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議誅禍首

段寶龍從唐軍大營之中拉出來的財貨,自然不是秦一秋的造反基金,而是段寶龍找王忠秀借到的,所謂市場繁榮的啓動資金!

他那日聽了段義宗的話之後,便按照段義宗的建議,去找王忠秀借錢。

可王忠秀卻並不親自管錢,管錢的是一個叫王忠圖的小夥子。

小夥子年紀不大,做事卻一板一眼地,他直接拿了一個借款流程出來給段寶龍,要段寶龍做一個具體的預算來……預算合理,能證明有充足的償還能力,才能借。

也就是說,非但是要段寶龍將這筆錢的用途,說得具體清楚,詳細明白,還要將這筆錢借出去之後的盈利能力也描述一番,至少要超過利息才行!

這事段寶龍哪裡經歷過這等事?一陣發愣後,又尋了段義宗要對策。

段義宗一聽,一陣唏噓之後,對他說道:“唐人治政,最是看重數據,象以往某等常說的無數,不知凡幾等等,是沒人會信的。所以,刺史還是要找人,做個評估和預算才行!”

“某知道也做什麼預算、評估,可某哪裡會做?”段寶龍苦惱地答道。

“這個好辦!”段義宗道,“唐軍中的參謀,各個會算,你何不去找秦將軍,借幾個?”

段寶龍這才又找了秦一秋,而軍中的參謀,一個蘿蔔一個坑,哪有人手借給段寶龍去?

秦一秋只得又轉託合作社,借了十幾個夥計過去。

寫寫算算好幾天,方案做了五六套,最後才制定了一個關於繁榮大理州市場的建設的,甲、乙、丙、丁四個不同的方案。

這方案的計劃書又在段寶龍和王忠圖之間,多次反覆修改之後,才終於借到了三萬貫,分五期發放:

被人看到的那五輛大車的財貨,便是第一期的六千貫。

這六千貫的主要用途,還只是基礎設施建設,具體內容包括驅使降兵,整修道路、深掘排水溝、拆除部分坊牆、建設兩處批發市場等。

至於趙弘基的誘惑之辭,早就被段寶龍拋諸腦後,連提都沒跟秦一秋提。

可躲在鄭府的那羣老鼠,卻看到段寶龍不但拿了銀錢在手,還以各種名義,收了數千降兵在麾下……雖然這些人暫時乾的是雜役,不過,這些都是南詔的降兵,讓他們重新拿起刀兵,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這前後兩點,不正是符合了趙弘基的兩點判斷:秦一秋要造反,必先要給段寶龍錢和人。如今,這兩項可都是實現了。

那接下來……

接下來是不是就該等着秦一秋宣佈自立爲南詔王了?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南詔城中的幾條主幹道路,已經被重新平整過、兩側也被深深地挖好了排水溝了,經過這番舉措後,就算是下雨,路面也不會象此前那邊積水,可謂氣象一新。

而他們所期待的好事,卻沒有發生。

他們在感慨秦一秋好耐心之餘,只能繼續等着。

又一個月過去了,城中多處坊市被改建成了中心市場,數百個鋪面,開始要售賣貨品……城中的百姓要購買唐貨,比起之前,又要方便了許多,而買東西的價格,也多了一個更加便宜的批發價。

可他們關心之處,卻不在於此,他們伸直了雙眼,盼望着的,唯有秦一秋。然而,秦一秋還是那個菩薩模樣,依舊沒有采取任何別的措施。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大理城中的變化也還在繼續進行。更多坊市的坊牆被推倒,空出來的地面,被建成了茶樓、酒肆、雜貨鋪、裁縫店等等,市面開始出現最初的興興向榮的氣象來。

可他們得到的消息卻是,大唐大軍,即日就要班師回安南了……

秦一秋,竟然要走?

這個,跟劇本不相符啊!

一羣人,一齊來找到趙弘基,疑惑地問道:“趙先生!這秦一秋怎麼走了?”

可趙弘基哪裡知道是爲什麼?秦一秋整日裡都貓在大營之中,誰能知道他的想法?

他也想試圖去找段寶龍,可段寶龍卻不肯再見他,反倒是讓人給他帶話,讓他好自爲之。

當時是氣得趙弘基半死。

現在,他又是一番思索後,臉色大變道:“定然是秦一秋要扶持段寶龍爲王!而自己則躲在後面做太上皇!”

