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3 知音難妥

回到明朝當王爺

眼前的姑娘輕輕撫着鸚鵡的羽毛,見眼前這個小兵傻愣愣地盯着她,不禁格格一笑,說道:“再過會兒側王妃就要過門兒啦,你可別亂跑,若踩了王妃的裙裾可不是挨頓罵就得了的啦”。

她笑盈盈地說完,折身向西廂配殿走去。王府建築金碧輝煌,豪華壯麗,廊廡相接,屋宇錯落,前堂後寢,殿宇深邃。這西廂配殿有數十棟建築,是下人雜役們的住處,自然無人看守。

正德擡手“哎”了一聲,見那俏生生的少女已擡腿邁過了高高的門檻,忙急步追了上去。左右的侍衛互視一眼,心中都道皇上看上這俏麗的女孩兒了,一時有些尷尬。皇上追女人,他們怎好追得過近,可是畢竟這裡不是皇宮大內,萬一皇上有個閃失可怎生了得?

幾名侍衛只得硬着頭皮遠遠的綴了上去。好在這是下人們的住處,看管不嚴,今日到府的許多將軍、大人們的家僕、親兵們還是頭一次進王府,處處覺着稀罕,也偶爾有人跑進這處偏殿看個新奇,再加上王爺納妃,僕役們都在外邊張羅,偏殿裡本來也沒幾個人,他們順順當當地走進了右跨院的院落。

正德急急追在後邊,只見那少女姍姍輕盈,走到一幢房前恰好有個老嫗走出門來從門框後摘了串晾曬的乾菜,少女嬌聲喚道:“娘,我回來啦”。

那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擡頭看見女兒,臉上頓時溢起笑意。說道:“良女呀,娘娘又賞鸚鵡了?快送回暖房去,別給凍壞了,娘做點豬肉燉乾菜,一會兒記着招呼你爹回來吃飯”。

女孩兒脆生生地答應一聲,拐到旁邊一棟低矮地暖窖,拉開門兒走了進去。老太太也提着乾菜回了屋。正德腳步頓了一頓:“良女?娘?她......她不是唐一仙?”

正德仔細想了想,雖說平素想起這位姑娘來。心中只是一個朦朦朧朧倩麗嬌俏的身影,挾帶着一絲淡淡的溫馨和幽傷,可是一見到她,正德卻清晰地記起了她的模樣,年紀、身材、模樣、聲音,還有她脣邊那顆美人痣,世上哪有這麼巧的事?

正德拔足又追。也閃身進了暖房,侍衛們互相瞧了一眼,甚有默契地遊散開來,將那棟暖房團團圍住。少女進了暖房,踮着腳跟兒打開一個竹絲籠子,將那鸚鵡兒放進去,又扣下了籠蓋,聽到門兒吱呀一聲。扭頭一看,不禁奇道:“是你?你追我做什麼?”

正德呼吸有些急促,他定了定神,漲紅着臉道:“唐姑娘,你可能不記得我了,可是楊凌你總該記得吧?他一直在派人找你。你怎麼改了名字到了代王府?”

少女素服淡妝,愈顯出嫵媚有致。她斜倚在一排竹籠旁,一手掠着鬢兒,眸子轉了轉,笑道:“楊凌?你說內廠提督楊大人?我知道呀,大同唱道情的戲子都把他的故事編成曲兒唱呢,我自然是聽過地,他找我......”。

少女說到這兒,忽地俏臉一變,走到他身邊急急道:“你認得我?你知道我叫甚麼名字?你快告訴我。我是誰?楊大將軍找我做甚麼?”

正德一呆。怔道:“你......你不知道自已的名字麼?”

少女白了他一眼,焦灼地道:“我知道還問你?我是被王妃娘娘救回來地。娘娘說發現我時,我滿臉是血地躺在河邊,醒來後什麼都不記得了,我也不知道自已是誰,家裡還有沒有父母兄妹,你說......你說我姓唐?”

