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畏威不懷德

作爲內廷三宮之一的坤寧宮,素來就是皇后的居所。

在傳統的國學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坤寧二字取的就是“地得一以寧,萬物以生”的意思。

或許是真的應了那句“寧”字,自從紫禁城修建完成之後,雖然各大宮殿都發生或火災、雷擊等等諸多天災,但坤寧宮卻一直都平靜祥和,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幺蛾子,這種奇特的現象一直維持了兩百多年。

自從大清定鼎之後,坤寧宮就成了布木布泰的居所。

也不知是因爲福緣太淺還是真的傷了天和,這個科爾沁女人搬過來沒有幾天,就發生了一場大火,幾乎將坤寧宮毀於一旦。

重新修繕過的坤寧宮已面目全非,完全照搬了盛京清寧宮的格局與風格,雖然依舊富麗堂皇,卻終究不復原本的宏大氣勢,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這幾年來,住在坤寧宮的布木布泰一直都覺得有些不舒坦,畢竟這是給皇后住的地方,而她這個太后卻是母憑子貴,事實上她從來就不是皇后。

後宮中流傳着一些風言風語,說她命淺福薄享受不了這麼大的排場,所以纔會燒起大火。

雖然這樣的傳言未必可信,但總是覺得有些彆扭。

剛好皇帝的大婚已提上了日程,藉着這個機會,布木布泰就從坤寧宮中搬了出來。

表面上是說把坤寧宮從新裝修一下留給未來的大清國母居住,其實根本就是布木布泰想搬家想挪挪窩了。

從坤寧宮搬出,遷居慈寧宮,布木布泰終於覺得舒坦了。

這慈寧宮原本是仁壽宮,明朝的兩代太后曾在此居住,全都壽享綿長。

居住在這裡不僅更能彰顯太后的尊貴,還是一個很好的彩頭。

正式搬遷之後的第一日,文武百官宗室勤王全都上了恭賀的表文,祝賀布木布泰的“喬遷之喜”,就連順治小皇帝本人也上了一份賀文。

布木布泰根本就無心理會那些滿是陳詞濫調的表文,而是不動聲色的看着拜伏與下的吳三桂,用不帶絲毫感情色彩的語氣說道:“難得呀,還真是難得。難得你平西王還記得我們孤兒寡母。”

自從攝政王多爾袞不惜“屈尊降貴”親自去面見了吳三桂之後,吳三桂就愈發打定了待價而沽的算盤,等着朝廷去主動和他聯絡。

現如今攝政王和太后鬥法,雖然吳三桂當着攝政王的面表現的絕對恭順,而且非常直接的表達了效忠多爾袞的意思,其實這並不是他的真實想法。

吳三桂不準備向任何人效忠,不論是多爾袞還是別的什麼人,除了他自己之外,他不對任何人負責。

既然太后和攝政王斗的厲害,攝政王已經來過了,還送來就幾十萬兩銀子和相對數量的糧米,想來太后也會有所表示,以表拉攏之意。

想不到的是,一直過去了十多天,朝廷裡邊沒有任何動靜,對這個突然帶兵入關的吳三桂不聞不問,直接就把他晾起來了。

就在四天之前,嶽託的西大營突然東調,和吳三桂關寧軍遙遙相對。

緊接着科爾沁蒙古的吳克善大貝勒與喀爾喀的納顏大貝勒也來了,分別率領幾千蒙古精兵駐紮在關寧軍的左右。

這是什麼意思?

老奸巨猾的吳三桂早已心中雪亮,登時就明白了:朝廷對他的防範與戒備之心極重,這是在防着他呢。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吳三桂打的就是這個主意,最好的局面就是雙方同時拉攏,讓他得到諸多好處。

左右逢源是吳三桂的基本方略,在局勢沒有徹底明朗之前,絕對不會倒向任何一方。

想不到的是,以太后爲代表的“帝黨中人”竟然沒有絲毫拉攏的意思,反而把敵視的態度表達的如此明顯。

吳三桂不是誰的孤忠之臣,而是個典型的投機者。

察覺到自己的形勢有點不利之後,已經在京城之外駐紮了十幾天的吳三桂一改對朝廷不理不睬的態度,趁着太后“喬遷之喜”的機會上了一份賀表。

朝廷對他的態度極其冷淡,連一句寬慰或者勉勵的客套話都沒有,而是讓他進宮覲見。

按照吳三桂的的本意,他是絕對不會在局勢明朗之前進城的,更何況是進宮?

