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夠用的寶鈔

店小二陪笑道:“公子爺恕罪,小店沒有那些散碎的寶鈔,止有百貫的十貫的,其他酒樓估摸着也是一樣兒。”

崇禎皇帝這下子樂子,乾脆笑道:“行了,這些碎銀子賞你了,且收着吧。”

白撿了二兩多的碎銀子,店小二自然是連聲向崇禎皇帝道謝,看那架勢簡直恨不得把崇禎皇帝當成親爹一般給供起來。

崇禎皇帝則是覺得自己找到了一點兒原因。

之前寶鈔局發行的崇禎寶鈔面值太大,結果搞的普通百姓換了沒什麼用也換不起,反而方便了大商戶們兌換了之後用來繳納商稅。

就像是後世的人民幣一樣,除了百元大鈔之外可還有的是一角兩角的呢,早期連一分兩分的都滿地飛。

相比之下,一貫面值的寶鈔可是大概相當於幾百塊的人民幣,這麼一來,自然是方便了有錢人而排除了沒錢的窮鬼。

這很不科學。

哪怕是換到後世,你拿一張百元大鈔去買一個茶葉蛋,你試試賣家會不會用看二傻子的眼光看你。

既然找到了這個問題的根源之所在,那麼剩下的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崇禎九年到崇禎十年開春的這段時間裡,整個大明基本上算是比較安穩的,天災基本上沒有多大的。

原本歷史上出現的大飢以致於再生人禍這種事兒,在崇禎皇帝費盡心機的弄來糧食之後,反而沒有出現。

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大明的百姓被慣壞了,連遼東分地土這種事兒都不怎麼積極,直到後來又分小妾之後纔算是有人願意去,都是慣出來臭毛病。

可以說,崇禎皇帝是抽着其他番邦小國的血來養大明,保證了大明內部的安穩。

至於南洋那些一年幾熟的番國因爲把糧食都高價賣給了大家結果導致自己的百姓餓死這種事兒,崇禎皇帝顯然不放在心上。

崇禎十年三月,寶鈔局再次發行了一千萬兩新的寶鈔,只是發行出來的面值讓等着排除換寶鈔的商戶們罵娘。

這次別說是百貫十貫的面值了,連一貫的都沒有,反而全是些一文兩文,五文十文的面值,最大的也不過是五十文而已。

換回這些寶鈔去繳稅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拿着一堆小面額的寶鈔回去是噁心人呢?

光數就得數上半天!

尤其是那些所謂的銀行網點的小吏,更是噁心人:“老爺,您要是換的話,小人就慢慢給您數着,你坐着便好?”

京城數得上號兒的酒樓醉仙樓老闆許成順,原本在遼東跟着楊七七一塊兒坑了建奴一道,現在已經完全洗白成普通大明百姓,現在無比的懷念起了遼東建奴。

在遼東建奴地盤混的時候,只要自己手裡有銀子,這區區的小吏還敢這麼跟自己說話?

早就打折他兩條腿了!

但是現在不成了,這小吏對誰都這個鳥樣兒,不單單是針對自己,告到官府也沒有用,有火無處發。

氣哼哼的回了醉仙樓之後,許成順黑着臉吩咐自家掌櫃的道:“傳話兒下去,以後有拿寶鈔來結賬的按正常銀子給結,但是這寶鈔儘量少往外出一些。”

掌櫃的陪笑道:“老爺,寶鈔這東西可就是紙啊,用來納稅也就算了,放在自個兒的手裡太多,可未必是什麼好事兒吧?”

許成順黑着臉道:“爺怎麼吩咐你就怎麼去辦!”

許成順不傻,通過今天兌換寶鈔時那一堆堆幾文錢小面額的寶鈔就已經猜到了以後必然是寶鈔的天下。

銀子雖好,可是畢竟不如寶鈔這東西方便,民間認不認的無所謂,只要官府能認可這玩意的面值用來交稅就行了。

什麼時候要是能出些千兩面值的銀票就好了!

