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張啓陽走了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對於“受命於天”的王朝而言,祭祀是比軍事還要重要的大事,歷朝歷代莫不如此。

每年都要舉行的“三大祭”當中,除了祭祀祖先的“年祀”要在太廟舉行之外,“春祀”和“秋祀”則要在社稷壇舉辦,無論是規模還是程度,都更加隆重。

“春祀”又叫“皇天祀”,期盼的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秋祀”又叫做“厚土祀”,是感念天覆地載之恩,哺育萬物之德。

作爲一年當中最重要也最隆重的祭祀活動,皇帝本人必須親自出席親自主祭。

十幾個宮人圍着復隆皇帝忙的團團轉,伺候着大明天子穿上很少穿的“大兗服”。

在很多民間傳說當中,皇帝穿的衣裳就是龍袍,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在絕大多情況下,皇帝只是穿常裝,即便是在朝堂之上穿的那一身也不過是最普通的“工作服”。

只有這套“大兗服”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龍袍”,卻只有在登基或者是出席重大場合的時候才穿的。

宮人們服侍着年輕的皇帝戴上九冕朝天冠,穿上全套的“大兗服”,皇帝本人則張開雙臂任憑宮人們給他穿衣戴帽:“你代勇毅公上的條陳朕已經看過了,他不能來就不來吧。”

張啓陽臨時有事,不能出席“厚土祀”大典,所以專門委託高起潛給他上了一個“請假條”。

張啓陽既不是宗室也不是相應的人員,並非一定要出席這樣的活動,對於他的缺席皇帝並不怎麼在意,而是比較在意他請假的原因:“條陳上說……朕估計那條陳是你代勇毅公擬的吧?”

“陛下慧眼。”

“你說勇毅公要去商城?”

商城,是大紅狼的駐紮地,那裡聚集了不少剛剛打起大明旗號的闖軍殘部。

作爲毅勇軍的監軍,張啓陽的副手,高起潛有必要對他的這次缺席做出合理的解釋:“張帥率領軍校的學生們去了商城,爲的是讓那些學生見識一下真正的戰場,爲他們以後從軍入伍做好準備。”

對於新華軍校,朝廷上下嚴重缺乏最基本的關注,始終認爲那是一個練兵的地方。

張啓陽練兵當然是爲了補充毅勇軍,畢竟在經歷了淮揚血戰和南京保衛戰之後,毅勇軍已經摺損甚重,有必要做一定的補充。

只不過,朝廷上下對新華軍校並不怎麼看好。

事情是明擺着的,雄兵健卒最需要的就是身體強壯孔武有力的壯漢,稍加訓練就能上陣殺敵。

而新華軍校則只是招募了一些少年子弟,看起來雖然齊整的很,終究有些中看不中用的嫌疑,和朝廷心目中的強兵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小吳莊民團時代,訓練幾個月的民兵就可以抄起武器去打仗了,但新華軍校的學生們已經訓練了兩年多快三年的樣子,還不知道真正的戰場是什麼模樣。

或許,張啓陽也意識到了光靠紙上談兵遠遠不夠,所以帶着學生兵們去了商城,去觀摩真正的戰鬥。

對於這件事,皇帝本人完全持一個無所謂的態度。

甚至覺得張啓陽有點小題大做了:不就是讓學生們看看真正的戰場是什麼樣子嗎,隨便委派一個人帶隊前去也就可以了,堂堂的大帥又何必親力親爲呢?

“勇毅公這一去,何時才能回來?”

“多則三月,少則兩月,即可迴轉。”皇帝輕輕的“哦”了一聲,表示自己已經知道了,旋即又問道:“勇毅公不在的這些日子裡,毅勇軍又誰統領?”

“自然由臣統領毅勇軍。”

張啓陽外出了,統率之權自然要落到監軍高起潛的身上,這本沒什麼問題,但卻讓皇帝感到非常意外。

毅勇軍是張啓陽安身立命的根本,怎麼會如此輕易的把最高權限交給高起潛?

交給高起潛,不就等於是把毅勇軍的最高指揮權交給朝廷了嗎?

皇帝回過頭來看了看高起潛,追問了一句:“也就是說,現在你就可以號令毅勇軍上下?”