說到後來她的聲音已微微發起顫來,雖說劉良夫婦待她有如親生女兒,想找到血緣親人乃是天性,人人都說她來歷不明,如今有機會知道自已出身來歷,她如何不心情激盪,萬分興奮。

正德喃喃地道:“失魂症?”他忽然有些明白了,當日楊凌向他稟報時曾說在懸崖上發現帶血的刀柄和石頭,上邊還沾着髮絲和鮮血,想必唐一仙頭部受了重擊,又墜落水中,才得了失魂之症。

正德皇帝知道眼前這女孩兒真的就是唐一仙,不禁興奮若狂,他一把抓住唐一仙的手腕,說道:“那就不會錯了,你果然是唐一仙,你就是唐一仙,你是......你是......”。

正德說到這兒忽地噎住,現如今他已非做太子時那般不通世務,也知道青樓女子是賤籍,身份低賤的很,說出來恐令唐一仙羞憤不恥,他噎了一噎,口不擇言地道:“你是楊凌......楊大將軍的妹妹呀”。

唐一仙一張櫻桃小嘴兒張得老大,兩隻亮晶晶地眸子發直,瞅了正德半晌,她眼中的喜悅忽地漸漸隱去,猛地掙脫了正德的手,向後急退兩步,順手抄起一根用來掛摘鳥籠的竹鉤子來,警惕地瞪着正德嗔道:“你花言巧語地說些甚麼?想騙我麼?”

“嘎!我騙你?”正德心裡有點發慌:“難道我這般沒有說謊的天賦?”

唐一仙冷笑一聲,小瑤鼻兒一翹,窺破他詭計似的洋洋得意道:“楊大人姓楊,你剛纔卻說我姓唐,這還不是順口胡謅麼?你這見色起意的大騙子”。

唐一仙說着氣不打一處來,掄起棍子“呼”地一聲,抽在正德的大腿上,正德哎喲一聲,一跳老高,捂着大腿在原地直蹦,唐一仙見了忍不住“噗哧”一聲笑了出來,隨即卻將俏臉一板,哼道:“臭小子,快滾出去吧,虧你想得出這麼濫地法子騙姑娘,不過......唐一仙......嗯。你這順口胡謅地名字倒比劉良女好聽些,嘻嘻”。

外邊貼門兩個侍衛聽見皇上一聲驚叫,立刻跟踩了尾巴的野貓似的,忽地一聲拉開房門同時搶了進來,擠在門口叫道:“皇......黃校尉,出了什麼事?”

正德惱羞成怒地喝道:“給我滾出去,沒有你們的事兒!”

兩個侍衛一見情形便知皇上泡妞受挫。這事的確有傷天下第一男人地臉面,兩個武功卓絕的一流高手屁都不放一個。立即又鑽了出去,將暖房門順手帶上。

唐一仙不屑地嘖嘖道:“喲嗬兒,敢情你小小年紀,還是個校官,這裡可是代王府,容不得你放肆,本姑娘叫喊一聲。你這臭小子就得下大獄,趕緊地出去!”

正德苦着臉道:“唐姑娘,我沒騙你呀,你是......你是楊大人的表妹,自然和他不是一個姓氏”。

“呃?”唐一仙盯着他,半信半疑地看了半晌,手中地竹棍慢慢放下,吃吃地道:“你......你說的是真的?我......我是內廠提督楊凌楊將軍的表妹?”

正德雞啄米似的點頭道:“正是。正是,你想呀,這是王府,我敢胡說八道麼?就算我騙你,一會兒楊大人出來見你,他總不會幫着我騙你吧?”

唐一仙站在那兒。兩眼飄向半空之中,嘴裡唸唸有詞地也不知嘀咕些甚麼,過了好半天才將手中棍子一丟,歡呼一聲道:“快,你快帶我去見表哥,原來我有一個這麼威風的大將軍表哥”。

唐一仙喜孜孜地奔過來,正德嚇了一跳,若讓她現在去見楊凌,保證立馬穿邦,雖說憑着皇帝地權力。他想要地女人還沒有一個請不進宮的。可是他卻不想惹得唐一仙有半點不開心,更何況他寧願唐一仙對他呼來喝去地。也不願意她畢恭畢敬和別的女人相仿。

正德忙勸道:“楊大人現在應該正在銀安殿上參加代王納妃大禮吧,此時去了在王爺面前失了禮儀,楊將軍也要受責罰,我是他的親兵,走時我自會去見他,你們失散這麼久,也不差這一刻嘛”。

唐一仙滿心歡喜,不住地點頭,笑逐顏開地又問道:“嗯嗯嗯,你說的也對,對了,黃......校尉,我的爹孃呢?他們是做什麼的?聽說表哥是宣府人,原來家境貧寒,那我爹孃也應該是普通百姓吧?”

