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世紀新光

朱溫篡唐了……

當朱溫從鳳翔班師回汴州,經過洛陽的時候,一場毫無徵召的鬧劇,突然爆發:以宰相柳粲爲首的,有朱溫一手安排所謂的大唐百官,突然攔住了朱溫的馬頭,齊齊拜倒在地,請求朱溫接受天子的禪位,登基爲帝……

而朱溫,竟然就這樣點頭同意了!

自漢以來,權臣篡位不都是先要封大國、賜九錫,百官勸進,然後再扭扭捏捏,假裝不甘不願地擺弄一出,折騰個半年才迫不得已地答應的嗎?

到了朱溫這裡,竟然連這裝模作樣的都省了,別人一說,他就點頭?朱溫這處事風格,還當真是讓人看不懂啊!

果然,才過了一月不到,兩歲多的天子,便在人的攙扶下,戰戰兢兢地將天子位,禪讓給了朱溫……天子倒也是個乾脆人,好吧,也由不得他不乾脆,不乾脆的,都埋土裡面去了。

即位爲帝后的朱溫,改國號爲樑,定都汴州,稱汴京!就是後世的開封。

隨後,大賞三軍,將自己的幾個兒子,都封了王……至於天子,則降爲濟陰王,被安置在汴州北面的一座宅子裡。

按照朱溫對待先帝時,那個沒有絲毫耐心的做法,這一朝天子的下場,怕是是堪憂得很,不出所料的話,應該是一杯毒酒的結局吧。

唉……王朝末年的君王,除了象劉禪這樣,樂不思蜀的奇葩之外,能得善終,本就是鳳毛麟角。

末世君王的下場,大抵也就這樣了。尤其是當朱溫稱帝之後,尚且佔據有蜀地的王建和河東的李克用等人,並不服氣的情況下,朱溫能忍耐的時間,肯定不會太長。

其實,朱溫對王建和李克用已經不是那麼擔心了。畢竟,王建派出來的大軍,剛剛逃回去,應該沒有臉皮,又派一撥出來。

而李克用,就在此前,李茂貞和王建的聯軍都打出了潼關的時候,他的大軍還屯在潞州沒有南下,現在,李茂貞已死,王建也逃了,他就更加沒理由南下了……

不過,更重要的是,探子終於從太原傳回來了密信:李克用病了,雖然不致命,卻不良於行,以至於,不能視事了!

所以,朱溫現下終於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往南面放了。

還好,楊行密朱溫登基稱帝的第一時間,送來了賀表,表示了臣服之意,嶽鄂州觀察杜洪,也沒有晚太多,同樣,將賀表送了過來,祝賀新帝登基。

而越過杜洪和楊行密,那裡還有更加廣闊的南方,在那裡還有一個盤踞在泉州的南平王王延興……而這個王延興,非但沒有第一時間送來賀表,而且,還將朱溫派過去宣召,要進王延興爲越王的使者晾在了一邊。

王延興這是想幹什麼?他爲何不理會使者?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王延興,朱溫的使者跑到泉州去宣召,而王延興,人卻呆在寶安。

在王延興看來,朱溫這詔書,領不領都無所謂,現在手中正在進行的事情,纔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一個能跨越時代的意義。

只是,這個意義,現在還只有王延興能明白,其他人,哪怕是章大爐或者呂奇,也是看不明白的。

說來也是,一個鋅板做的碗口大小罐子,中間盛着,用米粉和着曬鹽剩下的滷水攪拌在一起的糊糊,然後,還在邊上準備了一根手指頭粗細的石墨柱子……這樣的裝置,在後世或許是有人能看得出來,可在這個時代,有誰能認得出這是什麼?

更讓人奇怪的是,還有兩根細細的銅絲,分別纏在鋅板和石墨杆子上,而這兩根銅絲,又分別纏在一個小玻璃管子的兩頭。

而在玻璃管子的兩頭,都是一節銅片,兩節銅片之間,鑲嵌着一點點悶燒過的,細細的竹子。

分別再次檢查過銅絲確實纏緊後,王延興才用一個竹子做的夾子,夾起石墨棒,往那糊糊裡面放。

隨着石墨棒慢慢地插入,讓人驚異的事情發生了:拿根被悶燒過得細細的竹絲,竟然慢慢地開始由原本的黑色,變成了暗紅色。

石墨棒越插越深的,那紅色也越來越亮,以至於,竟然就像是燒紅了木炭一樣,發出了弱弱的紅色。

看到這光,章大爐和呂奇等人沒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因爲悶燒過的竹子,本來就可以燒的,這只不過是換了個點火的方式——雖然他們不太明白,這個方式的原理是什麼,但總歸是點着了。

可王延興看着這一點點紅色,卻像是看着一個脫光了絕世美女一般,兩眼都是熠熠的光輝。

這可是電燈啊!日後,這玩意,可是能點亮整個地球啊!

