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風雨欲來

“然而洛陽百姓爲我等先前與大哥辛苦收攏,現今便若離開,豈非重置他們於水火之中,而軍中亦有過半士卒爲洛陽百姓中驀得,先不說是否能夠順利離開,便論我等本意,又是於心何忍?”

思慮半晌後,趙明見到連田疇都被這一言驚醒而無語以對,立時便頗爲無奈地說道。

“一家之事與萬家之事,一地之民與幽、徐二州數百萬民衆之間,豈能相提並論?明公一直便有視能力而論舉措想法,亂世之中受苦百姓何其多矣?顧全大局,莫要因小失大,如此方爲保存現有基業,以圖將來終能還民清平。二位大人何必猶豫於此等小節?”

孫乾說得並沒有錯,當到了劉曄這個地位上時,除了原則上的就算吃虧也不能容忍之事,其餘都得以比較得失利益來作出決定。

由於有劉協在洛陽,當然不可能如同青州那般再來個攜民同回徐州之大舉,這十數萬百姓便是現今這個空架子朝廷指望的糧食以及補充兵員基礎了,劉曄又豈能虎口奪食?至於趙明他們帶着九千兵士離開,只怕不論楊奉還是劉協私心裡都會鬆下一口氣----

楊奉的一萬五千軍士是經過了李郭聯軍十數萬大軍追擊奮戰而餘生的,忠誠度自然不用懷疑,而劉曄手下的趙明與田疇二人,又屬於施行新政,所有百姓名義上雖屬於朝廷,但實際上仍舊是聽從他們的安排調度,這本已就召來了不少官吏非議……

由此推之,楊奉屬下兵士們搶掠之事愈演愈烈未必便沒有着他的默許以及故意縱容!

這些人,便是如此的不知足。他們口中有飯食吃之時,不會想到當沒有劉曄當年辛苦收攏百姓,並藉着自己代郡一處之力施行屯田之事,他們或許回到洛陽將面對的是殘敗地宮殿,無衣食之少數百姓。到了最慘之時百官只能吃樹皮草根,劉協也只能喝到一碗米湯……

享受成果的時候,他們是不會有心思去想如此之多的“如果”的,“不知足”便是其天性!

現今往食衣行無憂,顛沛流離數年之後,剛剛找到了點當年那種身居於天子朝堂。享萬人景仰的感覺,便又在嫌着有趙明以及田疇在此管着就是他們直接管轄的百姓,已算得越俎代庖,少了這近萬雖有軍屯之利,但因爲整訓以及防備兩關之人極多,同樣多靠着百姓供養之兵。他們的日子便會更好過些不是?

“知過則需改,疇今知公點醒,方知前時之謬處,實是愧對於主公之信任……”

田疇先是如此說話,倒令趙明頗有些奇怪了,平日間田疇卻也是個極爲堅持主見之人,便算得被說服,也不應當如此迅速表態。果見其話鋒一轉道:

“然則確如子清先時所語。我等在此九千兵員。有四千是爲先時代郡時便跟隨於主公之親信下屬,而五千則是於此地百姓中挑出,他們中絕大多數都爲有家屬拖累之人,想要全數遷回徐州是不可能的!既然依公之見,也是同意疇與子清所計劃之天子在洛會於主公有利,那事實也應當相去不遠!現今問題便集中到了糧食漸缺,必然會引發的我等與朝廷勢力矛盾問題上……”

“不如便由子清領着先前代郡兵馬隨公回徐,而疇則於此處繼續領着五千兵馬屯於雄關虎牢。扼守此洛陽咽喉,有分出部份士兵輪換進行屯田,自不會在糧草上再與楊奉將軍產生什麼糾葛,至於百姓們,便由着朝廷統一管理罷……”

田疇所說的這個處理方式,可以算作是爲他作出地最大讓步。如若他與趙明真正便依命只能領着四千舊屬回去,那麼他們在洛陽辛苦四年便算是全無成效。雖然知道劉曄不會怪罪什麼。但私心裡極爲想通過實際的功勞來證明,當初劉曄的折節而求賢並非不值!如此他自然不能容許這等情況發生。

“子泰與明可算爲同進退。今彼不歸,願圖大事,明豈能如此便回?便由副將領這些軍士隨公回去徐州,我二人依舊留於此處,便爲大哥再謀些利處!趙明也是很快便體味出田疇所言中所表露出的意思來,相對於早日回見於劉曄,他自己當然更是想帶着一份極大的功勞回去,而非是一事無成。

“二位大人且聽再乾一言,明公何等精明之人,他既然早有定論使二位回徐,並委乾爲使,便是爲了萬無一失,不希望見到事情有變數!兩位大人心意可算得極好,但事情如何演變並非是現今能夠完全看清!如若出了何等變故,到那時更無顏面對明公是小,真若有個閃失,豈非讓明公妄失臂膀?”

