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不一樣的冬天

張天帶領工匠們蓋房子的時候,林鬱領着其他人把明年要耕種的土地開墾出來,族人們都很熟練了,給巖堡人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沒讓林鬱操太多心。

林鬱根據庫存的種子的量,新燒出六七百畝的荒地,但沒能全部開墾,一來巖堡人需要時間掌握新技能,二來蓋房子佔用了一部份勞動力。

衆人一直忙到季節變遷,大地都凍上了,開墾出來的耕地和去年相差無幾,剩下的只能留待天氣回暖後再開墾。

今年的收成幾乎將所有糧倉都裝滿了,因爲農作物的容量基本都在每立方米600-800公斤之間,根據窖穴的大小就可以大致算出總的收成。

刨去大豆和漢麻籽粒,粟和黍的收成差不多能有個七八萬斤,加上養殖、狩獵和採集所得到的食物補充,滿足族人一年的需求不成問題,但可能很難有所剩餘。

去年收穫的農作物早就清倉了,還剩一些因受潮而發芽、發黴的穀子。

張天想了想,讓人把發黴的扔了,把發芽的收集起來,林林總總一共好幾大罐。

“用石磨棒和石磨盤把它們磨碎吧,越碎越好。”

衆人不明所以,但仍然按照天空祭司的吩咐行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己種過地,張天更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尤其在農作物產量如此低下的時代。

發芽和發黴的穀物種子其實都可以用來釀酒。

用糧食釀酒的前置作業是要把糧食中的澱粉轉化爲糖,之後才能利用酵母菌將糖轉化爲乙醇。

這一過程有兩條途徑,其一是發芽法,這是西方傳統的釀酒方式,也是相對簡單的一種方法,只需將種子泡在水裡促其發芽,種子裡本身含有的澱粉酶會自動把澱粉轉化成各種小分子糖類。

其實我國的原始先民也曾用發芽法釀酒,只不過到了商周時期,發芽法逐漸被另一種釀造方法所取代:酒麴法。

酒麴法所使用的原料便是發黴的種子,黴菌同樣可以把糧食中的澱粉轉化爲糖,用這種方法可以釀造出度數更高的酒,但流程十分複雜,張天果斷地知難而退。

研磨好的穀子加淨化後的熱水攪拌成糊狀,這時候穀子裡的澱粉已經完全糖化了,自然冷卻至室溫後,加入含有酵母的果酒,密封保存,大約經過一週的發酵,就可以得到低度的糧食酒。

當然了,糧食酒的度數再怎麼低,也要比果酒高出一個數量級。

這羣從未喝過酒的原始人去年飲下幾杯果酒,都有點微醺,今年的糧食酒絕對能幹趴下一片。

新增的飲品可不止糧食酒一種。

營地裡瀰漫着濃郁的豆香。

如今尚未馴化禽類,沒有穩定的鳥蛋可吃;竹鼠和豬的養殖也纔剛剛起步,現在每多吃一隻以後就少吃兩三隻,只能偶爾開開葷。平時的蛋白質來源主要靠漁獵和大豆。

大豆富含優質的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脂,現今因爲馴化度不夠高,所以種出來的大豆籽粒還比較小,不像現代大豆那般圓潤飽滿,種皮也不是黃色的,而是烏黑色的,但味道是正宗的大豆味,營養就算比現代大豆差些,應該也不會差太多。

大豆起源於我國,自原始先民第一次播種的那天起,大豆就一直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正因爲大豆的營養價值高,最早是作爲清貧人家的主要膳食,所謂“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也就是用豆粒做豆飯,用豆葉做菜羹,靠大豆便可養活全家人。就連陶淵明也不得不“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直到漢朝以後,耕種技術和農具的改革使得穀物產量大幅提升,大豆才逐漸從主食轉爲副食,衍生出豆腐、豆芽、豆漿、豆皮、豆油等各種美味的豆製品。

以現有的工具,將大豆加工成豆製品太過奢侈,平時都是煮熟了直接吃,就是吃多了容易肚脹。前一陣大豆收穫時,衆人胡吃海喝了不少,以至於整個營地裡徹夜都有此起彼伏的聲響,大冷天的,晚上都不敢關門。

如今最忙的時候已經過去,忙碌了一年,奢侈一把也無可厚非。

豆腐暫時還制不了,因爲制豆腐的過程需要用滷水或石膏點豆腐,這兩種原料目前都欠缺,等以後找到了鹽礦或石膏礦再說。

林鬱教女人們製作的是豆漿和豆皮。

先泡黃豆,攪拌出混在豆子裡的豆衣雜質,連同沫子徹底撈出後,靜置浸泡三到四個小時。

磨豆漿就比較費勁了,因爲沒有毛驢,也沒有石磨,只能靠手磨,這也是豆製品不適合大量生產的原因。

把豆漿連同豆渣舀入熱水煮開,隨着豆腥味逐漸消失,濃郁的豆香溢散開來,就意味着豆漿煮好了。

用布過濾掉豆渣,林鬱招呼女人們將豆漿分別盛入十來口平底的陶鍋中,隔水加熱,以便保持恆定的溫度,煮漿結皮。

不多時,豆漿的表面便浮起一層薄薄的油膜,這一層凝結的精華就是豆皮,又叫油豆皮。

“可以挑皮啦!”

