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劉七巧手裡端着藥碗,鼻腔裡還瀰漫着一股算算的味道,昨晚他死求活求從杜若那邊,求來了這一方避子湯,今兒一早趁着天沒亮,就讓綠柳偷偷的往廚房裡頭給熬了來,這會兒杜若還在牀上睡着,她端着這碗湯,呆坐了片刻,忽然就想起了大長公主來了,不管當時大長公主的孩子是怎麼沒有的,那件事也已經成爲了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了,很多事情是沒有後悔藥買的,再說自己沒準也沒那麼好的運氣,一擊即中。

劉七巧想了想,把手裡的碗往綠柳跟前一推道:“拿出去澆花吧,我就不信我運氣就那麼好。”劉七巧說着,對着梳妝檯坐了下來,喊了茯苓等人進來服侍,杜若忽然就醒了,靠在牀上看着劉七巧道:“就知道你不忍心,再說那藥也不是什麼避子湯,不過就是一味益氣補腎湯而已。”

劉七巧霍的站來起來,走到杜若跟前,拿起牀上的大迎枕朝他腦袋上砸過去,只恨恨道:“壞蛋!庸醫!”

杜若只笑着起身,穿上了襪子起來道:“今兒阿漢家要去水月庵接大妹和大寶,他們家在京郊買了一個小四合院,又置了幾畝地,看着小日子算是能過起來了。”

劉七巧想了想,臉上神色淡淡道:“你去吧,我就不去了,上回我在討飯街把話也說的很明白了。”

杜若知道劉七巧說一不二的性子,便只點了點頭道:“那你就在家呆着吧,二嬸孃如今只怕也沒心情管事兒,家裡的事情多靠你了。”

劉七巧嘆了一聲道:“我也懶得管,我尋思着讓二弟妹管,我也好清閒清閒。”

杜若捏了捏她的鼻子道:“有你這樣躲懶的新媳婦嗎?”

劉七巧撇嘴笑道:“沒有,就讓我做第一個罷了。”

杜若只那她沒辦法,接了茯苓遞過來的汗巾擦了一把臉道:“等過幾日水月庵的病人都好了,我向二叔告個假,帶你去外頭走走,正巧也看看京郊的莊子,這也是我孃的意思。”

劉七巧聽了只高興的湊過去道:“你說真的?可不準說話不算話,我還真憋悶的慌了。”劉七巧在前世可是一個自由行愛好者,存着幾個錢也貢獻給了祖國的交通事業,自從穿越到了古代,她就再沒想過旅遊兩個字了,那都是有錢有閒的人過的日子,她還沒到那程度。不過現在她做了杜家大少奶奶,倒是有點錢了,只不過這閒嘛,還真是要慢慢擠了。

兩人梳洗完畢,一起去福壽堂請安,杜二太太果然就沒有過去,只推說身子不適。趙氏倒是已經到了,正在那邊跟杜老太太說話,杜老太太只交代了幾句道:“管家也沒什麼難的,不過就是聽下人嘮嗑嘮嗑,看看家裡頭有什麼瑣事沒安排,看着點人情往來,把家裡的賬務都整理整理清楚,這些你們年輕人都會,頭腦還比我們清楚,從今兒起你們兩妯娌就先學着,有什麼不懂的,再來福壽堂這邊請我的主意就好了,我就不過去了。”

趙氏只恭恭敬敬道:“那我就跟着大嫂子先學着,大嫂子可別嫌棄我笨拙。”

劉七巧忙道:“你要是笨拙,那我豈不是笨拙到泥裡頭了,闔府上下誰不知道你是官家小姐,我是鄉下丫鬟,你這麼說我可不喜歡,我還指望着你一學就會,我就好想法子躲懶了。”

杜老太太子笑着道:“你們聽聽她說的什麼渾話,果真是存了躲懶的心思,行了,明兒重陽節,我就帶着你出去躲懶一天,也算是放放風了。”杜老太太說着,只吩咐趙氏道:“明兒你一個人在家張羅,就簡單些,有什麼不懂就問你大伯母,你要是能把這重陽的家宴給辦好了,那就差不到哪兒去了。”

請過安、回各自地方用過了早膳,劉七巧和趙氏兩人就來到了前頭的議事廳。其實每天管事媳婦們來彙報的事情都差不多,不過就是爲了方便監管,所以每天都來彙報一次。前兩天李媽媽去了一趟莊子上,府上有幾個丫鬟就要到年紀了,她便去莊上預備着領幾個小丫鬟進來,昨兒晚上就回來了,只等着今兒一早來見人。

李媽媽方纔在門口聽說了杜二太太家的事情,所以見了劉七巧和趙氏過來,心裡頭也明白了,這次總共在莊上挑了四個丫頭、四個小廝上來,還有四個丫頭、三個小廝是在相熟的牙婆那邊買的,也是清清白白的家事,家裡人都不在京城,算是孤身一人的。

李媽媽領着孩子們在劉七巧和趙氏面前一字排開,看着身高也就七八歲光景,都還沒有劉八順大。劉七巧就又開始慶幸自己沒穿越成這樣的娃,那可真是一輩子沒指望了。

趙氏許是以前見過自己母親挑丫鬟的,問得幾個問題都很專業。對於莊上選來的丫鬟,家裡的情況是要了如指掌的。對於買來的丫鬟們,從此就不能再跟她們提家裡的事情了,到了府上就完完全全是府上人了。

