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火紅的朝陽剛剛在地平線上升起,將粼粼江面照耀的如同一條火河。
遠處,蒸天一般通紅赤豔的火光熊熊烈烈,那是正在燃燒的揚州城。
長江南岸的京口渡,一面日月火紋旗在霞光中迎風飄舞獵獵作響,旗幟之下是最後一波剛剛從對岸撤下來的毅勇軍將士。
持戈控弦之士歷經一個多月的激戰,那股百戰餘生的騰騰殺氣瀰漫在山河之間,雖巍然不動卻自有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肅穆神聖。
如果說這煌煌大明還有虎賁強兵的話,眼前的毅勇軍絕對當之無愧。
驕敵洶洶之際,多鐸親率二十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而來,天下雖大竟無一人可堪一戰。
岌岌危危之際,唯有毅勇軍不懼強敵,毅然決然轉戰江北馳援淮揚,苦戰三十九日,終將揚州八十萬父老順利運送到了江南。
強兵之名,早已轟傳天下名動宇內。
這個時候誰要是敢說自己比毅勇軍更強比張大帥更悍,長江兩岸的百姓就能用吐沫星子淹死他。
強兵不是說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從屍山血海中硬生生殺出來的氣勢,在鬼門關前翻滾了幾個來回的勇氣,足以笑傲天下。
揚州一座烘爐,經歷了整整三十九天的鍛鍊捶打之後,毅勇軍已脫胎換骨成爲百鍊精鋼!
每一杆大扎槍都曾痛飲過無數敵人的頸中鮮血,每一柄捲了刃的長刀都帶着隱隱的血光,必任何神兵利器都更加鋒銳。
那面軍旗本是先皇御賜之物,由大行在天的周皇后親手繡制,雖歷經血火殘破不堪,依舊高高飄揚彰顯着這支軍隊的無尚驕傲。
被箭矢洞穿了無數次的旗面上沾染了太多的鮮血,卻隱隱透着攝人心魄的威嚴,小小的戟尖上閃耀着神魔一般的無敵神韻。
大行崇禎皇帝的在天之靈看到今日的這幅場面,必然也會因當日的識人之明和託付之效而含笑九泉。
毅勇軍血戰三十九日,殺敵無數,無愧於大行孝節烈皇后親手繡制的那面軍旗。
對於大行崇禎皇帝的功過是非,世人衆說紛紜,但有一點絕對毋庸置疑:毅勇軍絕對是先皇與先皇后最大的一樁遺德!
二十萬清軍席捲山陝縱橫中原,朝着淮揚呼嘯而來,摧枯拉朽勢不可擋。
那多鐸是何等的驕橫何等的囂張,曾發出“席捲江南”的狂妄言語。
但是在這毅勇軍面前,也沒有佔到絲毫便宜。
如此的絕世強軍宇內第一虎賁,又有用兵如神的張大帥居中智慧運籌帷幄,這大明朝的江山未必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那一排排一列列手持扎槍的士卒,便是八十萬揚州父老的守護神,是這江南半壁河山的底氣。
那多鐸雖已取了江北之地,要想殺到江南來怕也不是那麼容易。
張大帥的身前身後,還有上百個穿着寬大軍服的孩兒兵和女兵。
這些人雖然不如毅勇軍戰兵那麼雄壯整齊,好像很不顯眼但卻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目光,只因爲他們有一個響徹環宇的名號——鋤奸團。
鋤奸團這個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擊必殺的恐怖之烈,在江右、在淮揚、在中原,一場又一場轟轟烈烈的刺殺,早已讓鋤奸團的名號轟傳天下。
每一個絕死勇士都是索命的閻羅,他們出現的時候,必然是有死無生的絕死時刻。
甭管是手握軍權的諸侯還是賣國求榮的叛逆,只要是上了張大帥的“奸賊”名單,就一定會死,而且會死的很慘,往往是全家死絕無一漏網!
那捨生忘死的搏命刺殺,那驚天動地的玉石俱焚,早已讓絕死勇士成爲投遞叛國者最可怕的噩夢,誰也敵不過擋不住。
所有的這些虎賁強兵和絕死勇士,全都願意不顧一切的拼殺,豁出命去和清軍血戰三十九日之久,才終於打破了多鐸的十面合圍,將八十萬生靈從絕死之地拯救出來。
三十多天的激烈鏖戰,多少英雄魂歸天國,多少忠烈埋骨在這大運河畔,什麼樣的華美辭藻都不足以歌頌讚揚,換來的是一雙雙飽含着熱淚的雙眸。
此時此刻,毅勇虎賁與絕死勇士全都齊集於此,統帥張啓陽站立在那面日月火紋的旗幟之下,面對着萬千民衆大聲呼喊:“江北一戰,歷時四十二日,廝殺三十九天,終將八十萬揚州父老運送到了安全地帶。”
“此一戰,我軍折損極重,共有四千三百六十一人埋骨與江北之地,化爲護國英靈繼續守護這三萬裡河山!”
風聲陣陣,濤聲連連,這麼多人竟鴉雀無聲,全都聆聽着張啓陽的聲音。
“四千三百六十一名忠義之士。”張啓陽微微的昂着頭,似乎想要看到天上的那四千三百多位護國英靈。
整個毅勇軍,總共才一萬多人馬,僅在這一戰當中,就折損了四千多。
四千多條忠勇無雙的豪情男兒,就這樣把他們的胸中熱血潑灑在淮揚之地。
這四千三百多人,個頂個都是忠義無雙勇武過人的精銳,是這個民族的脊樑。
也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犧牲,才換來了揚州八十萬民衆的安全。
若是換做別的隊伍,怎能禁得起這樣的考驗?
當年的江北四鎮何等的驕橫跋扈,清軍一來立刻一鬨而散,跑的跑降的降,也只有毅勇軍的勇士們……
“英靈必定未曾遠去,一定還在天上看着我們,看着我們繼續戰鬥下去,看着我們光復這三萬裡河山!”
說到這裡,張啓陽的眼裡已經浮現出一抹水光,一手扶着日月火紋旗的旗杆,轉過頭去面朝北方慢慢的跪拜下去:“四千多忠魂英烈埋骨在此,我張啓陽不會忘記。勇士之壯烈無以爲酬,謹有我張啓陽這一拜以祭天上的壯烈英魂!”
張啓陽跪倒下去祭拜戰死的英烈,毅勇軍將士隨即跪倒在長江之濱,從大禮祭拜。
多少好兄弟戰死沙場,多少袍澤天人永隔,曾經並肩作戰的子弟父兄就這麼生死永別陰陽相阻,便是鐵打的無情漢子也會熱淚滿襟周遭的百姓也跟着齊齊跪拜,很多人都已熱淚流淌泣不成聲!
若不是這四千多勇士捨生而戰慷慨而死,這幾十萬就會化爲韃子的刀下亡魂。
這救命之恩護家之德,雖有千言萬語,卻都融入到這一拜之中了。
人羣就好像是退去的潮水般矮了下去,只有一個站立的身影顯得無比突兀。
是安寧公主。
一身宮裝的安寧公主本就是十分扎眼,完全民衆全都跪拜下,唯獨她一個人還站立着,顯得愈發刺眼了。
作爲大明公主,安寧公主確實很少用大禮,一時間竟然呆住了,也不知自己是不是應該跪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