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文天祥到底有幾幅面具?

陳靖元從文天祥的話中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文天祥雖然深受大恩,但是骨子裡還是保皇一派,絕對不會允許楊太后獨攬大權,控制朝綱。

如果到了皇帝親政的年紀,楊太后還要參知政事的話,文天祥必定是第一個出來反擊楊太后的人。

別看文天祥如今是千古名臣一枚,但是骨子裡的那種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的思維定勢一直還在作祟。哪怕楊太后對大宋江山再怎麼功績彪炳,在文天祥眼中始終她只能掌舵後宮,若要效仿武則天?

門兒都沒有。

此時兩人在醉仙樓二樓隔窗而坐,文天祥兩眼期盼地看着陳靖元,而陳靖元卻是沒有再說下去,只是輕輕推開窗戶望着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大街,臉上露出一股神往。

這種神往之情文天祥是第一次看見,心中暗暗揣測,燕王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啊?

一個望着窗外大街,一個盯着望窗之人,彼此久久沒有說話。

突然,陳靖元浩然長嘆一聲,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着文天祥而說,緩緩問道:“你說我們居於朝堂,到底是爲了什麼?”

這話有點意思了,文天祥被陳靖元裝逼的神情給弄迷糊了,不知道對方爲何會有此一問。

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接道:“別人如何想,文某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文某寒窗苦讀十數載,爲官一地十數載,居於朝堂之上又是好幾載,爲的就是一個大宏願,那就是讓保我大宋江山永固,讓天下萬民過上好日子。僅此而已。”

陳靖元當然相信文天祥所說的都是真話。

有人當官是爲了財,有人當官是爲了色,有人當官是爲了權,更有人當官是爲了三者皆收。

當然,也有人當官是爲了造福天下,爲萬民謀福祉。

文天祥當屬最後一種人。

世間有黑有白,有陰有晴,有壞人的同時,肯定也有好人的存在。

世間萬物本就相生相剋,彼此對立存在。

聽着文天祥的肺腑之言,陳靖元突然指了指樓下各式人羣,或販夫走卒,或行腳商人,或走方郎中,或街角嬉鬧的孩童,輕聲說道:“本王擁兵數百萬,征戰四方,匡扶宋室,目的就一個,就是爲了他們,爲了他們能夠吃飽穿暖有屋住,僅此而已。”

文天祥聽罷,心道,與我正好不謀而合。

但是那又爲何不苟同我的想法呢?

突然,陳靖元說道:“太后當政,或者官家親政,本王都不會去關心,本王關心的是誰能夠給天下漢人帶來福祉,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只要能讓天下百姓豐衣足食,他或她就是這個。”

說完衝着文天祥豎起了大拇指。

而後繼續道:“誰能做到這些,本王就支持誰!”

陳靖

元這話已經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立場,他既不是保皇派,也不是親後派,他只忠於百姓,只忠於社稷。

文天祥自然也聽懂了陳靖元的意思,焦急道:“如果官家親政後不能做到燕王所說的這些,難道燕王就支持太后娘娘重新主政嗎?這大宋的江山可是趙氏江山啊,燕王,你莫要亂了主次。”

嗤...

陳靖元冷笑一聲。

深邃的眼眸盯着文天祥,冷聲道:“扯淡,你這是愚忠。這是誰的天下?趙氏嗎?”

