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對答

囚徒與國君之間,但凡是人都知道怎麼選擇。

即便是那些藩王中難免會有那麼幾位醉心詩書中,不願做事的,可是他們只要不是鼠目寸光之輩,他們就一定會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及他們的後代,能夠成一國之主。

更何況,易封爲諸侯,表面上是諸侯,是需要天子冊封的,但是實際上,他們都很清楚這種冊封更多的是名義上的,就是大明對朝鮮,在大明的宗藩關係之下,朝鮮國君儘管向大明稱臣,大臣的品級低於大明,可是在朝鮮國內又有什麼區別呢?

成爲一國之君,還能一勞永逸的擺脫形同囚徒的生活,無論從任何方面來看,對於藩王而言都是最好的選擇。

每一個人都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這是不需要懷疑的。

只要藩王們同意,各藩的宗室們又有誰敢鬧事?況且,朝廷也不介意關上幾個鬧事的宗室,畢竟殺雞給猴看總是不可避免的。

在心裡反覆權衡之後,馬自強又看了一眼地圖,然後說道。

“即便是各藩都同意了,可是也還有一樁難處,易封爲諸侯,我大明需要易封的足足有二十幾國諸侯,按照我朝初制藩王需要建三衛,這把他們易封到南洋,就必須要恢復其三衛,這三衛不單是兵,也是民,也是諸侯國於南洋立足的根本,這復建三衛需要多少銀錢?”

馬自強所指的初制是洪武五年置親王護衛指揮使司,每個王府三護衛。後來成祖時期就一個個找理由藉口削掉了。並且之後藩王就沒有護衛了。

“是啊,致遠,這復建三衛少往少了說也要萬餘人,這復建三衛至少需要幾十萬兩銀子啊!”

張居正也提出了他的疑問,馬自強又說道。

“復置三衛,只是其一,其二就是護送這二十幾國諸侯與臣民、兵卒以及其家人前往封國,一個至少需要百萬兩銀子,二十幾國就需要兩三千萬兩銀子。以眼下的情況,傾國之力封建諸侯,這筆開支如何出?既然是可以省掉將來的宗祿,可是眼下每封一國,就要開支百萬兩,以當前朝廷的財力而言,是絕對負擔不起。”

“這筆錢有人出。”

施奕文斷然說道。

“這次要流放的官員士紳,不下六七千戶,抄家所得可以說是天文數字,以土地爲例,恐怕不下五六千萬畝,這麼多地無論是收爲官田或者是皇莊,最後難免會有人中飽私囊,所以,我覺得還是出售的好,即便是少賣一點錢,也好過最後白白流失。我的建議是官府把這些土地分配向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出售。原則上地價不超過市價,由承領百姓在十年內分期攤還。地價的支付,可以每兩年一次以現銀支付。由於天災減產時,可採取減少當年償還金額的措施。希望縮短償還期的,有特殊優待措施……”

都不需要施奕文再去解釋什麼,張居正和馬自強都能想象出那些土地會給大朝帶來多少收益。

“可是那些土地中,至少有一半是家奴投獻的土地,也就是名義上的屬於官紳,實際上卻是爲了避稅逃役,主家只是收租而已……”

“主人都流放了,更何況是家奴!”

不等馬自強說完,施奕文就冷笑道。

“既然他們甘願投獻爲家奴,那就一起流放,我想這樣至少可以一改我朝投獻的風氣,這個風氣不剎住,早晚這天下的土地還是會被那些人投獻給士紳,到時候,能收稅的田地也就越來越少,這麼多年各地“投獻”屢禁不止爲什麼?無非就是每每爲了穩定偏坦投獻百姓。像嚴崇、徐階案時,不問內裡原因,都把投獻土地視爲“強掠”歸還給原主,如此一來,投獻實際上就是沒有任何風險的事情,主家在的時候,他們可以享受免稅、稅役,主家倒了,他們地又還給他們了,好嘛,合着天下的便宜都讓他們佔了,這一次,正好既能借此剎住這股風,又能給諸侯國充實人口!”

人口!

在海外殖民中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在施奕文的計劃之中,所謂的“家奴”早就在他的算計之中,五六千戶即便是和着九族纔多少人?頂破了天了一百來萬人,可要是連上他們的家奴呢?

恐怕能達到千萬人之多!

“連家奴一起,這……涉及到的人會不會太多了?”