劉七巧想起茯苓和連翹的年紀也不小了,且又有了人家,走是自然的。綠柳如今還算小些,可以再留一留,就是紫蘇,這是個女大不中留的,還是早些嫁人的好。

問過了身家瑣事,兩位就開始挑人了,目前缺丫鬟的,也就蘼蕪居那邊,也有兩個大丫鬟要出去,趙氏那邊孩子多,翰哥兒得新配個自家的小廝,外帶兩個小丫鬟,一起照顧三個孩子。

劉七巧就隨便挑了兩個說話還算利落,長相看着白淨的留下了。最出挑的兩個都沒要。趙氏也只要了兩個外頭買的,莊子上上來的也沒要,大抵還是對沐姨娘的事情有戒心,剩下四個丫鬟,劉七巧便讓王媽媽領了去給大太太先選,選下來的再送去蘼蕪居。

至於跑腿小廝,劉七巧還是喜歡大一點的,這一點兒大的能幹什麼呢?不過就是個熊孩子,所以就沒挑,只要李媽媽看着安排了。

趙氏和劉七巧理完了瑣事,自己就先回西跨院裡頭了,她第一次出門這麼長時間,怕孩子惦記。劉七巧又看了一小會兒的賬本,跟其他幾位管事媳婦聊了一會兒,也領着兩個小丫鬟回去了。

兩個小丫鬟都是自家莊上選上來的,恭恭敬敬的跟在劉七巧的身後,大氣也不敢喘,來之前就聽自己爹媽說過,杜家的大少奶奶跟自己一樣,是個鄉下丫頭,如今怎麼看怎麼都不一樣呢?哪裡有鄉下丫頭長成大少奶奶這樣的呢。

劉七巧領着丫頭回了百草院,又問了一遍道:“你們兩叫什麼的?方纔我聽過也忘了。”方纔那些孩子們說話都跟蚊子哼似的,劉七巧也沒聽真切。

其中一個年紀大一點的開口道:“我叫虎妞。”另一個就跟着道:“我爹孃叫我三娘。”

這就是鄉下人的習慣,閨女家的名字從來都不好好取,說起來劉七巧剛開始還覺得自己名字不好聽,後來聽多鄉下人家姑娘的名字,簡直對劉老二也要感恩戴德了。

劉七巧只蹙了眉頭想了半天,指着那個高一些的孩子道:“你以後就叫赤芍,你就叫半夏吧。”

兩人聽了劉七巧話,便跪了下來,恭恭敬敬的給劉七巧磕了頭,劉七巧便讓綠柳領着兩個小丫鬟到院裡頭去了。

茯苓笑着道:“奶奶怎麼跟大少爺一樣,竟用中藥名字給小丫鬟取名了呢?”

“我是怕他記不住,況且平常人家的丫鬟名字,大多都是翠啊、柳啊的,如今我瞧着中藥名也挺好的,還不帶重名,你說是不?”

茯苓只笑着道:“奶奶說的也是,大少爺估計也喜歡中藥名,一起進來的幾個,沒沾上中藥名的,就沒我們這樣的福氣,能在主人跟前服侍。”

到了旁晚,杜若是跟着杜二老爺和杜老爺一起回來的,劉七巧想打聽一下齊家的事情,當一直沒機會開口,好容易熬到了陪着杜太太用過了晚上,才急衝衝的回了百草院。杜若卻還沒從福壽堂回來,原來杜老太太也問起了齊家的事情,杜二老爺便把今兒的事情給說了一遍。

齊老爺奔走了一個早上,總算是湊齊了那賬本上的銀子、古董、字畫、珠寶,帶着幾個家奴去刑部衙門自首,雖然齊老太爺的人還沒撈出來,不過有趙氏的父親,大理寺卿趙大人的關照,日子應該不會太難過了。英國公如今還半身不遂的在牢裡躺着,不過他們家的子孫沒有齊家孝順,到這會兒還沒半點要贖人的意思,就不知道皇帝后面會怎麼發落了。

杜老爺也交代了昨兒拿錢幫齊家的事情,杜老太太只嘆了口氣,對杜二老爺道:“原本老太爺死了,我是動過分家的念頭的,可一想老二媳婦是個不沉穩的性子,二老平常又對她不上心,生怕你們二房出個什麼事情,我照管不到,所以就一直這樣過了。如今這銀子是寶善堂出的,我在這裡也做個見證,以後分家的時候,要是齊家這銀子沒還回來,這銀子就從老二你的那份裡頭扣出來。雖然老大家人丁簡單,但如今你大嫂有了身孕,大郎也娶了媳婦,以後興旺的時間長着了,我這樣說,老二你可別覺得我偏心了。”

“老太太說得對,兒子心服口服。”杜二老爺難得有一絲動容,只那袖子擦了擦眼淚。

杜老爺也開口道:“老太太只要在一天,寶善堂就絕不分家,就算老太太不在了,二弟只要不想分家,寶善堂也依舊有二弟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