隨着許成順的感嘆,這些一文兩文的寶鈔開始不斷的被京城的一些小商戶們兌了出去。

錦衣衛的大爺們說了,去銀行網點兌出來這些寶鈔直接拿回來交那些什麼亂七八糟的管理費一類的,都是沒有火耗的。

對於錦衣衛的信譽,大明的民間還是普遍認可的——說殺人全家就殺人全家,從來不失信於人。

而隨着有了第一個兌換並且成功拿着寶鈔交了稅的小販——可能也就是十幾文錢的所謂攤位管理費之後,這些小面值的寶鈔就算是火了。

然而這種火的情況也僅僅是限於小商小販們拿來繳納稅或者乾脆稱之爲衛生管理費和攤位管理費一類的東西,並沒有正式的開始流通。

真正讓這玩意流通起來的還是錦衣衛——拿着銀子換了小面額的寶鈔然後去這些商戶那裡消費一些之後,這玩意就正式流通起來了。

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操蛋。

錦衣衛拿着以文爲單位的寶鈔去消費,商戶們沒有誰膽子上長毛了敢拒收。

而且收下這些寶鈔還可以拿來交這些亂七八糟的費用,正好還省了火耗。

但是超出了這些費用的寶鈔該怎麼辦?

別說是等着下個月再用,因爲錦衣衛的大爺們現在沒有人誰是使用銀子的,已經全部使用寶鈔了,包括宮中採買太監也是如此。

這就意味着每家商戶收到的寶鈔會遠多於需要繳的稅或者其他費用。

本着不想把風險砸到自己手裡的原則,很多人就試着拿着寶鈔去兌換成銀子,哪怕是損失一些銅板也在所不惜。

原本以爲很麻煩的事情到了所謂的銀行網點之後卻是很容易的就兌換了,根本就沒有想象中的刁難,也沒有想象中的麻煩。

如此一來,有些膽子大的就敢在自己手裡多握着一些寶鈔,然後市面上的寶鈔漸漸的又有不夠用的趨勢。

但是沒有什麼卵用,根本就不懂經濟學的崇禎皇帝雖然說見識上比他哥那個木匠要多一些,可是論到寶鈔這玩意,還真不一定比木匠強。

膽子不夠大的崇禎皇帝乾脆決定國庫和內帑有多少銀子就發多少的寶鈔,面值混雜着來,就算是郭允厚多次表示寶鈔可以再增發一點兒也絕不多發。

後果就是民間的寶鈔始終處於一種差不多,但是總顯得不夠用的局面。

因爲寶鈔的事兒,南直隸的一衆大佬們頭一次無比蛋疼的上書崇禎皇帝,要求南北一視同仁,不能可着北方優先。

正德之前朝廷發行出來的那些寶鈔大概,也許,差不多是等同於廢紙的,但是崇禎朝的還一樣麼?

明顯不一樣啊,首先就是朝廷這邊是把寶鈔當成真金白銀來對待,民間對於寶鈔的信心自然會多一些。

而商業盛行的南方,尤其是南直隸和松江府那些個地方,對於這種事情的嗅覺更是靈敏。

然後南方的商人們就感覺委屈。

南方是不是大明的南方?我們這些人是不是皇帝的子民?

憑什麼寶鈔先在京城發行,南方沒有?南直隸莫非不是大明的京城?

只要你朝廷認可這玩意,你不發個幾萬萬兩出來,就那麼幾千兩是噁心誰呢?

憑什麼這種好處都讓京城的人佔了?

南方的大商戶們比起北方的商戶們更會玩,乾脆把對於寶鈔的需求傳達到了南直隸的戶部和內閣。

總之就是一句話,南方是大明的南方,寶鈔這種方便的東西不能光讓北方佬們佔便宜!

對於南方的反應,崇禎皇帝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些孫子們想要玩假鈔!

但是轉念一想,崇禎皇帝又覺得不對勁。

如果說早先的話,這些混帳東西可能還有那個膽子,現在說他們有那個膽子,就純屬於搞笑了。

就像是南北榜案一樣,那是朱元璋籠絡北方仕人玩出來的手段,如果最開始跳的是南方士子你試試結果會如何?