但若是不進宮覲見的話,就等於是和太后一黨中人徹底撕破了臉皮,等於是把自己綁定在多爾袞的戰車之上了。

經過一番審慎的權衡之後,無所謂還是進宮來了。

聽到太后這句不冷不熱但卻夾槍帶棒的話語,吳三桂趕緊做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伏拜於地:“臣吳三桂累受皇恩,時時事事都想着皇上,想着太后。”

“這些個抹了蜜糖的拜年話兒說的可真是好聽,我們孤兒寡婦的,怎敢勞動平西王惦記着?既然你已經攀上了高指兒,就別拿這些個動聽的言辭搪塞了。”

“我大清億兆臣民,無不視太后爲母,臣惶恐。”

布木布泰似乎不想給吳三桂一點好臉色看,慢悠悠的摘下腦袋上的旗頭,端起奶茶飲了一口,繼續不冷不熱的說道:“人心隔肚皮呀,口中所言與心中所想並非一致,口是心非的人兒我已見的多了。”

“臣一片忠誠之心,天日可鑑。臣恨不得把心肝剖出來給太后看看。”

拜伏在地的吳三桂頭也不擡的表達着自己的忠誠之意,言辭懇切聲淚俱下,連他自己都差一點就信了。

若是大清國也設個奧斯卡表演獎的話,吳三桂肯定能得一座小金人。

“忠誠不忠誠的不是說出來的。”布木布泰背過身去,慢悠悠的問了一句:“哀家就是想問問平西王,你這次入關帶了多少兵啊?”

聽了這話,吳三桂趕緊把身體伏的更低,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起來:“臣所帶的兵將,全都效忠我大清的忠誠之士。臣自知此次帶兵入關必然招致非議,所以纔不敢入城,一來是爲了避嫌,再者也是爲了等聖旨。若無朝廷的旨意,臣不敢動一兵一卒。”

明明已經把軍隊從關外帶到了北京城下,還在說着“不動一兵一卒”的鬼話,臉皮之厚可見一斑。

“我知道你是奉了攝政王的命令,哀家也不怨你。”布木布泰說的輕描淡寫:“攝政王也是我大清的柱石,你服從他的命令也沒有什麼。哀家知道你的手下多是些驕兵悍將,憑我一個婦道人家根本就調不動你,遇到緊急的事情也只能想辦法到孃家搬救兵了,好在孃家人還算照應,又有禮親王、莊親王他們一衆宗室皇親願意幫襯我一下,勉勉強強還能湊出些人手。”

這幾句話說的雲淡風輕,但卻暗含殺機,分明就是在向吳三桂示威:我知道你的關寧軍厲害,但我也不是隻能紅口白牙的說大話,科爾沁蒙古和喀爾喀各部,還有察哈爾六部,幾萬蒙古精兵都是支持我的,更有代善、濟爾哈朗等老牌勳貴的支持,我的實力一點都不比你弱小,甚至還在你之上。

你要是真的敢亂來,大家就拼個你死我活,到時候你吳三桂未必就能討到好果子吃。

既然多爾袞能把你調過來充門面,我就能把孃家人拉過來助陣。

相對於滿蒙一體的蒙古軍而言,吳三桂這個外臣反而顯得更加疏遠了。

你的關寧軍雖然厲害,也打不過小半個蒙古吧?

和多爾袞的拉攏手段完全相反,太后用的手法是威懾和恫嚇。

吳三桂這種人,最是畏威而不懷德,太后早就看透了他的本質。

吳三桂對誰都不忠誠,純粹就是個投機者,他想的就是藉助混亂的局勢爲自己撈好處,在他的心目當中,忠誠二字一錢不值。

對於這樣的狼子野心之輩,若是一味的用好處去拉攏,就如同以肉飼狼,只會把他的胃口養的越來越大,說不準哪天就會露出對主子森森獠牙。

最有效的做法是讓他看到主子手裡的大棒,讓他不敢露出爪牙。

此時的吳三桂,更多傾向於多爾袞陣營,但若是說讓他爲了多爾袞拼盡全力,那就純粹是一個笑話了。

吳三桂此人,最擅長的就是見風使舵,一旦多爾袞露出明顯的頹勢,他一點都不介意撲上去撕咬幾口!

