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正軍備戰,先發制人

第二天,李恪梳洗完畢,這才進宮去覲見楊妃。還有就是內侍已經傳到了李世民的旨意,讓他到兩儀殿議事,他的想先去千秋殿祝賀楊妃,再去兩儀殿。楊妃即便已經是皇后了,但她依然住在千秋殿,李恪進宮走了片刻就到了千秋殿的大殿。這時,千秋殿傳來了說話聲,李恪沒有讓宮女進去通報,而是徑直走了進去,發現是高陽和清河兩人和楊妃在聊天,三人不知道聊什麼,顯然很高興。

看到李恪,高陽和清河立即起身向李恪見禮,李恪則是快步上前,向李恪施禮。

“母——母后——”李恪難以適應這幾十年的稱呼,語氣停頓了一下。

“恪兒——”楊妃也的輕聲呼喚道。

“母后——”李恪向楊妃施禮,本想祝賀李恪幾句話,但話到嘴邊卻怎麼說不出口。而這時楊妃上前,將李恪拉到榻上坐下,李恪看到了楊妃眼中的滴滴淚水,李恪心中一緊,眼睛也溼潤了,他知道楊妃這時高興,眼中的流出的是十多年的屈辱和艱辛,但李恪又何嘗不是呢?

“好孩子,哭了你了!”楊妃輕輕擦拭了一下自己眼中的淚水,嘆氣向李恪說道。

“母后,兒臣不苦!”李恪擠出了一點笑意向李恪說道。

楊妃身邊的高陽和清河兩人也是眼圈紅紅的,泣不成聲,她們從沒有見到自己的母妃哭過,沒見過堅強英武是三哥流過眼淚,可今天她們兩人實實在在的看到母妃的哭泣和三個的眼淚,清河還小,她不知道母妃——不是母后爲什麼會哭,三哥爲什麼會流淚,只是這場面看她心頭酸酸的,她纔會跟着流淚,但高陽清楚這是母妃和三哥喜極而泣,也在數年、數十年艱辛到今天的壓力的釋放。

“傻孩子,母后難道就不清楚嗎?”楊妃說道這裡,便沒有說話,李恪也不在言語,之後尷尬的一笑。

楊妃很清楚,自己這次被冊封爲皇后,李恪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雖然,他不清楚這個代價有多大,但楊妃能夠感受到,這份代價絕對是李恪努力九年的成果。其實,李恪也很清楚他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他付出的天下一半的人才和軍中一半的榮譽,甚至是自己在軍方中大部分榮譽和地位。畢竟,這次跟吐谷渾的一戰,將會是大唐未來十年的唯一一戰。而時間就像一把殺豬刀,即便你在軍中的威望多高,即便你在軍中聲譽多大,十年的時間足以換好幾茬的將領,李恪這次不參加吐谷渾的大戰,不能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到軍中,那十年之後軍中將士們誰還會記得他呢?況且,他距離上次突厥大戰已經過了四年的時間,再過十年的時間的話,那就是十四年的時間,十四年的時間足以能夠消磨掉他在軍中的影響力、威望和各種榮譽。而長孫無忌真是因爲分析到了這一點,他纔會敢於冒險跟李恪合作,還有一個不能不跟李恪合作的原因就是李治,李治跟隨李恪之後,將長孫無忌徹底推到李承乾的身邊,他不能朝秦暮楚,纔會同意李承乾跟李恪的合作,敢於走這樣的一步險棋。至於李泰,他得到的利益也很大,將自己的勢力伸入到了軍方,將自己的人放到了漢學院,只要他在漢學院的那部分才華橫溢,教學能力強悍的話,以他李泰好文禮賢下士的美譽,至少會分走漢學院一少半的人才。所以,這次的合作和交易,李恪的付出不可謂不大。可是李恪覺得很值得,即便是爲了給楊妃爭這個皇后的榮譽,他也覺得很值,跟何況他還清楚,楊妃冊立皇后對他的好處不止於此!

