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取捨之間

楊凌離開紫禁城,先回了趟內廠瞭解離京這段時間內廠發展的詳細情形,吳傑、黃奇胤、於永三大檔頭聽說楊凌晉升侯爵,官至龍虎上將軍,均欣喜不勝,幾人恭喜一番,這纔將內廠如今的發展情形一一稟報。

內廠的情報網已在大明各地全面展開,由於他們獨闢蹊徑,情報網的蒐集層面與東廠、西廠、錦衣衛不相沖突,因此發展極快,見效也甚速,楊凌的耳報神現在已後來居上,成爲廠衛之中最具效率的部門。

於永天生一副商人頭腦,他做生意不怕被人佔了好處,內廠類似於股份公司的經營方式,本着有錢大家一起賺的宗旨,不但沒有得罪現有的地方豪紳集團,而且把他們也拉了進來,晉商、徽商、閩商、甘陝馬幫、江南士族乃至京師的勳臣功卿不斷加入,他們的利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已經隱隱形成了一股極強大的潛勢力。

這股勢力若有需要,可在一夕之間聚集白銀上億兩,亦可在杯籌交錯間影響京師。地方許多官員的看法,它的力量看起來不是那麼明顯,卻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正迅速向大明的政界、士族、商界等各個階層滲透着力量,外人的感覺尚不是那麼明顯,可是身在其中的內廠幾大檔頭卻清楚地知道這股力量是多麼龐大。

楊凌想在官場政壇一展抱負,必然要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皇帝能給他的是權力,但是這份權力能否真正發揮功能,能否不在下、平等之產推諉扯皮、荒腔走板,靠得卻是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配合和服從,而內廠現在正在把這些階層的精英和領袖往自己這條般上拉。

火者亞三等傳教士的火槍研究暫時進入了一個瓶頸,想再進一步始終不得要領,眼看大教堂就要完工,幾個傳教士傳教的心思又熱了起來,整日跑去教堂驗看工程進度。負責火槍研究的三檔頭馮唐成績不大,對此頗爲惱火。見了楊凌不免有些慚然。

楊凌知道就是在現代各種專門學科發展的極其詳盡的年代,想發明一種新式武器、攻克一個技術難關,都要花上幾年功夫,所謂欲速則不達,他也沒指望區區三兩個月時間新式火槍就能出籠,所以反而要寬慰他幾句。

如今陝西布政使司已開始全面準備試種紅薯和玉米,劉瑾雖對楊凌橫亙在他的權力路上心生怨恚,可是他的鄉土觀念極重。反正有內廠出銀子保證不會讓陝西出現荒年,如果這些作物真有奇效,那是爲家鄉父老做下一件莫大功德,所以他對此事極爲上心,時時關注陝西試種新糧的事,內廠向陝西起運糧種和教授耕作的農匠時,劉瑾更是極爲合作。

閔文建已升任江南道都指揮使司僉事,江南道都指揮僉事共設兩員將領。一個負責練兵,稱爲掌印;一個負責屯田,稱爲僉書,閔文建現在就是江南道的僉書官,負責整個魚米之鄉的軍中屯田事宜。

閔文建對此並不在行,不過他對楊凌的本事卻推崇得很,對於屯田他既不懂也不會,卻知道嚴格按照楊凌的交代去做,將軍中貧瘠的土地全部改種新作物,又命令士兵開拓了大批本來不適宜種值莊稼的生田,做事可謂不遺餘力。

祝枝山在桃源也在推廣新作物,準備先試試一年兩種,只是他的地方太小,比起陝西和江南道來聲勢就差得遠了。楊凌聽了心中暢快之析。如今看來只有京師這裡力度最小了,可是天子腳下不同別處,文武百官都心存疑慮的情形下的確不適宜太過高調。

否則這些田地就憑內廠數千青壯勞力,要種地還不輕而易舉。楊凌擔心的是上千家佃戶若是沒了事做不免釀成民變,好在成綺韻走前對所買田地的佃戶安排得極妥當,那些佃戶並無人鬧事,都安安份份地領了糧種,跟着師傅學習耕種之法。

楊凌聽了這些介紹滿意地點了點頭,向吳傑說道:“本官今日封爵加官,正是鋒芒畢露,呵呵,同時也是衆矢之的啊,這進諫開放海禁的事更加得要慎重些了。我回京前要吳老準備的名單如何了?”