“是的,萬歲。”

一直以來,毅勇軍都是張啓陽的私兵,想把毅勇軍變成朝廷的禁衛軍是復隆君臣的夙願,如果趁着張啓陽不在的時候做點什麼,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高起潛似乎已經看出了年輕的皇帝在打什麼樣的算盤,趕緊搶先說道:“臣確實可以號令毅勇軍,但也僅僅只是限於常規指揮而已。”

毅勇軍是張啓陽一手創建,上上下下全都是他的嫡系,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改變毅勇軍的屬性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兒。

想當初,許文才僅僅是提出了一個改組毅勇軍的建議,就被清洗了出去。

爲了這個事情搭進去了一個許文才,高起潛絕對不希望自己成爲第二個許文才。

所以,他才用非常明確的態度告訴朝廷,最好不要再有那樣的打算,以免弄的自己裡外不是人。

皇帝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太不現實,稍微思量了一下就又說道:“朕欲給毅勇軍將士加餉,你意如何?”

下一道旨意,給毅勇軍上下增加軍餉,必然可以極大的籠絡毅勇軍將士。

等張啓陽回來之後,若是他同意了,將官士卒就會感念朝廷的恩德。

若是他不同意,大家則會歸罪於他張啓陽。

反正毅勇軍是張啓陽的私兵,這筆錢需要掏他的腰包,朝廷還能趁機收買軍心,何樂而不爲?

對於這種幼稚的想法,高起潛只能苦笑:“加餉一事,陛下千萬不要提起。”

“爲何?”

“施恩收買之意太過於明顯,連臣都能看的出來,勇毅公及毅勇軍上下又怎麼會看不出?以臣愚見,一切遵照前例就好。”

扶保太子南來之時沒有加餉,包圍南京之時也沒有加餉。

勇毅公剛一走,朝廷就要加餉了,這是什麼樣的用心連三歲的娃娃都能看得出來,真當別人都是傻子嗎?

張啓陽雖然走了,但還是需要按照他的規矩繼續統領毅勇軍,別弄這樣那樣的幺蛾子,否則的話很可能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到時候又惹出一場風波。

“勇毅公雖然把毅勇軍主力留給臣統率,但他卻帶走了兩個直屬隊和一個己字營以臣愚見,毅勇公很可能會帶着那些學生們打一仗。到時候無論勝負,勇毅公都在前敵奮戰,後方還是穩妥一些的好。”

這話雖然說的很委婉,復隆皇帝還是聽懂了:不管怎麼說,雖然沒有帶多少人馬,張啓陽都是出去打仗的。

大帥在前方殺敵,朝廷卻在後方謀取他的毅勇軍主力,這種事情好說不好聽啊。

若是朝廷真的這麼幹了,必然會被輿論罵的狗血淋頭。

更何況,張啓陽雖然走了,但毅勇軍體系卻完成的留了下來。

不管是劉乾龍還是史德威,都不是聾子瞎子,稍微有點什麼風吹草動,張啓陽馬上就會知道。

“老奴斗膽,還是希望陛下能更穩妥些,不可太過於操切……”

指出皇帝的短處,而且說的這麼直接,絕非是臣子應有之言。

但高起潛不僅僅只是復隆皇帝的臣子,還是他的家奴。

作爲一個宦官,而且還是崇禎皇帝提拔起來的宦官,高起潛和復隆皇帝之間的關係,主僕多過於君臣。

奴僕,這是一個很私人的關係,而且更加親密,有些話連蔡楓華那樣的貼身臣子都不方便說,高起潛卻可以直言不諱的講出來,就是因爲有這一層關係。

現在的高起潛,更象是一個對年輕的家主盡職盡責的老僕人,而不是大明朝的臣子。

復隆皇帝本就是個隨和的性子,可以說是從諫如流,也可以說是沒有主心骨。

對於下面的臣子而言,這樣的皇帝非常容易相處。

對於高起潛的忠告,復隆皇帝還是能夠聽進去的。

雖然張啓陽這個人跋扈的很,而且還有諸多違抗命令的前科,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爲了大局着想。

所以,復隆皇帝並不像蔡楓華等人那樣對張啓陽有很深的成見,雖然有時候張啓陽確實把他弄的下不來臺,但事實總是會證明張啓陽的正確性。

或許是天性使然,性情隨和的天子總是覺得張啓陽是一個忠臣,先皇的識人之明毋庸置疑,不應該對他有太多的懷疑。

君臣和睦同始同終不是更好嗎?爲何總是要懷疑勇毅公呢?

