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章 上諭勘陵

0101章 上諭勘陵

0101章上諭勘陵

щшш ⊕ttka n ⊕Сo

金殿上,正德擺皇帝坐在龍椅上心神怔忡,這時辰菜市口該開刀問斬了吧?一想到這裡,正德心頭不禁一陣煩躁。

小皇帝年紀小,沒有那麼多帝王心術,他只是單純的從感情上無法接受楊凌的背叛,當時一聽到楊凌也參預其事,遮掩他最敬重的父皇陵寢出事的消息,正德恨不得親手殺了這個他曾推心置腹的臣子。

然而恨是一回事,想起他做太子、做皇上,一直都是孤家寡人,直到楊凌出現。這個人看他的眼中沒有在別人臉上常見的那種敬畏和討好,卻又真的很關心他,他一直把楊凌視作一個朋友,可是他唯一的朋友卻背叛了他,正德想到這兒,不禁嘆息了一聲。

御史陸仲昆見皇帝沒有認真聽他講話,不禁提高了嗓門,大聲說道:“皇上。”

“啊?什麼?”正德愣了一下,收回望向虛無處的眼神,有些詫異地望着這個羅哩羅嗦講了半天還不知道要說什麼的御史言官。

陸仲昆忍着怒氣,說道:“今先帝大喪,小祥未久,皇上紀元之初,就喜嬉耽樂,早朝不時遲來,午朝晚至遲暮,起居無常,寢膳失節,以致耗費精神,妨誤政事,此非明君所爲啊。臣聞昨夜大雨雷鳴,震碎奉天殿鴟吻及太廟脊獸,京中樹木折斷者逾百棵,此天變災異,當爲警醒。”

正德淡淡地道:“知道了,朕已着欽天監驗算吉凶。”

陸仲昆慨然道:“皇上,按前代舊例,凡遇天地劇變,帝王當減膳撤樂,下詔自省。皇上應命文武百官上諫言事,指點時弊纔是。”

正德皇帝眉毛豎了一下,心頭騰地涌起一陣怒意:“真是豈有此理,風大雨大吹折了幾棵樹木,雷電震碎了殿檐上幾隻石獸,也要繞着彎子算到朕的頭上來,什麼此非明君所爲!難道我是昏君不成?”

可是身爲言官是言者無罪的,就算是他老子,那位模範皇帝弘治也照樣曾被御史上奏時說的不堪之極,正德壓了壓火氣道:“那便下詔,令百官進諫吧!”

正德咳嗽了一聲,說道:“諸位愛卿,如今欺瞞帝陵涌泉的逆臣已被押赴刑場伏法,先皇遷陵勢在必行。部分材料可從舊址拆運,這樣重建新陵估計花費約三百萬兩,朕欲稍稍加徵稅賦,諸位愛卿可有什麼建議條陳?”

“果然來了!”三位大學士不禁互相遞了個眼色。昨日正德退了午朝後,徐貫進宮稟報了欽犯招供的事,正德皇帝怒極之下掀了御桌,大叫大嚷着要立刻把這羣逆臣賊子明正典刑。三位大學士聽到消息,便知先皇遷陵已成定局,可是這龐大的費用從哪裡出?

別人不是那麼瞭解,他們還不知道這幾年因爲連續不斷的天災,大明財政已拮据到什麼程度麼?至於王瓊、徐貫、洪鐘等人因爲扶保大明國運,權位官位勢必再上層樓,直接危脅他們的地位,倒還在其次了。

無奈,李東陽硬着頭皮出班奏道:“皇上,朝廷歲入四百萬兩,堪堪支付用度,先帝陵寢用去四分之三,戶部已耗盡積財,若遷移皇陵,勢必要加重稅賦。百姓不堪其苦啊。”

正德聞言怒道:“大明百姓億萬,每人加徵一分稅賦,何必說的這麼危言聳聽?”

李東陽忙道:“皇上息怒,皇上有所不知,近年來天災頻繁,河南河北洪澇成災、甘肅陝西大旱無雨,就連江南米價也已貴極。導致四處盜賊橫行,幸賴先帝仁德,以薄稅養民、厚愛百姓,百姓才勉強得以渡過難關,但窮苦之地百姓已一日一餐勉強度日,若再加稅賦,恐激起民變啊。”

李東陽生怕正德不聽勸阻,急得汗都淌下來了,要不是那時大明還不曾聽說:“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寓言,他也要學焦芳來個曲線進諫了。

謝遷隨即出班奏道:“皇上,如今苗夷不斷作亂危害後方,韃靼因先帝大行,對我大明虎視眈眈,海內虛耗、水旱頻仍、邊儲缺乏,實是不可再添禍亂了。”

正德“啪地”一拍桌子,怒道:“泰陵不吉,難道要讓先皇就葬於那裡?亦或我大明堂堂天子,要停棺十年不得入土爲安,等着百姓休養生息?”

