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終章乾坤鼎定三國並立

卷 九 終章 乾坤鼎定 三國並立

卷九:終章乾坤鼎定三國並立

公元200年6月,幽州王與孫曹聯軍決戰赤壁,以身犯險誘敵水軍主力出擊,以數十萬枝特殊箭枝密如雨下攻擊,敵軍大半中箭傷亡,潰退回營。

其後不過數日間,受傷士卒紛紛傷口惡化,大批死亡。因爲人數衆多,處理時機過晚,處置失當之下,待發覺時已情勢失控,水軍大營中疫病橫行。

而後方纔緊急燒埋死者,隔離受感染者,至此,江東聯軍水師名存實亡,緊急補充之下的新軍,戰鬥力甚至不及幽州王麾下新近收編的荊州水軍。

七月,戰場主動權正式轉移,赤壁決戰進入陸地爭鋒階段。

退無可退的孫曹聯軍一面死守江夏,一面調集所有可用之兵支援,欲利用幽州王“勞師遠征”,“兵力補充不便”等諸多弊端尋找勝機。

八月,劉曄不似以往體恤士卒,整月中大小戰役不斷,麾下近六十萬大軍輪番上陣卻又未盡全力攻擊,損失士卒無數同時,將士經歷血火考驗,精銳程度不減反增。

十一月,即將入冬之際,赤壁大決戰爆發,孫策、曹操爲鼓舞士氣,不惜常常親臨前線,指揮若定。

十一月六日,激戰正酣之際,親自擂鼓助威的孫策被荊州軍團中一位隊正一箭命中後心,擡回大營路途中便落氣死亡。江東聯軍士氣低落到極點,正面戰場再也無法抵擋幽州王更加凌厲的攻勢,一退再退,江夏也被隨勢攻破。

至此,曹操與新登位的孫策之弟孫權殘餘兵力不足十萬之數。幽州王下令原幽州軍團分爲兩批各十五萬人輪換回幽州休整,已出征近兩年的老兵在覺察到很快便能回家團聚之後,士氣大振,更顯虎狼之勢,僅以十萬餘人,便可完全壓制其餘四十萬混編軍團。

公元201年2月,幽州王領大軍回到襄陽坐鎮,同時派出使者傳詔天子旨意,要求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至襄陽接受天子冊封。

第到達。劉璋與“客居”益州的劉備還有先得到旨意的漢中張魯一樣,見大勢明朗,以兩種不同的特殊身份接受了揚眉吐氣的天子劉協“招安”。交出軍權後,劉備並未接受朝廷的新任命,執意離開,最終與關羽隱居於生活多年的襄陽一帶。

7月,前一批迴幽州休整的士卒重新在高順的帶領下來到襄陽輪換,趁士氣高昂之際,幽州王再次出兵江東。同時派出特使荀或帶着密信趕赴建業。

10月,兵臨城下,面臨退無可退絕境,心灰意冷的曹操與孫權商議之下,宣告投降,天下事實上基本統一。

公元202年1月,天子劉協詔告天下,改薊城爲京都,定爲京師,不日便進行遷都,同時在幽州王劉曄鞠躬盡瘁努力之下,西涼馬騰,韓遂親臨接受朝廷任命,天下重新一統,爲表其功,封其暫攝輔國親王,全權處理朝政。

原本由北到南大批的“有識之士”在被這等來勢洶洶地破竹之勢嚇倒,集體失聲,而後見得郡縣一律實行“戰時管制”,細毫未見劉曄張榜錄賢才以填補空缺意思,心中怨恨之餘不可避免地有了看笑話想法——

想天下何其之大,難道僅憑區區幽,徐二州士人,便想治理妥當?作夢還差不多

然而,令他們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3月,劉曄詔告天下:天子成年,九州一統,將於十年內逐步還權於天子,同時原幽、徐士族除極個別之外,屆時將不會在朝廷中任職,而統一隨劉曄至其封地,一個據說呼爲“美洲”之地方。

如果這條僅是讓天下原本以爲劉曄有問鼎想法士人們面面相覷,那麼後一條更是讓所有士子莫名其妙之後大喜若狂了——

戰敗的曹操,孫權“申請”到大洋之南的一塊叫“澳洲”的地方,願意隨同他們離開的士人以及百姓由官府安排般只“接送”,皆可前往。

依着說明,無論是這美洲還是澳洲都離中原之地數千裡,更有大洋相隔,如此說來,天下豈非成爲一主二屬,三分之勢?

“我們有機會了?”

