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朱由校南下到德州(盟主肥起加更)

張維賢走了。

朱由校確實不是很在意,這件事情如果真的要做的話,自己也不可能讓張維賢一個人去做,而是需要審慎的安排、緊密的佈置,否則很容易功敗垂成,影響就大了。

自己也不可能因爲定國公學習的一時之事而壞了自己的謀算。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可以謀劃一下,趁着這一次自己去山東。

接下來的幾天,朝堂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所有人在忙碌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朱由校離京的事情。

皇帝離京,終究不是什麼小事情,所以無數人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事實上,大明朝的皇帝南下雖然不常見,但也不是沒有過。

當年正德皇帝就喜歡出京,而且還喜歡微服私訪;嘉靖皇帝也曾經離京,也曾經到南京去祭掃。可以說皇帝出京也不算什麼駭人聽聞的事情。

只不過自從嘉靖皇帝以後,大明朝的皇帝似乎不願意離開京城了。

像萬曆皇帝,更是躲在皇宮裡面根本就不出去,甚至連朝都不上。萬曆之後便是泰昌,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

到現在皇帝要出去,大家還是有些不習慣。不過這種事情不是你習慣或不習慣的,皇帝要走,你也攔不得。

在皇帝離京已成既定事實的情況下,那麼誰陪着皇帝一起去就成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人事安排。畢竟如果能夠陪在皇帝身邊,說不定就能夠得到皇室的重用。

內閣四位閣老一起陪着去兩個,分別是內閣次輔徐光啓和內閣大學士黃克纘。

至於文官這邊有誰去,朱由校就交給徐光啓他們兩個來安排了。

朱由校主要關心的是參謀處這邊的人事安排。

張維賢是一定要跟着的。除了張維賢之外,朱由校還把定國公徐希也給叫上了。

這兩位國公爺之後,便是袁可立,這個人朱由校也準備帶上。除了這兩個參謀之外,其他的便都是參謀處的行走了。

比如孫傳庭,比如張餘,又比如盧象升和曹文詔。和他們一起的劉賢、吳襄,朱由校也帶上了。

讓這些年輕人出去走走終歸是好的,何況朱由校還想和他們接觸一下,這些都是大明將來的棟樑,也是朱由校準備重用的軍方人士。

除此之外,這一次朱由校調了戚金跟着,隨從護衛的還有虎嘯營的五千人馬,再多就不需要了。朱由校相信這五千人能夠解決很大的問題。

隨行人員確定下來之後,便是確定出行的方式了。

身爲皇帝,朱由校自然是不可能走路的,所以是坐大船,沿着京杭運河一路南下。

至於戚金率領的人馬,則是在河兩岸沿途護衛。

陽春三月,楊柳依依,是春風送暖的好時候。

這一天通州碼頭全部戒嚴,沒有人能夠到這裡來,方圓幾裡之內全都是軍隊的痕跡,沒有人敢靠近。

碼頭上停着一輛非常氣派威嚴的大船,其他所有的船隻全都遠遠的停在水面上。

朱由校帶着跟隨自己一起南下的文武官員來到了通州碼頭,隨後一起登上了大船。

在太陽要升到正中的時候,大船才緩緩的開動,沿着大運河緩緩的南下。

朱由校站在船頭,任由清風吹拂着自己的臉,看着運河兩岸的綠意,心情十分的舒暢,整個人感覺都好了不少。

從皇宮裡面走出來,果然有一種天寬地闊的感覺。

在朱由校的身邊,徐光啓和張維賢他們都在。能夠陪侍在朱由校的身邊,與朱由校坐一條船,自然也只有這幾位大佬了。

像盧象升他們已經到後面那條船上去了。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朱由校也不着急趕路,所以走的也就比較慢。原本前幾天還有一些新鮮的意思,可是過了一些時日,單純的趕路就讓人厭煩了。

在走到德州的時候,朱由校終於不想再繼續走下去了。

看了一眼站在身側的陳洪,朱由校說道:“你馬上去把徐光啓他們給朕召來,朕有事情要和他們商量。”

“是,皇爺。”陳洪連忙答應道。

時間不長,徐光啓他們就來了。

見他們要行禮,朱由校擺了擺手說道:“行了,不用行禮了,都過來坐下說話吧。”

