調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