明白過來的士人們歡呼了,在他們的心中,自然是中原即中心,朝廷即中樞,餘者皆是化外蠻夷。既然勢大欺主的劉曄,以及雄才偉略的曹操,孫權都“自請放逐”,他們理所當然應當受到重用,那還有什麼理由不欣喜若狂呢?

無論外界如何議論,已經謀劃好一切的劉曄都不爲所動,還政劉協,遷徙準備都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或許還有人在疑惑,還有些實力的曹操以及孫權爲何都不反抗這種“流放”的方案,但是對於劉曄來說卻是極其簡單。

首先,劉曄去見了曹操,然後認真地說了一席話:“孟德,你在最後時刻選擇相信了我,那麼現今便是我爲你謀一條不會讓你失望之路詳細之處,你且聽好了……”

曹操聽完後,神情複雜地對劉曄說道想:“子揚,按說你讓我損兵折將,狼狽鬱結,但聽到你自己和我幾乎相同的去處,我發現再也無法從心底裡恨你了。”

……

然後,劉曄再去找了孫權說道:“仲謀,孤已爲孟德謀劃到一條出路,現今細說於你知曉,且看你是何想法。”

孫權很仔細地聽完了劉曄關於這塊叫“澳洲”地方的介紹,疑惑之處也一併請教通透,最後問道:“孟德真願前去?”

得到肯定答覆後,他先點頭表示接受安排,在劉曄轉身準備離去之時,問出了一句話:“幽州王,雖孫某極欽佩你的胸襟,但是殺兄破家之仇卻不敢忘懷還有,‘澳洲’這名字有點難聽,不是嗎?”

劉曄行走中的身子頓了頓,伸出右手隨意擺動兩下,迴應道:“仲謀,你終於說出了這句話,至少,讓我感覺你還有點人情味至於這名字,隨便你與孟德去取,只要什麼時候有空,派個使者回來報備,想來朝廷也不會介意的,對嗎?”

孫權目光閃動,不知他心中想法如何,然而,從他以後的孫家子弟,卻再無人提及“復仇”二字,只將精力專注於內經營族內,外與曹氏家族爭權,千年未變,而“澳洲”也在幾次爭議之中,最後雙方妥協對外一律稱爲“新洲”……

……

公元210年10月1日,劉曄帶着最後交接完成的包括陳宮,李儒,戲志才,郭嘉等在內的100位文臣,以及張飛,趙雲,張遼,典韋等數十外領兵大將,還有誰都明白意義的20萬京師精銳“駐軍”將乘數百艘鉅艦由蓬萊入海,向東而去。

昔時,出京師由天子劉協領文武百官,五萬御林軍,以及全城數十萬百姓沿途相送。

劉協淚灑衣襟,回想這九年中歲月,他心中百般滋味摻雜,無論當初身邊將官謀臣說叔父有“竊國”之心,或者是後來劉曄公告天下將還政之時的“居心叵測”,雖然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相信,但卻絕不能保證是否從未動搖。

此時再想起自己跟隨叔父的最初幾年中,真切的感受到的那種關懷信任,突然意識到若是劉曄選擇留下,他絕對會善待一生,絕無二話,這是一種知心的默契,不必言傳。

但,正如劉曄在統一前夕那次深夜所談——

“陛下,如今臣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同時也代表了從臣勢起而相隨的利益集團,他們有自己的利益所在,若臣強力彈壓,以如今陛下情況,只怕適得其反,不如以更大的利益疏導,如此方能兩全。另有一點,雖然難聽,但臣辛勞半生,如果終於可以放下重擔,哪怕只是爲了家人餘生,臣便不願意將決定權交到陛下後人的手中。”

想起後來劉曄用各方面的細節分析,時至今日,再細看他那十年間勞心勞力頗爲憔悴的面容,思量着一去之後,只怕今生再難相見的永訣,劉協更是抑制不注的悲傷。

“叔父,協兒想來怕是前世積福,今生方得您於危難之際扶佑,方能重收神器如今情勢所限,侄不能盡全禮以送,待回宮之後,必然焚香禱告,請列祖高皇護佑叔父一路平安,餘生幸福”

“協兒,這隻怕是叔父最後一次這般稱呼你,請不要時時將我那一點恩情記掛不忘,你是天下共主,九五之尊,手握權柄之重,容不得半點懈怠尋私。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你的子民好一點,讓他們衣食無憂,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這是你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他們也是這個國家強勝的基石,相信他們會千百倍回報你的好。有空多看看我留給你的那本《治國方略》,同時教育好下一代,那麼,你,曹操和孫權,以及叔父便可將我中華傳承不滅,使漢人永久屹立於世界之巔”

