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春天

readx();陳文蕙在鐵壁關的漫天大雪中和趙崇義過了一個美麗熱鬧的春節。

春節一過,陳文蕙就開始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前一段時間,特別是進入冬天以後,陳文蕙的身子老是生病,可能是水土不服,還有氣候太寒冷的原因。過年之後,雖然鐵壁關還是一片寒冷,不過,春天的氣息已經來了,陳文蕙的身體也好了許多。

身體好了之後,她就開始全力協助趙崇義建設鐵壁關。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城裡的工坊需要擴大,去城外草原上行的貿易需要人帶隊進行。關裡三省的春耕工作需要和每個省的刺史協調。

陳文蕙在三個省裡面開始推廣新種子,新的紡織種植技術,拿皇帝撥過來的錢,重金僱傭黑家子弟,特別是煉藥堂的大師們,勘察礦產,測量各地的土質,以方便做出整體規劃。

趙崇義現在顧不得管理這些瑣事。這些事情都交給了陳文蕙和嚴叔鵬來帶領官員們辦理。他則是帶領西北軍,開始制定戰爭計劃,等到雪已融化,草開始發芽,他就要指揮西北軍,對那些不聽話的部落進行打擊。

時間就在這樣忙碌中過去了。當江南已經是一片春光的時候,西北纔開始化凍,不過,從冰凍大河的第一個冰塊開始裂縫開始,鐵壁關的春天已經來了。

隨着天氣漸漸和暖。城裡已經停頓的各種建設又都開始了。

陳文蕙修建的府邸還在繼續施工,城裡各個工坊也開始繼續擴大,再建設。還有城裡各種作坊也都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隨着小作坊的增多,鐵壁關的百姓發現,招聘越來越多了,城裡大部分居民都有了活幹。當然了,春天來了,更重要的是城外那些廣袤的田地,要開始種植了。

漸漸的,鐵壁關竟然要出現用工不足的現象了。

陳文蕙卻一點都不着急。因爲,她和趙崇義在去年來的時候,就已經和三省的刺史談好,讓他們組織一些百姓遷徙到鐵壁關。這裡有大量的工作等着他們。

除了這三個屬於他們管轄的省份之外,陳文蕙還和從京城到西北一路上那些平困,人口多,壓力大的官府都打好了招呼,讓當地的官員配合她把百姓遷徙一部分過來。

這些官員當然不會白白的聽陳文蕙夫妻的話。可是。陳文蕙這個人精,早就在去年來的路上,就已經通過一步步的交接官員,和這些官員都達成了私下的協議,只要他們送人過來,必然能得到西北鐵壁關給的好處。

這些平困地區的地方官們,見了好處,自然賣力。所以,一開春,鐵壁關剛剛出現招聘困難的時候。各地送來的百姓已經出現在了來鐵壁關的大路上了。

陳文蕙等到第一批外地百姓踏入鐵壁關開始,就大量的招募百姓,給他們提供住處,提供飯食,每個月發放月錢,讓他們開始修繕城牆,修城內的道路。還有城外聯通各個鎮子,小城市的道路。等到這些做好之後,又開始修建聯通三省的道路。這個工程一下子就進行了近十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當然了。用的錢都是皇帝下撥的。用的人,就是這些外地來的百姓。

這些百姓都是西北三省,或者是京城到西北沿途那些特別窮困的地方的沒有土地的窮困百姓。他們雖然在老家就是一無所有,但是。故土難離,他們也不想去更加窮困的西北,鐵壁關。

在他們的印象中,鐵壁關是個充滿的戰爭,蠻橫,兇險。貧困的地方。還不如他們的家鄉呢。雖然他們不想來。可是,小胳膊拗不過大腿,地方官員的威風很大,一聲令下,這些百姓只能收拾簡單的包袱上路。

本來,這一路肯定要死傷不少的。可是,他們發現,從他們踏上去西北的道路開始,沿途就有很好的接待措施。這些可不是那些地方官乾的。這些是鐵壁關的西北公夫妻派來的。這些接待措施很周到。有給百姓看病的大夫,有免費發放的食物。這食物可是比他們在家裡吃的好多了。不但有白麪饅頭吃,有大米飯吃,還有小菜,甚至還有肉食。這讓幾乎一輩子沒有吃過肉的窮苦百姓,一下子就打消了心裡的怨氣。很多人說,衝着這天天能有肉吃的生活,就是叫他們去死也值得了。

當然了,鐵壁關招募他們過去,可不是叫他們去死的。這一點,這些百姓都能清楚的認識到。因爲鐵壁關給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給了他們禦寒的棉衣穿,後來,天氣轉熱了之後,又給發了夾衣,再後來還給發了單衣。這還沒有到達鐵壁關呢,已經每人得了幾套衣服了。要知道,這些窮苦的百姓,有人甚至一輩子沒有穿過新衣服。現在一下子又了幾套新衣服。

各地往鐵壁關去的路上,匆匆忙忙的商人們,絡繹不絕,有往那裡送糧食的,有往那裡送百姓的,有往販賣東西的。還有把鐵壁關的出產給運送出來的。

整個鐵壁關一片熱鬧的景象,每天都有大量的人進出城門。

在鐵壁關外面本來是一片山巒,越過那些山巒,纔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鐵壁關建設在這裡,本意就是要藉助這裡的天險守衛大楚的。可是,現在蠻族沒有了。

