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孟鹹復甦

陪同的衆僧聽到這聲佛號,知道是住持來了,連忙齊齊地低聲唱起佛號相和。

知客僧也連忙退到一旁,雙手合十,把住持引到王延興跟前來。

剛纔說到一半的話,自然是不會說下去了。

智廣見了王延興,雙手合十,又高唱佛號,才道:“老衲不知刺史大駕光臨,姍姍來遲,還請刺史恕罪!”

“大和尚!”王延興也不再彎彎繞,指着壁畫上的夜叉問道,“出家人不打誑語,便在佛祖坐下,你能跟某說說,這夜叉的三叉長戟哪裡去了?這夜叉的雙臂,又是爲何受的傷?”

“不知刺史何出此言?”智廣心中大驚,哪裡會想到,王延興竟然會看到此處?可若當真在這佛堂中說假話,卻是當真說不出。只得含糊過去。

“哼……”王延興冷冷地一哼,“大和尚,只管直接回答某的問題便是!”

“老衲未親眼所見,所以,不知何故……”智廣不敢承認,也不能說謊,也只能說自己未親眼所見。

見智廣這態度,王延興怒氣更甚:“哈哈……大和尚!佛祖賜你夜叉守護寺院,卻不是讓你帶出去行兇的!”

“刺史!不可妄言!”

“是嗎?”王延興突然撇開住持,大步走到大雄寶殿的正中間,指着當中的菩薩,對智廣道:“那某便站在佛祖面前,你可再敢說,某在妄言?”

“刺史!佛堂重地,可否移步禪房?”

“大和尚!某在此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憑本心!可以說給佛祖聽,做給佛祖看!你敢嗎?”王延興怒道。

“刺史!”智廣頓時面色一陣變化,卻無言辯駁。

話說到此處,王延興驀然流下兩行清淚來,悲愴地喝道:“大和尚,某也把話說明白了,若是孟鹹身死,某要讓這開元寺上下,爲他陪葬!”

說罷,轉身便出了大雄寶殿。

“刺史請留步!”智廣突然快步追了出去,“若刺史是孟施主的傷勢而來,老衲倒是有法可解……”

王延興本已經死心,突然聽到智廣這般言辭,止住了步子:“你有法可治?”

說罷,王延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儘量平靜地說道:“若是大和尚解了孟鹹的傷,此事便就是揭過!如果不然……”

冷哼一聲,讓人丟下禮品,領人轉身便出了開元寺。

一路傷感,回了刺史府。見呂奇正在給孟鹹按摩身體。才知道,人的身體,若是沒有魂魄驅使,便會漸漸地失了靈性,快速衰敗。

所以,須得每過一段時間,便搓揉身體,活動四肢、體魄。

只是,這樣以外力驅動的方式,也不能長久。

就在此時,忽然聽到外面奴婢進來通報,說是開元寺的住持智廣大師,帥寺衆前來求見王刺史。

“讓他們直接進來吧!”王延興冷冷地說道。

“要不要去迎一下?”劉伴興出言勸道。

王延興內心掙扎了片刻,還是站到了屋外。

出府相迎的事,就別想了。

不一會,智廣領了四個和尚進了院子,王延興也不多廢話,便讓智廣給孟鹹療傷。

智廣也不多話,與另外四個和尚,輪番撿起那個木魚敲……

嘴裡還不停地碎碎念,碎碎念……

又是敲,又是念的,過了足有一個時辰,突然,孟鹹一陣掙扎,嘴裡開始迷迷糊糊地出聲說起話來。

王延興連忙湊過去聽,卻聽到孟鹹原來是在念:“繼之……繼之……小心……”

“長求!長求,現在沒事了!”王延興連忙不住地撫摸孟鹹的胸腹,讓他能快些平息。

而那幾個和尚,又敲了一陣木魚後,也停住了。

而孟鹹,卻再次沉沉地睡着了。

只是,聽着呼吸聲,已經變回了正常的鼻息。

智廣這才讓那幾個和尚站退些,自己走上前來,將木魚交給王延興:“此木魚,孟施主不妨時刻攜帶在身側!”

“另外,往後,孟施主,最好是不要思慮太多……”

見和尚們的做法似乎成功了,王延興臉色才總算好了些:“大師的交代,延興銘記在心!”

智廣這才又雙手合十道:“老衲告辭,刺史請留步!”

“大師慢走!”王延興也沒打算送,讓劉伴興代自己將衆和尚送出府去。

而自己,則靠在孟鹹的牀榻前,默默地守着。

守着、守着,已經兩天一夜沒睡覺的王延興,竟然不知不覺就睡着了。

睡着睡着,突然聽到有人在喊:“繼之……繼之……”

才猛然醒來。擡眼一看,發現孟鹹竟然已經醒來了,在叫自己呢。

他連忙上前將孟鹹扶起來斜靠在牀榻上:“長求,感覺可好了一些?”