等到幾個人都坐下之後,朱由校才繼續說道:“這些日子趕路有些疲憊,明天就到德州了,不如在德州休息幾天,朕也正好下船走一走,看一看民間風貌,領略一下我大明風物,看一看大明百姓的生活。”

聽了朱由校這句話,徐光啓幾個人的心都是一顫,這就叫怕什麼來什麼。

對於在場的幾個人來說,陛下下船,這就是一個非常讓人擔心的事。

如果陛下只是單純的遊玩,那也就罷了。可在場的人誰都知道,陛下就不是單純遊玩的那種人。

對於陛下來說,看人、看事、看物,比遊玩來得重要地多。一旦陛下到了德州,說不定就能看出點什麼來。

要知道今年山東可是發生了大地震,而且波及了河南和南直隸,雖然德州沒有受災,可是這不代德州沒有問題。

對於在場的臣子來說,如果被陛下找了麻煩,那就很麻煩。

不過也有人無所謂,比如徐光啓和黃克纘。兩個人都是內閣大學士,真的有地方官犯了事,和他們的關係也不大。

英國公張維賢、定國公徐希兩個人就更不在意,地方上的事情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他們更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的。

在船上坐了好幾天,也的確是有些勞累了,下去走一走也好。

於是張維賢說道:“自然是全都聽陛下的。陛下想體察民情,足見陛下愛民之心。正好臣與陛下一起下船走一走,說起來臣也好久沒有離京了,正好四處看一看。”

徐光啓看了一眼張維賢,知道他沒安好心。不過現在陛下興致正濃,自然不能夠說出什麼阻止的話。

於是徐光啓也說道:“陛下下去看看自然是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護衛要做好,戚金將軍到了嗎?”

“已經讓他的人準備了。”朱由校笑着說道:“咱們明天就下去看看吧。”

“那要不要知會地方官員一聲?”黃克纘在一邊說道:“讓他們在碼頭上迎駕?”

“這個就不用了。”朱由校想了想說道。

事實上,對於自己的行蹤,朱由校從來就沒有想過隱秘,因爲不可能隱蔽。只要自己的船離開了通州碼頭,肯定就已經被人盯上了。

沿途的大小官員和官府,根本不可能放自己離開他們的視線。當自己的皇船從他們的轄地走過去了之後,他們才能夠鬆一口氣;不然的話,恐怕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只要明天自己的船停在德州碼頭,肯定德州府的人就知道了。自己通不通知他們來迎駕,他們肯定都會來的。

黃克纘見朱由校沒有通知地方官府的意思,於是便點了點頭說道:“陛下不想驚擾地方,足見陛下親民仁厚之心。”

看着黃克纘,又看了看徐光啓,朱由校似有所悟。

他好像明白了一點事情,爲什麼成化皇帝手下的人被稱爲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了。很大原因就是因爲他們不反對,同時喜歡拍馬屁。

比如自己的這幾個臣子,說他們沒能力那是不可能的。可是這拍馬屁的功夫見長了,在不經意之間就把好話說了,而且態度真誠、語氣誠懇,似乎是發自內心說的一樣。

了不起啊,了不起。

不過這種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過,更多的則被要下船的興奮取代了。

第二天一早,皇船就靠在了德州碼頭。

碼頭上早就已經有人在護衛了。戚軍已經帶人等在這裡,站立筆直的人馬已經在四下列隊。

在朱由校來到的時候,德州府的大小官員已經也等在這裡了。

德州知府劉茂臉上帶着冷汗,整個人都要打擺子了。他自然不可能到近處去迎駕,只能在遠處看着,但也要嚇死了。

在劉茂身邊的其他官員和他的模樣也差不多。

“大人,到了這個時候,您就別瞞着了。京城有沒有來信?陛下爲什麼要在咱們德州下船?”在德州知府劉茂的身邊,一個五十多歲的官員說道。他的表情非常的緊張,整個人都帶着畏懼。

