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朱樟問策

朱標作爲太子,喪事辦的並不隆重。

不是朱樟不想給他辦的隆重,作爲自己的兒子,而且還是他白髮送黑髮的兒子,朱樟甚至想以天子的禮數來爲朱標辦喪事。

只不過,朱標臨終之前有交代,一切從簡。

他在這樣的一個人,哪怕是死了,也不願意讓其他人,甚至是明國因此而勞民傷財。

他甚至不希望百姓因此而放棄娛樂。

畢竟,百姓也都有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怎麼能因爲一個人的死,不讓他們高興,不讓他們娶妻呢?

這在朱標看來是不公平的。

而朱樟,遵從了他的意思,真的一切從簡了。

朱標的喪事結束之後,明國的一切都慢慢進入到了正軌當。

而這個時候,已經是初夏時節了。

初夏的金陵城很熱,熱的讓人有點忍受不了。

而在這個時候,這天早朝,有人站了出來。

“聖,國不可一日無太子啊,爲了我明國將來,還請聖考慮一下,儘早冊立太子。”

如今雖然已經不是諸國紛爭的時代了,但華夏諸國還沒有統一,若是沒有太子的話,對一個國家來說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朱樟聽到太子這個詞的時候,不由得想起了朱標,心裡難受的要死。

不過,不管他心裡有多難受,官員的提議,他卻又是必須考慮的,畢竟他們明國真的不能沒有太子。

“諸位愛卿所言甚是,那麼諸位覺得,皇室之,何人可爲太子啊?”

朱樟詢問,朝羣臣頓時興奮起來。

“聖,臣以爲,朱棣有謀略,能打仗,能治國,可爲太子。”

“聖,臣也覺得朱棣王爺可以爲太子。”

“是啊,按照長幼,也應該是朱棣王爺。”

“…………”

朱棣在朝名望是有的,而且早已經安排蓄謀了許久,等朱樟說出這麼一番話,如今朱樟詢問何人可爲太子,那他的人自然是要像打雞血一樣的跳出來了。

一時間,朝堂之,說朱棣適合當太子的呼聲很高。

不過在這個時候,朱權的人也開始發力起來。

“聖,臣覺得朱權王爺最爲合適。”

“沒錯,朱權王爺那也是很會打仗啊,而且王爺武力驚人,在這樣的亂世,王爺才能夠確保我們明國的安危,甚至是一統天下。”

“沒錯,沒錯,王爺最爲合適……”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着,整個大殿頓時熱鬧的有點不成樣子,只是他們這樣說着,倒是誰也說不服誰,是朱樟這裡,也有點爲難。

最後只能宣佈退朝,改日再議。

對於這種情況,朱棣和朱權都是清楚的,他們並不着急,因爲很顯然,他們着急也沒有用,這種事情,本來不是能夠段時間內解決的。

接下來,他們兩個人之間,肯定還是要不斷的博弈,才能夠分出勝負來吧?

而朱棣,已經開始尋找朱權的一些問題了,只要到時候把這些問題給拋出來,讓他的父皇覺得朱權不可用,那他自然是太子。

這注定是一場戰鬥。

而在朱權和朱棣兩個人這樣認爲的時候,劉伯溫卻是被朱樟給叫到了御書房。

御書房有點熱。

“聖,叫微臣前來,所爲何事?”

朱樟道:“劉愛卿啊,今天有人提議立太子,朱棣和朱權兩個人都不錯,朕實在是有點難以取捨,對於此,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聖,立儲一事,臣只怕不好插嘴吧。”

朱樟道:“朕是信任你的,你有什麼說,不必多慮。”見此,劉伯溫才點點頭,道:“朱棣王爺,可以說是聖幾個皇子裡面,能力最大的,他能治國,也能打仗,相對來說要更爲全面一點,朱權王爺,武力驚人,是我們明國不可多多的猛將,也算是很會打仗

的,如果非得從他們兩個人之選一個的話,不管選誰,對我們明國來說,都是一種災難。”

聽到這話,朱樟眉頭微微一凝,道:“災難,此話怎講?”劉伯溫道:“這兩位王爺,都是心高氣傲之人,若是立了其一個,另外一個勢必心裡不舒服吧,他們若是不舒服,難免會有矛盾,一旦起了矛盾爭端,可給了其他國家可趁之機了,算沒有起,只要他

們有一個不肯齊心協力爲我明國,那我明國還能阻擋住敵人的進攻嗎?”