劉曄看着附近並無人靠近,語氣不無感慨地說道。

他再想了想,呂布被他打發着帶着兩萬幷州騎兵回到了故鄉,在朝廷的支持下,想必他以及他的後人。會喜歡上鐵騎飛揚,四面出擊,挑戰草原勇士的生活。而那位橫插一腳,使得天下最終以另外一種方式迅速統一的始作俑者張角,則在他的安排下帶着死忠支持者們從幽州走朝鮮半島,最後到了日後的那個島國之上,想必他不會排斥在那裡傳教,建立一個理想國度想法吧。

至於莊凡,則是早在十年前留下解藥後便不辭而別,押送張角一干人等過程中也未見其出現,想來是不想左右爲難吧。

於是,認爲該說的都已點出後,劉曄也沒再多作交待。。

“恩,叔父,我懂的,我對天起誓,決不敢稍忘叔父今日肺腑之言,若有違背則天雷爲懲,化爲飛灰”

劉協重重的點點頭,然後莊重地起誓道。

叔侄二人再說了些體己話,便見禮官宣唱吉時已到,只得依依惜別。

劉協望着劉曄在大禮之後帶着隨衆向東而行,直到那一條長龍消失在天際之時方纔迴轉,果如其所言,草草用過些膳食後便沐浴焚香,爲劉曄祈福。

……

公元212年1月12日,劉曄船隊登陸美洲,與先行到此的司馬懿會合,接收軍政大權,而原本幽州改革中所承諾的土地,也將在此處兌現,故而隨同劉曄而來百姓幾乎傾盡幽州全部,兩批數次接送共計四百餘萬。

劉曄令隨船而來的初臨大軍休整,自己稍作休息後,便安排各處開始動員,兵分四路由北向南推進。

對於當地土著加以區分,服從者歸於治下,不從者一律向南驅逐,最終歷兩年統一北美洲,除極少數土著仍不服統治,被驅入南美洲外,盡皆收納教化。

因人口所限,劉曄定下規劃鼓勵生育,緩圖發展,於十二年後人口暴發式增長到兩千萬後,再次出兵,歷三年統一南美,更名南北美洲爲“東勝神洲”。

公元230-235年,劉曄漸漸放手權力,並於235年6月正式攜王后公孫燕,王妃蔡文姬隱居,長子劉成繼位,繼續執行劉曄所定各項策略。

五年後,劉成稱帝,改國號“東華”,尊劉曄爲太祖,奉新漢爲“兄”

得知消息後,新漢帝國皇帝劉協當時在朝上不發一言,有近者私下稱聞得皇帝曾輕嘆曰:“或許,這樣也不錯,終歸是能還得一些……”

第二日,天子力排衆疑,下詔承認東華帝國合乎法制,與國永結兄弟之誼,世代不變。

……

而新洲早在公元225年便宣告一統,土地盡歸曹操,孫權兩方勢力,曹操十分其六,餘者爲孫權所得,兩方各成體系,卻同時承認自己爲漢族一屬,爭戰十年各有勝負,眼見短時間內不能吃下對方,正聞得此事。

於是,在一番談判爭議妥協之下,兩方原則上同意合併一國,皇帝由兩方勢力各自擔任十年,除戰爭狀態之外,不得連任,同時對於對方屬地沒有徵兵,調動軍隊權力。

236年第一任皇帝,史稱魏武帝,四年後因病去世,其子曹丕繼位,六年後孫權爲帝。

無論是曹操,曹丕兩父子還是孫權,三人皆爲一時之傑,他們順應爭戰許久,人心思定的大形勢,開始全面有效的改革,裁減冗兵,冗官,減免徭役、賦稅,使得立國後三十年間大治,國力日漸強盛。

但是,他們立國卻從未得到大漢以及東華兩國承認,來往禮儀皆按屬國對待,直到八百年後,魏帝國被世界上首先興起的洶涌的民主運動推翻,成立民主共和國……

後世世界上所有歷史學者對於從公元213年,三國事實上的分立開始,直到公元1038年魏帝國覆滅,這段井噴式的國力發展驚慕不已,公認稱之爲“輝煌鼎盛的漢族三大帝國時代”。

