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可是標準的皇宋啊,皇權極大的朝代

我知道,有些人又翻看了一些歷史小說或者新媒體歷史文章,跑來這裡槓了。

介麼說吧,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就是一部皇權不斷集權的過程。

第一個階段:部落時代,中央政權對地方控制極弱,可以說沒有控制權。

第二個階段:分封時代,以周王室爲典型,地方諸侯的財政、行政、軍權、司法都是獨立的,甚至國家都是獨立的,社會是金字塔結構,一層壓一層,即便是在西周,王權最鼎盛的時候,周天子也無權干涉諸侯國的稅法,或者度量衡。

第三個階段:郡縣制時代。這就是始皇帝的偉大之處咯,將起源於春秋楚國的郡縣制推廣到整個華夏,開始的中央集權的道路。

有人說秦之亡是暴秦而亡,或者說胡亥整死的,但其實這都是表面原因。

根本原因是,諸侯國的勢力還很強大,秦國只是用武力來迫使一切統一,皇帝的集權只是暫時的,因爲帝國下面都是不安分的六國舊貴啊。可以說,集權只是表面現象。

什麼纔是真正的集權?

不知是武力強大的威壓,而是思想上的統一認可。

顯然,秦國還只是開始,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適應,所以出現反彈嘛,反彈最狠的當然就是當年強大的楚國咯。

這裡就要讓項羽的粉絲吐槽了。

項羽爲何會敗?是不聰明嗎?

當然不是,項羽是在開歷史倒車,他想回到春秋戰國時代的分封。回到那個時代可能嗎?他們這些貴族老爺是爽了,重新有權力了,但百姓呢?別忘了春秋戰國時代可是亂世啊!是人命如草芥的亂世啊!

所以,大統一纔是民心所向啊。

人家劉邦就是秦始皇的忠實粉絲,天下大勢所趨看得一清二白。

第四個階段: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的時代:大漢

漢朝開國之初,諸侯國林立。爲何?因爲戰國舊貴還很強大,劉邦不能再打仗了,天下思安。所以採用了諸侯國和郡縣並存的方法,開創了大漢。

大漢開國之初,有三分之二的領地是諸侯王的,真正的大漢朝,只有三分之一的領地啊!

哪能怎麼辦?下軟刀子啊,各個擊破啊!

所以大家纔看到了劉邦開始動開國功臣啊!

但是皇室是江山穩定的象徵,劉邦自己不能動手,否則皇帝當了惡人,就失心了,想來想去,只能讓自己老婆來動手啊。

有人說可以藉助大臣來動諸侯王,這不是在給自己的兒子培養權臣嗎?朝中格局會失衡。雞不雞道秦漢時代的丞相權力有多大?

以外戚制衡諸侯王,是不得已而爲之。

直到武帝時代,外戚實在太囂張了,武帝才權衡利弊,但又顧慮朝中權力格局失衡,才成立內朝,採用主父偃這種人,搞推恩令。

那麼,諸侯王被滅了之後呢?

第五個階段:世家登場!

沒錯啊,大家經常提的世家,其實就是諸侯國沒了之後,地方大貴族。

到這裡你們有沒有發現,地方勢力在逐步逐步衰弱,世家比諸侯王的權力要小很多了,諸侯王比戰國時代的王要小很多了。

世家這東西我就不多說了,你們都知道的。

第六個階段:士大夫時代。

沒錯,五代十國,世家崩潰,科舉大開,底層才真正有了上層的通道,這就是宋朝了。

宋朝到底是什麼格局?

地方上連世家都沒了,只有鄉紳小勢力了,而且這種勢力是流動的,爲了進一步加劇流動,趙宋對商業扶持力度很大,宋朝的財富流動很頻繁。

宰相大多數都是底層窮苦出身,這在宋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這個時候,你告訴我?諸侯王沒了,世家沒了,誰還能制衡皇權?

士大夫?共治天下?

求求你別逗了,那只是文彥博自己意淫呢?被後世某些人拿來說中國君主立憲早就有了。

有個毛啊!

知不知道宋朝以前,大臣們上朝是坐着的。

宋朝以前的宰相有多大權力?那是文武雙權啊!

宋朝呢?

政事堂的宰相:行政權。

樞密院的宰相:發兵權(無統兵權)

三司使:財稅權

三衙:統兵權

皇帝:大宋的天子,天下的官家,文臣們的最高精神領袖,君權神授的象徵,武將的最高統帥!

沒錯,你沒看錯,宋朝的皇帝,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全國最高軍事統帥,軍權就特麼在皇帝手裡,不信自己去查正史,別看什麼新媒體文章哈!

三衙是沒有最高統帥的,宋朝軍中也是沒有最高統帥的,軍權屬於皇帝一個人,因爲趙宋的皇帝就是軍閥頭子出身。

趙家怎麼敢把軍權給別人?誰都不行!

除了北宋末年,趙構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再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軍權職位了。

有人說,那啥,大臣在朝堂敢罵皇帝的,皇帝還敢還嘴!所以宋朝皇權是最弱的!

呵呵!

你是學生嗎?

哦,我不是鄙視學生哈,我也是學生過來的。

我舉個例子,如果騰訊的某位高管在會議上懟小馬哥,如果他懟小馬哥是爲了騰訊生死存亡或者很重要的大事。相信我,小馬哥是不會弄他的。因爲他對小馬哥,是在儘自己的職責,不是在針對小馬哥,是在做自己本分的事情,是對事不對人!

