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秦光遠的見解

自從與朱家三兄弟結識之後,他們三個幾乎天天都來給秦光遠捧場,幾乎每日都會與秦光遠坐在一起喝喝酒,剛開始的時候只是隨便聊聊,到了後來朱高熾也有意無意的會談起當下的局勢。

秦光遠從未來而來也少量的接觸過一些大明的歷史,自然也就能說上一些,每每都能說到朱高熾的心坎之上,自然也是越發的得朱高熾的好感。

“光遠,皇爺爺這幾日身子不太好,大行恐不遠了。”

聽了朱高熾帶來的消息,秦光遠心中也瞭然的很,現在是洪武三十一年的農曆二月份,而據歷史記載朱元璋是於閏五月駕崩的,現在在北平的朱棣能收到朱元璋身體不好的消息也在情理之中。

“若是皇太孫繼位了,父王恐有危了!”

這話是朱高熾說的,秦光遠也並沒反駁,朱高煦倒是首先開口了,“父王可是皇爺爺親封的藩王,他朱允炆即便是繼位又能如何?”

朱高熾直接問了秦光遠,“光遠,你怎麼看?”

“國家大事豈是光遠一介草民能妄議的。”

若是其他的事秦光遠還能高談一番,像這種比較敏感的話題還是說爲好。

“光遠,這裡也就只有我兄弟幾人,不管你說了什麼都絕不會從我兄弟幾個的口中泄露出去的,你就放心大膽的說吧,難不成你還信不過我兄弟三人?”

朱高熾特別想聽聽秦光遠對現在的這種局勢是怎樣判斷的,他覺得能寫出那種小說的人心中肯定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的。

現如今他父王的境地也十分的艱難,說不準就能從秦光遠口中得到一個能夠讓他父王豁然開朗的答案。

“光遠,你就說說吧。”這次的朱高煦竟然與朱高熾站在了同一戰線之上了。

朱家三兄弟都眼巴巴的看着秦光遠,秦光遠也實在是不好推辭了,只好開口道:“若皇太孫繼位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必然會是削藩!”

“什麼?怎麼可能?”聽了秦光遠的話最爲激動的自然是朱高煦。

雖秦光遠所說的這個情況朱高煦從沒想過。

朱高熾臉上雖有震驚,但卻依舊還能夠儒雅的坐在那裡,只不過是特別好奇的等着秦光遠口中的下文。

只聽得秦光遠繼續說道:“此事其實很容易想明白的,皇太孫與先太子一樣都與文人走得較近,也最倚重文人,而朝中的那些文臣們有不少人自當今陛下還沒把藩王封出去之時便持着反對意見,這麼多年過去了,仍舊有不少人時刻想着要削藩,當今陛下還在世,他們或許不敢多言,一旦皇太孫繼位,有這些想法的大臣們便就要蹦出來了。”

話既然已經所到此了,也無需再藏頭露尾含含糊糊的了,秦光遠又繼續道:“且如燕王這些王爺們都位高權重,曾爲大明朝立下過不朽功勳,皇太孫只是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必然會對燕王這些叔叔們有所忌憚,即便是沒有文臣建議,他在寢食難安之中也會把這個問題很快提上議程的。”

朱高熾聽了秦光遠的話之後並沒有太多的吃驚,可見陳棟的這番言論他也是認同的,又問了一句,“那以光遠之見現在父王能夠做些什麼?”

“什麼都不可做,以不變應萬變,現在陛下身子雖不是很好,但龍威還在,陛下知自己大限將至,正想着爲皇太孫繼位掃清障礙呢,一旦燕王有任何舉動,那其實就是等於把脖子伸到了陛下的刀下了,燕王府上下恐都有危險了。”

秦光遠說到這裡其實就已經把現在的局勢都分析的差不多了,朱高煦還想問些什麼被朱高熾給制止了,“二弟,時間不早了,該回去了!”

朱高煦也不傻,在朱高熾開口之後立馬想到秦光遠說到這裡已經是夠明顯的了,不管再問什麼都會顯得有些多餘。

這次很意外的是朱家三兄弟是一塊走的。

秦光遠也明白他日後若是想要靠上朱家三兄弟這幾座大山,並不能僅僅靠酒桌之上的關係維持,該表現的地方還是得表現的。

從醉香酒館出來之後,朱高熾便與朱高煦道:“二弟之前有沒有派人查過秦光遠的身份?”

朱高煦懶洋洋的道了一句,“你已經派人查過了吧?”