“啊......這個,令尊令堂在連年地兵災戰亂中早就......,唐家現在只有你一個人了,是......是楊大人把你帶大的”,正德說着偷偷抹了把汗。

“喔......”,唐一仙微微有些失落,不過記憶中對爹孃實在半點印象也沒有,也談不上傷心,“我是在表哥家長大的?對了,我爲什麼受了傷呀,你是表哥的親兵,你知道嗎?”

“咳,咳咳,這個......說來話長......”。

正德說的唾沫橫飛,謊撒得越來越大,他忽然發覺原來自已扯淡也挺有天賦的。

喜勃勃地聊了許久,唐一仙忽然戀戀不捨地道:“唉,見了表哥,我就要陪他回京師了,爹孃待我那麼好......”

正德瞧她失落模樣,心中一軟,急忙哄道:“楊大人也對你極好,只要你說一聲,他一定允喏你帶了劉氏夫婦回京地”。

“真的麼?”唐一仙喜道:“那就好,爹爹和娘待我象親生女兒一般,我真是不忍和他們分開。唉,只是這些鳥兒與我相伴這麼久,它們都是娘娘的心肝寶貝,我這一去,再也見不到了”

唐一仙略帶些感傷地望着那各式各樣的鳥籠,裡邊一隻只鳥兒雀躍着,歡鳴着。

正德癡迷地看着她從一隻只懸掛的鳥籠間走過,時而撮脣而鳴。發出和那鳥兒一樣悅耳動聽地聲音,引得鳥兒蹦蹦跳跳的歡叫不已。她的頰上暈着兩抹酡紅,粉腮玉膚,秋水爲神,說不出的動人。

“喂,黃校尉,幫我把水拿過來”。正德如奉綸音,連忙挽挽袖子。跑到牆角兒提起一隻大水桶,顛顛的給唐一仙送去。

唐一仙扭頭瞧見,忍不住嗔笑道:“瞧你笨地,真不知道表哥哪根筋不對了,用你這笨傢伙做侍衛,這些鳥兒一共也喝不了一瓢水,你怎麼整桶拎過來了?”

正德嘿嘿地傻笑兩聲。心中只覺得這女孩兒輕嗔薄怒也是別有一番風情,心中愈發萌生了一股愛意。他在皇宮禁苑裡簡直就是生活在女人窩裡,就連出恭時都有漂亮地宮女伺候。長這麼大見地最多地除了太監就是女人,太監和女人就像每天穿地衣服一樣簇擁着他,他也習慣了把這些人當成一件擺設來對待。

可是唐一仙給他的感覺卻截然不同,在她面前,他不用作做,一身輕鬆。深宮大院裡。表面總是嬉戲不休的他,隨着年齡增長,也經常感到很壓抑、很寂寞。

每當空中有鷹隼或鴻雁飛過時,他便袖着手昂着頭,仰望蒼穹,目光追出好遠。羨慕地望着,直到不見了那飛鳥的蹤影。長河落日,大漠窮秋,……在那座迤邐壯闊的大房子裡,處處都是禁忌和禮儀,皇帝還不如一隻自由的飛鳥。

唐一仙瞧着他笨手笨腳的樣子笑道:“看你模樣,怎麼好象平素什麼也不幹似地?”

正德不禁答道:“是呀,我從小住在一座好大好大的房子裡,哪裡也不許去,整天關在那兒。規矩好多好多。直到遇到了楊......大人,我才能出來見見識面”。

“哦?聽起來你還是大戶人家子弟呢”。唐一仙秀氣的眉毛微微地蹙了起來,若有所思地扶住了頭:“我記得......記得自已小時候也是住在一幢大房子裡,整天哪兒也不許去,天天關在那兒,只能擡頭望着一片天,人都關傻了。奇怪,我怎麼會有這種感覺?”