說起對關寧軍的瞭解,布木布泰或許真的不如多爾袞,但布木布泰更加深刻的知道吳三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就足夠了。

“我聽說平西王還尊奉前朝的崇禎皇帝爲故主,依舊心懷前明,是不是有這回事啊?”

雖然吳三桂已經降清,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還和明朝保持着聯繫,甚至還接受過江南弘光朝的“軍費”,弘光帝還給了他一個公爵的封號。

而吳三桂當年也說過“絕不以一矢相加故明舊主,只願擊破闖賊爲君父復仇”的話語。

這些屁話當然是爲了彰顯自己的風骨,確實得到了一些士大夫階層和江南弘光政權的讚賞,卻成爲他被雪藏在錦州的一個重要因素。

清廷對他外示恩寵內存猜忌,處處提防事事防備,吳三桂心知肚明,漸漸不再提“故主”這樣的說法,就是爲了表明自己已徹底洗心革面效忠清朝的意思。

只是始終沒有得到新主子的徹底信賴,若不是因爲高層的爭鬥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他根本就沒有機會重新迴歸到政治舞臺。

“臣只知有清而不知有明,臣雖肝腦塗地……”

“對於平西王的言語,哀家只能聽一聽也就是了。到底應該怎麼做終究勉強不得,哀家乏了,你告退吧。”

自始至終布木布泰都沒有回頭再看吳三桂:“回去之後好好的思一思想一想,別把自己個兒給耽誤了。”

第405章:打不過第600章:神靈歸天第222章:慌了第九十二章:公主的試探第142章:最後動員第165章:渡江第274章:替別人打仗第238章:行動第二十五章:徇私舞弊第310章:一面倒的屠殺第491章:龍體欠安第286章:紙上談兵第八十二章:成軍第436章:以死相逼第181章:不分敵我第546章:忘年之交第一百零二章:死士第539章:道別第122章:轟的一聲巨響,城牆閃亮垮塌第370章:被放上火烤的高郵縣令第176章:大戰在即第198章:抵達第369章:一步踏錯步步錯第273章:晉商第427章:使出全力第265章:前五後三第242章:遺女第520章:老輩騎兵風姿第117章:葉公子包場第247章:抓賣考題的人第393章:那就一起覆滅吧第558章:教學第382章:乞降第二十章:安寧公主第281章:下一個第二十三章:組建民團第405章:打不過第259章:我族萬歲第134章:犧牲一切之決心第575章:關係暖化第519章:故國來兵第538章:窮兵黷武第354章:外調第158章:安寧公主闖同泰寺第三十七章:建奴殺來了!第117章:葉公子包場第283章:急行軍2第八十七章: 遷徙第五章:招降第360章:風雨將至第180章:潰兵第596章:故人舊物第七十四章:死社稷第114章:文兵第419章:我叫張臘月第九十二章:公主的試探第519章:故國來兵第一百零一章:三姓家奴第292章:無用便棄第389章:功成身退第360章:風雨將至第567章:夢醒第五十五章:撐死膽大的第四十五章:水淹八旗兵第七十四章:死社稷第六十七章:江湖騙子病了第464章:雙簧第384章:辭職第156章:嚇破膽的史二第五十五章:撐死膽大的第四十九章:那就死絕了吧第六十二章:賜名毅勇軍第278章:新式戰爭第246章:賣題第八十三章:準備離開第485章:留下第176章:大戰在即第一百零七章:交朋友第334章:開炮第438章:想法第511章:帝師人選第557章:葡萄牙公使第511章:帝師人選第274章:替別人打仗第314章:拱手相讓第136章:奇襲第129章:弘光帝的手段第198章:抵達第114章:文兵第263章:困苦第274章:替別人打仗第383章:完了第309章:對手一定是傻子第218章:深宮會議第473章:夜宿第481章:勸關第328章:思想第503章:移民令第231章:疑惑第592章: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