雖然現在,還很原始,而且,這紅色卻並不穩定,只維持了一小會,就突然迸發出耀眼的亮白色,再一轉瞬,徹底熄滅。

看到這鋅板和石墨,再混合上一點糊糊,竟然能讓一點點細細竹絲點亮那麼長時間——正常用火點燃,可燒不了這麼久!

章大爐和呂奇等人都是覺得,這個戲法果然神奇……

只是,如果你要點燃一節竹炭,用火苗子一碰就行,何必要這般大費周章?

不過,既然是王延興親自操刀要擺弄這個東西,章大爐和呂奇就算再又不解,也不會出言反對,而是認真地看着。

而王延興之所以要將章大爐和呂奇等人叫過來一起看着自己做試驗,也不是要將這一塊的事務交給他們,而只是讓他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的存在。

這一塊的事情的後續,他另外安排了二十個後來新收的義子來做。

這批義子,是王延興收的第三批義子選出來的,按照忠、孝、禮、智、信的命名規則來,統一被取名爲王禮某。

而這二十名,都叫王禮某的義子,又被王延興分爲了甲乙兩個組。

要將王延興剛剛展示的試驗繼續往下做的,是甲組。

甲組的組長叫王禮成,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子,他雖然也不知道接下來要做的事有什麼意義,卻知道,自己義父對此事十分看重,只爲了這分重視,他便已經用十二分的精神,將義父的每一個動作都記在了心底。

而甲組的每一個成員,也都用各自的方式將剛纔的試驗,記錄在紙上,然後,眼睛盼盼地看着王延興,等着他安排下一個步驟。

對這種一時間沒有實際需求的研究,也只能王延興去人爲地推動了,不過,在推動之前,他先要開始做一個些基礎的講解。

他招了招手,立即有人擡來了黑板和粉筆,然後,在上面寫了一個大字……

作者北冥蟹說:鄭重推薦十萬魔物的新作:探險女王的超級保鏢/435982/這是一本書,有着時下最火的題材,有十萬魔物凝練筆力,筆調清新而文字可口耐讀,實是不得不讀的佳作,特鄭重推薦!

第四十一章 兩場之爭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二百一十二章 堅城難下第七十二章 帛書言和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九十九章 連夜逃命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逼做天子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六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八十六章 保全之策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寶庫之謎第八十九章 兩個條件第九十一章 無兵可派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四十九章 冤家路窄第六十七章 李藐勸降第四十四章 耽羅到手第一十五章 父子相爭第三十八章 銀行行長第九十九章 連夜逃命第四十一章 兩場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飲鴆止渴第八十四章 奪城(第四更)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一百零四章 計下銀生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八十八章 虔州新兵第七十四章 秀兒領命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首功第二十三章 請功第九章 換取冬衣第一百八十四章 超遠射程第五十九章 輸贏第二十一章 碎石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四十章 瓜分雷州(第二更)第十章 歸途中伏第一十九章 樂師雷同(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下山南第八章 內奸第七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八十九章 兩個條件第五十六章 互助農場第二百零八章 杭州城防第二十五章 舉薦袍澤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五章 跪請救援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二十三章 煮硝棚(第三更)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九十四章 嫁妝幾何第三十六章 單兵火器(第二更)第二百二十六章 行程變更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四十章 可鍛鑄鐵第三十九章 新茶第十章 夜襲破陣第二百二十二章 技術進步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一十五章 火線練兵第八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六十八章 秀兒斷案第一百二十三章 成竹在胸第四十五章 霹靂雷(第三更)第八十六章 試射火槍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溫設套第二百一十七章 平推江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降富貴第二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首功第一百零三章 倉促北撤第二百一十八章 棄守揚州第二十六章 初衷已改第三十六章 燥蟬惱人第七十二章 蒙藹送信第一十一章 霹靂雷珠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四十二章 杜二買鐵第八章 內奸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大產業第七十二章 帛書言和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四十四章 耽羅到手第八十四章 奪城(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