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豪言壯志【爆發第四更】

“不可,萬萬不可。”

又是陸秀夫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蹦了出來。

老頭一臉浩然正氣說道:“東瀛與我大宋一衣帶水,且與我大宋世代交好,怎可貿然出兵兄弟之國?”

在朝堂上不怎麼發言的工部尚書馬孟齋也難得出來替自己清流系大佬幫腔道:“我大宋乃是禮儀之邦,與東瀛乃是兄弟之國,怎可禍起蕭牆,讓他人笑話?早前平南侯在大安、彰化、新竹三府盡屠東瀛近十來萬人,已令我等汗顏萬分了,此事萬萬不可啊,太后娘娘。”

戶部尚書蘇郭義看了眼如今已漸漸脫離清流系的王澤恩,又看了看橫眉冷對陳靖元的陸秀夫和馬孟齋,腦中憋了好久,終於想到一件佐證東瀛和大宋密不可分之事。

隨即說道:“據微臣所知,這大宋開國初年,都有好些東瀛女子來我大宋找男子借種,這,這如今子嗣繁衍不知幾何,這關係可見不一般吧?”

“噗!”

“噗嗤!”

“哈哈!”

不少作壁上觀的朝臣聽着蘇郭義這不着邊際的葷段子,不由樂了。

陸秀夫更是黑着臉瞪了蘇郭義一眼,你孃的,這不是添亂嗎?

楊太后也是紅暈撲面,着實被蘇郭義這葷段子鎮住了。

陳靖元倒是沒有心思笑,而是大大低估了宋朝的士大夫對東瀛人的好感。

什麼叫做一衣帶水,兄弟之國?什麼叫攻打東瀛就是禍起蕭牆?扯什麼王八犢子。

他無法給他們解釋明朝的倭寇擾邊,無法給他們解釋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無法給他們解釋庚子國變八國聯軍侵華就有東瀛一國,庚子賠款就有東瀛的簽字,無法給他們解釋東三省滿洲國,無法給他們解釋八年抗戰,半壁江山淪陷,軍民傷亡3500萬,更是無法跟他們解釋後世的東瀛小國顛倒黑白扭曲是非,強行霸佔*。

看着這些個自詡清高的士大夫,自詡憂國憂民國士無雙的士大夫,這些個對內血腥對外族卻是永遠一副軟骨頭的士大夫,陳靖元心火中燒,斷喝道:“純屬放屁。”

此話一出,朝中衆人紛紛失色,國舅黨衆人更是一臉期待,心道,這是要撕破臉皮正式和清流系開戰了嗎?

只聽陳靖元怒喝道:“東瀛鬼子頭生反骨,都是些養不熟的白眼狼,你們可知他們每年在海上劫掠我大宋多少商船?你們以爲他們真拿我大宋當兄弟之邦嗎?諸位,那是學習,他們在學習我們大宋的文化,大宋的工藝,大宋的軍事,逮等到他們東瀛崛起之日,便是我泱泱華夏遭受滅頂之災之時。”

陸秀夫冷哼一聲,嗤笑道:“平南侯書念得少,本相不怪你出言魯莽,但是剛纔平南侯針對東瀛的這番言論未免危言聳聽了吧?”

危言聳聽?

真他媽不知道死字怎麼寫。

隨即面帶怒色的繼續道:“你們都見過東瀛人拿的*吧?那是他們在唐朝學習唐刀的鍛造工藝後仿製而成的,以前他們拿的是什麼?是竹刀!現在呢?卻是吹毛斷髮的*,你們知道不知道在海上,我們有多少子民死於東瀛鬼子的*之下?”

“太后娘娘,姑且不論東瀛鬼子如何卑劣,就單單東瀛此國,對我大宋恢復中原有着不可估摸的作用,拿下東瀛,恢復中原之日至少能提前十年。”

“至於諸位大人所說的一衣帶水,兄弟之邦,哼,我看你們是太天真,以至於一把年紀全活到狗肚子上了。”

陸秀夫何曾被人如此辱罵過,氣得嘴脣哆嗦,指着陳靖元斥道:“你,你,你這個黃口小兒,不成體統,不成體統啊!”

看着陸秀夫吃癟,楊廷玉心中說不出的暢快,心中大呼,咬吧,咬吧,哈哈。

這時,陸秀夫走至殿前,一臉肅穆地跪在地上,叩頭泣道:“太后啊,恢復中原應徐徐漸進,蓄勢待發。切不可向東瀛開戰啊,先不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說這東瀛國乃是兄弟之邦,貿然開戰刀兵相向,聖人教誨何在?泱泱大國風範何存?老臣願意頂上烏紗作保,東瀛實乃我大宋之兄弟邦國。”

話音一落,工部尚書馬孟齋,戶部尚書蘇郭義等人率着清流系幾十個官員紛紛跪下,口稱太后三思。

又是清流系和國舅黨的老套路,集體下跪然後集體辭官威脅殿上母子二人。

陳靖元一臉地不屑看着陸秀夫,心道,枉我一直以爲你是個固執的守舊派,沒成想還如此冥頑不靈。

楊太后現在也是左右徘徊,說實在話,平南侯的建議令她心動了,只要佔下東瀛,秣兵歷馬,真就有了恢復中原的底氣了。

可陸秀夫等人又是老套路,以集體辭官威脅,先不說失去了陸秀夫等清流系的助力,她無法掌控制衡朝政。就說這麼多官員集體請辭,一旦傳揚出去,民間如何看待皇帝,看待趙氏,自古以來,只有君王失德才有會造成百官請辭啊!