吳傑微笑道:“卑職和黃大人正在擔心大人春風得意,失了謹慎,聽了大個‘衆矢之的’一語,想來大人已有腹議,我等才放下心來。”

他自袖中輕輕摸出張紙來遞給楊凌,矜持地道:“大人,這份名單是我們和錦衣衛、東廠聯手查出與沿海走私的豪紳大族有密切關係的官員,共計七十六人,其中在朝中說得上話的有二十九人。

這樣的人雙眼所在皆是一個利字,談不上什麼氣節,我們示之以威、誘之以利,不由他們不向我們低頭,這二十九位官員皆已應允若有人諫書開放海禁時上表支持,請大人看一下。”

楊凌欣然接過,細細看了一遍,篩出的二十九人從五品到三品,品階不定,有六部的官員,也有翰林院、春坊、御使臺的言官,只是沒有一個正把持着朝中大權的官員。

他輕輕嘆了口氣,想了一想才徐徐地道:“朝中六部九卿、內閣大學士,所慮者或是擔心內宦因此權力大熾不可控制,又或擔心興建水師、軍權下放弄得尾大不掉引起禍亂,這些人本官自有應對之法,倒不必多慮。

功臣勳卿、王侯士族雖然不掌權,不過他們在朝中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如今憑着內廠的生意,將他們拉進來大半,我想本官提出解除海禁時他們也不會拖後腿。”

黃奇胤想起自己的經歷,深以爲然地感慨道:“是了,此等大事莽撞不得,需得從容佈局,謀而後動,現在不思慮周詳準備充分,待到朝堂上頒佈政見的時候,已是圖窮匕現的最後決戰。那時再想應對已經遲了,一個不慎就要被打落九霄,從此不得翻身。”

吳傑道:“嗯,積寸累銖,正該如此,只是朝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手握大權的官員,有的鼠目寸光沒有遠見,有的是內地平原的豪紳大族出身,擔心開海解禁會影響到他們的家庭利益;有的是愚腐老朽,牢牢把持着天朝上國只受朝貢、不予通商的想法,要讓他們點頭可有些難度。”

彭繼祖不以爲然地道:“兩位大人是不是太過慮了?皇上對咱們廠督大人的寵信無人能及,只要皇上點頭,他們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理他們作甚?”

楊凌搖頭道:“朝中比不得軍中,軍令一下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可是,這些大臣只是這些勢力的首領,有他們帶頭反對,必然有相當多的官員隨之作梗,就算是皇上也沒辦法在羣情洶洶激烈反對的情況下強行下詔的。”

他若有所思地想了片刻,脣邊浮起一干抹笑意,轉而對吳傑道:“這些人,吳老可擬了名單?”

吳傑忙從左袖中又掏出張紙條,說道:“卑職早有準備,經過估測,在文官中頗有威望,而且極可能會帶頭反對大人開海之策的官員皆

已記在這張紙上。”

楊凌接過來道:“本官瞧瞧都有哪些人,看來這事還要着落在焦大學士身上了。”

楊凌話音一落,一個番子閃身出現在門邊,恭聲說道:“廠督大人,內閣焦大學士請大人過府一敘。”

楊凌哈哈一笑,順手將那張紙條揣入袖中,起身道:“這可真是說曹操、曹操到,來人吶,備馬,本官馬上去焦府!”