陳文蕙就在鐵壁關外面山的那邊,草原上建起來一座雄城。反正皇帝給的錢很多,不怕花費,再說了,皇帝也清楚,這城市雖然投資巨大,可是建成之後,收益也是巨大的。

這個城市,陳文蕙請皇帝賜了名字。雖然城牆還沒有修建好,但是,城市內部的道路,下水道工程,種植樹木已經在進行了。

還有各種興建的房屋,店鋪也在建設中。

在這裡建設的工頭們都是在南洋有這豐富建城經驗的那些包工頭。陳文蕙把這些該官府做的事情,都分段承包給了一個個的商人。有大楚的商人,有西北的商人,有江南的商人,有鐵壁關的商人,也有夷洲島,南洋的商人。

特別是夷洲島和南洋的商人們,他們都有經驗,所以建設的很快。有的負責建設道路,有的負責建設下水道,有的負責建設店鋪,有的負責建設住宅小區。

鐵壁關在建設,鐵壁關外面皇帝已經賜下來名稱的雄城山海城也在建設中。

這麼多在建設的工程,進度之所以這麼快,一來是從各地招募的百姓多。這招募百姓可是不同於南洋,夷洲島招募百姓。南洋,夷洲島招募百姓,是從大楚往小陳家的地盤上遷徙,皇帝和先皇都是不情不願的。可是,這個遷徙,只是大楚內部的遷徙,皇帝當然十分上心。

有了皇帝的支持,再加上,提前,陳文蕙夫妻就已經和這些遷徙地的地方官們打好了關係,能遷徙的不快嗎?

除了百姓多,幹活的人多,還有就是鐵壁關外面的山裡面,建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坊,水泥廠。這個水泥廠的建成,意義重大,出產的水泥對於修路,建造城牆都有很大的幫助。

西北可不同於南方,這裡山少,產石頭也少,木材也不多,要是想建設的快,沒有水泥的大量供應還真是不行。

不過,前世陳文蕙就知道,水泥對環境的污染太大了,所以,她沒有把水泥廠設在城裡面,而是深深的藏在一個山坳裡面,還嚴格控制污水和廢氣物等的排放,想了很多辦法。目的就是儘量的不破壞這麼美的自然環境。

這樣一個春天就在這個忙碌的發展中渡過。

山海城還在建設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揮了作用。這個城市,是陳文蕙用來穩定西北的重要一步棋子,這個山海城是用來和西北的草原各個部族進行交易的。

眼下春天,各個部族都結束了貓冬,趕着牛羊馬來到了山海城,用牛羊馬,還有一些牲畜皮毛來換取各種大楚的商品。鹽巴、糧食、茶葉,綢緞,棉布,棉被,瓷器最受歡迎。當然了,各種美麗的成衣也很受歡迎。

交易了幾次之後,部族們都意識到山海城的重要性,以後,這裡恐怕是要長期來的,畢竟以後自己部族的東西要拿來交易,就要來這個地方。所以,一些大部族,比如說五大部族羌族,榮族,乃蠻族,沙曼族,興族本來部落就比較富裕,交易量也比較巨大。所以,他們五個部族都找到了趙崇義在山海城買了族人聚居的地方。

這些大部族的行動,自然引起一些附庸的小部族的效仿,一時間,小部族在山海城買地方的也多了起來。

除了這些部族之外,大楚的商人們也都開始在這裡買房子,鋪面。其中,江南瓷器曹家最先在這裡置辦鋪面和宅院。還有文家,席家,曾家,馬家,鐵壁關的一些小家族們都在這裡買房產,鋪面。

所以,山海城的房子,鋪面還沒有建設好,就已經賣出去一半了。

第二十三章 生日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宮平衡第三百三十章 真正的兼愛第一章 登陸第三百四十九章 化妝品第二百四十二章 人情第二百八十一章 遠慮第一百六十二章 撫慰第十三章 發展銀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刑第八十二章 鋒芒畢露第二百一十七章 找劉演第三十九章 皇宮燈節第九十二章 震驚第九章 不含糊第三十九章 賬房第一百三十八章 斷財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損失第九十九章 缺人怎麼辦第一百一十三章 兒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居民身份第一百零二章 更加繁華的上海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問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菊花山第八十四章 田家遭殃第九十章 行走第二百二十四章 財路第四十四章 李夫人的招數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吝封賞第七十三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三十六章 預言第一百零一章 安插眼線第二百零九章 夜遊第六十四章 不是一個人的錯第八十一章 出遊第二百四十八章 黑家的堂口第一百零三章 繁華第一百零八章 繼續擴大第二百七十章 挽回第一百五十七章 干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規劃店鋪第二百零五章 勉強收下第六十八章 三件事情第十七章 被休還是和離第七十五章 見一面第一百五十一章 送女當妾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尊嚴的生活第四十八章 不走了第一百零九章 你喝酒嗎第十五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二百一十七章 記仇的人第九十一章 學習第二百八十五章 打臉第二百三十七章 陣營第二百一十三章 城市規劃第五十四章 家務第一百二十八章 致仕第二百六十七章 培養自己的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方一回第十九章 家家有本經第一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七章 損失第十五章 繡坊第十二章 新物第六十三章 突變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添妝第二百七十章 會跳舞的廚娘第六十六章 春宴準備第三十七章 命中貴人第一百零九章 你喝酒嗎第五章爭 奪管家權第六章 收僕第一百七十七章 隕石需求第九十八章 人頭稅第二十章 鼓勵第二百一十八章 討要第一百四十七章 同盟第三百二十六章 賺錢幫手第八十五章 論功第六十九章 參加春宴第二百一十七章 下聘第二章 準備第三百一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三十七章 陣營第三百五十二章 碧水當家第二百四十六章 富貴景象第八十九章 仙境第二百零九章 夜遊第一百五十章 出路第九十章 行走第六十六章 植物大全第二百章 出個主意第八十七章 不會針線第二百七十章 挽回第二百一十章 驚怒第四十四章 討利息第七十八章 絕境逢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悔悟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靠靠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