正德眼睛一亮道:“是麼?原來你和我一樣可慘?可是我就比你可憐多了,他們不但不許我出去,還每天要我學這學那,不管我喜不喜歡,都逼着我學會......”。

唐一仙忽地一拍手,叫道:“我想起來了,我也是,我也是,什麼都要學,怎麼吃飯,怎麼穿衣,怎麼走路,把人擺佈的和個布偶似的,還要學好多好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好討厭,我又不要考狀元......呀,頭又疼了,我只能想起這些”。

正德興奮地道:“對呀,我也是,我又不想考狀元,學那麼多幹什麼,頭疼死了”,他越說越是投機,只覺天下知音,唯一仙姑娘耳。想想自已一個堂堂天子的苦楚,竟和青樓培養以色娛人的ji女相仿,心中又覺啼笑皆非。

唐一仙聽了吃地一笑,瞟了他一眼,笑吟吟地道:“懶傢伙,我是女人嘛,當然不用考狀元了,你是男人,就該好好讀書,看吧,不好好讀書,現在只能做個侍衛了”。

正德干笑兩聲,摸摸鼻子道:“這樣更好,自由自在,做狀元有什麼好的?好多規矩,好多禮儀,唉,你是不知道,整天要對許多人說着言不由衷地話,做着言不由衷的事,假模假樣的,就是心裡不開心也得一臉假笑......”。

唐一仙訝然道:“真的呢,你這一說我也想起來了,好象我也是這樣......”,她想了一想,忽地變色道:“爲什麼會有這些事?我表哥是不是對我不好?”

正德連忙道:“不會,不會,楊大人很疼你的,這些事一定是你很小的時候,在自已家裡時地”。

唐一仙側頭想了想,滿意地頷首道:“嗯,有道理,好象是很小的時候的事,對了,你先告訴我,我表哥有多大歲數,長得什麼樣子,我好象有些印象了。”

“楊大人麼?”正德挺了挺胸,扯了扯衣襟。正色道:“他年方弱冠,英俊不凡,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基本上你看看我的模樣,大致就能想象出個七八分了。楊大人是皇上身邊地肱股之臣,運籌帷幄。機謀百變,臨變不驚。頗有大將風度......”。

正德口中“運籌帷幄,機謀百變,臨變不驚,頗有大將風度”的楊凌楊大欽差,此時在謹德殿內,被楊廷和、胡瓚以及原先不知名姓的宣府巡撫汪以孝扯住,爭執拉扯的狼狽不堪。三邊總制楊一清站在一旁。滿面爲難,也不知這架該勸誰的好。

張永也懂拳腳,混亂中不知被誰踹了一腳,本想上去報仇,不過被代王爺喝止,只得提着他被扯斷的玉帶憤憤地站在一邊。

楊凌年輕體健,加上這些日子隨伍漢超習過功夫,有名師指點。一些普通地技擊技巧還是有地,真要動手,這三位文官還真不是對手,可是這三人最年輕的也有四十五六,他怎好真地動手。

楊廷和上次被他用個劉大棒槌愣是打斷了馬腿,陪着兩位老夫子一路悽悽惶惶地回到京城。又受到老中青三代母儀天下的一通責難,帶着一肚子氣去兵部領了通關文諜,路經宣府時又把同科進士、宣府巡撫汪以孝也帶了來。

他先密見代王,說明皇帝秘密來到大同的真相,想集合衆官之力將楊凌的氣焰打壓下去。正德能來大同,全是楊凌撐腰,若是他也改變主意,肯規勸皇帝回京,打斷馬腿的嫌隙楊廷和也懶得和他計較了。

誰料楊廷和苦口婆心說明來意後,張永卻迎上前去。左一句皇上有旨。奴才不敢不從,右一句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皇上巡閱江山,天經地義,臉上陪着笑臉,卻把一切都推給皇上,就是不鬆口。

宣府巡撫汪以孝聽了氣就不打一處來,他不在京城,張永任京營提督不過幾個月,爲人又不象劉瑾那麼跋扈,相對來說低調一些,汪以孝不曉得他的厲害,衝上前來厲喝一聲:“臣子直直諫報國,你這閹貨多甚麼嘴?”

砰地一記老拳打在張永臉上,張永豈肯罷休,兩人頓時扭打成一團,楊凌本來還想息事寧人,只是和楊廷和等人上前解勸,彼此心中都帶着火氣,未說幾句,這勸架的也加入了戰團。

代王氣得吹鬍子瞪眼,早聽說京師地官員給弘治老爺子慣得不象話,動不動就在朝廷上演全武行,李東陽還曾經奪了武士金瓜,在金殿上追打壽寧侯,這事兒傳到仕林民間,卻被讀書人視作逸聞美談,更助長了這種風氣,如今一看果不期然。

代王大喝一聲道:“豈有此理,統統給本王住手,你們都是朝廷一二品的大員,在這裡大打出手成何體統?”