雖然蔡楓華等人的想法也是爲了朝廷好,爲了避免出現一個尾大不掉的權臣,但皇帝總是覺得他們是在杞人憂天,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當然,這種話也就只能對高起潛這樣的私奴說一說,若是對蔡楓華等人說起,必然又要招來一大堆早已說濫了的大道理。

雖然皇帝本人不喜歡張啓陽的做事風格,卻不怎麼懷疑他的忠誠度。

同樣,皇帝也不懷疑蔡楓華等人的忠誠之心,但卻覺得他們有些無事生非了。

不管是蔡楓華這樣的內閣大臣,還是張啓陽這樣的軍事巨頭,都是一路追隨過來的東宮舊人,是皇帝的肱股之臣,但這文武之間卻並不怎麼和睦,這種狀況讓皇帝有些煩心。

“朕總覺得,應該找個機會,讓勇毅公和蔡楓華他們開誠佈公的談一談,免得總是相疑文武失和。”

給文臣和武將做和事佬,讓他們變得更加和睦,這個想法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卻太過於幼稚。

張啓陽和蔡楓華之間的分歧,不是因爲個人性情和做事風格,而是因爲治國理政的觀念不同,根本就沒有說和的可能!

關於這一點,高起潛已經看的很清楚了。

“萬歲還是不必如此了吧?”高起潛說的更加委婉:“不管是蔡首輔還是張大帥,老奴相信他們都是國朝干城,只不過是理念不同而已。只要是出於爲國爲民的初衷,儘可以讓他們放手施爲。到了最後不管誰對誰錯,都對國朝有百利而無一害,對萬歲更加的沒有害處。”

復隆皇帝看了看高起潛,高起潛卻沒有繼續深入的說下去。

這是帝王心術,高起潛實在不好明說,就看年輕的皇帝能夠領會多少了。

第261章:爲什麼你不當皇帝第244章:火銃鳥槍第405章:打不過第五十三章:清軍又來了第543章:敬小慎微的前朝皇太后第498章:兄終弟及第七十三章:發瘋的崇禎皇帝第364章:飄飄然第497章:家宴第七十三章:發瘋的崇禎皇帝第503章:移民令第120章:美人第567章:夢醒第564章:身體檢查第460章:殺光他們第229章:洪大公子第123章:癡迷棺材的羅長腿第363章:殺第158章:安寧公主闖同泰寺第290章:假捷報第136章:奇襲第373章:英雄氣第六十五章:時間飛逝第166章:跪第239章:六當家第414章:天王營第338章:局面恐怖第144章:毅勇軍來也第九十二章:公主的試探第253章:二考第564章:身體檢查第548章:醫務室第260章:爭吵第420章:劫獄第438章:想法第397章:私心第241章:太夫人第438章:想法第549章:加封公主第581章:西域戰事第321章:爭吵第424章:熱血第300章:錢糧不夠第174章:條件第430章:災難第五十五章:撐死膽大的第四十九章:那就死絕了吧第237章:高起潛夜訪第226章:沒錢第203章:決戰降臨第272章:阿濟格第276章:父子相見第438章:想法第477章:適當的實力第579章:走出去第220章:武穆遺風第592章:墊腳石第240章:密碼第三十三章:喜當爹第500章:兩道聖旨第372章:有功無罪第515章:無名軍隊第444章:在上一課第523章:標記第136章:奇襲第九十一章:安寧公主夜訪第179章:毅勇軍不奉召第189章:叛黨第一百零五章:威名第180章:潰兵第541章:風塵女子第377章:做的不錯第292章:無用便棄第378章:利益第205章:衝擊第九十八章:捐獻第168章:葉黥也會劉乾龍第593章:鬢白髮第441章:天家覺悟第130章:不是人第263章:困苦第160章:豎旗第411章:日食第120章:美人第172章:僵持第403章:用心險惡第451章:恩斷義絕第155章:揚州不孤第三十六章:第二屆比武第228章:改變主意第158章:安寧公主闖同泰寺第376章:唯願我族長興第372章:有功無罪第140章:堅守第六十四章:賣官第九十一章:安寧公主夜訪第162章:毀城第十二章:同行第177章:戰鬥打響第529章:熱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