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瓜分雷州(第二更)

聽到盧琚說,他有辦法,採兒眼前一亮:“若是能得將軍相助,那就好辦了!”

盧琚卻搖搖頭:“某說的沒用,劉崇龜說的纔有用!”

“劉崇龜是何人?爲何某來廣州,從未聽人說起過他,卻只有人提到將軍?”採兒自然知道,劉崇龜,便是清海節度使,嶺南這邊,一大片,都歸他管,這其中,便包括雷州、和海南島四州。

而且,這種管轄,可不是陳巖的福建觀察使那般,徒有虛名,而是當真的可以處置的管轄。

當然,劉崇龜能做到這一點,所依靠的,便是以盧琚和譚弘玘爲首的十多位牙將。

採兒說不知道,只是,裝糊塗罷了。

盧琚卻完全被採兒的表面所欺騙,當真以爲採兒不知,便解釋道:“他是某的頂頭上司,年輕時,倒是有些作爲,這幾年,卻是老糊塗了。”

“將軍的頂頭上司,莫非是清海節度使?哦……真是失敬了。”採兒故作歉意道,“只是,這糊塗一詞,又從何說起?”

“從何說起?這大唐天下,今天不完,明天也就完了。可他每天想着、念着的,還是如何給長安的天子銅錢花。”這話,真是叛逆至極,只是,無論是說者還是聽者,都沒心追究。

說着,又道:“每年,從廣州運去長安的財貨貢品,不下八萬貫啊!。”

“若是沒有巢賊之亂,別說八萬貫,便是十八萬貫也是小意思,可今時今日,這嶺南東道能所得稅賦、財貨,也不過十萬貫出頭。”

“他把錢都送去了廣州,某等吃喝如何處置?”盧琚嘆道。

採兒聽言,點了點頭,大唐大廈將傾,卻總有一批忠貞之士,試圖挽狂瀾於既倒。

這劉崇龜,大概便是這心思。只是,他遠離中樞,能做的,也只能是儘可能地多輸送寫錢財去往長安。

可這天下,有他這份心意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了。甚至是他的屬下,像盧琚、譚弘玘之流,都不和他同行,一個個只顧着爲自己牟利,打着小算盤。

獨木難支之下,能有什麼作爲?

採兒對這大唐沒一文錢的留戀,倒了便倒了,只是對劉崇龜,多少還是有些敬意。

聽到,劉崇龜纔是這次謀略的關鍵,便驚訝地問道:“將軍的意思是,送些財貨給節度使,讓節度使發話?”

“劉公只怕是不肯說這種話吧!”

盧琚哈哈笑道:“自然不能送錢財給他!不過,可以用他的名義,將雷州刺史叫回廣州,半路上,摘了他的印,東家,再派個人過去執掌雷州便成了!”

這也可以?採兒吃驚地一愣,這盧琚膽子,似乎也太大了些吧!

不過,再細細地一思索,若是有盧琚背書、配合,這欺下瞞上的事,還當真能做得下來!

至於事後……

事後既然把雷州控制下來,那就慢慢搓揉了。

當即,採兒朝盧琚拱手道:“此事若成,定有厚禮相贈!”

盧琚等着的,便是這厚禮,不過,他還是哈哈笑道:“哈哈!某與東家,一見面即十分投緣,便無需什麼禮不禮了,但凡有什麼事情,只要盧某嫩辦到的,儘管來!某這牙將府,隨時爲東家敞開!”

隨即,兩人便約定,該如何如何。三言兩句,便將偌大一個雷州,瓜分完畢。

當這個消息傳回泉州之時,王延興正在小溪場視察。

想當初,王延興初到小溪場之時,這一片還荒無人煙,離鐵做最近的村落,也要走上半天。

現在,卻已經形成人口稠密之所,由一座座圍樓挨挨地形成的村落,沿江水兩岸,如星般坐落。

丁口冊上所編的戶數,已經到了三千二百餘戶,人口一萬一千兩百有餘。

這個數字,比崖州都要多了!

爲此,徐武特向王延興建言,將這一片,從南安縣分出去,建一個新的縣。

此外,附近,以連寨爲首的百越諸寨,也有五百餘戶,人口兩千六百多。也有單獨建縣的條件。

王延興接受了徐武關於將小溪場單獨建縣的建議,將小字去掉,以溪場爲名。

不過,卻不叫溪場縣,而叫溪場試驗區!

在這裡,將試行與大唐各地都不相同的行政體制。

最大的一點,便是沒有了宗族勢力,沒有了動輒數百口人的大家族。

不同姓氏的人被隨機安排在一個一個的十戶中。

同時,將試驗區以農耕、畜牧和工坊作爲三個主要的經營方向。

負責農耕的家庭,以家庭單位,承包一片田畝。進行耕種。

種子、農時、積肥等事,則由十戶長組織,統一安排。

勞作所得,按照田畝的面積和種類,按戶上繳公糧。

剩餘的收穫,可以再售賣給糧庫,換取一種叫做交流券的東西。

這些交流券,可以在供銷社買鹽巴、肉食、衣布、鐵貨等等。

而畜牧區,則以養牛、羊、雞和豬爲業。

牛主要是充作畜力,可以租借或者出售給農耕家庭,獲得交流券。

當然,也可以售賣給外州外縣去:福建境內,缺少畜力的地方多着呢!牛的供應是多多益善!