宣府巡撫汪以孝向代王拱手道:“王爺,皇上初承大統、聖嗣未育,萬金之休豈可輕易涉險?天子縱在禁門之前,也是警蹕四出,楊凌口口聲聲爲江山社稷,卻將皇上當作棋子,輕率帶到這刀槍之地,萬一不測,博浪沙槌人之禍不遠矣。下官怎能不心憂如焚?”

胡瓚那日迫於皇帝和楊凌之勢,不得不默許帝幸大同之事,但是心中對此一直極爲反對,如今有了楊廷和這座靠山,自然也想勸得皇上早日回京。

他抖了抖皺巴巴的官袍,那被揪下來丟在地上的帽翅也不去撿,只帶着一邊官帽翅兒向代王道:“此事還請王爺作主,皇上乃天下至尊,應崇正學、通言路、正名號、戒遊幸、去小人、建儲貳,六者並行,可以杜禍,可以弭變,尊貴之軀輕涉險地,不如崇儉德、養仁心,垂拱而治。”

這裡代王身份最高,可是偏偏他說話最多顧忌,反不如這些外臣來的直率,他是皇室中人。干涉過多未免會遭皇帝忌諱,若置之不理,皇上真在他的地面上出了事情,那他可是哭都來不及了。

代王清咳兩聲,正想措些溫和點地話兒勸勸這兩位欽差,楊凌已冷笑道:“養仁心?怎麼養仁心?像劉阿斗那樣樂不思蜀地養仁心?像李後主那樣風花雪月地養仁心?這兩個窩囊廢養仁心養得都亡了國!

強虜在側,天子不知兵、不尚武能行嗎?韃子皇帝就在長城外邊。馳馬射箭親率大軍作戰,我們的天子如今尚在大同城中。你們就戰戰兢兢,忠愛還是溺愛?”

汪以孝強辭道:“我大明國泰民安,歌舞昇平,一些不事農耕地胡人,偶逾邊境算甚麼心腹大患,此乃疥癬之疾,何必皇上爲求結盟。紆尊降貴親至邊陲?”

這話說的胡瓚和楊廷和都臉上一熱,覺得有點兒虧心,楊凌聽了哈哈大笑,說道:“疥癬之疾?遠的不說,就說近幾年,弘治七年,韃靼擾宣府,圍赤城。殺戮百姓,奉義鎮全鎮被屠。

弘治八年,韃靼襲應州,擄丁壯三百餘口,弘治九年,攻薊州。毀城外莊稼、林木,掠婦女九百人。十年,侵肅州、甘州,掠騾馬牛羊數千,擄丁壯婦女五百餘口,老幼被殺者近三千人,屍橫遍野,清水爲赤。同年,掠蔚州,毀村舍千餘座。難民無數。”

“十二年......”

“十三年......”

汪以孝的臉色大變。汗水涔涔而下。韃靼寇邊,是年年必來。而且一年比一年兇悍,擄去的牛馬婦人也一年比一年多,被殺地官兵也從數百人到上千、上萬人不等,眼見韃靼勢力越來越強大,若睜着眼說瞎話,愣說他們不過是疥癬之疾,如何說地過去?

“十七年,韃靼攻萬全衛、白羊口,寧武關,花馬池等地,軍兵死逾數千,韃子又襲大同、宣府,先鋒衝入京畿附近,殺掠百姓牛羊不計其數。而今年,更出鐵騎七萬,大舉入侵,汪巡撫,這些事你視而不見,豈非禍國殃民?”

楊一清見胡瓚等人臉色鐵青,便嘆了口氣,打圓場道:“楊大人,大學士等人地意思是,皇上乃宗廟社稷之主,征伐之事爲輕,社稷爲重,御駕親征總是不妥。”

楊凌知道這位楊總制心下是贊成皇帝出面與朵顏三衛結盟,分化瓦解韃靼勢力的,也看得出從長遠來說這其中的好處。

尤其是楊一清使了一招絕戶計,派了一支孤軍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韃子沒有堅城高牆可守,沒有百萬士卒可恃,一旦被人侵進不設防的家門,禍害之深遠勝於大明百姓。