想了想,張居正說道。

“連家奴一同流放的話,恐怕涉及到的人將不下千萬,人太多,容易出亂子,我看這件事可以徐徐圖之,不能操之過急……”

“首輔英明。”

深吸口氣,將目光投向張居正與馬自強,施奕文頗爲自信的說道。

“易封諸侯,雖然看似開支巨大,但是如果操作得當的話,非但的不會拖垮我大明,反而還會刺激我大明的發展,比如說刺激造船業,造船業勢必會帶動伐木業、制鐵業等各行發展,朝廷可以通過徵收關稅獲得豐厚的稅收,而且工人的增加也會進一步繁榮地方經濟。最多五年,所有的藩王都會易封南洋,到時候,朝廷每年可以節省宗祿八百萬石,往後,即便是有皇子新封,一次也不過是百餘萬兩的開支而已,朝廷省下來的宗室的俸米、賞賜,亦不是小數目。無論怎麼算,朝廷都佔了大便宜了!而且……”

施奕文又繼續說道。

“易封南洋後,藩王宗室們勢必要變賣家產,無地、少地百姓自然可以從中受益,就國前,他們也必定將購買各種生活必需品,因爲船隻有限,諸侯國很有可能需要分批前往南洋,一國遷移可能需要花個五年甚至十年,這至少何以保證在未來十幾年之內,不止是海上貿易興盛,就是各地的貿易也會日益興盛,不過,以我看來,有數百萬人遷移海外,海上貿易的繁榮必定會刺激朝廷的關稅收入。”

“嗯,倒也有這種可能。”

馬自強點點頭,表示贊同之後,他把目光投向施奕文,然後問道。

“可是怎麼開這個易封南洋的頭呢?”

第295章 請罪 (第二更,求支持)第217章 所謂夫妻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6章 財主 (第三更,爲盟主賀,求支持)第144章 鳥銃(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3章 對答第72章 飛梭(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49章 琉璃(第二更,求支持)第150章 技術碾壓(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2章 劉戡之(第一更,求支持)第99章 兩家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31章 商機(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1章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5章 暢銷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6章 油坊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5章 戚繼光(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章 略施小技 (新書不易,求收藏,求推薦)第161章 以鐵代鋼(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5章 再相見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1章 易封南洋第3章 “野和尚”(求推薦,求收藏)第356章 誰在乎第21章 知恩圖報(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第252章 目標(第一更, 求支持)第118章 農夫山泉有點田(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9章名聲在外(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10章 欽差大臣 (願大家平安健康)第144章 鳥銃(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64章 或爲相或爲王第149章 高爐鍊鐵(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66章 各有心思(第一更,求支持)第105章 宋老爺的乾脆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5章 中途偶遇(第四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1章 海外的那點事(第二更,求支持)第251章 人心(第二更,求支持)第135章 我願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章 (求推薦,求收藏)第290章 衛河畔 (第一更,求支持)第266章 各有心思(第一更,求支持)第208章 以工代賑(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03章 來自21世紀的仙湯(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6章 迅雷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7章 東家是人才(第一更,求支持)第145章 戚繼光(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2章 飛梭(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6章 小生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97章 所謂人情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5章 和皇帝談生意(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5章 (第二更,爲盟主賀!求支持!)第133章 仇人見面(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3章 仇人見面(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36章 孤注一擲第216章 張公子的算計(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34章 心懷愧疚的萬曆(第三更,爆更,求首訂)第252章 目標(第一更, 求支持)第341章 飛剪船第81章 憤怒的宋仁杰(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0章 工業初步(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0章 大旱(第二更,求支持,求推薦)第324章 兒女情長(明白)第354章 秀才造反第43章 踏青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41章 飛剪船第310章 欽差大臣 (願大家平安健康)第243章 皇帝拉生意 (第二更,求支持)第54章 合夥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4章 道別(第三更,求收藏,求推薦)第207章 流民(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3章 引得黃泉水(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81章 通海就國第192章 英明的首輔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7章 朋友誼第368章 我有何罪第178章 紗廠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6章 化銃爲槍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09章 教訓(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2章 首輔回京 (第一更,求支持,求推薦)第304章 破解 (求支持,求月票)第168章 君臣同車 (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第277章 肥肉 (第二更,求支持)第103章 身份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52章 先生救我續第344章 征服者第190章 肺結核(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3章 引得黃泉水(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98章 建築(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52章 先生救我續第64章人證俱在(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12章 殺招(祝大家平安健康!)第15章 明朝那些事(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薦)第228章 自來水(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章 起死回生 (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第238章 土豆 (第一更,求支持)第114章 道別(第三更,求收藏,求推薦)第33章 金貴的西瓜皮(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薦)第247章 來自南方的禮物 (第二更,求支持)第238章 土豆 (第一更,求支持)第233章 皇帝與首輔 (第二更,爆更!求首訂)第134章 眼紅的皇帝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5章 (第二更,爲盟主賀!求支持!)第168章 君臣同車 (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