“某這是怎麼啦?”孟鹹卻迷迷糊糊地,覺得腦子有些暈乎乎的,想了一會,纔回憶起來一些細節,“某等,不是要去廣州的嗎?現在到何處了?”

“現在還在泉州啊!”王延興苦笑道,“某等在去往碼頭的途中,被一個和尚偷襲……”

王延興慢慢地將昨日到今天的曲折變故,跟孟鹹說了一遍。

孟鹹這才知道,自己是如何險死還生的。

這時,他看到呂奇,斜躺在牀榻的另一側,睡着了,還沒醒來呢!

他一路從溪場趕過來,也是一宿未睡。

連忙又是感激地朝王延興和呂奇拱手。

王延興卻攔住他的手:“長求是被某所連累的啊!”

“不是被繼之連累,而是,那和尚本就存心要將繼之於某擊殺當場!”孟鹹卻搖頭道,“若不是繼之有高人相助,某等此刻,已是死人矣!”

“這又是爲何?”王延興大驚,“某與道家交好,惡了和尚,爲何與長求相關?”

“不是與道家交好,而惡了和尚,是某等所爲,斷了那些和尚的財路!”孟鹹接話道。

說着,孟鹹將其中緣由緩緩道來。

原來,王延興當了這泉州刺史後,將大大小小的家族都拉上了海貿這條路後,又相繼頒發了許多指令:

他將丁口稅免了,從此,衆草頭百姓,無需投靠在大小家族的副翼下,來逃避這一稅種了;

又組織戶口重新登記,對有產者,給官府繳納了秋糧夏稅的家庭,給予鹽鐵售賣的便利:

但凡家中有田畝五畝以上,便可以憑藉地契,和納稅後官府給的回執,從官府領取一套共四把鋤頭、四把鐮刀、一把柴刀等鐵製農具!

此外,每丁還可以按照每鬥四十文的價格,購買鹽巴一斗。

不單是如此,家中有子女者,可以進官辦學校讀書。

不要學費不說,其中的,優異者,還有獎勵可以發。

若是家中沒有田產,或者田產不足五畝又該如何?

可以到官莊來承包。

承包數量達到十畝的,也可以享受一樣的待遇。

而官莊只需繳納的佃租、賦稅,不需承擔更多無常的勞動,比當莊客可要強了一千倍了!

一時間,泉州各大小家族的莊客逃跑無數……

只是,王延興跟各大小家族已經穿一條褲子了,所以,不能明目張膽地接受那些簽了賣身契的部曲和奴婢。

可原本隱匿在水下的衆多隱戶、寄戶就沒有限制了。

若非王延興通過海貿將大筆的錢財補了過來,泉州,早就翻了天。

不過,這與那開元寺又有何關係呢?

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五十九章 輸贏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十八章 意外之喜第八章 披堅執銳(第一更)第三十章 八卦第二十五章 草市第四章 破局之人(第四更)第七十章 食髓知味第三十三章 趕盡殺絕(第二更)第五章 偷師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臺公審第二十三章 碼頭喊冤第五十五章 佛門之災第四十五章 開元古寺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下山南第二十一章 斷後疑雲第二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四章 兄弟紛爭第四十四章 霧影夜叉第七十一章 以子爲質第二百二十八章 勿忘初心第五十一章 入仕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四章 孤守隨園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覆爭奪第十八章 棋局中原第一十八章 中風之症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七十三章 三日破城(第二更)第八十章 冤家路窄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五十九章 改道韶州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九十一章 窮途末路(第三更)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六十五章 鄭府家奴第三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今日薛王第二十六章 尾隨追蹤第三十七章 賜名繼虎(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求寄家書第六十八章 變數(第二更)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八十二章 不自量力第五十四章 垂死反撲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三十六章 聯合航運(第二章)第四十八章 世交之後第六十四章 海鹽販子第五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更)第九十四章 血洗草坡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九十九章 軍火走私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嘗試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臺公審第五章 跪請救援第三十三章 近前狙殺第四十一章 兩場之爭第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子殞命第八十章 追敵失蹤第二章 被哄上船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三十三 燕雀鴻鵠(第四更)第二十六章 尾隨追蹤第五十八章 南詔國運第十六章 土人之災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三章 冷嘲熱諷第九十五章 血腥功勞第四十二章 分別圖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二十四章 赦免之機第五十九章 廣州漩渦第八十七章 死要面子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三十四章 全年收成第三章 東窗事發第一十四章 屠幺露陷第四十六章 夜襲第七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三十五章 拒之門外(第一更)第四十三章 大會召開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五十二章 吐氣如蘭第七十八章 金蟬脫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