陛下原本沒有要在德州停留的計劃,是突然做出的這個決定。在他們得到消息的時候,陛下的船已經靠上德州碼頭了。

在得到陛下要下船的消息之後,他們就嚇得夠嗆。原本沒有計劃,突然就停了下來,這必然是出事了,而且事情應該和他們德州有關係,也由不得他們不害怕。

劉茂看了一眼說話的官員,正是自己的同知張康。

“我要是知道的話還會嚇成這樣嗎?”劉茂沒好氣的說道:“事出突然,京城那邊的消息哪有這麼快?再說了,京城那邊的消息也不一定就準確。”

“陛下已經離開京城了,京城那邊知道的恐怕也不多。等一下你注意着點,看看從船上來的那些人有沒有熟識的。如果有相熟的,趕緊派人去打探一下消息,問問陛下爲什麼要在德州下船。”

第四一三章 剝奪功名第五十章 圍三缺一第四零零章 各懷心思第二九五章 輪到成國公進宮喝酒第五五一章 這個盧象升過於謹慎第一五一章 魏忠賢得留着第四三零章 殺雞儆猴第二七九章 讓復仇的火焰熊熊燃起吧!第四九九章 成熟的情報網第三七二章 打不下曲阜第二二零章 大朝會,打開革新之門第四五六章 陰陽師第五零四章 認慫纔是王道第四四八章 收了大玉兒(日萬求賞!)第二六一章 封鎖福王府第五八七章 沒底線的吳克善第二零二章 怒斥魏大中第四八八章 迫擊炮發射試驗(盟主魑魅魍兩加更)第一五三章 名單第六八五章 策反鳳林第四十八章 火種第一九八章 兵仗局第四二八章 武清侯李高求見第三八七章 被重用的孫傳庭(松鼠生日加更)第四五三章 大玉兒侍寢(下)第二零八章 陛下何故造反?(8200+大章,求全訂)第六三八章 給仁穆王后服用抗生素第二四六章 紀檢衙門第四八六章 天啓八年第六三四章 張餘被跟蹤了第二四二章 棒打羣臣!大禮儀之爭?第六十七章 王化貞第四三零章 殺雞儆猴第四一二章 書院在手,天下我有第四零八章 君臣鬥第六一九章 朝鮮世子李溰第六四二章 鄭芝龍第六六三章 大執政(求月票!)第二零三章 打不過就跑第二六一章 封鎖福王府第三一六章 有錢的鹽販子第二六七章 藩王乃天下大禍第二四五章 鳥槍換大炮第二十四章 孫承宗求見第一六六章 朕要建立新書院第四零六章 聲援鍾羽正第五九三章 諸部請罪第五六三章 都想和大明爸爸聯姻第一八六章 誰當內務府大臣?第一一一章 豬隊友第五八六章 野心第一三六章 韓爌被坑(求月票!求訂閱!)第十四章 天啓帝窮得叮噹響第二二二章 你沒有反對的資格第五九三章 諸部請罪第四八七章 火器研究院第六八九章 釘子第四十九章 喪心病狂第四八四章 編撰大明山河志第三二零章 定國公翻騰佔窩之事第三二八章 一語定生死第四三一章 朕缺錢了第一百五十章 按律當斬第三九四章 阿敏之死第五十四章 李贄第六零五章 魏忠賢和陳洪的首次合作第四十章 徐光啓第二二二章 你沒有反對的資格第三九一章 城頭燉肉第三八三章 從首善書院開始改第二十一章 批龍鱗第五二五章 揚州封城第四十四章 翻供第五一七章 揚州鎮守太監衙門第六一六章 陛下爲什麼要打倭國?第三三七章 行刺第四十四章 翻供第八十二章 向魏忠賢認輸第四五八章 王登庫要跑路第六一七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四一五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四五五章 請君入甕第四零一章 孫閣老高升第四十章 徐光啓第二十三章 打臉第六一三章 攤牌了,朕是皇帝第一五八章 正風氣第二八八章 當世名將秦良玉第八十三章 準備大反攻第六四二章 鄭芝龍第三零九章 朕想蕩平天下第六二六章 藩王往國外封第五六三章 都想和大明爸爸聯姻第六六二章 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第五二六章 徽商慌了第六七零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五六六章 是時候展示真正的實力了第六七二章 驗屍第四一五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二七二章 遵義城,打富裕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