“母后,兒臣覺得值得!”李恪笑着說道。

楊妃看到自己的兒子,英武朝氣,眉宇間隱隱露出了衣服威嚴之態,他心裡既感到欣慰,又很是擔心不已。但他知道自己兒子性格,他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她也即便擔心也不會去阻止,只會默默的支持他。

李恪和楊妃聊了片刻,又跟高陽和清河兩人說了幾句話,這才離開了千秋殿。房遺愛這次沒有跟隨高陽來長安,李恪的想讓高陽跟自己一同回太原去,高陽欣喜的答應了他。

李恪出了千秋殿,來到兩儀殿時,衆人已經在商討大唐最近跟吐谷渾在朔方邊境的摩擦。李恪給李世民見禮,又對上次討論的這幾位中樞大佬拱手行禮,便站在李泰身邊不說話,靜等大家的討論,只是在這次的討論之中多了一位西北道行軍大總管,那就是李績。但李恪對李績一向鄙視不已,李績和李恪的矛盾也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李恪沒必要遮掩自己的對李績的天都,在李世民面前做戲,他便對李績愛答不理。

李世民見到李恪,發現他的表情很平淡,心裡爲李恪能有這樣的氣度感到欣慰,楊妃冊封爲皇后,這對李恪而言是一件大喜事,而他也清楚李恪剛從千秋殿過來。所以,看到李恪表現出古井不波的神情,認真的聽卻大家意見,表現的很沉穩時,他的心裡就高興不已,他最怕的就是楊妃被冊封爲皇后之後李恪會因此心性發生改變,現在看來自己的想法是多餘了!

“李恪,談談你的想法!”李世民見大家討論不休,便點了李恪的命,對於李恪在軍事上的遠見和謀略,李世民很看重,而這也源於李靖對李恪的讚揚和李靖這次的太原之行,這就充分說明了李恪在軍事上面的才華,不然李靖也不會跟李恪成爲莫逆之交。

“父皇,兒臣認爲大唐應該即刻整軍,發兵朔方,一舉殲滅吐谷渾!”

沉默!寂靜!兩儀殿了靜若寒蟬!所有的人將目光移向了李恪,即便的侯君集和李績這樣的兵家名將也吃驚的看着李恪。因爲,李恪的建議根本不符合長久以來的以儒學治國的國策和傳統,而更像是侵略和霸權主義,吐谷渾跟大唐之間,吐谷渾不主動跟大唐開戰,作爲大唐的附庸國,大唐的不會主動攻擊吐谷渾的,只能備戰防禦,但李恪要求主動出擊,還要一擊殲滅,而不是說僅僅打敗讓吐谷渾稱臣就完事了!這樣不違祖制國策的言論,怎麼會不讓衆人吃驚呢?

咳咳!見衆臣都盯着李恪,李世民輕聲咳嗽一聲,便向李恪說道,“你的理由是什麼?”

“大唐跟吐谷渾一戰不能避免,與其等待吐谷渾向大唐開戰,還不如大唐主動出擊,讓吐谷渾防不勝防的情況下一舉殲滅,徹底滅了這個附庸國呢?”李恪淡淡的說道,但語氣強硬的不容置疑,“大唐的西邊還有很多國家,被稱爲西域諸國,不能徹底滅了吐谷渾,大唐就不能打通通過西域諸國的商道,即便是吐谷渾稱臣,他們只要元氣恢復,自然還會反抗大唐的統治,既然這樣何不一舉殲滅呢?”

“殿下,要是打通了絲綢之路,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大唐該怎麼做?”長孫無忌倒是開口問道。

“征服西域諸國,在西域設立都督府,管轄這些西域諸國,向西域遷徙百姓,同五十年的時間同化西域諸國的國人,使其成爲大唐的子民!”李恪不暇思索了的說道。

“殿下,自堯舜一直到大唐,我們都恪守富國強民的國策,不欲多起爭端,你的建議實爲不智啊!”長孫無忌反駁道。

李恪早就清楚長孫無忌會這麼說,因爲自從他開始詢問自己大唐在打通西域商道之後怎麼做時,李恪便想到了他的心思。但是,李恪即便是猜到了長孫無忌的心思,他也依然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他不希望李世民和衆人現在就才能,而是想大家表明自己的立場,在這裡埋下一顆侵略的種子而已。

長孫無忌話說完,魏徵也開始諫言,他不贊成李恪的做法,認爲大唐該先禮後兵,而不是主動出擊。隨之蕭禹和王珪都不贊同,蕭禹和王珪都是學問大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他們反對李恪自然猜測到了,而他也不反駁,任由大家評論和駁斥他的諫言。

只是在這樣時候,李績似乎尋找到了打擊李恪囂張氣焰的機會,他見這麼多中樞大臣都不贊同李恪,便也上前大聲說道,“殿下,在朔方大唐出於守勢,吐谷渾處在攻勢,當前大唐首先要以守土位上,在立於不敗之地時方纔能反擊,該是以靜制動,豈能主動出擊,任由自己大軍暴露在吐谷渾的鐵騎之下呢?殿下此乃謬論!”