扶持段寶龍爲王?衆人一聽,心中都是一陣大恨:都是沒想到,自己一番隱忍,竟然是成全了段寶龍!這段寶龍正是引唐人入南詔的禍首啊!

南詔遺民,心頭有三恨,一恨鄭買嗣無能,可鄭買嗣已死,衆人還要借他的名號用,自然是不能那他說什麼!二恨唐人無情,可衆人對唐人,只有畏懼,不滿之語是不敢流露出半個字來;第三恨嘛,自然是段寶龍無義。

相比之下,也只有他好欺負一些,便將亡國之恨全加在了段寶龍身上。

他們齊聲反對道:“不行!段氏乃是大封民國罪人,如何能以其爲王!”

“某也知道,可是,段寶龍手中有錢、有兵,如今又掌握了城防重地,某等要反他,又如何能得手?”趙弘基惱道。

“段寶龍有錢有人,難道某等就沒有了嗎!”一人拍案怒道,“既然唐人要走,便讓他走,他走了之後,便將段寶龍滅了!”

這一言辭,立即得到了衆人的附和:“正是如此!某等居於此地數百年,還輪不到段寶龍坐到某等的頭上來!”

幾人一陣商量,制定出了一個等唐軍班師後,每家各出一定數量的私兵,合到一處,在一起攻入刺史府,殺掉段寶龍的計劃來。

至於殺了段寶龍之後,又將如何,卻被衆人集體忽略了。

聽完衆人粗糙而暴力的計劃,趙弘基用腳指頭都能想到,這是一個何等的沒有前途的計劃。然而,趙弘基心中從一開始,便沒有想過,當真能讓南詔復國,對他來說,能爲鄭買嗣復仇,纔是第一位的。

最理想的,自然是讓唐人自相殘殺,用數萬唐人的血來祭奠逝去的鄭買嗣。

這個計劃看來是沒法實現了,那麼能殺掉段寶龍這個禍首,也是勉強能接受吧。當即,他也有意無意地忘記了掉殺掉段寶龍之後的後果來,開始加入到誅殺段寶龍的事業中來。

有他的假如,行動變得井然有序起來。他們一致決定,動手的時刻就在……

第三十六章 愛嬌去職第三十二章 重禮相贈(第一更)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八十五章 水戰之謎第一百零一章 飲鴆止渴第五十九章 廣州漩渦第二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零三章 搪塞使者第二百零九章 封堵城門第二十九章 血腥巷戰(第一更)第四十八章 被俘爲奴第四章 孤守隨園第八十八章 虔州新兵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四十章 新羅急變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朝戰記第三十一章 哪朝太祖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五十四章 秀兒心計第一十七章 端州敵襲第四十一章 伏火方(第二更)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翠玉國璽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九十九章 連夜逃命第二十三章 請功第一百一十章 鄭氏孤兒第四十三章 大會召開第七十九章 受困步頭第四十四章 霧影夜叉第九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六十七章 求援福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艙同學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五十三章 求寄家書第二十三章 請功第七十八章 今日頭條(第三更)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二十八章 懲罰第七十九章 衙內選親(第四更)第九十九章 軍火走私第六十八章 秀兒斷案楔子第三章 夢遊地府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現第一百九十二章 南下難題第十三章 驅虎吞狼(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天道觀主第六十八章 變數(第二更)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八十章 問道小兒(第五更)第九十六章 圍坐分贓第三十八章 寧死不降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四十四章 霧影夜叉第六十六章 雙簧(第四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全力擴軍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十章 揚帆(第四更))第九十九章 軍火走私第六十七章 同船義士第八十六章 保全之策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十七章 一樁公案第四十一章 鋼臂弩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二百零三章 搪塞使者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在何方第二百一十章 前敵會議第四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六十四章 海鹽販子第七十二章 屍山血海(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搶佔南門第六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二章 內憂初現第六十章 以身試藥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二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九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六十九章 車馬生意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一百五十章 喋血潼關第二百二十七章 逼做天子第六章 鼓山買船第六十二章 副使軍令第五十二章 五島揚威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七章 鷸蚌相爭第二十二章 軍歌嘹亮(第一更)第七十四章 天道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