(全書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09 破重圍誘敵功成關張斬帥並奪旗16 人中呂布無雙將往來馳騁戰諸侯24 劉曄督軍破前鋒張飛念定乾坤謀10 大破黃巾功顯赫劉備心狠棄子揚12 惜孟德現時有心衆醉惟獨二人醒30 彭城之內陶謙悔敗陣夏侯狼狽歸第30章 暫時落幕第3章 平復遼東22 袁詭孔辨搶先機回營諸將問事宜13 公孫乍聞敵襲營笑談藐視代郡兵27 反思自身統帥道多事之秋大事件30 彭城之內陶謙悔敗陣夏侯狼狽歸38 袁術不滿壓徐州趙雲受命迎頭擊25 飛將最終寄河內徐州爭戰將復起第16章 孫乾爲使31 兩軍對峙彭城外曹劉針鋒互往來27 反思自身統帥道多事之秋大事件16 親自出馬折節拜子義感動立時歸第14章 大變前兆05 少女心思單純念文辨武鬥漸健全22 郭佔投身說地形劉曄改策迎面戰09 典韋大吼攪婚宴劉曄借勢搶佳人17 劉曄曹操細計較董卓李儒有商量14 州府爭劉虞爲難子揚怒果斷斬使05 少女心思單純念文辨武鬥漸健全19 軻劉各自細謀劃幽燕北地戰雲密21 袁紹陰謀雙算計亂世年月人心險27 慈不掌兵古賢訓火燒連營十萬兵26 陳宮張邈迎呂布徐州陶謙請劉曄第9章 獻帝還都09 典韋大吼攪婚宴劉曄借勢搶佳人27 接密報陶謙變態送書信陳糜識勢第3章 再聞喜訊04 典韋矢志破雄關萬事俱備待東風18 劉曄佈局萬全謀劉虞毅然讓幽州第33章 襄平陷落01 窮則思變立清醒劉曄幡然悟己途13 念劉備小人行徑猛張飛撕袍斷義23 子揚妙語退曹操傲骨仗劍闖歧途13 暫且緩過蔡琰事再至天使名劉和11 緩表功請留都督風雲動事端漸起23 劉曄分兵固營寨胡族遇挫屠邊民09 輕鬆定計平賊亂洞房花燭婚娶時第27章 四面楚歌24 三劉二袁孫陶爭狼狽公孫餘威存07 劉備知過先認錯定計盡顯梟雄色33 糜貞料準曹劉爭子揚閉營倚彭城08 安民招兵同時動處事有條不驚慌第34章 將欲親臨第23章 袁術稱帝06 得兵器武裝鄉勇劉曄三人探敵情33 糜貞料準曹劉爭子揚閉營倚彭城15 劉曄升鎮北將軍臨行前暗授機宜第2章 安徐回幽11 諸侯會盟各心思曹操精明自清醒第36章 計定待成03 會郭嘉知曉秘聞求教怎奈門規嚴12 月夜靜思遇偷襲劉曄幸得張飛助第17章 風雨欲來第10章 莊凡記事06 入代郡城守事件劉曄郡府逢蔡邕05 赴任途中動心思夜投小村知郡情32 兩方默契虛廝拼劉曄勇將曹心驚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08 豺狼至朝廷大亂檄文起諸侯討董15 兩軍陣前交辭令熱血豈畏沙場行第33章 襄平陷落15 兩軍陣前交辭令熱血豈畏沙場行10 才女劉郎入洞房佳話流傳千古揚05 斬索落橋典韋勇鐵騎破甲敵心寒11 賜女劉曄欲定親劉玄德自有念想第35章 決勝之地第10章 莊凡記事10 劉焉臥病思後事張鬆密報劉備逃23 東門兵變驟然發田楷趙雲齊上陣15 暫別是爲將來計武將情誼子義奇17 任丘遭遇敵截攔逆天一戰前奏曲06 乞伏利再進對策誅木仁鮮卑議和第7章 釜底抽薪05 得秘法思慮實用殺敵無聲毒箭計第30章 暫時落幕25 子揚擾心張飛戰一子錯亂局勢變15 搜城三日無所獲無奈放棄議政策07 用田豐代郡漸興歷數月大變乍起02 軻比能聞敗驚急乞伏利陽謀對策26 陳宮張邈迎呂布徐州陶謙請劉曄20 重甲精騎再建功典韋勇武擒嚴善32 攻營戰誘敵深入重騎兵首戰建功07 劉備知過先認錯定計盡顯梟雄色03 會郭嘉知曉秘聞求教怎奈門規嚴21 管亥親留斷後路三家盡付招降信15 鮮卑擾邊欲寇境劉曄掌印任都督10 大破黃巾功顯赫劉備心狠棄子揚22 知陰謀曹操爲難衆謀士事急束手05 赴任途中動心思夜投小村知郡情第6章 蒼天黃天04 趙明李政通文理左右雙翼初顯成23 管亥自認罪加身劉曄豈爲小器人12 惜孟德現時有心衆醉惟獨二人醒第32章 異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