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孔明心中的躊躇

其實劉毅此刻很想知道諸葛亮對劉備是一種怎樣的態度,如果有可能,劉毅很想把諸葛亮帶到曹操那邊,若是如此,三分天下說不定也就不會出現了,只是崔州平也在桌上,這種事,不好當着別人問,索性放下這些念頭,痛痛快快的跟兩人喝了一頓,來到這個時代快一年了,仔細想想輕鬆地時候似乎沒幾天。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談性也漸漸在酒精的刺激下被激發出來,諸葛亮、崔州平都是高學之士,學富五車那種,而劉毅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見聞卻是頗廣,看問題的思路也很多,倒是不會把對方投過來的話題給落在地上。

諸葛亮雖說言行舉止都頗爲符合儒家的標準,但若交往的久了,剝開儒家那層外衣之後,會發現諸葛亮實際上更推崇法制。

劉毅偶爾會說些超越這個時代的言論,比如科舉,比如權利的約束,其實這些思想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些萌芽,但也只是萌芽而已,諸葛亮和崔州平會覺得劉毅有見識甚至具備超前的眼光,但卻也不會有太過驚訝,其實拋開科技的因素不談,從政體的職能上來看,現代的任何一個部門,放在古代,都能夠找到對應的職能部門。

而如科舉之類的思想,其實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萌芽,只是火候沒到,時代沒有推進到那一步,是以仍處於萌芽狀態而已,是以諸葛亮和崔州平聽到類似的言論也只是道劉毅目光深遠,不似個尋常匠人,但相處的久了,也就習以爲常,將劉毅當做能夠與他們縱論天下的人物。

崔州平的酒量不怎麼樣,又喝了幾觴之後,便趴在桌上睡去,只剩下劉毅與諸葛亮兩人相對而坐。

兩人都不是嗜酒之人,見崔州平被書童扶下去,也就不再繼續暢飲,諸葛亮跟劉毅起身去了庭院中的亭子裡,諸葛亮看向劉毅道:“劉兄方纔幾度欲言又止,可是有話與我說?”

“嗯。”劉毅點點頭道:“孔明先生是否早知那劉皇叔會來?”

諸葛亮聞言看了劉毅一眼笑道:“劉兄以爲此人如何?”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有識人之眼光,其他尚未可知。”劉毅思索片刻後道,能夠一眼就看出自己不凡,這劉備有幾分眼光,不是光憑衣着來看人的。

這倒不是劉毅給自己臉上貼金,他既然能夠得到諸葛亮、崔州平這種人物的認可,無論氣質還是談吐,在這個時代來說,都非那種庸庸碌碌之人,他不會高看自己真的拿自己跟諸葛亮相比,但也不會妄自菲薄,尤其是這段時間在諸葛亮這裡學到很多東西,若沒有匠神系統的話,自己若藉着諸葛亮這條路順着上劉備這駕車的話,未來混個差不多的蜀官還是可以的,但要想改變三國的結局,那就不是他能夠做到的了。

“吾心中亦有些彷徨。”諸葛亮點點頭道:“前次水鏡先生與我提及此事,但我於皇叔並無太多瞭解,不好決斷,是以避而不見。”

劉毅聞言點點頭,這才符合人性,以諸葛亮的能力,就算不投曹操,投奔江東,以諸葛瑾在江東的地位,孫權也不會虧待了他,而以劉備如今的處境,將不過關張趙,文也只有簡雍、孫乾,城池只有新野彈丸之地,兵馬也不過一兩千,以如今的天下局勢來看,劉備目前的局面實在算不得好。

就算曹操那邊人才濟濟,而且有宗族勢力與外姓勢力的隱患,不好出頭,江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這個時候的諸葛亮不應該一眼就認定了劉備纔對,畢竟從劉備的發展史來看,除了百敗百戰的堅韌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

無論從諸侯本身的價值還是未來的發展上,此時的劉備都不具備任何優勢,所以,劉備第一次前來相邀,在劉毅看來,諸葛亮故意避開不是什麼考驗,根本就是不打算跟劉備。

但眼下看其口風,似乎又不是那麼堅定,劉毅皺眉看向諸葛亮:“不知孔明先生有何打算?”

“你我雖相識時日尚短,卻也算是知交,劉兄不必這般拘禮,喚我表字即可。”諸葛亮笑道。

劉毅聞言點點頭,沒有接話,只是想着自己的心思。

“亮本欲隱世,然如今天下,恐怕並不會讓亮如願。”諸葛亮搖了搖頭道:“但若出仕,曹公雖據有大勢,然如今其北征烏桓之際,卻已經派人開始着手南下,太過急功近利,必有一敗。”

劉毅挑了挑眉:“何以見得?”