如果小馬哥弄他了,還怎麼服衆?

相反,牛逼的小馬哥不但不會弄,還會表揚!爲啥?這是最基礎的馭下啊!

但你說小馬哥在鵝廠權力很弱?

不是所有的事,都要用強硬手段的,該示弱的時候示弱,尤其是皇權,在大臣那裡示弱,會很得人心,這是帝王權術。

這種示弱不是真的很弱好吧!是故意表現出來的,把這羣大臣玩在手裡,拿得牢牢的。

不然北宋的大臣們,怎麼會對皇帝如此死心塌地!

人家趙宋對外不行,治內是一把好手,這是要肯定的!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北宋無權臣!

有人又要抓住了這句話的bug,並且站出來,彷彿剛拯救完世界回來一樣:呵呵,無權臣?那蔡京是什麼?

呵呵,你先了解權臣是啥意思,在去了解蔡京和趙佶的關係。不然我就說不通了啊!

好了,今天翻了一下前面的本章說,發現很多讀者還對趙桓殺大臣覺得很不可思議。

作者君對你這種想法,才覺得不可思議哦!

就說這麼多啦。

今天又卡住了,最近我把情節大綱理一下,會順暢很多。

第五百四十二章橫推開始第四百五十二章海上霸主,征服南海諸國第七百零二章拓邊第四百二十八章分兵北海第四百零七章封狼居胥!第五百三十九章朕的刀子已經爲卿磨好了第二百八十五章強攻神堂堡!第四百七十章對對對!我們是來投誠的!第五百五十二章賜婚第六百六十五章陳甲十六萬!第一百零四章大驚小怪,哪有改制不死人的?第七百零四章西方的使者第五十五章興奮的韓員外第一百九十二章對付漢奸最合適的方法之一!第四百五十五章東羅馬帝國的使者第五百九十六章府中有貴客?第二百二十二章趙桓的貼心小棉襖第三百六十九章絕望的宗室第二百三十九章處置隴西李氏!第三百八十八章大宋糧商們的噩夢(第一更,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八章炮轟廣州城第三十九章兩河戰役拉開第五百八十二章聲東擊西第七十七章當然是全部處死!第五百八十章豪氣干雲第四百三十五章皇帝的局,安西都護府第六百五十六章薛東來的說辭第五百六十八章回京第六百二十章賢王第五百三十六章拖出去砍了!第六百一十章大宋商業之論第一百三十五章糧價第一百七十七章交子的保值費?第六百六十章總督閣下,那是敵軍的武器第一百零六章押解京師第三百七十章皇帝的肩膀!(第四更,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二章李文正第三百五十八章大宋新的商業規則!第一百九十三章最可惡的人販子!第三十一章該千刀萬剮!第二百零四章笑裡藏刀!坑死自己人!(今日更新不設上限)第六百五十五章薛東來見桑賈爾第五百一十九章中了狗皇帝的計!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第三百一十二章崩潰邊緣的夏主第三百五十五章入股李氏布行第三百一十六章靖康四年的大宋第四百五十五章東羅馬帝國的使者第二百五十二章扶貧之策第一百八十三章發怒的皇帝(三千三百字的中章)第一百六十三章清掃南方第一百零四章大驚小怪,哪有改制不死人的?第六百五十一章葛邏祿人的襲擊第三百二十一章一切都在好起來第五百五十九章完整的鐵路第四百八十章維穩戰局第一百三十三章二京案第四百零五章願與君同袍殺敵!第三百零六章岳飛軍的強攻第五百八十五章鬱悶的耶律大石第四百三十五章皇帝的局,安西都護府第四百零四章馳援北線!第二百三十章大宋西軍第二百六十七章一片片割肉!第三百三十五章火藥還可以這麼用?第七十章燕雲復!第四百三十九章宋金之戰,一觸即發!第三百九十八章河源寨的危機(第四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六章我要吃十個!(第五更!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一章借你人頭一用!第七十二章副都幽州?第一百一十三章驚恐絕望的徐處仁第一百八十三章發怒的皇帝(三千三百字的中章)第十二章朝堂殺大學士第五百二十五章挑撥第三百二十五章殺人如麻的皇帝第一百二十七章英勇的大宋禁軍?第六百二十八章賺錢的方法第六百三十六章另一個穿越者?第三百八十九章東京城糧商們的反擊第三百二十五章殺人如麻的皇帝第一百四十四章少了五萬石第五百三十八章甩鍋的傳統第六百七十三章後方的廝殺第四百三十六章攻打金國前的準備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六百四十六章薛東來第四百二十五章夷爲平地第二百三十四章人頭不夠啊!第三百四十一章皇帝的局第十四章行刺第四百七十章對對對!我們是來投誠的!第三百一十六章靖康四年的大宋第三十四章吾皇萬歲大宋萬歲!第三百零一章中軍挺進邊境,五軍伐夏!第三百九十四章對占城宣戰(第四更,求訂閱!)第五十七章敗軍之象?第一百六十八章這皇帝腦子真的缺根弦?第二百零五章被血洗的村落!找上門來的難民!第五百六十六章美好生活它不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