林鬱抄起一把木質的鍋鏟爲女人們示範。

挑皮是個技術活,需要對時間的精準把握和足夠的耐心,林鬱已經在私下練習過多次,找到了訣竅,不然也不敢開班教學。

她用鍋鏟沿着鍋邊劃開豆皮,然後將柔韌的竹條探入豆漿之中,輕輕挑起油膜,小心翼翼地搭在另一根竹棍上。這個過程必須全神貫注,格外小心,以免破了皮子影響賣相。

女人們也都有樣學樣,用鍋鏟和竹棍挑起一張張薄如蟬翼的豆皮,掛在竹棍上。

第一次挑皮難免弄破皮子,期間女人們的驚呼聲就沒有斷過,但驚呼聲很快又轉變爲笑聲,新知識和新事物總是帶來新的趣味,生來樂觀的她們也很擅長從辛苦中尋找樂趣。

頭幾鍋豆腐皮金黃薄亮,油脂豐富,最爲柔韌鮮香。煮到後面,豆漿變得越來越濃稠,挑出來的豆皮也越來越厚,雖然油脂略欠,但口感紮實,豆香味更足。

豆皮晾乾後儲存起來,等祭祀時先請祖先享用,剩下的豆漿則分給族人,配上在春夏時儲存的楓糖,根據各自的口味調節甜度。豆衣、豆渣等雜質也不浪費,全部拿去餵豬。

在日漸寒冷的季節裡,沒有什麼比一碗濃稠香甜的熱豆漿更令人振奮的了!

孩子們尤其高興,豆漿可比酒好喝多了,甚至比草原人的羊奶更加美味!

可惜一年就喝這麼一回,孩子們將盛豆漿的陶杯舔得光潔如新,一臉的意猶未盡。“要是以後天天都能喝豆漿就好了!”

當天晚上仰望天空的時候,孩子們紛紛許願,希望早日實現豆漿自由。

初雪後,張天照例召集族人開全民大會,總結過去一年的收穫,擇優表彰和嘉獎。

巖堡人雖然出身自大部落,卻從未見過這種集會,心想還是天空祭司會玩,短短几句話便說得衆人熱血沸騰。

然後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祭祀儀式。

今年終於把祭壇修起來了,有了正式的祭祀場地還不夠,祭祀儀式也得規範化。

在祭祀的前一天,趁着河水尚未結冰,張天勒令所有人齋戒沐浴,一些從不洗澡的邋遢大王現在也被拖去強制洗澡。

澡堂自建成以後從沒這麼熱鬧過。

張天不奢求族人洗得油光水滑,起碼要把肉眼可見的污漬洗掉,尤其是巖堡人,這羣傢伙的頭髮都是餅狀的,像鋼絲球一樣擰成一團,簡直可怕。張天很懷疑他們是不是自出生後就從沒洗過澡。

每洗一批人就要換一次水,換掉的水髒得發黑,都不敢往溝渠裡排,不知道恐怕要以爲他們開了間化工廠。

就這還有人嫌洗澡麻煩,想盡辦法糊弄。

只能說人和人不可一概而論,據說古羅馬人就很愛泡澡,甚至爲此專門修了個男女混浴的豪華浴場,抓一羣奴隸在地下24小時燒柴,貴族們則在游泳池那麼大的澡堂中享受蒸騰的水汽。

除了齋戒沐浴,自然還要準備祭品。

去年抓到的那羣野豬,公豬在開春時就宰了,剩下兩頭母豬也早已產子,共誕下十二頭豬崽,如今豬崽子們都已發福,去年抓到的那八隻幼豬更是長得膘肥體壯,完成了第一次配種。

養豬千日,用豬一時,族人將那兩頭雌性野豬養了一年,爲的就是今日宰殺,祭祀天地和祖先。

張天和林鬱並沒有給族人灌輸三牲的概念,他們只是單純地認爲物以稀爲貴,比起已經初具規模的竹鼠養殖和彷彿取之不竭的魚獲,豬肉顯然要稀有得多,珍貴得多。

把最好的東西獻給天地和先祖,這是所有人包括巖堡人的共識,何況獻上的食物最終會落到自己的肚皮裡,想到這,人們就更沒什麼好猶豫的了。

巖堡人是頭一回參加祭天儀式,和巖堡部落的祭祀活動截然不同,所有人都要參與其中:男人們打鼓,女人們跳舞,孩子們吹奏笛子……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全新的東西,而且是曾經的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以前光是填飽肚子就用盡了所有力氣,哪裡還敢奢求玩樂呢?