養羊的目的,卻主要爲了產羊毛。

當然,殺羊吃肉,再扒皮做襖子,也是一途。

豬和雞則是提供肉食和雞蛋了。

另外,牲畜的糞便,卻是要收集起來,送到各處的堆硝場,製成硝土。

硝土再送到煮硝場熬煮加工得到粗硝;粗硝提純,纔可得到火藥上用的硝石。

這硝石場,則是工坊區中的一處。

原本,還有茶場和毛紡織場也在這裡,只是,鐵場日益擴大後,空氣裡總是漂浮着煙塵,這要求空氣乾淨的工場,都另擇新址了。

只有木炭場、石灰場、水泥場、窯場……這些同樣也是髒兮兮的工坊,還在鐵場附近。

與鐵場一起組成了溪場試驗區的工坊羣。

其中,處於核心位置的,自然還是鐵場。

只不過,今日之鐵場,又是一個大變樣:

昔日的鐵場內,如今只剩下了熔鍊、澆鑄兩個分場。

不過,每月所產之鐵器,已經高達六十萬斤。

四個高爐輪流進行熔鍊、修整和重建,所產的鐵器,經由南北兩個合作社,似流水一般地往大唐各地售賣。

這兩個分場的總負責,還是羅二。

這傢伙,去年買了個妾,想讓她生個兒子,只是,快一年過去了,那女人肚皮卻沒動靜;

這不,又買了一個。

而之前章大爐負責的那一塊,則遷出來,找了一處水力更充沛的地方,建了新的廠房,取名爲鐵器製作場。

不過,名爲鐵器製作,實際上,卻是似乎有些出入!

他下面分三個分場,第一個分場,專職煉製熟鐵。

第二個分場,則是利用從鐵場買來的生鐵,和一分場煉製的熟鐵,用蘇鋼法,製成不同規格的鋼。

第三個分場,纔是真正的鐵器製作。

他用來出售的拳頭產品是橫刀、斬馬刀和鋼甲……

只是,因爲產量有限,每月能創造的利潤,還不如鐵場的十分之一。

但是,章大爐並不在意,因爲他所生產的,纔是軍國重器:手銃、步槍還有輕炮,都是他這裡所造!

另外,王延興和呂奇的設計圖樣,也都是交給他來製造。

這些設計圖樣,又將被加工成各式功效不同的機械:鑽牀、衝牀、鏜牀、刨牀等等……

這些東西的後勁,才足呢!

不過,羅二也不傻。他就沒辦法了嗎?

哼哼……當王延興來到鐵場視察的時候,他準備給王延興一個驚喜……

第十九章 明天(第二更)第四十四章 耽羅到手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八十六章 三不原則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下山南第六十九章 模範官莊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經(第一更)第六十六章 雙簧(第四更)第九章 實事求是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禍根深種第十九章 水力第九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一百六十三章 坐地升官第九十五章 雙喜臨門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二十五章 舉薦袍澤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五十章 飛火焚城(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割據江南第一百六十三章 坐地升官第一百九十八章 決勝之所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章 突襲浮橋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第七十六章 利令智昏第三十二章 只爲回家第七十七章 古滿闖禍第七十章 後院驚雷第一百二十八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鎮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六章 草還丹第一章 初入水寨第七十三章 算是識字第三十七章 設立錢莊第七十四章 秀兒領命第三十四章 全年收成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十六章 土人之災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二十六章 你真好(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士子之心第七十五章 文題武鬥第一百七十六章 權力爭奪第三十三 燕雀鴻鵠(第四更)第八十五章 降唐之議第五十六章 互助農場第五章 孤星傳信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四十六章 孟鹹復甦第三十九章 觀前尋釁第八十七章 權知君心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八十九章 兩個條件第八十章 問道小兒(第五更)第五十四章 秀兒心計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四十六章 有買有賣第十九章 水力第七十三章 癡情貓兒第八十七章 推銷火器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八十二章 臨敵試探第七十七章 收服(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河之隔第四十五章 暗進讒言第三十八章 寒士之心第四十六章 有買有賣第一百一十四章 寶庫疑雲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炮妙用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中測繪第八十七章 權知君心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十章 直言惹禍第十章 直言惹禍第一百一十三章 鄭氏末日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溫設套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八十八章 蠻人春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水火之力第八章 論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一十三章 怒寫保書第九十八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一章 碎石第七十六章 語出害人第十七章 一樁公案第三十七章 天道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