楊太后心中不停地告誡自己冷靜慎思,屏氣凝心地思索着辦法。

一旁的楊廷玉見狀,心中左右權衡,這陳家小兒如果率軍北征東瀛豈不是我復出獨攬大權的最佳時機?如果北征成功,那對誰都有好處,想必自己的妹妹楊太后也不會對自己吝嗇封賞,畢竟自己掛名樞密院樞密使;如果北征失敗,那就更他媽好了,陳家小兒便是不死在東瀛,他那麾下大軍也得折損七八,到時候他敗回卑南皇城,老子就新仇舊恨一塊算,痛打落水狗。

機會啊,天大的機會。

楊廷玉心中沾沾自喜,衝着身後的狗黨們使了使眼神,提醒他們陸秀夫反對的,咱們都得支持。

而後出班奏道:“太后,臣如今的身子已然康健,可以回來繼續主持樞密院之事了。作爲樞密院樞密使,掌管天下軍事,臣同意平南侯率軍北征東瀛,開疆擴土,打下大好基業方能與蒙元抗衡,徐圖恢復中原之壯舉。”

話一落地,陳宜中、林鎮南、翟國秀等人率着數十米官員紛紛跪地,山呼臣等附議。

饒是楊太后再如何精明能幹,在這個左右爲難的節骨眼兒上也朝着這個與自己有血緣關係哥哥方微微傾斜了。

楊太后心疼地看了眼跪在地上白髮皓首的陸秀夫,嘆道:“陸相起來吧,軍國大事還是交給楊樞密使和平南侯等人來處理爲上,朝廷諸多大事,哀家還要多多仰仗陸相呢。”

早被大臣們吵吵得昏昏欲睡的小皇帝彷彿這一刻唐宗宋祖靈魂附體般,福至心靈的跳下龍椅跑到殿下面陸秀夫的身邊,費勁巴拉地想將他扶起,安慰道:“陸相年紀大不能長跪,朕看着心疼,起來,起來,朕還要陸相教我讀書呢。”

這話一出,彷彿跟個*似的,瀰漫全場。

陸秀夫和衆清流們紛紛鼻頭一酸,眼淚自然嘩嘩流了下來。

此時的陸秀夫怎敢託大不起,挾勢再作要挾?緩緩起身蹲抱着小皇帝的小身板嚎啕大哭起來,邊哭便喊道:“官家啊,老臣無能,老臣無能啊。”

小皇帝一邊替陸秀夫抹着眼淚兒一邊嬌嫩的聲音哄道:“陸相不哭,陸相不哭。”

此情此景,真是聞者傷心看者流淚,在場諸人又有誰能有陸秀夫這樣的殊榮?就連一直與陸秀夫不對付的左丞相陳宜中也暗暗羨慕,心道,得一君主若斯,死亦足矣。

一邊遠遠觀望的陳靖元看得出來,此時的陸秀夫確實沒有半點私心,全是對大宋江山的滿腔碧血。可又能如何?即便如此,北征東瀛,勢在必行。

看着傴僂着身子的陸秀夫,陳靖元心道,陸相啊,我陳某人不是爲我一家一族之利,以後你便能知曉。

被小皇帝和陸秀夫感動地一塌糊塗,鼻頭泛酸,強忍眼中淚水的楊太后清了清嗓子,對着陳靖元宣道:“平南侯聽封。”

陳靖元身子一頓,難得目光清澈地看着楊太后,朗聲道:“臣陳靖元聽封。”

楊太后輕整白鳥朝鳳冠,紫霞絳袍豁然起身,一股上位者之勢頓時展露無疑,玉脣輕啓如珠玉落盤般吟道:“欽命鎮國大將軍,平南侯陳靖元重開平南都督府,更名徵北都督府,持天子節杖,北征東瀛。望卿與衆將士奮勇殺敵,爲我大宋開疆闢土,莫要讓哀家和皇帝失望。”

陳靖元抱拳拱手斬釘截鐵道:“臣領命,不取東瀛,誓不歸家;如若戰敗,臣定埋骨東瀛,無顏歸魂。”

如此決絕的話語聽得衆人心中一怔,這可是血淋淋的軍令狀啊。

就連楊太后都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帶有的那麼一絲絲特殊神采,也許唯有陳靖元能看清吧。

此事已告一段落,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小皇帝困了楊太后乏了,李敬忠高呼一聲:“宴畢,退朝!”