他們加入男女老少的排練隊伍中,投入全部熱情學習,時而呼喊口號,時而大笑不止,雖然也和辛苦勞作時一樣揮汗如雨,卻感到前所未有的開心。

共過苦同過甘,巖堡人才算真正融入了這個集體,兩個族羣之間的關係變得越發親密。

祭祀之日,衆人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以仿若郊遊的美好心情來到營地外的天壇山上,在天壇下專門供奉祭品的場地擺上各種各樣的祭品。

女人們烹煮出豐盛的食物,在鮮美的魚湯裡隨手加一些撕碎的豆皮,便將風味提升一個層次,糧食酒濃郁的酒香在山頭飄蕩,久久不散。

衆人在天壇前行禮叩拜,由衷地感謝天地的恩賜,感謝祖先的護佑。

送走祖先後,張天便把糧食酒收了起來,拿出果酒分給大家,倒不是他摳門,而是擔心族人不勝酒力,喝醉了在天壇前躺屍,不成體統。

等回到營地,張天才在衆人的連聲催促下,將糧食酒分發下去。

“一人半杯,不要貪杯,這酒比果酒烈得多,喝醉了可不好受。”

“醉?”

衆人還沒有經歷過醉酒,不懂什麼叫喝醉。

“當你們說話開始口齒不清,走路開始搖搖晃晃時,就說明喝醉了。”

還有這種事?

衆人驚奇不已,反倒被勾起了好奇心,忍不住問:“喝多少會醉?”

“因人而異。”張天說,“每個人的酒量都不同,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抿一小口就上頭了。你們是第一次喝粟米酒,估計半杯就差不多了。”

“不可能!”男人們大叫出聲,“祭司大人不要小瞧我們!”

說完便仰起脖子一口悶,他們剛開始喝酒,就已經學會乾杯。

當晚逞能的,第二天早上沒一個起得來的,好幾個男人甚至睡到了廁所裡,被衆人嘲笑了一個冬天。

因爲巖堡人的加入,第二屆運動大會更加盛大。

今年的水準顯然去年高出不少,看得出來,在第一屆運動大會上失利的健兒們回去很是下了一番苦功,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

這是爲數不多的在衆人面前露臉的機會,奪冠不僅有獎品,還可以提升威望,女人們也用行動表示她們更青睞優勝者,因此男人們格外看重。

賽場上,競技的氣氛越發濃烈。

頭一回參賽的巖堡人毫無準備,被全方位吊起來打,張天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恥辱和血性,可想而知,明年的今日,巖堡人也要跟着捲起來了。

當然了,像拔河、接力賽、跳繩等全民賽事還是主打一個歡樂,高興就完事了。

歡樂的時光隨着大地的冰封、嚴寒的降臨而告一段落,族人們減少了外出活動,開始冬天的蝸居生活。

也是在這時候,學堂招收了第一批學員。

第222章 森林的意志第48章 繩結第212章 來自頭頂的譏嘲第122章 慶典第154章 識數第294章 共識第182章 山下人不騙山下人第198章 白石的新功能第9章 你掛底了第251章 醞釀與表彰與祭第214章 新王當立!第85章 上架感言第90章 大地的血脈(求月票!)第287章 潛在的危險第182章 山下人不騙山下人第145章 出發第134章 擔保第302章 黑石第159章 逃亡第206章 巫女與部落衝突第146章 畫第127章 多多益善請假條第172章 赤石第200章 女媧的傳說第251章 醞釀與表彰與祭第195章 危機感的真正來源第290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230章 種出來的食物第87章 不一樣的粥第243章 冬去春至第68章 陶與鹽第173章 才能第39章 藥材第68章 陶與鹽第251章 醞釀與表彰與祭第164章 懸浮之火第254章 新鮮血液第196章 天災與人禍第4章 釣魚佬之資第18章 一棍子敲暈第57章 走馬上任第255章 融合與情報第261章 海岸之行與馴牛高手第86章 亦有差距(求訂閱!)第103章 狂喜第100章 遍地開花第208章 河畔部落的來使第9章 你掛底了第144章 月圓之夜(二合一)第234章 新家園!第209章 史前交際花第292章 對策第216章 衆猴之王與猿猴大會第271章 黑石第113章 部落大會第98章 作客第133章 質問第40章 靈魂拷問第34章 移山第94章 飯後的餘興第217章 夜半詭事第233章 森林的盡頭是第64章 穀物第24章 圍火夜話第173章 才能第269章 冒險者第252章 歡欣鼓舞與青青子衿第1章 仰望天空的人第2章 凜冬將至第252章 歡欣鼓舞與青青子衿第57章 走馬上任第32章 美食家第191章 出場費結一下第49章 終成兄妹第20章 狩獵第151章 說走就走第295章 東海之濱第35章 確認過眼神第58章 射藝大賽第294章 共識第33章 壁畫第220章 黃石與坑洞與竹第186章 懇求第71章 幼崽第2章 凜冬將至第186章 懇求第233章 森林的盡頭是第264章 星星部落第190章 測試與預言與笛第191章 出場費結一下第181章第295章 東海之濱第7章 天空的指引第162章 山下部落第87章 不一樣的粥第20章 狩獵第303章 迴歸第45章 開工第157章 沒有歸期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