焦家後院祠堂中,焦芳向祖先牌位上了香,伏地磕頭,默默祝禱良久。他的兒子焦黃也隨着父親磕頭敬香。然後上前一步,將老父攙起。

焦貢介焦芳最小的兒子,今年剛剛二十八歲。老焦芳生有五子,長子、三子、四子早歿,如今只有兩個兒子,次子焦瑞如今是山東武定州的判官,焦黃剛剛進入翰林院做了檢討官。

焦黃扶起焦芳,輕輕地道:“父親,楊凌一再受到簡拔,帝寵確實無以復加,但是剛極易折啊。兒子在翰林院中,知道許多官員都對他不滿,如今楊凌掌了兵權、財權、督察百官之權,就如正午烈日,炙手可熱,令滿朝文武爲之側目,他如今是衆矢之的。

兒子以爲,父親不宜得罪了楊凌,可是也不應相隨太近,可父親昨日拒了內相劉公的禮物,今日又宴請楊凌,這是擺明了要站在他一邊。兒子恐怕父親得罪了劉公和朝中文武,孤木難支,到那時明槍暗箭,防不勝防啊。”

焦芳呵呵一笑,捋須看了他一眼,輕輕搖頭道:“兒啊,你的眼光還差得遠吶,背靠大樹好乘涼,爹靠了一輩子大樹,我這雙老眼不會看錯,楊大人是個靠得住的人。”

他看着香案上嫋嫋香菸繚繞中的祖先牌位喟然道:“咱們家已是四代爲官,你曾祖宗仁公,官至韓王府教授,逝後追贈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曾祖母獲贈一品誥命夫人;你祖父景和公,官到翰林院編修,逝後享祿、官位同你曾祖一模一樣。”

“到了你爹這一輩上……”焦芳讓兒子扶着,走到外間坐下,繼續說道:“這纔在活着的時候,就已官居一品,榮膺大學士、晉封左柱國,兒呀,你說這是拜何人所賜?”

焦黃臉一紅,訕然道:“是,兒子明白。可是仕途坎坷、官場險惡,兒子只是覺得楊大人他……年紀甚輕卻鋒芒畢露,實在不像吉兆。”

焦芳一曬,瞥目道:“這個,爹看得出來。”他輕輕撫着白鬚,沉吟說道:“你爹天順八年高中榜眼。可是在翰林院任編修九年,始終不得升遷。成化二年,爲于謙大人平反,你爹主持撰寫的祭文,一時轟動朝野,憲宗皇帝甚是賞識,本來是個升遷的機會,可是萬安、彭時奸黨當道,爹反被他們尋個由頭趕出了朝廷。”

“嘿!宦海沉浮,幾經波折呀,我好不容易重新回到朝中,劉健、謝遷這些所謂的謙謙君子,同樣是結黨鄉鄰,打壓於我!萬安、彭時、謝遷……這般江西人,嫉賢妒能,沒有一個好東西。”

焦芳一生結下的仇家,大多是江西人,這些人的官兒偏偏一直比他大,壓制得他擡不起頭來,老焦芳如今已年愈七旬,可是一提起江西人還是暴跳如雷。

焦黃見他氣得臉色漲紅,呼呼直喘,連忙輕撫胸背,說道:“父親息怒。”

焦芳喘了幾口大氣,說道:“當今皇上年幼,寵信者唯有楊大人、劉公公等太子時府中舊臣,原本你父還可左右逢源,可如今他們並駕齊驅,不能有一個屈居人下,早晚必起衝突。如果我所料不差,昨日楊大人晉升侯爵,把持軍權,就是劉公公以退爲進、搶先動手的第一步了!”

“劉公公此人……只可共富貴、不可共患難,並非最可依靠的人選。而楊大人知人善用、品性仁厚,有他一比,爹只能選擇站在他一邊。要在內閣中立足、要保我焦家福廕不斷,你以爲那麼容易?”

焦黃遲疑道:“楊大人他能站得住?”

焦芳微微一笑道:“能!王瓊、範亭被除,楊大人養傷一個多月,司禮監和東廠拱手讓與劉瑾,從那時起,爹就知道此人的胸襟氣度、眼光之長遠,少有人及。”

他的白眉動了動,說道:“爹今日宴請楊大人,就是想知道他又想讓出什麼、讓出多少。此一時彼一時也,有些東西,現在是不能再讓了。”

焦家內廳雅閣內,楊凌與焦芳對坐酌飲。

二人各自敘談的都是別後大同和京師的情形,楊凌知道焦芳必定另有話說,因此沉住了氣也不動問,二人閒談一陣,焦芳提壺爲楊凌又斟一杯,問道:“大人此行立下汗馬功勞,今日朝會皇上予以封賞,大人晉位侯爵,又將執掌四鎮官兵,真是可喜可賀。”