一味地潑冷水,當然也不可能使得說服工作一切順利。孫乾在摸清了田疇與趙明兩人的脾性,知道他們都頗有一股倔強性子後,立時便以良言苦勸道。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而相對於現今據有之幽、燕兩處皆有許多地方需要派人嚴加防備之大州地劉曄,田疇與趙明兩個有管理不小的一塊地盤足足四年經驗,能當得重任之人,他也是極爲欠缺的,反而是洛陽一地之近萬軍士重要性倒在其次。孫乾也在先時出發前劉曄的話語中,清楚地明白了這個道理。

“主公之時刻關懷,吾等屬下自然是清楚的,但現今還不是主公只需得穩固發展,便定能重拾河山時候!若天子被袁紹所挾,則其兵鋒所指,天下能當者幾何?便如公所言凡事皆有變數,若真有此等袁氏得到奉迎機會之變故,到那時主公豈非更是難以招架?”

幽、徐二州的實力,不僅是田疇與趙明兩個不能清楚知曉,就是剛投不久的孫乾。在未能證明他的忠心以及能力之前,同樣也是不清楚地,而劉曄也僅是在信中順帶提了一下兩州實力並不弱,完全有自保之力。

爲了保密以及安全,對於孫乾完全不熟悉地劉曄便是依着徐州那一套規矩一視同仁。要辦大事,自然在小節上也需得時時注意,以保證不會因小失大,早早泄露秘密。

“田大人所言確有些道理,而明公之料事極準之名也是早有傳說,雖是不能迷信於此。但在撲朔迷離的局勢中順着主上意思佈置而行,上下齊心未必便不能成事!何必糾纏於未知之事,以圖福禍難料之功業?”

面對心志堅定之人,便算得你口才如何了得,最終能說服機會也是太小。孫乾已經明顯的感覺到了這點,他心裡倒對於自己初歸於劉曄手下。第一次爲其辦事便不能順利完成沒有多少不安,有的只是對於固執於己見的田疇與趙明兩人所作所爲,會否最終爲劉曄帶來壞處的憂心,事已至此,即使他明知自己只怕已經有心無力,難說說服二人,卻還是作着最後的努力勸解道。

“公並不知洛陽具體情況,疇與子清二人卻多次受天子詔見。百官中也未必沒有因爲主公之關係故而對於我等示好之人!如此一來。我等對於天子之影響力卻不可小視,怎能以全數未知而概述?作出先前那般讓步,對於平復現今洛陽稍有些矛盾局面,應屬於極其有效,後面諸事,自由得我等謀劃便是!”

知道自己大方向並未走錯的田疇,便以這等斬釘截鐵地話語,完全堵死了孫乾再勸之角度。而趙明同時也是點頭出聲呼應道:“正是如此,公回到徐州,便報於大哥,只等實力足夠,便可於洛陽迎奉天子,從此興扶漢室之路便已平坦許多!”

“二位大人既然已經作出決定,而明公亦未下死令使二位大人必須回于徐州。乾自不用再多作反覆之言。最後以片言奉送,希望兩位能夠多作考慮---雖有一言曰知足長樂。然則世界有此種人幾何?”

孫乾所指的,自然就是相對於田疇與趙明地交出百姓管轄權,朝廷勢力未必便會從此知足,當某些人認爲一樣東西本就是應當他來獨享,既使是有人來分去了微不足道的一些,其皆會認爲極大的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公所語,吾等自然多加考慮,汝遠來辛苦,便先去休息,待得明後日一切完備,便領兵回徐州去罷。田疇與趙明作爲拾檔,主事以及拿主意的,一直便是田疇,他既然如此發話,便算是完全結束了此次正式地會談,結果同樣是雙方各持己見……有道理,經他如此一說我倒也覺得咱們先前只怕還是太過樂觀了些。”