他在邊關拖住伯顏,消耗了他的錢糧兵馬,又按自已的計策分化了伯顏和火篩的關係,韃靼政權如雪上加霜,經此一役必定元氣大傷。這時與朵顏三衛結盟尤其顯得重要,有他們地挾制和配合,韃靼就會日漸衰落下去,而沒有機會和時間修復元氣,其深遠意義實是莫大誘惑,這個險是值的冒地。

從這一點上來說,楊一清是站在他這一邊地,只是他是李東陽一系的人,如今楊廷和是代表三大學士來勸說皇帝回京,他不便公開表明個人態度罷了。

想到這裡,楊凌緩和了語氣,似對楊一清談話,其實卻是訴與楊廷和等人道:“王爺,諸位大人,方纔我已詳述皇上此來之重要,皇上年方十六,多多歷練,才能成爲千古名君。

但凡明君,誰畏於兵事?漢高祖御駕親征平叛陳豨、英布,唐太宗御駕親征制服高麗,本朝洪武俘張士誠、滅陳友諒,哪一回不是御駕親征?永樂皇帝親身五徵漠北,更不待言。

如今天子親至,只是向朵顏三衛示之以誠,不如此,遑論雄才大略?若官兵龜縮長城以爲榮,皇上藏於紫禁城以爲是,世之英主何以名副其實?”

他舒了口氣,誠懇地說道:“王爺和諸位大人心憂皇上安危,下官瞭然於心,待得了花當回信,在下一定親至白登山勘探地形、妥善置兵,保得皇上安全,請各位大人成全皇上一片雄心吧”。

楊凌說完,向代王和楊廷和等人肅然深深一揖,幾人聽了面面相覷,楊一清、胡瓚意有所動,楊廷和神色猶豫,代王若有所思,只剩下汪以孝仍是怒目而視。

шшш◆тt kan◆¢ O

皇帝與朵顏三衛會盟,若領上十萬大軍,前呼後擁、浩浩蕩蕩,在離大同不過十餘里地地方,自然不怕韃靼來襲,難就難在邊將屢次失信於朵顏三衛,大明在朵顏三衛眼中的信譽幾乎已蕩然無存。

若大軍雲集,花當和各部落首領豈敢來見他?要朵顏三衛也帶上數萬人馬,一來他們沒這麼多精兵,二來一路上勢必難以瞞過韃靼耳目,所以攜來的士兵必不會太多,明軍能出動登山地官兵五千人已是極限,難怪他們如此擔心。

殿內靜的一根針落在地上都聽得見,楊廷和沉吟半晌,忽地嗔目大喝道:“楊凌,皇上若有些許閃失,莫怪本官不講私誼,請了懿旨滅你九族!”

這句話聲色俱厲,但話中之意儼然是同意了皇帝大同之行,楊凌聽了心中一鬆,面上不禁露出喜色。就在這時,外邊一個細聲細氣的聲音喚道:“王爺,大典吉時已到,請您至銀安殿舉禮”。

【……】

第365章 北向第40章 險死還生第378章 帷幄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第154章 利字當頭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464 收網第241章 大夢欲醒0114章 大奸似忠第53章 錦衣提督第87章 正德頒詔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205章 脣槍舌劍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324章 好馬難尋第458 黃雀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385章 脣槍暗箭第257章 開拔!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374章 害中取利第124章 詭譎難明0103章 楊凌過海第76章 糊塗差使第349章 另尋良策0109章 帝王家事第30章 大年初一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122章 廠督出馬第201章 毒因欲起第20章 咆哮縣丞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第28章 代理驛丞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第173章 悄悄進村第303章 貓和老鼠第132章 觀魚之樂第365章 北向第161章 正德舞刀第430章 天公地道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80章 佛也發火第182章 請君相送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315章 博浪一椎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249章 鐵甲戰艦第71章 儆猴熬鷹第392章 歸路0101章 上諭勘陵第236章 綺韻東來第207章 白登山下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87章 正德頒詔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191章 家中來信第457 捕蟬第328章 雪花漸欲迷人眼第285章 海上談判第367章 備戰、出征第298章 反客爲主第95章 舉人的信第189章 君行塞上第78章 參見參將第248章 龍江再興0102章 陽明瞞天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420章 智鬥第432章 玉碎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451章 不拘小節第125章 明查暗訪第177章 正合朕意第72章 廷杖十奸第121章 洞房洞房第91章 定計除奸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第449章 重新洗牌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6章 走出山坳第312章 楊氏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