朱高熾略微尷尬的一笑道,“嗯,不錯,是查過了,以前只知此人小說寫得好,說講也好,今日交談發現其見解也夠獨特,而且還正中要害,今日光遠的這些言論得與父王稟告一聲了。”

“隨便你!在我這裡,光遠永遠都是我兄弟。”朱高煦留下一句話之後便朝前走了。

朱高熾在後搖着頭與身邊的隨從笑了笑道:“這個二弟的脾氣真是倔,我也只是說要把今日的事與父王稟報一聲,也沒把秦光遠當兄弟啊?”

街上朱家兄弟的交流秦光遠並不知曉,他更不知曉的是,朱高熾直接把他在酒桌之上說的話原封不動複述給了朱棣,同時秦光遠近幾日所發行的小說也一併發在了朱棣的案頭。

朱棣依靠在椅背之上,虎背熊腰的,手中把玩着茶盞,頗爲玩味的問道:“這個秦光遠這幾日在北平城中的風頭很盛嘛!還能有這樣的見解?他的身份是否做了詳查?”

現在的朱高煦已經十八歲了,完全有能力幫上朱棣了。

“詳查了,秦家在落敗之後便被趙大收留,之後就一直留在了醉香酒館之中,身家清白。”

朱棣抿了一口茶,才道:“嗯,你先下去吧。”

對秦光遠是何種看法,朱棣在朱高熾面前也沒有直接言明。

在朱高熾合上房門之後,從一旁的屏風之後走出一個身着僧衣手拿佛珠的大和尚。

“秦光遠毛頭小子的見解倒是與大師不謀而合了,對這個秦光遠大師怎麼看?”朱棣笑着問道。

大和尚也沒直接回答秦光遠的問題,只是拿起案頭秦光遠這幾日所發行的小說。

秦光遠幾日以來發行的小說也沒有多少,大和尚沒用多長時間便讀完了,在讀完之後便直接遞給了朱棣手中。

“這小說寫得着實不錯,直白的文字讀起來倒是能夠鬆快不少,看多了四書五經,讀讀這樣的小說倒也是個不錯的消遣,不過這小說若是被那些自詡聖人門下的人讀了之後免不了是要批判一番的。”

大和尚停頓了一下又繼續道:“世子說那秦光遠只有十二歲吧?能寫出這樣的東西又能有那般的遠見,王爺就不想親自去見見他嗎?”

在大和尚的這番話說完之後,朱棣也已經把案頭的小說讀完了。

朱棣讀完秦光遠的小說之後,只是道了一句,“是得去見見,看過這小說,本王倒是對此子越發的感興趣了,希望這個秦光遠不會讓本王失望。”

第469章 找到第171章 上書朱允炆第577章 急火攻心第451章 又一證據第10章 完美的解決第370章 阻力第514章 回京第335章 逼近京師第155章 包圍王府第118章 朱棣上了東臨山第277章 罷免黃齊第21章 朱棣的考察第543章 詔書第403章 推銷汽車第163章 出擊第522章 午門前的試驗第27章 到達應天府第25章 秦光遠的妥協第59章 版權問題第97章 大棚竣工了第30章 秦光遠被拿第157章 抓張昺謝貴第502章 訛詐第335章 逼近京師第102章 葛誠的回來第24章 朱棣圍酒館第176章 回到王府第373章 送朱允炆離開第191章 在王府的說講第436章 工部宋禮第591章 遷都第89章 朱允炆的轉變第110章 等候消息第202章 移師通州第490章 拜早年第305章 被困王府第476章 醉酒第323章 包圍水西寨第162章 開始起兵第263章 會州整編第119章 一封信惹的麻煩第91章 衝突第382章 提拔紀綱第331章 汽車成了第135章 滿意結果第284章 敵軍撤退第575章 敗陣第448章 刺客第121章 與張昺的攤牌第138章 朱棣瘋了第327章 鬧彆扭了第469章 找到第124章 新式火銃第105章 以大明門進宮第444章 回北平第102章 葛誠的回來第359章 新的說客第301章 復到德州第199章 回去覆命第97章 大棚竣工了第103章 朱棣進京第579章 處置第358章 兵臨城下第558章 科考開始第106章 朱棣重病回家第397章 建立內閣第370章 阻力第391章 抗旨之罪第446章 上東臨山第200章 回秦家第264章 鄭村壩會戰第4章 染上重風寒第309章 挑釁盛庸第529章 醫館尋醫第506章 說情第240章 打入雄縣第202章 移師通州第57章 回到北平第292章 投降?第274章 佯攻大同第234章 消息傳至北平第535章 派出找人第255章 趕走吳高第14章 準備宴請之事第345章 帶西瓜回去第591章 遷都第186章 拿下薊州第540章 闖禍第88章 監視之人到了第323章 包圍水西寨第518章 相聚第94章 張昺其人第133章 秦家老管家第162章 開始起兵第468章 找到突破口第517章 告密第334章 再次出發第139章 後續安排第258章 熱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