看着孫乾淡然施過一禮,然後離去地趙明轉過頭來,眉頭微皺地對着田疇說道。

“現實與事實,成敗與得失並非盡是道理二字可以概論!大方向未錯,我們便只需注重細節,不至於出了重大疏漏,如此便已有大半把握可以成事!主公是極爲寬容之人,他教你我回轉,未必沒有怕我們親身歷於險地,所行之事頗有些兇險之原因,而若最終能夠成就大事,他同樣也不會怪你我這般自作主張……”

雖然田疇與劉曄接觸的時間並不長,但僅憑着劉曄地行事作風以及通過趙明的瞭解,他還是極爲清楚的明白劉曄的一貫處事態度。

“這倒是不假,便真希望楊奉將軍這些人,能夠知足,否則洛陽終不會太平……”

聽懂了孫乾那意思極爲簡明話語的趙明,對於楊奉以及他屬下的士兵,是真正地毫無好感,若不是顧全大局,依着他往時地性子,只怕再遇到劫掠之事,立時便要下令拿起武器反擊了!但事實,真會依着田疇那般樂觀的估計麼?

四月十四日,趙明將原本代郡來到洛陽兵士,連同他們中少數與當地百姓們通婚,願意離開此地去到徐州家眷。一行共約四千六百餘人由副將帶領,受孫乾節制開始撤離洛陽。

經虎牢,過中牟,入兗州,最後通過沛國進入徐州境內,一共花費二十餘日時間,最終於五月五日到達徐州治所郯縣。

當然,如此大規模的撤離,也是需得報於劉協,得其詔令方能行動。形式上的東西。在有條件下,還是需得動用,以圖能夠名正言順了。

而在四月十五日,田疇與趙明將整理好的洛陽附近總計十八萬五千四百餘百姓之戶籍上交於朝廷,田疇自請與趙明領着原本就由洛陽百姓中青壯組成地守洛軍隊去駐紮於洛陽南面咽喉之關隘----虎牢關!

這等大事,田疇與趙明因爲並不能夠隨時見到獻帝劉協。故而卻是在請見之後,於朝議之上公然提出的,自然讓衆人一陣驚訝。關於由朝廷來主管洛陽百姓之事,其實在朝議上這半年之間已討論過數次,但都是因爲初來乍到,不太瞭解具體情況,怕“物極必反”故而暫且擱置,而今日由田疇與趙明主動提出。自然比由他們去下令討要來得好些。故而朝野一片讚揚之聲。紛紛請求劉協爲二人加官以示賞賜,劉協也就順勢大加任命,最要害的司隸校尉之職給了楊奉,趙明得到了綏遠將軍封號,而田疇也被任爲虎牢校尉,兼領議郎可以入朝議政,平時則與趙明一道守備於虎牢關。

所有地任命,交接都未出得極大之事。而洛陽的百姓們也並不認爲田疇與趙明兩個守護神便在洛陽附近,他們換人管束會出多大亂子來。先前雖有搶掠之事,但於此亂世之中他們又怎會沒有經歷過?受害的畢竟只是小部份而已,故而他們同樣是安心的勞作,只等到得六七月間,便可收成小麥以充實自家糧庫。

實際上,當初劫掠於百姓以及軍屯之事。確實與楊奉脫不得干係。雖未直接指使,卻也是由着他的親信指揮。得到了他的默許的,所爲地自然便是想要逼着田疇與趙明兩個早些讓步。

在他們看來,只要自己掌握了這些百姓,哪還用得實行屯田?直接便可衣食無憂了!

田疇與趙明地如此“識相”,自然使得楊奉極爲滿意,他與朝廷的百官們,早就在去年還於洛陽之時得到了田疇與趙明提供地足可以過到今年六月莊稼收成之糧食,故而權力一交,立即洛陽便清靜一片,往時至少隔天便有一起或大或小搶掠財物糧食之事,從四月中旬開始,便再未發生過任何一起……

時間過得很快,兩月時光便這麼緩緩而堅定的過去了,先不說前時劉曄接到孫乾回報洛陽的兩位心腹地決定以及舉措後的態度,只說現在洛陽之情形----

六月十六日,虎牢關。

“子泰,怎麼最近看你總是有些魂不守舍,愁眉不展模樣?不會是過得太寂莫了些,便想納一房妻室了吧?”