“哦?”楊凌看了焦芳一眼,不動聲色地道:“呵呵,我大明文武官員,輔佐皇上殫精竭慮、勞苦功高的臣子誰曾受到如此重賞?皇上對我如此賞賜,君恩深重,本官是銘感五內。可是,福兮禍之所附啊,賞賜如此之重,真令文武百官側目,我心下實在惶恐得很,正想着找機會向皇上晉言,婉辭賞賜呢。”

焦芳眼中閃過一絲欣然,連忙問道:“

大人高度高風亮節,虛懷若谷,這份胸襟令門下欽佩不已。只是……如今大人掌握着督察百官之權、大明稅賦之權,還有京營中邊十二鎮精兵的統帥之權,樣樣都是炙手可熱。

門下與大人聲息相關、榮辱與共,對事關大人前程的事,敢不盡心竭慮?未知大人想辭了什麼職務呢,門下老朽之身,沉浮宦海數十年,或許提出些拙見可供大人蔘詳。”

“原來焦芳也看出劉瑾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了”,楊凌有些意外,他沒想焦芳會對他如此推心置腹。焦芳平素表現得太過諂媚,難免叫人有些看輕了他。

楊凌略一思索,坦然道:“不瞞閣老,本官現在一門心思想着解除海禁,富足大明。至於統兵練兵之權,呵呵,本官是文人出身,不過做過神機營參將而已,如何統帥得了四鎮總兵?皇上如此信任,爲人臣子的更該量力而行,這兵權我是想交出支的。”

焦芳微微皺了皺眉,問道:“嗯……交出兵權,免遭人妒,確是明哲保身之法,不過這樣一來,大人便安心於內廠,保留督察百官之權了麼?”

楊凌注目道:“閣老以爲如何?”

焦芳搖頭道:“恕門下放肆,門下以爲,萬萬不可!”

楊凌只想着北方結盟兀良哈,挑起韃靼內亂,將他們削弱之後以大明軍力自可滅之。至於解除海禁,與萬國通商,只要這件大事辦到,除了可以富國強民,彼此知識、文的交流,必然慢慢影響着大明,使它經細雨潤物的方式發生變化。

要改變一個國家上下各階層千百年來形成的思想觀念,從而改變它的歷史趨向,原本就不是憑一個帝王、一個權臣的力量就可以辦到的。他相信只要能始終同世界保持着交流,目前仍是世界最強大、最富饒的大帝國就不會衰敗下去。

他的智慧和能力並不比古人強多少,唯一的長處就是已經縱觀歷史的見識,而這些見識即便說出來,也只會被人視作荒誕不經的言論。提前數百年的理論是不可能被他們理解的。

唯有在與世界的同步中,讓大明的百姓能夠接觸到這些新的東西,讓他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感受,自己去理解、去體會哪些是先進的,哪些是落後的。

所以能做到這些就夠了,他的使命也就完楊了,至於高高在上的權力,能夠帶來無盡的榮耀,可是何嘗不是時時帶着腥風血雨?如果自己並非只有兩年陽壽,那時遠離權力中心,避居幕後明哲保身,與嬌妻美妾共渡一生,該是何等逍遙自在?

楊凌心中這樣,所以聽了焦芳的話並不在意,只微微笑道:“有何不可?”

焦芳道:“人在政在,人亡政亡。大人該知道朝野有多少人在反對,如果大人以爲此策一施便高枕無憂,從此放權不顧,只會看到自己的心血徒勞無功、半途而廢。”

楊凌聽了心中一動,對呀,古往今來政息人亡的例子還少麼?離了權力中心,還能保證政策的施行?可是……兵權……實在太過棘手了,那是懸在頭頂不知何時落下的一柄利劍吶。

他蹙眉道:“爲了說服文官和司禮監合作,放棄司稅權本官是早已允諾的,這一點你也知道,你既反對,難道放棄軍權也不對麼?兵權在手,實是如騎虎背啊。”