陳靖元伸出食指輕輕左右搖晃,道:“這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百姓,億兆漢人的天下,能夠讓我陳靖元拋頭顱灑熱血的不是那個十三歲的趙氏皇帝,也不是精於手段的楊太后,而是天下漢人和我們的後代子孫。民爲重,君爲輕,社稷次之,這最簡單淺顯的道理你會不懂嗎?虧你文天祥還飽讀史書,胸有溝壑,着實令本王失望。”

陳靖元的這番言論確實有些顛覆了文天祥的理念。

在他腦海中,一直都是奉行,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在他認知裡,只有得到帝王的信任和器重,才能更好的爲天下萬民謀福利。

而對面的燕王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只爲萬民服務,如果君主禍害萬民,他陳靖元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君王趕下龍椅。

話談到這兒,已經沒有什麼能說不能說,合適不合適了。

文天祥對於陳靖元最後的奚落沒有惱怒,而是推心置腹地問道:“難道文某爲天下萬民謀福祉也錯了嗎?爲人臣子,只有好好輔助君王,才能更好造福萬民。”

陳靖元看着文天祥被自己的話搞得有些突兀,沒有當場跳腳起來怒斥自己大逆不道已經算是夠意思了。

文天祥的話與陳靖元的話所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

一個是以君王爲主,通過勸導君王來達到造福萬民。

一個是以百姓爲主,如果君王不合適,直接給丫換掉,爲人臣子不能爲君王所左右,他當的是天下百姓的臣子,而是一家一姓的臣子。

截然相反的政治立場。

陳靖元心裡清楚,千年來的皇權至上論和儒家的君君臣臣思想纔是導致文天祥的思想受到了禁錮。

他和文天祥的這個認知已經漸起矛盾,暫時是不能再深談下去,再談下去可能真會談崩掉。

於是對着文天祥說道:“文丞相,歸根究底,還是理念的不同。但是本王與你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爲了天下萬民能過上好日子嗎?你是將主動權和決策權交到君王手中,而本王則是將主動權和決策權儘量掌握在臣子的手中,手法不一樣罷了。”

文天祥突然拿起桌上的酒罈,對嘴狂灌,汩汩酒液順着嘴角流下脖頸和紫袍,浸溼一大片。

一通狂飲之後,文天祥眼色有些迷離,盯着陳靖元問道:“若依你所爲,與曹操何異?”

意思就是說陳靖元不將皇帝放在眼中,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梟雄曹操有何區別。

陳靖元悠悠站起扶在窗口,喟然長嘆道:“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爲的是一己之私,至始至終還是爲曹氏一族謀福利;而陳某呢?如果能夠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背個曹孟德之名又有何懼?借今日史官司馬齋一句話,功過是非,自有後世子孫來評。”

這纔是他真正的肺腑之言,今日是敞開了心扉盡說與文天祥而聽。

文天祥沒有發表任何意見,繼續問道:“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年,燕王亦是如此,將來必定是黃土一杯,那等燕王百年之後,又如何造福萬民呢?你敢保證接替你之人不是個浪子野心,欲取代君王,改朝換代之人呢?或者你如何保證下一個趙氏君王不是雄才偉略的不世梟雄呢?”

陳靖元心裡咯噔一下,文天祥不愧是文天祥,舉一反三,已經想到如此深遠了。

這裡就是涉及到了政體和體制的問題了,要想長遠考慮下去真得從長計議了。

他現在想到的也僅僅是皮毛而已,誰知道一百年之後又會發生何事呢?

除非...

隨即陳靖元說道:“我知道文天祥說得意思,你的意思是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何以延續萬萬年,是嗎?”

文天祥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什麼皇帝萬歲萬萬歲,大宋千秋萬世都是扯淡的話。

文天祥心裡很清楚,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有明君也有昏君,有忠臣更有佞臣和姦邪,任何一個朝代都有消亡的那一天。

每一次改朝換代必是中原大地和天下百姓遭受浩劫之時,這是不變的規律。

陳靖元見着文天祥今日有了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趨勢,看來不掏點乾貨出來,今天是不能善了。

繼而,陳靖元觀察着文天祥的瞳孔變化,輕吐出自己的心中所想的初衷,道:“限制皇權,軍政分開,組建內閣,將大衆利益凌駕在小衆利益之上,至少能保大宋八百年。”

言罷,陳靖元就發現了文天祥的瞳孔急驟轉變。

先是驚駭,然後疑惑,最後透出汩汩探索慾望。

最後竟然親自起身對着陳靖元抱拳道:“還望燕王不吝賜教!”