在衛所之中,趙明調笑着說道。

他與田疇兩個都是未婚,兩人年紀也不算小了,劉曄也曾在前時來信讓他們可以自己選擇早日完婚,他們兩個卻是以大事未成,無甚多餘心思考慮此事作了婉拒。這並不是說他們兩個真正的不想成親,實際上是現在洛陽本來就是逃難的百姓們所組合在一起,不說他們終日之忙碌,便算得有心,這中間又能幾個能被他們看得入眼的?

故而他們也是打算着待此間事了,回到劉曄身邊後,便再考慮此事,到時又有主上捧場,又多了選擇餘地,豈非大好?

“唉……子清並不算笨人,你若用心想像一下最近兩月洛陽情形,便也會如我這般擔憂了!我現今倒有幾分擔心當日公之語終會成真了。”

田疇與趙明是真正的無話不說,論起年齡來,趙明要稍稍大些,但田疇之才能卻也是令趙明極爲配服的,所以兩人各自敬重下,倒有些互爲長兄味道來。

“最近兩月並無大事啊?只有大哥送來的一封告誡我等多加小心,事不可爲則立時撤退保身軍令……不對!子泰地意思是,就因爲如此之靜,更反托出先前我等主持洛陽,多有紛亂之事地不平常來?”

確如田疇所言,趙明並非蠢笨之人,他所欠缺的,不過便是時時多開動腦筋,克服自己不願多想的毛病而已。自己說話間,他便立時想到了問題關鍵。

“嗯……吾於剛開始便明顯感覺到這等變化,只是並無太大把握,故只作揣測觀察,但隨着時間的緩緩推移,這種極爲不尋常的古怪變化也更是明顯了!太過安靜,而楊奉一方對你我也是態度愈發的客氣,讓人感覺大雨將來的味道啊!”

時間越久,便越感到其中變化的太大,田疇心中地不安也終於表露於外。

如果說前時楊奉屬下軍士們的搶掠只出於其本性以及其主將的御下不嚴,那麼田疇可能不會如此緊張,但若一切出自於有預謀以及有計劃的逼迫,那便能說明其中問題極大。

而“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那現今楊奉對於他們的極爲客氣背後,又隱藏着什麼,會否便如孫乾所言那般。面對着幾乎可算是利益獨享的局面,他們卻依舊不滿足,想着除去那微不足道的“幾乎”,這纔算是完全合乎心意?

雖然由於據守雄關,即使是由內至外防禦力稍有減弱,但若翻臉硬攻,也非是簡單可以拿下地,何況洛陽百姓們民心所向,卻是在田疇與趙明所代表地劉曄這裡,這對於楊奉來說,並不算是一件好事。

若他非要一意孤行,“除惡務盡”以求獨掌大權,那麼等待他的將是一場極爲嚴峻地挑戰。

但是如若趙明與田疇兩個沒有絲毫防備,被突然襲擊那又是另外一說了。亂世是最講究實力之時,真若掌握了大權,拳頭夠硬,那便是你有道理,軍閥就是如此而已。

百姓們就算心裡再不甘願,面對着刀槍的威脅,只要未到無法過活下去地步,還是會選擇順從罷了。

“箇中詳細如何,我等很難盡知,然而若其真不顧一切反來相攻,只怕依着現時我們需得派出一半軍士於洛水一帶屯田,分兵之時極多情況,只怕我等敗跡可算定局!”

趙明不想多考慮與自己不是一條心的對手來攻與否有無道理,他腦中想到的,也僅是如何防備這種萬一情況發生而已。

“我等看來卻需得早作準備,防備此萬一之事發生,便如此……”

田疇也非是無主意之人,立時便與趙明詳細商議起對策來,他們的早先覺察到不對並安排對策,會否預示着洛陽大變的正式開始時刻,已近在眼前呢?