最近的典型就是東林黨和復社。

在遼東未平之前,江南之地還有不少人在暗中替東林黨和復社招魂。

等到遼東徹底平定下來,又在江南強遷了十萬戶百姓去遼東之後,江南還有誰替東林黨和復社招魂?

現在還不是大讚皇帝英明,再把東林黨和復社給徹底踩到泥裡唾罵兩句?

當然,順便替自己家弄幾個去遼東的名額就更好了——遼東發小妾這種好事兒必須得摻合一下。

更何況遼東的人多了之後,這買賣就可以在遼東做起來,等於替自己家又找了一個財源不是?

至於說遼東到江南太遠,那就呵呵了。

走陸路確實夠遠,先從江南到天津衛再到山海關,還要過了廣寧衛然後才能到海州衛,然後才能到遼東。

但是有海路!從松江府也好,還是從福建或者浙江也好,可都是能直接到南四衛的,就算是補給,中間還有登萊衛呢!

現在去遼東最積極的不是陝西山西,而是江南,尤其是南直隸一帶的世家大族。

現在南直隸這邊如此乖巧,說他們有膽子盯上了寶鈔想要玩假幣出來,打死崇禎皇帝也不相信——就算他們敢,錦衣衛會吃素的?

既然不是有人想要玩什麼陰謀詭計,那也就是說南方想要寶鈔的需求是真的。

但是國庫和內帑裡面的銀子總共就那麼多,多發了會不會貶值?

後世不是總有什麼經濟危機伴隨着鈔票貶值麼?

媽的,你們就是在爲難朕這個程序猿!

Wωω ▪тт kan ▪℃O

心中暗罵了無數次之後,崇禎皇帝突然之間又想起來後世的另一個玩法——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後世的小說看多了,對於這個詞和大概的意思也算是記住了。

無非就是美元跟黃金掛勾,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勾。

但是大明現在有多少黃金白銀?

根本就沒辦法計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

初步估計,弄出個幾萬萬兩的黃金白銀還是不成問題的。

只是這些黃金白銀都散在民間,並不是直接控制在官府手裡的。

而自己搞出來銀行的目的,不就是通過紙幣來控制這些黃金白銀麼?

暗罵了幾聲豬腦袋之後,崇禎皇帝終於允許寶鈔局再增印一些寶鈔了。

當然,增印多少這種事兒還得靠戶部,寶鈔局只管印,不管別的。

郭允厚則是覺得崇禎皇帝這事兒辦的有些脫褲子放屁——一貫寶鈔就等於一兩白銀,這種事兒還用想這麼多?

只要官府承認這玩意的價值,你印多少還不是你自己開心?

只要不是印的太多,超過了大明民間所擁有的黃金白銀的總體量,這玩意會存在貶值的風險?

貶值的前提在於官府本身對於這玩意就不認可!或者說你皇帝自己先對這玩意不認可了,你還能指望別人認可?

即便如此,崇禎皇帝一次性的也沒敢印太多——五千萬兩,直接在南直隸那邊兒發行。

因爲寶鈔終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連四月份薊州雷火以至於把東邊的火給燒了二十多裡這種事兒都沒能打擾到崇禎皇帝的好心情。

至於山東和河南報上來的消息,就更讓崇禎皇帝開心了——蝗蟲來了,不夠吃……

這纔對嘛,大吃貨國的百姓能讓蝗蟲給弄的生死兩難?這不是搞笑是什麼?

吃到蝗蟲不夠吃這纔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原本還偶爾會因爲沒有蝗蟲吃,也沒有金蟬吃而鬧心的崇禎皇帝在周皇后終於生下了兒子之後,臉上的笑容就更多了。

媽的,十年啊,穿越過來足足有十年了,人生又能有多少個十年?

如今建奴已滅,國內平定,後宮的皇后妃子們該生娃的生娃,該懷孕的懷孕,該選秀的選秀,總算是有了個當皇帝的樣兒了!

