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處置辦法

對那些拒不跪拜的大臣,朱棣倒是也未曾動怒,也沒做搭理,直接對着那些跪拜下去的大臣一揮手,道:“各位愛卿,平身吧!”

在那些大臣起身之後,朱棣纔在提前準備好的椅子上坐了下去。

在朱棣坐下去之後,鄭和便直接拿出了那道曾給秦光遠看過的旨意,展開卷軸之後,朗聲道:“秦光遠皆旨!”

當着這麼多文武大臣的面宣讀給秦光遠的旨意,其目的也是爲間接的告訴那些大臣,秦光遠在朱棣這裡的地位如何,直接目的是讓那些大臣清楚,秦光遠說出話來的分量,以便接下來的大臣們有爲難朱棣,或者對朱棣口出不遜之時,讓秦光遠能夠資格站出來維護朱棣的威嚴。

秦光遠聽到鄭和的喊聲之後,立即拜下道:“臣秦光遠恭聽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着晉封秦光遠爲新城伯,秦光遠乃朕之愛臣,功績遠在伯爵之上,但朕考慮,爾年歲小,尚需磨鍊,望爾明朕知苦心,繼續砥礪前行,戒驕戒躁,另,神機營乃朕試點之火器營,實踐可見,其訓練之後,可達到以一當百之能,即日起,爾恢復神機營提督之職,擴編神機營達兩萬,常駐京師,內守京師,外備征戰,望卿不負朕期望,欽此!”

這旨意,秦光遠也見過,再預料之中的事情,再接的時候自然就也就順手了不少。

“臣領旨謝恩!”

當着文武大臣的面接旨之後,朱棣免不了要當這些人的面再對秦光遠說上幾句官面之上的客套之言。

“新城伯,要繼續努力,莫要讓朕失望啊!”

秦光遠也只能官面之言,回道:“臣定不負聖恩!”

在給了秦光遠該有的權力之後,朱棣才從椅子上起身,當着那些文武大臣的面,朗聲道:“朕今日已站在此處了,一些多餘之言朕也不想再多說了,朕自進京拜謁孝陵至今已有兩月時間,這兩月之中,朕派出翰林院的幾位愛卿,出京考察了各州府的官員,太祖高皇帝對貪官,贓官處以極刑,可仍舊有各級官員貪贓枉法,中飽私囊,朕既即位,就要先行掌握在我大明官員之中,有多少人是如此的。

幸好,京察之後可見,大部分官員還是知廉恥,懂感恩的,治下雖説有些許不足,但總體來講也還是不錯的,具體情況如何,朕會着內閣詳擬,傳抄邸報,以便衆愛卿明知!”

朱棣所辦的這個京察,到底是爲考察各級官員對新朝的態度,還是爲考察其廉潔程度,下面的那些大臣們之中可有不少人是心知肚明的。

但,現在卻也不是追究這個的時候。

朱棣一番話之後自是沒人說話,朱棣這才接着又開口,道:“朕自即位一來,夙興夜寐,時刻都在努力讓我大明國富兵強,百姓安居樂業,怎奈朝中大臣卻總是非議新朝,幾月以來,錦衣衛的詔獄已用盡,前些日子,左都御史景清還對朕搞了次行刺,永樂剛見朝,朕無意嚴刑峻法,景清既行了刺殺,那朕卻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如若不然,必會有人會以各種各樣之原因,對朕行刺殺之事。

朕希望朕的大臣能爲大明的江山社稷,爲大明的黎民百姓做事,而不是爲了當着爲舊主報仇的幌子,實則爲自己博取虛名的心思三番兩次的對朕搞刺殺。

傳朕旨意,景清三族流放瓊州,其餘錦衣衛詔獄之中所有非議新朝之人,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國子監書生亦或者是普通布衣百姓,一律責仗五十,放歸故里,年老無法承受之人,可由子孫代收,不可是家中僕人,紀綱,爾爲錦衣衛指揮望爾仔細覈查,嚴格按照朕之旨意行事,若有假冒之人,一律誅殺三族,無論是爾亦或者錦衣衛有徇私舞弊之人,一律誅殺九族!”

朱棣點了紀綱名字之後,紀綱才從人羣之中站了出來,拱手道:“臣謹遵旨意!”