弘沼在羣臣中威望極高,正德這又是從帝王尊嚴和爲人子者的孝道考慮,羣臣中儘管反對加稅的大有人在,一時也語塞無言。

殿下沉默半響,劉健昂然出班伏地奏道:“臣冒死直言,皇上廣殿細旃,可知小民茅屋柴舍風雨難避?皇上錦衣玉食,可知小民忍飢挨餓衣不蔽體?先帝大斂歸陵,禮有定製,本非臣下所敢輕議,然事有輕重緩急,孟子曰:‘民爲貴,君爲輕,社稷江山爲重。’,大明持國乃順應天命,天命即百姓,大明順應天命,風水小術何足慎之。泰陵以傾國之資建造,豈可輕言廢止?先帝仁德厚愛百姓,相信先帝在天有靈,也會重民而不重風水,伏訖陛下三思。”

劉健說完伏地不起,他這番話說的雖然很客氣,其實不外乎就是說百姓纔是江山社稷的根本,風水之說虛妄不實,至於先帝嘛,還是在泰陵安葬就好,別瞎糟賤錢了。

金殿上文武百官聽得都屏住呼吸,這位小皇帝喜怒無常的性子他們是早就見識過了,如果他一怒之下叫人把劉大學士拖下去廷杖,這老頭兒偌大年紀還不被活活打死?

王瓊、徐貫等人有心出面爲正德爭言,可是民間傳言朝廷加稅的消息已傳的沸沸揚揚,而且指名道姓說是他們幾個進的讒言,幾人聲譽已一落千丈。這時出面豈不坐實了此事,是以也不敢上前放言。

正德瞧了半響,見文武百官竟無一人出面附合贊同,竟然氣樂了:這班鳥大臣。昨兒還扯着脖子喊又是影響國運又是損及後福的,三大學士如今擡出百姓來,竟然沒有一個人幫我,你們到底是忠君還是愛惜自身羽毛?

正德雙手按着御案,霍地站了起來,手指劉健正要說話,忽地站殿將軍匆匆奔入,跪地高呼道:“啓奏皇上,刑部尚書洪鐘飛騎來報。犯官楊凌之妻韓氏硬闖法場,手持先帝筆墨丹青遮於犯官楊凌頭上,洪鐘不敢擅專行刑,恐損了先帝遺物。懇請皇上定奪!”

百官嗡地一聲議論開來,或許是每日的朝會太過枯燥無味,聽楊凌妻子手持先帝墨寶闖法場救夫的奇聞,文武百官好似吃了興奮劑似地。

劉健伏在地上聽了也不禁大喜,他大膽直言,其實心裡也是提心吊膽,有了這消息轉移正德的注意,他就不會有事了。劉健暗暗吁了口氣,擡起袖子拭了拭額上的冷汗。

正德聞言怔在那兒,半晌和喃喃道:“你說幼幼楊凌之妻闖法場?她持了父皇的手書父皇何時賜了楊家東西,寫的什麼?”

他喃喃自語,聲音甚小,只有案前的小太監聽得到。可是未得正德示意,也不敢大聲代他問話。正德愣了會兒,慢慢在御階上踱起步來,百官都瞧着他動作,只見正德在上邊一會兒咬牙切齒,一會兒怔立出神,過了半晌才喝道:“傳諭,着御馬監張永前去問話。取回先帝手書給朕看,退朝!”

菜市口,洪鐘氣急敗壞地在死囚臺上踱來踱去。烈陽當空,照得他滿臉油汗也覺察不出。幼娘拿的雖不是聖旨,那副字畫也與本案無關,但那可是先帝親筆呀,衆目睽睽之下他搶又搶不得,損也損不得,只好僵在這兒了。

忽爾他步子頓喝道:“韓氏,你想仔細了,硬闖法場阻礙行刑可是殺頭之罪,你夫楊凌作奸犯科,欺君罔上,是重罪不赦的惡人,皇上只殺他一人已是法外開恩,你小小年紀,難道不惜命麼?”

