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 再渡大河

“公孫氏宗族現在遷到了哪裡?”我好奇地問斟戈原,呂風只知道有公孫氏族人遷到了附近,卻不知道是哪一支,也不知道宗族在哪裡?

“公孫氏起於大河西邊的黃土之上,這裡的大山和草原都不是公孫氏的歸宿,斟戈氏先輩僥倖得大山庇佑,沒被炎族逐走,得以在這座大山上生息繁衍,所以沒有隨宗族遷往大河之南。如今宗族得太昊族長幫助,能夠返回黃土,也有宗族長老問我斟戈氏是否願隨宗族前往,但我族人數代以來都在這山上不願再隨宗族西歸,最後只有數位長老隨宗族西行了。”?

往西?那是我們來的方向啊!難道公孫氏和姜氏都是同一先祖的兄弟之族??

山口大戰之後,姜由曾親口告訴我,姜氏和公孫氏都是從西邊黃土地上遷來的部族,兩族都源於黃土地上的河流邊。?

從姜水的流域看,那裡應該是黃土高原和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姜氏牛神山所在的地方並不是姜氏的始祖之地,而是姜氏從姜水上游發源後往下游方向遷移發展的一個重要區域。?

牛神山成爲姜氏宗族所在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爲那個巨大的石牛頭,而不是因爲姜氏在那裡取得了多大的發展。姜氏在那裡起源的最大一個部族是驪山族,但這個部族後來南遷了,才讓牛神山成爲姜氏的宗族所在地,實際上姜氏的祖地應該還要往西邊的上游很遠纔到得了。?

第二天,我隨斟戈原前往山後,斟戈氏的族人主要還在那裡居住。?

從山谷中繞過主峰後,出現在我面前的景象讓我嚇了一跳——沒有帳篷,所有的族人都住在沿山開鑿地土窯洞裡,但這樣的窯洞和後世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比。規模和形狀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窯洞的高度普遍只有兩米左右,洞口形狀千奇百怪,極不規則,但也有“精”加工後的痕跡——泥土被用石塊拍實了,表面顯得比較平整,至少不會輕易“掉渣”,洞口也有簡陋的防護,一般是用羊皮和木柵共同防禦野獸或風雨。?

看來如斟戈原所言。公孫氏並沒有經過這裡,只是派遣長老和戰士們來尋訪過,徵詢他們是否隨宗族西遷。否則如有太昊匠人經過這裡,怎麼也會留下一些建築改進的痕跡。眼下我也顧不到這裡。就讓斟戈氏先這樣發展吧,我會讓公孫氏儘可能在回到祖地後派遣人來幫助這些族人。?

真正讓我感到驚心地是這裡的農業發展規模。?

從大山往下,直到平原,到處是開墾過的土地,粗略地看上去,就至少有4000畝以上的地肯定曾經種植過作物,當然。應該是黍了。?

而從窯洞地數量上看,這個部族總共也不過就4、5百人,就算他們採用輪作——每三年耕一次同一塊地,然後這塊地得休耕兩年——加上先前我們所看到的前山土地,這個斟戈氏每年至少也得播種近2000畝地。?

直到山腳下鄰近平塬的地方,纔有少量的木構棚屋,邊上有一些畜欄,裡面有數千只羊。但從人口與牲畜的比例來看。這個部族早就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主導地位。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對太昊之外的農業部族發展水平地猜測。?

但臨走時,我還是決定送斟戈氏一點禮物。?

戰士們從馬背上取下一些陶鍋、陶碗,一袋粟米,還有兩袋鹽。?

其他的東西也還罷了。陶器是昨天已經看到過的,今天留一點給他們也算不了什麼,粟米則只能讓斟戈原改善一下伙食,也不可能留到開春做種——我會讓戰士們給他們單獨送一些種子來。?

但是當斟戈原看到鹽,撮起一點放入口中,兩眼就發出了紅光好東西啊!?

“族長——這真是給我們的?”斟戈原不敢相信地問道。?

我笑了笑,其實我也是因爲昨天的夜宴實在有點難以下嚥,纔想到了送他們一點鹽,沒想到會有這麼大反應。?

斟戈氏人在歡呼聲中如獲至寶,捧着這些禮物回山去了。?

鹽!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東西!?

一直以來,在我們和少昊、黎族的貿易過程中,鹽都是一個必備的產品,這東西不可複製,不可種植,卻又是生活必需品。在後世,所有的帝王將相,都離不開對這個東西地控制

特別是從經濟與政治地高度。直到21世紀,這東西不是還被當作特殊商品麼!?