焦芳道:“自古以來權力便甚於財富,石崇富可敵國,不及手中握有一府之軍的將領,稅賦乃朝廷的財賦,從中截留本就違法,況且遠不及內廠財源之厚盛,交出去讓戶部和司禮監互相鉗制,原本也沒甚麼。

內廠獨立於朝廷之外,又緊密於皇上之前,乃是大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內廠職權動不得。可是正因爲內廠獨立於朝廷之外,大人永遠只能避居幕後,無法真正涉入朝廷,永遠只是個局外人。內相劉公有‘批紅’之權,劉公與大人交善,大人可以藉由他左右政局,或是有朝一日彼此生了嫌隙呢?大人對朝廷豈不鞭長莫及?”

有朝一日?現在就已經要反目了。

楊凌明白焦芳語中含意,也知道他雖是內閣大學士,可是如果劉瑾真的同他正面衝突,就算焦芳完全站在他一邊,失去了劉瑾的支持,自己又不能直接參於朝政,焦芳獨木難支,很難產生什麼作用。

楊凌想到這裡又不禁遲疑搖頭,從掌兵着手來參予朝政,又不放棄內廠,朝中將不知多少大臣心存忌憚,必然想盡辦法約束鉗制,那時每日陷在勾心鬥角之中,防首有人陷害,還能有什麼作爲?況且皇上年幼,現在尚還不知其中利害,過上兩年正德是否還能放心把這麼多權力交給一個臣子呢?

焦芳眯起眼睛輕輕酌了口酒,緩緩言道:“大人,您認爲古之名臣,成就一生功業,善始善終者,靠得是什麼?”

楊凌道:“自然是才幹過人,又能審時度勢,不驕妄欺主,同時得遇明君,才得建功立業,平安一生。”

焦芳點點頭,又搖搖頭道:“但門下以爲,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皇上的志向。”

楊凌蹙眉道:“皇上的志向?此話何解?”

焦芳道:“漢武帝志在開疆拓土,打造一個強大的漢室江山,所以他重用的就是能在這條路上伴駕從功的人才,衛青、霍去病便脫穎而出,位極人臣。唐太宗選擇的是治出一個盛世大唐,太平人間,所以多

是房玄齡、杜如晦一衆治世名臣。當今皇上的志向何在?”

楊凌脫口道:“皇上尚武,意在開疆拓土,做一個開皇帝。”

焦芳撫掌道:“正是,所以大人今日掌兵乃千載難逢的機會,唯有掌兵、練兵、用兵,才合皇上的意,才能和皇上永遠走在同一條路上,聖眷纔會經久不衰。至於大人擔心兵權在握會招致忌憚,漢武可以禁中演武親自領兵,大人就不能讓尚武好兵的當今皇上親自掛帥?”

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60章 鄭和海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427章 夫綱何在第71章 儆猴熬鷹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313章 完美緝兇第241章 大夢欲醒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164章 初見成果0109章 帝王家事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46章 閨房之樂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316章 喪事大辦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178章 卿本佳人第379章 奸詐兄弟第88章 四面樹敵第384章 雙殺第397章 大江東去第21章 簡單愛情第458 黃雀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19章 瘋子縣令第48章 糊塗升官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340章 滿堂皇后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第436章 符寶煉丹第252章 琉球世子第426章 御駕親征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第336章 四大賊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11章 折騰不起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第184章 初六起程第336章 四大賊第64章 十大惡人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407章 攫取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第63章 八虎遊街第62章 三公一老第394章 殺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400章 閨議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43章 錦衣百戶第380章 遊戲人生第218章 求醫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第379章 奸詐兄弟第451章 不拘小節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414章 我欲補天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64章 十大惡人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第8章 惹上官司第8章 惹上官司第402章 回程第438章 廁紙藏秘第94章 如此容易第442章 你要甚麼?第71章 儆猴熬鷹第420章 智鬥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182章 請君相送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46章 閨房之樂第338章 破碎虛空第311章 三探獄第170章 再遣將帥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430章 天公地道第392章 歸路第190章 鎮羌戰事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161章 正德舞刀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第59章 培養海盜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134章 左右開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