得到紀綱的迴應之後,朱棣接着又道:“朕如此做的本意是不願因言處興冤獄,但不代表朕不會殺人。”

責仗的目的是爲起到懲戒作用,人都是有感情的,年老之人由子孫受着,那可比打在自己身上都痛,可若是由家僕受着,即便打死了人,朱棣想要的那種懲戒想必都不會有。

下面的那些大臣完全沒想到,朱棣對這些人的處罰竟會是如此,朱棣的性格他們多多少少都是瞭解的,一下子變得如此仁慈,他們自是很難理解。

接着,朱棣又道:“這幾月,朕該說之言,不該說之言說了很多,也不想多說,朕不發聲,百姓無法安心過日,朝中大臣也無心思處置政務,今日朕起這個朝會的目的便是要把這些事情說在明面之上,朕乃太祖親子,即位是萬不得已,也是名正言順,往後再有非議新朝之人,便就如此這般處置。

朕也不殺你們,朕何必爲了成全爾等剛烈之臣的名聲讓朕自己背上殘暴不仁的罵名,爾等既然想要名,那受五十仗也算是代價了。”

秦光遠也完全沒想到朱棣處理問題的辦法會是如此感性。

接着,朱棣又道:“今日,朕把各位召集在此還有一個原因,自朕即位幾月以來,爾等多說人的心思都沒在朝中之事上,不管爾等以前如何想的,現在朕可給你們個機會,願繼續留在朝中爲官之人,那便留下,若不願留下之人,可自行離開,可留在京師,也可擇日歸鄉。”

願意留下的,那基本上就算是擁護永樂新朝之人了,而不願留下的,便是那些死心塌地追隨建文舊朝之人。

這個主意一定程度之上還算是秦光遠出的,放他們離開,讓他們自行歸鄉,總比直接殺了他們的要好。

歷史之中所記載,朱棣除卻對那些死不投降之人處以極刑之外,還在壬午殉難之中誅殺未曾投降之人達五百餘人。

很快,朱棣便又接着道:“如此弊端,朕也不是沒有想過,朕敢保證,爾等今日朝會結束之後,便就會有人給朕出難題,往後更是會出現層出不窮的打着建文旗號興叛亂之事,朕不怕你們如此。”

朱棣看了秦光遠一眼,又道:“有人給朕出主意,說是,家中有田產之人若有非議新朝之人可沒收其田產,若是無田產的,可以罰做勞役,朕倒覺着不多,爾等會做,這般做是辱沒讀書人,爾等既然對朕新朝都無法做到臣民該做之本分,那朕又爲何要把爾當做是讀書人。

朕已考慮明白了,凡在朝中曾爲官之人非議新朝的,一律先責仗五十,然後再罰沒土地二十畝,若無土地之人可以二十畝土地白銀相抵,亦或者勞役相抵,直到夠二十畝土地的銀子。

這個人還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爾等身爲讀書人,既不能擔負起心忠君愛國愛民之責任,那便親自體味一些黎民百姓,爲填飽肚子所付出的艱辛,如此的話,爾等或許便能知曉,爾等該做之事時什麼了。”

第345章 俘虜平安第32章 秦光遠被釋放第6章 結識朱家三兄弟第204章 去赴宴第28章 雅墨書坊第389章 當面質問第566章 回京第158章 不屈的氣節第261章 被逼同意第586章 被發現第346章 到達泗州第74章 探聽消息第230章 獻上計策第497章 內幕第291章 高皇帝神牌第402章 準備賣汽車第306章 誓師出征第51章 朱允炆的口諭第293章 進濟南城第537章 救出第12章 朱棣的大禮第38章 終於能回北平了第271章 貨物被扣第72章 玻璃彈珠第284章 敵軍撤退第491章 送禮第146章 秦光遠回北平第347章 朱棣醉酒第109章 大棚的收穫第450章 不利證據第305章 被困王府第107章 張昺探病第521章 自證清白第574章 逼宮第493章 出發第193章 不利言論第313章 藁城之戰第350章 到達揚州第570章 天大的事第22章 朱棣的邀請第29章 秦光遠的大棋第103章 朱棣進京第3章 結識朱高煦第309章 挑釁盛庸第183章 攻打薊州第88章 監視之人到了第501章 國子監第504章 殞命第236章 外出偵查第32章 秦光遠被釋放第546章 登門早飯第292章 投降?第584章 雲嵐書院院長第586章 被發現第114章 告密書信真與假第447章 答應了第2章 事業終起步第303章 撤回北平第75章 人才第130章 選拔總旗第142章 與李景隆周旋第417章 競價成功第170章 後續的商量第48章 入宮見朱允炆第456章 查明第7章 秦光遠的見解第311章 準備再戰第45章 朱高熾的道歉第376章 準備即位第109章 大棚的收穫第167章 拿下東直門第329章 拜訪私塾先生第596章 賣房第356章 開始渡江第6章 結識朱家三兄弟第549章 拉下水第301章 復到德州第441章 執行軍紀第230章 獻上計策第276章 寧王上山第268章 熊孩子朱盤烒第194章 出兵居庸關第101章 朱家兄弟的信第419章 朝會第395章 朱棣的書信第102章 葛誠的回來第173章 重新部署第321章 回援北平第262章 鬆亭關起事第270章 賜姓爲鄭第75章 人才第121章 與張昺的攤牌第533章 找人第50章 講義氣的朱高煦第238章 到達婁桑第552章 邀請第481章 找上門去第569章 夜談第281章 英勇殿後第100章 苗成蔭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