陳靖元被文天祥的舉動着實嚇了一跳,心中疑惑驟起。

難道剛纔文天祥所說的一切都是幌子,現在表露出來的纔是內心的真正想法嗎?

我靠,這老小子不會是爲了忽悠我,試探我,纔將自己掩飾成一個守舊的皇權至上的頑固分子吧?

到底是哪一個纔是真正的文天祥呢?他到底戴了幾幅面具?

(本章完)

第三百六十三章 學蒙古人打俘虜第十一章 六月與柔孃的交鋒第四十三章 李家小巾幗第二百六十章 魯王紆尊降貴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喬小喬返宜蘭第一百二十六章 火炮,三段連射?第十章 大肆提拔第四十二章 西港李家第一百零六章 沐春的要求?第一百八十八章 自古監軍誰有好下場?第四百二十三章 先驚後喜第二百七十章 不是瘋子就是猛將【求月票第三更】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花園逸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西京城保衛戰(一) 【求月票第一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八十二章 我是侯爺,你幾品?第四百一十九章 發來賀電第二百六十七章 遼陽行省第四章 火燒蒙虜船第二百一十八章 抓鬮?第四百一十四章 郭府父女的談話第六十一章 郊外踏青偶相逢第一百八十九章 安倍未明聞噩耗第五十二章 火燒峽谷屠萬人第一百九十章 集體會議第一百六十五章 豪言壯志【爆發第四更】第一百零三章 孫康年第三十八章 意外得來的消息第三百五十八章 統統放了吧第三百二十章 迎親第三百三十八章 廟中定毒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紙盟約而已第二百三十六章 追擊潰軍第四十二章 西港李家第七十三章 薛府晚宴通知第四百零二章 文天祥有話說第三百章 老子不幹了第九十六章 你什麼你?胡鬧!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都講武堂竣工第九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八十四章 文廷玉入軍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突襲(一)第七十一章 一條人命帶回來的情報第三百六十二章 抵達第二百八十八章 薩萊城外驚變第八十五章 竹山噩耗第五十二章 火燒峽谷屠萬人第一百零六章 沐春的要求?第二百四十二章 靈堂風波第二百六十四章 搏個爵位第四十七章 堂中臨時定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替張遷侯討封第三十六章 不學無術的陳靖元第一百八十三章 好吃好喝圈着第四百二十四章 滿月酒第九章 福州馬步軍第四百零九章 這麼一點破事第七十九章 平南侯爺第十七章 將軍難免陣上亡第七十四章 文廷玉破局第四百一十二章 文天祥到底有幾幅面具?第三百八十章 鋤奸第三百八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突襲(二)第二百二十章 戰死沙場,殺身成仁【二章合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劍指琉球列島,*是中國的第五十三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訪李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先驚後喜第二百三十八章 問心無愧第一百五十章 顏府有妻顏孫氏 【爆發第四更】第二章 出謀劃策(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釣魚之樂不在魚,而在釣第三百五十三章 何宇真心牛逼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營第九十章 戰前:分配任務第四百零八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九十八章 富貴均沾,平均地權第二百一十章 燕國郡公府的女人們第四百二十章 急流勇退方顯英雄本色第一百九十章 集體會議第一百三十章 大喬第一百四十一章 自選題第九十五章 侯爺有令,屠城三日第五十三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三百六十一章 這是被調戲了嗎?【月初求月票】第三百八十八章 呂文喚的命運第二百一十章 燕國郡公府的女人們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國聯軍齊聚太田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議定講武堂三大科目第二百三十二章 雅子皇后第三百七十四章 公私有別,涇渭分明第一百三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百章 老子不幹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做什麼?第三百七十二章 文丞相就是大手筆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有皇協軍,我有宋協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百零六章 端王爺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