如今的朱棣和朱權,可以說是手裡掌握着很多兵馬的,他們若是不能夠齊心協力,那他們明國被唐國滅掉,也是板釘釘的事情了。

朱樟是個聰明人,他自然很快看出了其的問題,而事情,也的確如劉伯溫說的那樣,自己的這兩個兒子,必須齊心協力才行啊。

“劉愛卿,要按照你這樣說,他們誰都不能立了,可他們不立,朕的皇子之,可還有誰能立嗎,其他人怕是無法服衆啊。”

自己的兒子當,朱棣和朱權能立最大,不立能立大的,卻立能立小的,怎麼說都說不過去。

朱樟覺得劉伯溫雖然分析的有道理,但卻沒能解決問題。

而此時的劉伯溫卻是笑了笑:“聖,兩位皇子不能立,但您有一個皇孫,卻是可以立的。”

“你是說……朱允炆?”

朱樟愣了一下,他倒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孫兒,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孫兒,不過他的年齡太小,而且太子都是從皇子裡面挑選的,他還真沒有想過朱允炆。

不過,劉伯溫這麼一提醒後,他倒是覺得這是個主意,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兒子,朱標若是登基,他肯定也是太子啊,如此的話,朱允炆是被立爲太子,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且,朱允炆雖然年齡不大,但他的存在,卻不會讓朱棣和朱權兩個人分出異心來啊,因爲他們會覺得朱允炆當太子對他們構不成太大的威脅,他們還有機會。

那個時候,他們還是會齊心協力保住明國的。

而,只要再給朱允炆幾年時間,等他長大了,卻也可以慢慢的控制實權啊。等那個時候,朱棣和朱權再有其他想法,也晚了。

第1833章 番外41、支持第1775章 黃袍加身第1598章 出城一戰第1319章 再敗第869章 保護費第1228章 傳教士第1483章 人證物證第822章 放人第1340章 退不退第1205章 使臣來唐第252章 魏國之隱患第1434章 憐憫之心第298章 魏國之策第687章 打誰第759章 擒拿李元霸第1249章 新北城失守第1105章 秦會之赴青州第1571章 需人第1121章 兵發寶島第643章 韓信與朱棣第565章 神之手第1311章 攻破尼德蘭王城第735章 回長安城第1631章 不敵叛軍第234章 長安一戰第1233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1691章 娶他嗎第1333章 我也有援軍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1568章 罪大第1064章 照常第590章 消息入唐第923章 出手第817章 裴元慶被擒第589章 對劉如意用兵第475章 對於陳國第969章 暴富第473章 隱藏實力第512章 日夜攻城第1098章 同殺人第681章 得密第269章 破石門城第179章 魏徵第237章 長安城破第1321章 宮變第1506章 鍘刀砍頭第107章 獻好第841章 飯否第1556章 京城斷糧第1769章 南漢退兵第661章 鄭和第727章 騙子第1492章 比試一番吧第2章 紅拂女第714章 故技重施第389章 佳偶天成第293章 掌控玉門關第847章 滅宋第939章 震驚震驚第1108章 借糧食第1724章 指使東海國第364章 設伏第1253章 守住就行第1793章 番外1 十三世孫第1049章 滅十三嶺第1708章 不如罷手第421章 僵持第1159章 作何選擇第613章 決堤第1249章 新北城失守第608章 周武媚的憤怒第243章 何以解憂第1845章 番外53、征戰第1160章 五萬兵第504章 硬攻第325章 挖掘第788章 霍去病第305章 禍國之人第47章 炒菜第1321章 宮變第1304章 靠岸登陸第1458章 不動第1306章 分攻登陸第1706章 遼燕之爭第684章 圍攻長安第828章 楊家將降唐第1596章 領兵第1175章 得知實情第1081章 再分兵第1222章 襲擊唐船第235章 涇州難民第1107章 墮落第1215章 事不好辦第301章 不好控制第502章 裴元慶大戰夏侯淳第749章 明知第1231章 不堪重負第1597章 對敵第1706章 遼燕之爭第1295章 直逼沙俄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