韓幼娘舉那字畫舉地手都酸了,她擡起頭來乜斜了洪鐘一眼道:“你不是好人!”

“什麼?”洪鐘大爲驚奇,怒道:“楊韓氏,你敢誹謗朝廷命官?”

韓幼娘道:“我相公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是爲國爲民的好官兒,你說我相公不是好人,你便一定不是好人。”

轉觀的百姓大多是升斗小民,擺攤賣貨餬口的苦哈哈,因爲加稅的事對洪鐘幾個人恨得牙根癢癢,一聽到韓幼娘這話頓時齊聲喝彩,有那膽大兒的擠在人堆裡趁機罵他,把個洪鐘氣得臉色一陣青、一陣紅。

他悻悻地一甩袍袖道:“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老夫不屑與你計較!”

洪鐘氣得張口結舌,就在這時,一騎快馬馳至刑場,馬上人一身宮中太監打扮,快馬從兩條草繩隔成的通道馳到臺前,那人飛身下馬,身手竟頗爲矯健。

楊凌知道正德對幼娘有種姐姐般的孺慕之情,本來料定正德不會因爲自己的事遷怒於她,再不濟憑着正德對先帝的感情見了那副賜畫也會饒恕她,可如今她弄出鬧法場的事來,楊凌可猜不透正德的衝動性格會怎麼處置了。

這時一見宮中快馬奔來,他的心不禁提了起來,韓幼娘也瞪圓了眼睛,緊張地望着來人,四下雅雀無聲,張永飛身下馬,蹬蹬蹬走上半人高地斷頭臺,楊凌瞧見是他,不由喚道:“張公公”。

張永靠近了來,卻不與楊凌搭話,他湊近了裝腔作勢地看了看好那畫兒,也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大禮參拜一番。洪鐘和程文義瞪着眼睛瞧着他慢吞吞地施禮完畢,洪鐘才耐不住問道:“這位公公,皇上有何吩咐?”

張永現在已入了御馬監,統率着左驤馬,是苗逵手下四大首領之一,只是還無緣進入苗逵地枋心力量西廠。但身份地位已大大不同往日,在洪尚書面前說話也有了幾分底氣,聽到洪鐘頭號他,張永微微笑道:“大人稍安勿躁,咱家奉聖諭向楊韓氏問話。”

說完他上前一步,和氣地對韓幼娘道:“楊韓氏,皇上問你,楊凌罪犯欺君,理應處斬,你一介女流硬闖法場,意欲何爲?”

韓幼娘抗聲道:“我相公是屈打成招,求皇上發回重審。”

張永點了點頭,說道:“知道了。你們候着吧,先帝爺這份字畫,咱家要請回宮去給皇上瞧瞧,楊韓氏,請將字畫給我。”

韓幼娘全賴這副字畫暫時護住相公,聽了張永的話不禁躊躇起來,張永呵呵笑道:“楊韓氏,咱家奉了皇上旨意,難道還會誑你不成?”

楊凌對幼娘道:“幼娘,將先帝丹青墨寶交予張公公吧,不必相疑。”

韓幼娘聽了,這才雙手高舉,恭恭敬敬奉上字畫,張永小心翼翼地接過那副已經裝裱過的字畫卷起來斜斜揣在懷中。扭頭對刑部尚書洪鐘道:“洪大人,皇上口諭,暫停行刑,法場候命!”

說着張永轉身走下臺子翻身上馬,飛騎絕塵而去。

保和殿內,正德持着那副畫念道:“森森百丈鬆,雖磊珂多節,用之大廈,終是棟樑之材。”,正德念罷恨恨一捶桌子,說道:“父皇,你計楊凌小過,對他寄望甚深,可他如今犯下的大罪,還算得是小小磊珂麼?”

張永眼角一掃。小心翼翼地觀察着他神情道:“皇上,奴才愚鈍,一直就想不透,皇上對楊凌信任有加,楊凌此人可謂前程似錦,何以去了陵上不過區區幾日,就糊塗地犯下這般滔天大罪?奴才沒讀過幾本書,但是也知道人若犯罪,必是有利可圖,若是欺君,那更該是有重利相誘,楊凌圖的是甚麼呢?”

正德神色一動,轉首望向他道:“老張,有話就說,不必跟朕拐彎抹角地,你是說楊凌沒有欺君的理由?”

