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奴才必不負陛下厚望!

烏思藏宣慰思和朵甘思宣慰司這兩個地方,換成後世的名字難免就會出一些問題,比如很有可能會遭到河蟹神獸的降維打擊。

但是在大明,這兩個地方也就是兩個普普通通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降維打擊的問題。

理論上來說,直接調動當地和附近的大明衛所前去清場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這兩個地方有些不可描述的存在,讓崇禎皇帝一直心有顧慮。

正好阿敏和莽古爾泰跳了出來,把這兩個後世的主子爺給調過去處理那些不可描述的存在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吧?

畢竟都是主子嘛,奴才們還是不要參與這些破事兒的好。

阿敏和莽古爾泰在接到五軍都督府調令的時候是懵逼的。

原本兩個人想着的是帶兵北上奴爾幹都司去徹底懟死多爾袞,或者把多爾袞再趕往更北一些的方向。

但是沒曾想,五軍都督府的調令根本就不是讓兩人帶兵北上,而是命令兩人帶着正藍旗和鑲藍旗經由好陳察哈爾西進,到涼衛衛之後再行南下。

而且還不是一路直行南下,中間還要在察哈爾部南下,兩個人帶着幾個親兵入京面聖,之後還要在河套襖兒都司那裡停留駐紮整訓,爲期三個月的集訓期過後才能正式裝備上火銃和火炮,然後攜帶這些裝備南下贊善王駐地。

大明在朵甘思宣慰司那裡一共冊封了八個王,分別是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和闡化王﹑護教王﹑贊善王﹑輔教王﹑闡教王。

衆封多建而統馭於朝廷的政策,在嘉靖年間來說都算是比較到位的,無論是法王還是地方王,都是受朝廷冊封的,兩個地區也算是比較穩定。

但是後來,這兩個地方的管理就慢慢的變了味了。

倒不是法王和地方王開始作妖,而是和碩特汗國趁着大明沒有精力顧着這邊的時候開始作妖了。

換言之,烏思藏宣慰司和朵甘思宣慰司雖然還在大明的治下,但是對於之前建奴在東邊搞事情,萬曆年間又忙着三大徵而無暇西顧,這兩個地方實際上等於是接受了和碩特汗國的統治,表面上則是掛了一層大明屬地的皮。

如果是其他的皇帝,多半也就算了——反正地方還是大明的,本來就沒有多少稅收的破地方暫時隨他去,先搞定了其他的問題再說。

但是對於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來說,這兩個地方不徹底的握在手裡就算是失敗。

難道還等着這些傢伙們開始鬧事了再開始處置?

尤其是現在遍天下都找不到一個敢跟崇禎皇帝說個不字兒的大小國家,這種在地圖上顯得極爲礙眼的存在就讓崇禎皇帝無法忍受了。

沒說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直接讓阿敏和莽古爾泰這兩個傢伙去懟和碩特汗國就是了。

反正這兩個傢伙的正藍旗和鑲藍旗大部分兵力也都是騎兵,用來對付和碩特汗國這樣兒的對手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說給這兩個傢伙裝備上火銃和火炮會不會帶來什麼麻煩的問題,崇禎皇帝就更不擔心了。

後世都他孃的快要涼了,這些敗家玩意也沒想着大力發展槍炮,連士兵的訓練都不到位,現在給他們用用怎麼了?

而且不管是火銃還是火炮,都是極爲依賴後勤的存在——炮彈和火銃彈丸停止供應之後,這些玩意還不見得有刀劍更有殺傷力一些,就算是比燒火棍也強不到哪兒去。

一旦阿敏和莽古爾泰這兩個傢伙有異心,直接斷掉後勤供應,他們還能翻出多大的浪花出來?