唯一頭疼的問題就是先去臨幸那些選出來的秀女之中的哪一個。

遠在京城的崇禎皇帝很開心,但是敘州府府尹劉軒民則是在合計着自己究竟該怎麼死。

敘州大水,除了一些百姓躲在州府高處僥倖活下來之外,剩下的基本上沒有找回來的希望了。

而在些之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徵兆,也就沒有任何的預備。

受災如此嚴重,又該如何向百姓交待?如何向天子交待?

崇禎皇帝對於劉軒民的打算自然是不知道的,因爲皇家學院那邊兒突然有個很神奇的消息報了過來。

第四百七十三章 幾百年前的公投入明第八百一十一章 陛下說笑了(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五章 把這孫子捆了!第七百五十九章 智障和睿智第一百二十章 皇后有喜第七百二十六章 暹羅的反應(第三更)第二百六十八章 這水可是甜的很第二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動的陝西第七百七十一章 這輩子,值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賭贏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禮可是有學問滴第七百三十三章 煌煌天威(4000字章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憑本事借的爲什麼要還第七百八十二章 跟父皇學的!第七百四十一章 肉還沒到碗裡就先咬一口第十九章 范文程借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兩萬萬兩白銀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明建奴各算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陝西烽煙起(4千字大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哥薩克騎兵的絕唱第二百八十九章 朕承天受命第六百六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過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挺不要臉的第二百八十九章 朕承天受命第六百三十八章 調兵入緬甸第四百五十七章 單挑還是羣毆?第二百零二章 潑婦和錦衣衛第五百九十一章 朕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第四百章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第五百四十九章 欽命南居益討伐不臣!第八百二十五章 民心是可以引導的第二百八十三章 內心是拒絕的第四十一章 玩泥巴的崇禎第四百七十一章 想要徹底內附第四百三十六章 這玩意,嘿嘿嘿第二百四十一章 學生李信(4千字大章)第六十六章 死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七百八十四章 又捱揍了第一百一十章 錦衣衛的能力第三百六十九章 話不能亂說第八百三十一章 又要養豬了?第七十六章 升旗第七百一十九章 十四年後出詔獄(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議他該當何罪?(突如其來的4000字加更)第四百八十章 作死的朵顏三衛第三百三十五章 到處挖坑第七百六十五章 倭奴的新玩法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駕臨孔府,誰敢舉旗?第四百七十三章 幾百年前的公投入明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將軍可曾婚配?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錢不賺,上帝都不會原諒第四百七十五章 他們跪的太久了第四百零八章 托馬斯小火車來了第五十一章 朝議番外篇----大明民警胡小波,沒有先帝崇禎的日子裡第六百六十一章 現實版三國演義第四百六十七章 乾脆玩把大的?第七百四十七章 兒子養偏了怎麼辦?第三百一十八章 崇禎小兒不過如此第五百三十章 去堵蠻子的門活動總結,感言求票。第二百七十六章 臣冒死彈劾第八百四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三百八十八章 可有爲難之處?第六百六十四章 慢慢談就是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個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蠻子的新玩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朕對他真是太好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五十六章 特赦第六百三十八章 調兵入緬甸第七百二十六章 暹羅的反應(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一章 嘉興吳家第三百一十章 這嘴是開過光啊第四百九十五章 互相看不順眼第八百六十二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挺不要臉的第二百二十二章 盡數拿下(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九章 養狗的作用番外——狗皇帝請假(惡搞版)第五百一十一章 陛下命我給你帶句話兒第八百六十七章 大明還埋不下你了?第八百零八章 都是些渣渣第四百四十五章 給自己找個主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遼東發小妾第五百八十九章 口含天憲,興亡繼絕!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王不要臉了第三百三十章 該認慫時就得慫(突如其來的4000字加更)第四百零六章 女人心狠第一百九十四章 崇禎皇帝又缺錢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都是自己作死第七十六章 升旗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清算(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牽動人心的《永樂大典》第五百四十六章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四百九十五章 互相看不順眼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怕不是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