張永陪笑道:“老奴可不敢說,不過照理說呢,就算陵上工程有利可圖,也沒有告發此事好處更大,楊凌怎麼這般愚蠢,老奴可是想不通了。”

正德重重地哼了一聲道:“有陵上目睹者親口作證,還有其他知情者奇怪死亡,這還不足以證明麼?何況他們可是招了供的。”

張永諂媚地笑道:“是是是,所以老奴說自己愚鈍呢,說起來楊凌這幾個人還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好生生擒回京來不肯認罪服刑,非得動了大刑才招,這不是賤皮子麼?”

正德聽出他言外之意仍是說楊凌是被屈打成招,不禁扭頭瞧了他一眼,回過頭來又端祥父皇那副字畫良久,不由想起那日父皇拉着他的手說過的話:“皇兒,朝中盡是一班老臣,可不能輔佐皇兒一世,楊凌此人重情重義,爲政言軍頗有獨到見地,好好磨勵一番,說不定可做你股肱之臣呢。”

正德一想起來,父皇的音容笑貌宛然就在眼前,不禁黯然神傷,他遲疑半晌才道:“可惜帝陵金井輕易動不得土,否則朕真想派人好生去察驗一番,看看楊凌是否真地欺騙了朕。”

張永一聽忙道:“皇上,原本泰陵上是不可輕易動土的,可是如今皇上要遷陵,那兒就棄置了,莫說驗一驗,就是全刨開也不打緊了。皇上不如派人去瞧瞧,若是證據確鑿,朝野上下誰也再無二話可說,若是沒有問題,這風水既然不曾壞了,那麼只是動動土,說不定想些法子便可彌補,仍然可做帝陵之用,朝堂裡皇上也不必令百官爲難了。”

正德一聽猛地一拍額頭,叫道:“正是,朕一直記着那裡動不得,卻忘了今時不同往日,張永,你快去傳旨,楊凌一干人等押回天牢,朕要派人親往泰陵察驗。”

正德說得十分歡喜,今日朝上三位顧命老臣齊聲反對,把加稅說得如此嚴重,正德還真地沒有膽魄壓制三公強行頒旨,況且見了父皇親筆,又聽了張永的話,他的心中也起了疑問,如果真如張永所說,豈不皆大歡喜?

“老奴遵旨!”張永笑嘻嘻應了一聲,轉身急忙離去,他剛剛走到門口就見劉健、謝遷、徐貫、焦芳、劉宇、楊霖等大臣向保和殿走來,張永急着傳旨,也顧不上理會,匆匆地走了。

李東陽、謝管是爲了徵稅的事兒來地,有些話在朝堂上不便直言,想在後殿再好好和皇帝理論一番。至於徐貫等人卻是來勸皇帝加稅的,不過他們想了個折衷的辦法,就是稅賦因地而異,貧地少徵、富地多片,如此一來富地今年的稅賦要翻兩倍,窮地只加三成,雖然一樣怨聲載道,只會造成富地變貧,貧地更貧,但這辦法總好過全國均攤。

不料幾個人剛剛進殿,正德已欣然道:“衆位愛卿來得好,朕要派人去泰陵勘驗,以查實楊凌等人是否欺君犯上,你們看派誰去好?”

這位小皇帝妙想天開,常常一個想法行了一半就拋在一邊另行其道。這些大臣們早就習慣了,雖說這班老臣還是跟不上正德的跳躍性思維,倒也能處之泰然、隨機應變。

李東陽怔了怔立即說道:“臣願往泰陵一行。”

徐貫知道他是反對加稅,聽王瓊說他還在弘治帝面前正話反說保過楊凌,這老傢伙不信風水,說不定會循私開脫楊凌,當下立即反對道:“不妥,堂堂當朝大學士,去做勘驗官麼?”

謝遷反駁道:“徐尚書此言差矣,泰陵之事,即便不談風水,如今涉及加稅也是真的事關國運了,這是何等大事?老臣也要向皇上請行的。”

徐貫是舉報帝陵滲水案的人,爲避嫌疑,他當然不能去勘驗帝陵,心中一急,他急忙說道:“既如此,此事更當慎重,以老臣看,皇上應當選擇與此案毫無利害的朝臣前去才妥當。”

焦芳問道:“那依徐尚書,該當誰去呢?”