那以後要實施我的下一階段文明發展大計,對這些“內陸”部族來講,還有比鹽更有力的文明利器麼??

這可是太昊才能供應的特殊產出啊!?

當年少昊地族長們一看到我們的鹽,就堅決地放棄了遠涉數百里到海邊去曬鹽的做法,轉而完全採用交換的方式從我們手裡獲得鹽,說明太昊的海鹽工業還是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的。?

我決定在今後的部族交往中,認真利用好鹽這項利器。?

現在,我最關心的是那些隨公孫氏西遷的匠人們情況如何了,公孫氏已經在作哪些建設。?

離開斟戈氏以後,按呂風的說法,他知道公孫氏會從哪裡涉過大河。?

按時間算,公孫氏過河時,已經有春汛來臨,在這大河的這一帶流域,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淺到讓上萬族人平安涉過。?

出山往正西,只走了一天半,就到了大河邊。這一段的大河是從北往南流的,記憶沒錯的話,這裡應該是後世山西和陝西的交界地段。?

呂風老馬識途,果然帶我們到了一個比較開闊的河段,即使是在冬季,河面還是有300多米寬,水深多半不到馬膝處,想來春汛時河面極寬,應該也不會到馬腹。想來年初公孫氏帶族人驅趕龐大的牛羣經過,這點水是難不倒他的。?

過河後不遠,我們就在一處坡地上找到了證據——有數口打破的陶鍋和一些碗片,應該就是公孫氏過河後宿營留下的痕跡了。這些陶器的質量、樣式我再熟悉不過,甚至不可能是陶匠們倉促間燒製的,而是從太昊帶出來的“原版”作品。?

這就不會錯了!?

方向正西??我們直奔公孫氏而去。?

第18章 請君入甕第97章 - 羊毛代棉第254章 - 技術優勢第215章 - 情比銅堅第309章 - 生財有道第360章 - 危機潛伏第43章 萊夷大敗第197章 - 交易失敗第1章 我是村長第321章 - 太昊風波第182章 - 經濟理論第326章 - 國事訪問第335章 - 種族歧視第262章 - 新年首航第49章 探索南方第383章 - 攘外安內第279章 - 城主歸來第276章 - 千里運疇第296章 - 魚米俱熟第56章 失敗牛耕第27章 築城險阻第67章 人口制約第133章 - 同姓操戈第226章 - 公孫援兵第168章 - 西出函谷第43章 萊夷大敗第36章 井字由來第240章 - 翟族弓箭第317章 - 農業革命第278章 - 南戎整合第139章 - 新大躍進第378章 - 所圖者大第33章 我在哪裡?第14章 騎兵初成第334章 - 公孫新貌第351章 - 候選資格第238章 - 爲誰辛苦第233章 - 風雲潛涌第294章 靠水吃水第131章 - 炎族會議第282章 - 赤裸敵人第149章 - 黎族分裂第3章 首個目標第282章 - 赤裸敵人第128章 - 兩族山口第364章 - 器樂初成第90章 - 萊夷遷族第271章 - 元方南渡第368章 - 後世貽憂第329章 - 左右爲難第152章 - 再渡大河第359章 - 公孫聯姻第165章 - 原始銅鋸第158章 美女外交第95章 - 海鹽工業第361章 - 百年大計第338章 - 故人遠去第317章 - 農業革命第384章 - 新建晉城第347章 - 選舉大會第173章 - 稅法新規第39章 大元新篇第66章 大元新書第125章 - 大河真相第215章 - 情比銅堅第285章 - 絕大收穫第144章 - 集市貿易第349章 - 絕大風波第7章 基礎建設第170章 - 姜由失蹤第203章 - 六部建設第132章 - 烽煙將起第25章 腹背受敵第321章 - 太昊風波第327章 - 函谷鎖鑰第167章 - 長鋸現身第83章 - 王者歸來第一三十六章 炎族新主第324章 - 怠工事件第330章 - 北進大夏第353章 - 最佳人選第323章 - 左傾右傾第20章 文明緣起第132章 - 烽煙將起第221章 - 致勝一擊第196章 - 部族有鬼第79章 - 風氏一族第2章 初獵豐收第313章 - 未來族長第308章 - 技術集成第256章 - 我自南向第257章 - 大楚新村第181章 - 太昊鐘聲第153章 - 再遇公孫第94章 - 姜族來投第383章 - 攘外安內第150章 - 姜氏內政第232章 少昊庭議第379章 - 變亂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