“曹公麾下,雖兵多將廣,但卻大都是北方諸侯降兵,看曹公之意,並無整合之心,徵烏桓之後,便會南下,一統天下,但其將士多半離心,此其一也。”諸葛亮搖動着手中的羽扇,看着那漫天星空道:“其二,其麾下將士皆爲北方將士,不習水戰者居多,江東且不提,光是這荊襄之地,水道縱橫,若劉荊州有心抵抗,曹公急切間也難將其拿下。”

“但劉表年事已高,荊州內部恐怕也有不和,以曹公之能,恐怕不會放過這機會。”劉毅搖頭道,記憶中,劉表好像用不了多久就死了。

諸葛亮聞言,似笑非笑的看了劉毅一眼。

劉毅見狀有些尷尬道:“胡亂之言,孔明兄不必放在心上,但可曾想過若荊襄能夠不戰而下又如何?”

“那曹公,便是敗局已定。”諸葛亮自信道。

劉毅聞言愕然,自己知道歷史,倒是可以篤定,諸葛亮是從哪看出來的?

“曹公生性多疑。”諸葛亮看着劉毅道:“荊襄若是投降,必不能用,我若是那江東主帥,必施展離間之計,令曹軍內部失和。”

劉毅聞言沉默了,好像還真是這樣的,心中有些苦笑,原本以爲,自己跟諸葛亮這種人就算有差距也不會太遠,如今看來,還是自己把自己太當回事了,事情還沒發生,但諸葛亮的預見可說是極準了。

“我欲向北,孔明兄不怕我告知曹公?”劉毅好奇道。

“你若是郭奉孝在世,曹公或許會聽。”諸葛亮笑道。

道理不難理解,就算劉毅有這個心思,他是什麼身份?能不能見到曹操還是兩說,況且就算見到了並且把話說出來,曹操會聽他的?

此時的曹操,可是空前膨脹的,連身邊謀士的話都未必聽得進去,更別說突然跑來個工匠跟他討論這關乎天下的戰爭。

所以說,每個時代能夠站在頂尖的人物,並非沒有道理,這份前瞻的眼力,就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

“所以,你如今考慮劉皇叔?”劉毅看着諸葛亮。

諸葛亮沒有說話,他不知該如何說,對於劉備,他的瞭解不算太多,但從眼下的情況來看,劉備名聲、人望已經有了,如今只差一個一飛沖天的機會,而諸葛亮就很可能成爲這個機會,如果他投劉備,不用問,劉備肯定會重視他,這份重視,是在曹操、孫權處絕不可能得到的,劉毅也沒有再問,人各有志,像諸葛亮這種人物,一但有了決定,旁人是很難勸服的。

“隨口問問,純屬好奇,其實我更想問……”劉毅看着諸葛亮一直拿在手中搖晃的羽扇,將今晚最想問的問題問出來:“這般冷的天氣,孔明兄一直搖扇,不冷嗎?”

諸葛亮搖扇的動作一滯,默默地將羽扇收在胸前不搖了……

第四百一十章 劉備稱帝第一百六十六章 投降(爆更結束,求月票,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曹仁的反擊第四百七十三章 債主第四百八十三章 君臣重聚第五百一十七章 劉封請罪第十六章 犟驢第五十五章 城牆建成第二百四十八章 坐鎮漢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雞肋第六百六十五章 故鄉第三百三十九章 法正解憂第四百二十六章 安民第一百六十九章 廟第八十三章 迷路的江東來客第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九十章 意外第七十五章 個人問題第一百九十章 意外第五百七十六章 刺殺第八十章 接人去第七十一章 歸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授徒第六百六十一章 被遺忘第三十七章 孔明收徒第三十六章 互惠第一百五十章 戰長沙第二百九十三章 周全第六百六十章 合圍鄴城第七十二章 技能的暴擊第六百零九章 國不可因一人而興第五百九十九章 清晨第五百八十三章 九原第二百一十二章 私宴第五百二十四章 落幕第一百五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九章 鑄釜第三百零九章 絕望衝鋒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將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一戰而下第二百二十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六十章 好消息第五百一十三章 關中之爭第二百六十章 假城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慶功第五百一十五章 陣斬四將第九章 推心置腹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國終章第四十一章 劉備的驚訝第四百四十七章 豪華陣容第二百八十一章 捷報第七十六章 大盾第二百九十三章 周全第二百九十六章 醉酒第三百四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坐鎮漢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召回第三百二十一章 江東之殤第五百六十四章 南陽戰起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人的蛻變第四十五章 抵達第三百七十章 驕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錦囊第六十四章 襄陽第三百二十九章 開工第五百三十六章 書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戰止第三十七章 孔明收徒第一百二十三章 魏延破營第十一章 劉備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荊州的發展第四百九十八章 虎老威猶在第二十六章 出謀第八十八章 樊城來敵第五百八十八章 宗師第四百四十九章 先勝再走第四十章 瑣事第十二章 崔州平作客第四百五十六章 三擒孟獲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宴羣臣第六百三十二章 司馬兵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魯肅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質疑第五百二十一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一百五十章 戰長沙第五百八十章 我要回家第四百三十章 離間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嚴兵敗第二百七十七章 特權第一百四十四章 即將到來的大戰第二百零三章 伐蜀之議第一百二十章 前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省心第二百零四章 家有女嬰不省心第二百二十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八十章 瘟疫第一百五十三章 詐死第二百九十二章 孔明的信第七十二章 技能的暴擊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