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壓力 (1)

收到這封信的同時,許平手裡還拿到一些城鎮傳來的情報,大面積的恐慌正在開封府界內流傳,今年七月的糧價比往年秋收時高出五成。歷年七月都是糧價最低的時候,往後每個月糧價都會上揚,冬季更是要翻上幾番。如果今年還是這個漲價模式的話,那麼不用等到青黃不接的五月,明年三月以前,開封府界內就會爆發大面積的饑荒。

既然官兵不會立刻到達,許平就決定親自前往後方許州,和孫可望商討一下糧食的問題。

孫可望似乎沒有料到許平會在這個關頭返回許州,他見到許平後奇怪地問道:“許兄弟怎麼在這個節骨眼上回來?”

“是爲了糧食啊。”許平心裡焦急,今年是闖軍首次大規模建立根據地,無論如何都不能出現饑荒,更不能比明廷統治下還差,他急不可待地對孫可望說起自己的擔憂,還交代他道:“絕不能出現饑荒,哪怕讓軍隊少些,也不能大量餓死人。”

“大將軍莫慌。”孫可望搞清許平的來意,立刻笑起來:“大將軍想想看,以往官府將大量糧食從河南運往京師,而今年這些糧食都留在開封府境內,怎麼可能比去年還差?我已經派人檢查過各地的收穫,最少也比去歲要高一成,最好的一個村甚至比去年多打了五成的糧食。只要大將軍能把官兵阻擋在開封府界以外,末將敢擔保明年秋收前絕不會有饑荒的。”

孫可望語氣很是輕鬆,還半開玩笑似的稱呼許平爲大將軍,可這並沒有讓許平安心多少,他追問道:“那這糧價怎麼會如此的高?”

“並不是現在高,而是以前太低了。”孫可望笑嘻嘻地說道,舉起右手在許平眼前伸出一個手指:“第一,以往秋收後,農民急於出售糧食來交租子和賦稅,今年免徵糧稅後他們不這麼着急了。”

“第二,”孫可望又舉起一根手指,在許平眼前晃悠:“我沿路設卡,以往農民把糧食運到糧行這一路無須交錢,今年他們每石糧我要提一錢銀,自然糧價又會高些。”

今年七月收穫後,開封府界的民間糧食交易急劇萎縮,可能還不到歷年的兩成。而闖營則通過深入鄉村的購糧隊獲取大量的糧食。

“第三,往年各地糧行的那些黑心商人統一打壓糧價,農民不賣給他們就無法解燃眉之急,而今年不但沒有賦稅,我還派人去各地購糧,這糧價自然就降不下來嘍。”

“那以後的糧價會繼續漲麼?”許平問出他最關心的問題。

“會漲一些,但是絕不會很高。”孫可望對此顯得胸有成竹:“以往各地糧行趁低價大量囤積糧食,七月一過,糧食大半都被他們收入庫中,十月以後市面上就幾乎沒有餘糧,自然糧價節節升高。而今年糧食運不到市集裡,糧行有錢也收不到糧食,更不用說我的購糧隊已經把大量糧食收進我們闖營的庫房了。”

“如此便好。”闖軍剛剛將戰略修正爲守土不失,開封府界又是新建立的根據地中最大的一塊,不但宣示意義重大,也是許平將闖軍正規化的根本,如果百姓流失,生產不能恢復,那許平的所有努力都會化爲泡影:“孫將軍重任在肩,萬萬不可大意。”

“許兄弟儘管放心吧。”孫可望大笑三聲,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文書給許平:“這是我才收到的報告,今年開封府界內沒有一個人敢燒糧,如此又可保存下無數糧食。”

“燒糧,爲何?”許平大吃一驚,中原連年大旱,百姓以泥土爲食,他不能想像居然還會有人燒糧。

“還不是那些奸商。”孫可望見許平對此一無所知,就又冷笑着解釋起來,往年七月新糧入庫之時,都會有大量的陳米被銷燬掉。

“各大米行都有默契成規,爲了哄擡糧價,寧可讓糧食爛在庫裡也不出售,青黃不接之時燒糧太過聳人聽聞,所以他們就把糧食留到米價最賤的七月來燒,還美其名曰金秋處理腐糧討個吉利,哼,難道我會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心腸麼?”孫可望嚴禁各米行自行銷燬那些他們手中的腐爛糧食,規定任何需要處理腐糧的清倉行爲都得事先報告闖軍,就算真是發黴的糧食,要燒也得由闖軍來燒,自行燒糧一概視爲作亂:“我不管他們吉利不吉利,只要有人敢燒穀子,哪怕只有一粒,我就殺他全家。”

聽明白原由後,許平先是憤怒不已,但稍微一想就擔心起來,遲疑着問道:“若他們存心這樣做,想讓糧食發黴並不是一件難事,這如何是好?”