徐貫略一沉吟,說道:“不若如此,選一位勳戚、一位朝臣、一位翰林,三人同去,取回土來與禮部封存的金井土對照,有無差遲一目瞭然。況且三人分屬不同,彼此牽制監督,也公允地很。”

他是深信金井已被人做過手腳地,所以夷然不懼,推舉的三個人一個是朝中臣子、一個是隻有功名利祿並無實權的勳戚、一個是候補官兒,還沒牽涉朝政,自然最是妥當。

楊霖聽了笑道:“既如此,臣推舉成國公朱剛,國公年老德昭,公正無私,既是勳卿,又是國戚,堪爲最佳人選。”

憲宗皇帝曾納成國公之女爲妃,故此楊霖有此一說。

焦芳對楊凌頗有好感,想整楊凌的又是他心中死仇王瓊,他自然偏袒楊凌。不過焦芳不敢自薦冒險,他忽地想起楊凌抗旨待參時曾有一個趕考的舉子寫了篇錦繡文章對他聲援,這事兒朝中大臣知道的不多,但是焦芳此人最好蒐集市井奇聞,卻是知之甚祥。

焦芳暗想:這個舉子想必是和楊凌有些交情地,那舉子如今已入了翰林院,他雖未必肯爲楊凌捨命,但帝陵金井察驗時若有可便宜含糊的地方,他必然會給予楊凌方便。

焦芳想到此處忙道:“臣舉存嚴嵩,此人乃今年新科進士,已入選翰林院庶吉士,這人文采出衆,又是新科進士及第,不曾涉足朝廷,可作欽差。”

正德頷首道:“好,這兩人便定下了,那麼朝臣之中由誰去呢?”

衆人面面相覷,一時都不作聲了。這件案子已經成了六部乃至三公在新帝登基後互相角逐,重新分配權力的演武場,只要摻合進去,必定得罪一方,誰肯胡亂答言?

正德見無人應聲,便向衆人一一看去,禮部的、工部的、刑部的、這幾個衙門都與案情有所牽連,不可用。正德搖了搖頭,他忽地瞧見兵部侍郎陳洪漠,不由喜道:“兵部與此案無絲毫相干,這朝中大臣就由劉卿去吧。”

陳洪漠一聽嚇了一跳,這得罪人的差使他可不幹,陳洪漠慌忙推脫道:“臣謝皇上寵信,但臣不敢隱瞞,欽天監博士華傅乃微臣姻親,此案既牽涉到欽天監,臣該避嫌纔是。”

他見正德面露不悅之色,連忙又道:“不過微臣舉存一人,此人也是兵部官員,平素極是穩重,且與此案全無關連,只是官職卑微了些。”

正德不耐煩地道:“朕要派人去,只是想找些與此案無關的人去幫朕看個明白罷了,官職大小倒無妨,你說的是誰?”

陳洪漠忙道:“兵部主事王守仁,此人素有賢名,可堪重任!”

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0109章 帝王家事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89章 劉瑾議政第143章 紅楓樹下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125章 明查暗訪第83章 謀而後動第48章 糊塗升官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67章 不務正業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200章 草原之後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139章 長幹行第34章 風雨欲來0100章 刀下留人第200章 草原之後第13章 首席師爺第318章 回家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第65章 又生枝節0114章 大奸似忠0104章 皇帝發飈第32章 暗表情衷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440章 秘密第8章 惹上官司第127章 姑蘇城外第190章 鎮羌戰事第192章 代王納妃第370章 劉六軍來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第54章 緣在佛門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317章 一馬西來第76章 糊塗差使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137章 佛堂白骨第220章 歡喜冤家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83章 謀而後動第140章 三吳佳麗地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73章 九城尋醫第221章 心若有靈第335章 皇庵護法第309章 蜀道難行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457 捕蟬第33章 馬昂從軍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77章 三姝進門第64章 十大惡人第63章 八虎遊街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第97章 鎯鐺入獄第77章 三姝進門第227章 請開海禁第159章 兵馬未動第378章 帷幄第364章 各捕各蟬第422章 飛蛾第425章 兵發安慶第48章 糊塗升官第297章 淨土不靜0102章 陽明瞞天第168章 帝嗣謠言第21章 簡單愛情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159章 兵馬未動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404章 節流獻計第381章 重返朝堂第295章 山東指揮第64章 十大惡人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第393章 鴻毛第56章 今夜銷魂第29章 開倉放糧第80章 佛也發火第163章 劉瑾變法第297章 淨土不靜第24章 瘋魔棍法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322章 一身乾淨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424章 寧王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