阿敏和莽古爾泰實在是沒有想到自己兩個人還有能走進大明京城的那一天。

上一次來京城是跟着腦子抽瘋的黃臺吉來的,後來的下場不用多說了,損兵折將,元氣大傷這些詞就是爲了那一次而準備的。

這一次受到崇禎皇帝的旨意和五軍都督府的調令,反而正大光明的進了京城,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對於入京之後的一系列流程,在入京之前就已經有專人講過了,連入宮覲見崇禎皇帝的禮儀也有專門的太監過來教導過了。

但是當兩個人走進京城之後,還是忍不住被京城的繁華給驚呆了。

原本在遼東的時候,瀋陽做爲建奴的都城,已經堪稱是遼東第一大城了,就算是比之原來的遼陽城都差不到哪兒去。

但是跟大明的京城比起來,簡直就是天下與地下的差距。

這種感覺,到兩個入宮面聖的時候就達到了頂峰。

紫禁城,這個大明帝國的心臟之所在,不像是大明宮和阿房宮一般佔地無數,也不像是宋朝趙家的宮殿一般小巧玲瓏。

從僞元之時的大都城到成祖皇帝定都北京,紫禁城歷經數百年的完善與擴建,不須看紅牆,不須看碧玉琉璃瓦,只需要站在宮門前,便能體驗到那種莊嚴與肅穆。

大朝會的時間比較早,有資格參與的五品官員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宮門前,等待着宮門大開的那一刻。

阿敏和莽古爾泰身着二品武官服,跟着五軍都督府的大頭子朱純臣身後,老老實實的一言不發,連大氣都不敢喘。

如果是在瀋陽,宮門算得了什麼,就算是在黃臺吉的殿中,兩個人吵吵鬧鬧的也不是一回兩回了,硬頂黃臺吉的事兒也不是沒有幹過。

但是站在紫禁城的宮門前,再想想瀋陽的那座僞宮,阿敏和莽古爾泰心中升起的只有可笑兩個字。

實在是太可笑了,熒火豈堪與皓月爭輝?

“啪”的一聲鞭響,宮門處便傳來一陣吱吱呀呀的聲音,特意沒有上油的宮門慢慢的大開。

原本還在三三兩兩閒聊着的文武官員們皆是屏氣凝神,排好了隊列之後依次向着宮門內而去。

從宮門到乾清宮的位置不近,一路之上盡是錦衣衛的大漢將軍戴甲執槍而立,目光平視着前方,視文武百官如無物。

但是阿敏和莽古爾泰心裡清楚,別看這些大漢將軍們跟擺設一樣,可是一旦有人有任何異動,這些人手中的長槍就會毫不猶豫的戳下來,將人死死的釘在地上。

除此之外,這坐皇宮裡面的防衛也必然達到了一種可怕或者說變態的地步。

到了乾清宮,羣臣們魚列而入,整理好了隊伍之後,崇禎皇帝纔在王承恩和方正化的陪伴下來到了殿中。

崇禎皇帝走到龍椅之前,王承恩便扯着嗓子喊道:“陛下臨朝,百官跪拜!”

中氣十足的聲音迴盪在殿中,百官們則是呼啦啦的跪倒一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禮畢,崇禎皇帝這才伸手虛扶道:“衆愛卿平身。”

隨着王承恩那一聲“百官有事早奏,無事退朝”的聲音響起,溫體仁身爲內閣扛把子,當下便出班奏道:“啓奏陛下,禮部與兵部接到輔教王的求救書信,請陛下御覽。”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吩咐道:“呈上來。”

王承恩躬身應了,從御階之上下去,走到溫體仁跟前後接過了奏章,轉呈給了崇禎皇帝。

跟在朱純臣身後的阿敏和莽古爾泰暗中對視了一眼,暗道一聲來了。

自己兩人接到崇禎皇帝的旨意和五軍都督府的調令,時間大概在半個月之前,可是直到今天兩人上朝,朝廷才接到輔教王的求救書信?

這種事兒可能麼?想想都知道其實必然有問題。

影帝附體的崇禎皇帝展開奏章看了一會兒,冷哼一聲之後便將奏章擲於地下,怒道:“和碩特汗欺朕太甚!”

朱純臣身爲大明五軍都督府的扛把子,當下便出班躬身道:“啓奏陛下,臣五軍都督府同樣接到了輔教王的求救書信。

臣以爲,和碩特汗國不臣,當起大軍伐之!”