衆人紛紛恭送完太后和小皇帝之後,返出了勤政殿。

陸秀夫走在前頭,陳靖元走在後頭。

看着老頭顫顫巍巍地身影,陳靖元心中不忍,跑了上去,對着陸秀夫拱手謙遜道:“陸相。先前言語有些冒犯,還望見諒。”

陸秀夫看着英姿勃發的陳靖元,哭啞了嗓門,嘶聲道:“平南侯是來看本相的笑話?”

陳靖元對陸秀夫的挖苦淡然一笑,道:“陸相,你我僅僅政見不合,並非生死仇人,你忠心爲我大宋江山,我又何嘗不想早日恢復中原?”

陸秀夫看着此時赤誠滿滿的陳靖元,沒有言聲,心道,政見不合嗎?

陳靖元清楚眼前這個倔老頭如果按照正軌歷史走向的話,他的結局是揹着着小皇帝趙昺逃亡到懸崖邊被元軍圍住寧死不降,還對着小皇帝高喊:“官家,你的哥哥德佑皇帝遭受凌辱已經夠多,你不可再受凌辱了。”喊罷,毅然決然地揹着小皇帝跳崖投海而死。

端的是一腔碧血歸宋室。

由於陳靖元的到來才改變了崖山海戰,纔有瞭如今的一幕幕。

對於有氣節的人,不管善惡不管敵我,陳靖元都會給他一份尊重,這是他們應得的。

見着陸秀夫還在沉思,陳靖元豪邁說道:“陸相,時間將證明一切。您拭目以待,且看我大宋龍旗,迎風飄揚在東瀛富士山頂。”

說完一稽首,轉身大步流星地匆匆離去。

陸秀夫恍然回神,看着遠去陳靖元的背影,嘴中喃喃:“大宋龍旗,富士山頂,但願你平南侯是對的。”

第七十七章 李沅芷有求於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王尚書教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薩萊城外驚變第二十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第二百三十六章 追擊潰軍第二百一十章 燕國郡公府的女人們第七十九章 平南侯爺第三百七十章 忽必烈的定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忠烈祠中祭亡魂第三百四十章 宮闈事發第四百零三章 還是你最懂朕第三百九十五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百九十二章 十萬鐵蹄破開京【今日小爆發】第三百七十一章 陛下,真狠啊!第九章 福州馬步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征前的雲動【爆發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攻城,攻城!第一百一十章 蘇門七進士第四百二十三章 先驚後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做什麼?第三百五十五章 王文統這個王八蛋第三百零一章 亂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道林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京淪陷第二百一十二章 左光斗上殿告御狀第三百二十八章 議定講武堂三大科目第一百四十章 合歡散第一百九十五章 裝孫子的桓武天皇第八十六章 進入備戰狀態第二百六十七章 遼陽行省第三百二十五章 給魯王出的金點子第二十一章 忠魂歸九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綠帽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漸漸揭開迷霧第四百零八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九十章 集體會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己任第四百零一章 老子要當爹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公主,我來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東大陸公司VS東印度公司第九十一章 表錯情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南侯的元宵獻禮【爆發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陳、楊兩系交鋒:平局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二十五章 船艙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一提上日程第一百一十九章 宴請昌隆商賈與富紳第二百三十八章 問心無愧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堪一擊【爆發第三更】第二百九十八章 端王也在第一百八十五章 嫂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蜀山書院第二百三十七章 俘虜們第二十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第二百七十四章 火燒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救大喬與小喬第三百九十八章 與郭瑾璇第三十五章 六月的小心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文丞相的榮耀加身第一百零三章 孫康年第三十六章 不學無術的陳靖元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姐,你要有危機感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蝶夫人第二十三章 琉球小鎮第三百四十二章 救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白蓮教主熊海山第三百一十六章 路上小插曲【五更繼續】第八十四章 文廷玉入軍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何宇真心牛逼第十章 大肆提拔第二百零一章 代表人民公審你們第三百四十二章 救人第八十章 翁婿暢談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一提上日程第八十五章 竹山噩耗第一百一十章 蘇門七進士第一百七十四章 治安維持會會長第三百一十六章 路上小插曲【五更繼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生典禮的風波第二百四十六章 郭家有女郭瑾璇第三百零七章 清平公主的無奈第四百一十一章 對飲三大碗第三百三十一章 公主,我來了第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八十章 源藤博文的回禮第三百八十章 鋤奸第四百零三章 還是你最懂朕第十八章 圍三闕一之計第五十一章 林家阿斗是爛泥第二百九十七章 唆使第七十九章 平南侯爺第二百六十八章 西京城保衛戰(一) 【求月票第一更】第七十九章 平南侯爺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爲都督戰天下第六十二章 坐而論道分時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來第六十七章 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