李恪本不想反駁,他今天來兩儀殿,說出剛纔那一番話,只是爲了表明自己的立場。但見李績盡然主動反駁對自己,還敢說他的話是謬論,李恪就不想在這麼忍着不發,其他中樞大臣批評他,他倒是不說什麼,但李績敢頂撞他,他就不想在忍讓,想給這廝一點教訓,便淡淡的說道,“李大總管,立於不敗之地再伺機尋找機會出擊對敵,這便是你的戰略部署?可你想到了大唐朔方的邊境線有多長嗎?大唐的守衛士卒有多少,大唐朔方的防禦有多薄弱嗎?在這樣情況下,只要你採取守勢,大軍兵力必將分散,兵力部署不均勻,善意奔襲和移動的吐谷渾騎兵肯定會尋找出破綻,強行攻打,到時候你怎辦?段時間內能持兵增援嗎?再說,等到吐谷渾發兵攻打大唐,那時的戰機對他們有利而對我們弊,到時候大唐將士們會面對更爲強大的敵人,士卒的損失會更嚴重。”

李恪說到這裡,見大家李績臉色不悅,便繼續說道,“而且,被動防守只會延長戰爭時間,增大傷亡人數,對大唐不理,難道這點你都不清楚?孫子兵法則曰: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難道李大總管這個道理都不懂嗎,那有何資格統兵呢?”

李恪說完,冷冷一笑,便步在言語。

李績還想反駁李恪,就見李世民冷冷的道,“今天的討論就到此結束!明天再議!”

他是看到李績被李恪駁斥的顏面無存,李績還要自取其辱才這麼說,想給跟隨自己征戰過是這名老將留點顏面。他很清楚,再想繼續爭吵下去,李績必敗無疑,還會敗的很徹底。李世民對李恪這麼肯定,是源於這幾天他心血來潮時對蒙昭的考校,他想確切知道陸軍學院的實力。但在蒙昭在兵法韜略過程中,他爲這年輕的將軍的謀略之深和理論之紮實感到吃驚。便詢問他是怎學到這麼多東西,細問之下才知道這些兵法韜略都是李恪教授的。所以,今天討論,他纔會將李恪召集到兩儀殿,纔會主動點名讓李恪說話。

衆人恭敬的退出了兩儀殿,李恪則是跟在最後回到了北王府!

第597章 諸將的聚會(二)第82章 做狼還是做狗第460章 跟崔氏結仇第17章 冊立太子(一)第402章 宴會風波第432章 大封功臣第644章 八大土司的陰謀第525章 唐幣第78章 皇子們的心理第431章 商業帝國第71章 縝密的分析第216章 約戰李承乾第261章 案發始末第486章 魔鬼王和無常虎第687章 坍塌的城防第611章 慘勝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495章 膝蓋中箭第175章 晚宴第486章 魔鬼王和無常虎第368章 真正的決戰(三)第350章 班師回營第631章 破除秘術第202章 張公謹和杜君綽第598章 諸將的聚會(三)第352章 頡利的動作第648章 坑殺三十萬第79章 朝堂爭論第682章 遼東危局第392章 就這樣被生擒了!第629章 發兵吐蕃第319章 兵到定襄城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536章 朔方之行第390章 身披白袍的就是頡利第35章 現代意義的蹴鞠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447章 孫思邈的蹤跡第280章 北伐之爭(上)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384章 和軍神的對話第98章 侯君集的決定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39章 朝會風波第500章 死的太快了吧!第527章 長安的又一輪風波第170章 平平淡淡纔是福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135章 彎弓射大雕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第47章 演練比賽(三)第151章 書房談話第112章 長孫無忌的秘密第695章 戰鬥第446章 文化奴役第400章 陰謀很深第399章 對漢王的反擊第679章 遼東戰況第166章 探監第266章 不要再說了!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540章 三戰三捷第114章 一人滅一國第630章 大軍出發第703章 發兵長安城(五)第425章 婚禮進行時(四)第600章 祿東讚的陰謀和吐谷渾可汗的想法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301章 你的話,我信第141章 六千鐵騎出漠北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438章 消減突厥騎兵第422章 婚禮進行時(一)第175章 晚宴第470章 校場試武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三百就是六章 又遇到一個名將第84章 漢王賜馬第656章 命運之戰(下)第234章 有人在偷聽談話第483章 陸軍學院的講話第525章 唐幣第209章 愛我就跟我走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149章 哎!噩耗啊!第232章 內侍說沒藥了第231章 漢王請留步第44章 演練比賽(一)第364章 鷹衛和親衛的對峙第333章 強者的對決(三)第100章 新軍主帥第707章 北王萬歲第130章 陰謀第520章 博弈的力量第43章 賽前的擔心第690章 諸將的心跡第578章 祿兄,咱別這樣第427章 簡單!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