崇禎皇帝乾脆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佛朗機人侵佔我大明呂宋故地,朕遣南海艦隊伐之,一戰而滅;荷蘭人侵我臺灣,朕遣東海艦隊代之,一戰而滅,奪其巴達維亞之地。

今和碩特汗國不思報效,罔顧天恩,我大明自然要爲輔教王等我大明臣子討回一個公道!”

一番怒喝之後,崇禎皇帝又將目光轉向了朱純臣:“成國公以爲當遣何處大軍以伐之?”

朱純臣聞言,躬身道:“啓奏陛下,建州都指揮使愛新覺羅·阿敏與泰寧衛都指揮使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可堪大任!”

崇禎皇帝哦了一聲後道:“阿敏與莽古爾泰何在?”

該配合你的演出,我們盡力!

阿敏與莽古爾泰當下便學着朱純臣的樣子,一起出班奏道:“奴才在!”

一緊張,阿敏和莽古爾泰連最爲熟悉的奴才兩個字都冒出來了,至於宮中太監所教導的臣這個說法,早就忘到了腦後。

王承恩的臉上一陣抽搐。

看起來教導這兩個混帳東西的小太監沒有盡心,以至於這兩個混帳東西連奴才兩個字都冒了出來,萬一惹得陛下大怒,這事兒必須得有人頂着!

出乎於王承恩的預料,崇禎皇帝先是一愣,轉而又呵呵笑道:“朕命兩位愛卿率正藍旗與鑲藍旗討伐不臣,兩位愛卿可有信心?”

阿敏和莽古爾泰聞言,當即便單膝跪地,抱拳頓首道:“奴才必不負陛下厚望,定當提和碩特汗人頭來見!”

崇禎皇帝伸手虛扶了一下,這纔開口道:“平身罷。朕給誰的,就是誰的,朕不給,誰也不能搶。和碩汗國不敬天朝,自尋死路,一切就交給兩位愛卿了。”

阿敏和莽古爾泰再次行禮之後才站了起來。

崇禎皇帝這番話裡的意思很明顯,和碩特汗國這下子算是徹底完犢子了。

而崇禎皇帝話裡對於自己兩人的敲打,阿敏和莽古爾泰也是心知肚明。

敲打歸敲打,像自己兩個這樣兒先陰了原先的主子又投降過來的,換成誰都得好生敲打一番。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只要自己兩個人心裡不起什麼其他的妖蛾子,像崇禎皇帝這樣兒的雄主也不會對自己兩個人下手。

無他,看不上眼而已。

等到阿敏和莽古爾泰回到了朱純臣身後的隊伍之中,崇禎皇帝又接着道:“諸位愛卿,可還有其他事情麼?”

溫體仁出班道:“啓奏陛下,如今我大明各地預備倉與常平倉皆已完備,然兩京、山東、河南、陝西、山西諸地,預備倉已空,常平倉中糧食消耗過半。”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沒有直接理會溫體仁的問題,反而問道:“新明島那邊,現在如何了?”

崇禎皇帝原本想的是新明島那邊會不會運了些糧食過來,自己再從別的地方劃拉一些,這糧食總歸是夠用的。

但是事實很快打臉——崇禎皇帝早就把新明島給忘到了一邊,原本負責在新明島與大明之間轉運物資的南海艦隊現在忙着在非洲跟黑叔叔們捉迷藏,根本就沒什麼顧得上新明島。

如果不是這幾年的時間裡,朱聿鍵等人在新明島上玩了命的開荒種地,又加大了對於農民的扶植力度,新明島自己的糧食夠不夠吃都會是個問題。

而現在新明島上堆積如山的煤炭已經成了朱聿鍵等人的心病——沒有人轉運,單靠新明島上的那幾艘破船,運到下輩子也別想運完。

至於崇禎皇帝后來搞出來的交通部,現在更是專注於陸地上面的問題,對於海上的交通運輸根本就插不上手。

原因很簡單,大明造船方面都在向着新式的福船戰艦使勁,根本就顧不上運輸船的建造。

交通部尚書張瑞圖對此早就心生不滿了——照這樣兒下去,以後皇帝陛下怪罪下來,板子肯定會落在自己身上。

而幾次上書給崇禎皇帝,卻又如同石沉大海,根本就沒有個回信。

聽完張瑞圖的抱怨,崇禎皇帝纔開口道:“既然如此,便於登萊擇地再建船廠,一應事務與人員配置,皆歸交通部自理。”

話說,自己這麼才時間不管不問朱聿鍵那幾個渣渣,他們是不是該樂的飛上天了?