而楊奉的別樣心思背後,又終將至使洛陽的變局走向何方,最後得利之人又會是誰?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18 出陣答話斥敵首兩方令下戰事起第10章 莊凡記事07 劉備知過先認錯定計盡顯梟雄色第8章 張角毒計19 各懷心思三家主管亥鳴金收下屬03 登堂入室會三英子揚且爲軍主薄19 各懷心思三家主管亥鳴金收下屬16 任前路艱險渺茫吾卻要勇往獨闖17 黃巾圍攻都昌城袁劉援軍次第至21 狼煙未熄戰不停英雄悲歌唱黃昏19 戰陣沙場流血地爲活而戰不言輸第35章 決勝之地31 兩軍對峙彭城外曹劉針鋒互往來13 匹馬出營戰千軍溫酒斬將傳美名04 築城練軍兩手緊爲民顧計使安平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第35章 決勝之地05 斬索落橋典韋勇鐵騎破甲敵心寒08 大興山初戰黃巾劉備冒進險喪命10 才女劉郎入洞房佳話流傳千古揚27 接密報陶謙變態送書信陳糜識勢02 逢黃巾圍攻劉虞曉利害定計破敵09 立公衙三堂會審不逞英雄稱小人22 佯攻解作操練事不聞趁夜進兵時第3章 再聞喜訊第19章 各有算計第9章 一個賭約23 管亥自認罪加身劉曄豈爲小器人06 入代郡城守事件劉曄郡府逢蔡邕07 用田豐代郡漸興歷數月大變乍起02 荀彧進獻統一計忠心耿耿爲漢室第11章 飛將入徐27 接密報陶謙變態送書信陳糜識勢30 王允掌權長安亂呂布敗陣投四方04 猛張飛形象由來靈帝封曄都亭侯05 蘇張送馬贈鑌鐵劉關張各造奇兵06 入代郡城守事件劉曄郡府逢蔡邕01 自苦煉亂世演變逢蘇雙欲往薊城13 沉穩將才太史慈出兵是爲徐州資06 得兵器武裝鄉勇劉曄三人探敵情26 遷民移居洛水畔施行屯田解隱憂12 惜孟德現時有心衆醉惟獨二人醒07 郡守府一番戰爭以誓辭巧救蔡邕第23章 袁術稱帝第5章 兗荊曹劉第35章 決勝之地13 暫且緩過蔡琰事再至天使名劉和06 貪生怕死鼠目光疏而不漏有公道第6章 蒼天黃天10 緩急兩策驚羣座劉曄心起拜師念08 戲志才就事論事田元皓睿智本色14 州府爭劉虞爲難子揚怒果斷斬使04 猛張飛形象由來靈帝封曄都亭侯第26章 分兵之計12 話細語寧靜時光劉燕說蔡琰心思33 糜貞料準曹劉爭子揚閉營倚彭城28 田疇討得退兵詔劉曄震驚疑問生第11章 記事(下)第33章 襄平陷落28 圍彭城曹操心喜截援軍夏侯衝陣09 輕鬆定計平賊亂洞房花燭婚娶時第35章 決勝之地第17章 風雨欲來第6章 變亂再起第2章 安徐回幽14 孫堅闖宴討說法呂布鎮軍虎牢關06 貪生怕死鼠目光疏而不漏有公道10 大破黃巾功顯赫劉備心狠棄子揚02 兩難時喜得田疇佈局終統兵北上07 逢契機劉曄爲難借敵策解圍學醫第13章 張遼之屬10 大破黃巾功顯赫劉備心狠棄子揚05 少女心思單純念文辨武鬥漸健全第3章 初現端倪25 子揚擾心張飛戰一子錯亂局勢變06 常言道知足長樂宴席間各有心思24 不同選擇不同命勢落千丈敗公孫12 惜孟德現時有心衆醉惟獨二人醒03 制管亥巧救劉虞知身世原來如此04 猛張飛形象由來靈帝封曄都亭侯13 沉穩將才太史慈出兵是爲徐州資22 郭佔投身說地形劉曄改策迎面戰07 劉備知過先認錯定計盡顯梟雄色01 自苦煉亂世演變逢蘇雙欲往薊城第10章 莊凡記事32 兩方默契虛廝拼劉曄勇將曹心驚17 任丘遭遇敵截攔逆天一戰前奏曲06 貪生怕死鼠目光疏而不漏有公道23 劉曄分兵固營寨胡族遇挫屠邊民04 治政之道有精華劉曄半年升郡守04 治政之道有精華劉曄半年升郡守30 王允掌權長安亂呂布敗陣投四方08 求師華佗歷數月勢演變再拜名人07 逢契機劉曄爲難借敵策解圍學醫09 輕鬆定計平賊亂洞房花燭婚娶時18 陣前三英戰呂布依計傷人再敗兵01 曹劉皆判遷都事擊掌爲誓定追擊20 付兵子義迎家母細教子龍統帥謀14 排兵佈局暗無聲先殲白馬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