“官府和姦商一貫勾結,對這些喪盡天良的事從來不聞不問,所以他們也不會真的讓糧食發黴,七月谷賤收糧的時候把庫房裡裝不下的燒掉就是了。不過從今以後就不行了,當然得防備他們故意讓糧食發黴。我已經通知各大米行,以後每次處理壞糧時我都會記錄下來,如果一年之內一家米行的糧食壞了一成以上,我也要殺他們全家。”孫可望放聲大笑,顯得很是得意,笑過之後他看着許平正色道:“今年六月,河南的米價比去年七月漲了八十多倍,而到明年六月時,糧價絕不會比現在高三倍以上。有我們在,河南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可以因而活命。但首先許兄弟就得把官兵擋在開封府外,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七月十五日,許平和李定國聯合發起猛烈攻勢,開封外圍的堡壘在幾天內就被摧毀小半,出城增援的明軍兩次被許平擊潰,堡壘中剩下的明軍知道無法在順軍的攻擊中生存,就悉數逃回開封城內:“東江軍隨時都可能支撐不住,而鍾龜年還在說服他們堅持,我也答應過要努力進攻爲他們分擔壓力,就算我不這麼說,也必須這麼做,現在開封不知道寫了多少求援信給朝廷了。”

之前闖營的戰鬥力恐怕比季退思還不如,畢竟山東叛軍有大量跟隨季退思造反十年的軍官爲骨幹,朝廷對山東的重視也遠遠在河南之上,許平必須要嚮明廷證明自己的威脅遠遠大於季退思,才能把明廷的注意吸引到河南來。

現在,闖營已經完成對開封的封鎖,剩下的一萬多明軍、兩萬餘團練和幾十萬人被圍困在開封城中。許平馬上下令,立刻沿着開封修築二十個哨塔。數日後這些哨塔修成,開封城和附近道路完全處於闖軍的監視下,內外交通隔絕。此次圍攻開封,成功地阻止了明軍的秋收,剛完成收穫的周邊地區也無法把軍糧運進被隔絕的城內。近衛營的參謀估計,三個月後開封城就會面對糧食緊缺問題。

這個時間表不能讓許平感到滿意。七月底,新軍又有兩個營投入山東,山東叛軍被再一次趕過大清河。許平不知道東江軍到底還能堅持多久,如果東江軍退向河南,而新軍六個營也尾隨他們而來的話,許平不認爲自己有任何機會阻止他們給開封解圍。

但是強攻開封也是不可能的,這是擁有幾十萬、上百萬人口的開封,而不是許州那樣的小城。就算炸開城牆,闖軍也要靠殘酷的巷戰來拿下城市。此外,部署在開封的大量火炮也會給闖軍以巨大的殺傷。

“新軍實在是太強大了,如果他們不犯錯的話,我該如何是好?”就在許平焦慮地反覆思索,試圖找出一條可行的攻城方案時,他期待的轉機已經悄悄來到。

第372章 破關 (2)第247章 爭鬥 (2)第189章 清野 (2)第19章 遲疑 (2)第232章 亂局 (1)第452章 導遊第493章 直覺第109章 許州 (1)第31章 乾孃 (2)第127章 臨戰 (1)第386章 民心 (1)第570章 辭職 (1)第441章 問答 (2)第401章 勸降 (1)第466章 寬容第207章 戰後 (2)第388章 軍閥第2章 序章 (2)第128章 臨戰 (2)第361章 剿匪第23章 懲罰 (2)第227章 默契 (2)第204章 反擊 (1)第190章 科學第516章 調任 (1)第545章 口實 (2)第510章 待機 (1)第481章 曲終 (2)第508章 動搖 (1)第190章 科學第343章 矛盾第369章 退意 (1)第28章 求親 (1)第151章 拖延 (2)第239章 矛盾 (2)第522章 見聞 (1)第24章 世子 (1)第448章 定策第281章 近戰 (2)第129章 修正 (1)第144章 應對 (1)第555章 退縮 (2)第22章 懲罰 (1)第303章 保守 (1)第426章 遺詔第56章 奪印 (2)第40章 疑雲 (1)第234章 前路 (1)第502章 義釋 (1)第286章 交鋒 (2)第564章 突擊 (1)第109章 許州 (1)第559章 上院 (2)第391章 火線第17章 轉折 (2)第443章 武鬥第12章 交兵 (1)第243章 危難 (2)第444章 結黨第474章 輪迴 (2)第340章 信念第104章 紛爭 (2)第418章 委任第530章 纏鬥 (1)第348章 撈費第37章 敲打 (2)第509章 動搖 (2)第49章 條例 (2)第223章 善後 (2)第47章 戀情 (2)第112章 困惑第324章 天平 (1)第455章 選戰(下)第486章 觀察第16章 轉折 (1)第214章 潛渡 (1)第547章 軍歌 (2)第476章 作亂第276章 朝堂 (1)第64章 貪生 (2)第33章 前程 (2)第284章 應對 (3)第22章 懲罰 (1)第62章 撫民 (2)第141章 交易 (2)第35章 失落 (2)第530章 纏鬥 (1)第174章 新政 (1)第406章 收禮第192章 抵抗 (2)第496章 闖關第404章 禁旅第90章 三入第244章 內憂 (1)第231章 補充 (2)第42章 長青 (1)第133章 爭奪 (2)第505章 道義 (2)第243章 危難 (2)第118章 交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