還有上次在南京就決定了再找幾個藩王出來坑一波,是不是也該提上日程了?

第八百二十三章 最好的去處是青樓第二百五十九章 帶毒的糖到底吃不吃(4千字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狡兔死,飛鳥盡?第八百二十四章 拋棄道德和良知第八百三十章 賣了又能怎麼樣?第八百零二章 波蘭老表的騷操作第四百零四章 他們大概是死人了罷?第八百一十八章 罪無可恕!第三百四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六十三章 吐血的阿黃第五百八十三章 騎馬了不起啊!第二百二十六章 這是黑吃黑!第一百四十七章 斛鬥秤度重釐定第四百三十一章 朕心不忍,聖人不仁第一百五十章 欲遷富戶伴帝陵第六十四章 忠奸實錄第八百五十九章 綠油油的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第三百三十五章 到處挖坑第四百九十章 佔山爲王第六百八十九章 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第十二章 議歸去第一百二十八章 少年十五二十時第一百一十五章 攪屎第四百三十二章 人心不是那麼好收買的第六百三十五章 預備第五百七十三章 把蠻子清理掉第六百四十四章 區區蠻夷,還算個事兒?第八十章 移封第三百七十章 不養米蟲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過第六百九十四章 陛下慎言!一路同行,感恩有你——衆籌白銀萌感言第六百六十八章 朕也要修運河第八百零七章 滿滿的都是黑歷史第六百九十二章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命中註定的相見第三百六十七章 這是唯一的辦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型黑暗賣兒賣女交易現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孔先生第二百章 被迫撤軍先分享兩個段子,別的作者編出來的黑朕的第七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明不受威脅!第四百章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第六百四十章 大明天子,不可輕侮!第二百七十二章 朕爲堯,誰人爲舜?第七十七章 閱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黑鍋的毛文龍第三百八十八章 可有爲難之處?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六十一章 重典第六百三十八章 調兵入緬甸第六百二十七章 脫褲子放那啥?第五百六十章 奴才必不負陛下厚望!第一百七十七章 朕要親征第七十一章 陰損第二百一十章 有錢了不起啊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遠堡城下鏊兵第五百零八章 我信了還不行麼第三百六十五章 還有更過分的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第五百九十三章 找罵的崇禎皇帝第四百六十七章 乾脆玩把大的?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番籌劃盡付東流第七百零五章 不用替皇帝省銀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去到天地的盡頭看看(4000字章第三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都很頭疼第十七章 錦衣衛辦事,白桿兵進京第二百八十二章 義結金蘭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四百六十九章 蠻子沒人權第三百七十八章 朕要掀桌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被打臉的崇禎皇帝第三百零八章 真想幫黃臺吉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三百一十七章 狗奴才留步!第六百七十九章 朕的原則不會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孔雀明王第一百零八章 計議第一百二十章 皇后有喜第五百零四章 給狗皇帝準備的大禮第八百二十六章 這裡是真正的天堂!(爲萌主狗雷加更)第八百零六章 鴻門宴第五百二十九章 搶生意和體面待遇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七百二十九章 鷹犬不是想當就能當的!(第三更)第二百零一章 準備跑路的崇禎皇帝第二百一十五章 貪心不足第八百二十三章 最好的去處是青樓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家一起賣歐洲第八百五十六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三百六十六章 德川將軍是個好人第一百五十章 欲遷富戶伴帝陵第五百一十二章 威逼利誘也得把事兒把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兩派都是華族第七百三十六章 玩狼的野人?狼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漠北風雲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給叛軍找樂子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