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專走皇道

朱棣帶着馬和以及幾個護衛一路朝南急行,一直到過了長江後,朱允炆那裡才收到了消息。

朱允炆着實是有些忌憚朱棣的,接到朱棣過江的消息後,立即便召來了他的幾位心腹大臣,擔憂之中有些急切的問道:“皇四叔過江而來了,他不會是知曉朕收買了他王府的長史,找朕來說道了吧?”

黃子澄率先開口道:“陛下,何必如此憂慮?燕王不經旨意便私自進京,此已是等同於謀反之罪,他若是以此而刁難於陛下,陛下也可以他私自進京之事反制與他啊!”

聽了黃子澄的建議後,朱允炆立馬來了精神,信心十足的道:“對啊,皇四叔他若以朕收買了葛誠之事而發難於朕的話,朕完全就可以他私自進京之事迴應啊。”

朱允炆語氣一轉,又有些不確定的問道:“那葛誠應當不會出賣於朕的吧?對了,還有那秦光遠,他應當是不會把朕的書信交給皇四叔看吧?”

朱允炆如此表現,讓黃子澄有些恨鐵不成鋼,不過,君臣有別,黃子澄即便對朱允炆不滿,能做的不過也是勸諫罷了。

“陛下啊...如今你首先是燕王之君,其次纔是他侄兒...燕王三衛之中的精兵良將悉皆被調走,如今的燕王就如沒牙的老虎一般,陛下又何必如此?”

黃子澄的話音剛落,齊泰便接着道:“陛下,燕王此次無詔進京,完全可以此爲藉口扣押他於京師,等過些時日就可給他改個封地,燕王勢強就是因他在北平盤踞多年,若改了封地那就與拔牙的猛虎一般,對朝廷自是再也沒有了威脅。”

朱允炆若能有此削藩的決心早就動手了,又何必會等到現在,對齊泰提出的此項建議,自然是不會同意的,“皇四叔有大功於朝廷,若以此治罪於皇四叔,難免會受天下人非議。”

齊泰如此這個建議已不是說過一次了,每次均被朱允炆拒絕。

“既已知曉燕王將要進京,陛下只安心等着便是了。”黃子澄胸有成竹的道:“京師乃是我定都城所在,藩王進京必當是得有所收斂纔是,藩王此次究竟意欲何爲,等見過他之後便也就清楚了。”

......

朱棣過了長江後直接駕着快馬自奔着應天府而去,也完全就不管朱允炆那裡的態度如何。

馬和自是不像秦光遠那般問東問西的,朱棣說是要直接往應天府而去,他跟着也就成了。

朱棣到了應天府地界並沒有首先去見朱允炆,而是帶着護衛直接跨馬去了孝陵。

朱棣作爲人子,到了應天府首先去拜祭朱元璋自然是無可厚非的。

在應天府的地界之上,朱允炆的消息已經算是極爲靈通的了,在朱棣往孝陵的方向一走,朱允炆那裡便已經收到消息了。

朱允炆這次收到這個消息之後並沒有着急他的心腹大臣,自己已經是打定了主意道:“皇四叔去拜祭皇爺爺也是爲人子該做的本分,告知守陵之臣好生招待着就是,皇四叔與高熾兄弟也是好久未見了,讓他們父子好生敘敘吧。”

朱允炆最大的毛病就是心太善,他如今與朱棣雖說是叔侄,但卻也算作是敵人了,竟還能如此設身處地站在朱棣位置上考慮,像他這樣性格的人根本就不適合坐於皇位之上。

高處永遠都是不勝寒的,要想坐在皇位之上必當得做好當那個孤家寡人的準備。

有了朱允炆的口諭,朱棣自然是沒有任何阻攔的便進了孝陵。

在進孝陵之後首先焚香拜祭了朱元璋,朱棣也是演技派,剛進孝陵便是痛哭流涕,哭得那是驚天地泣鬼神,聞着落淚,聽着傷心的。

“父皇啊...兒臣來看你了...”

馬和能跟在朱棣身邊如此之久那必然是有眼力勁兒的,在朱棣的戲做足之後,馬和才上前攙扶着朱棣站了起來。

待朱棣拜祭過朱元璋之後,自然是會見見他那三個兒子的。

朱棣怎麼說也是爲人父的,清楚朱家三兄弟留於孝陵這麼久,雖說是沒有人爲難於他們,但卻也是受苦了。

在孝陵,朱棣自然是不會與朱家三兄弟寒暄太過分之事。

“父王,母妃她身子還好吧?”朱高熾給朱棣倒了茶後問道。

朱棣喝盡了杯中茶之後,纔回道:“嗯,很好,你莫要擔心。”

朱高煦開口問的第一句話卻是,“父王,光遠怎沒跟着你一塊來?”

朱棣自是知曉朱高煦與秦光遠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親近的,但朱高煦開口第一件事情就是詢問秦光遠也卻是也讓他心中有些不快,自然是沒好氣的道:“他忙的很,馬和留在北平也無事可做,那本王自然是隻能帶他來此處了。”

朱高煦有些不滿的道:“他還勸本王子留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他自己倒是會北平逍遙去了。”

朱高煦沒經過考慮便脫口而出,竟直接把祖宗之陵說成了鳥不拉屎之地,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煦,才又接着道:“行了,本王還有事,你們便繼續留於此處爲父皇守陵吧!”

朱家兄弟雖爲朱元璋之孫,但守陵之事根本就用不着他們的,但凡爲先皇守陵的皇子龍孫,那都是所犯大錯之人,朱家兄弟之中也就是朱高煦喜好惹是生非的,但朱高煦所做之事與其他的黃子龍孫相比不過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就還沒到爲先皇守陵的程度。

朱家三兄弟如今被留在孝陵之中,名義上算作是朱允炆的恩旨,讓他們有一個代父盡孝的機會,但明眼都能看出來,他們三個被留在孝陵當中就是軟禁,以此來牽制朱棣的。

朱棣怎麼着也是父親,做不到不顧三個兒子的安全貿然起兵的。

朱高熾自然知曉在孝陵之中人多眼雜,朱允炆的眼線不少,自然是不過多少,朱棣要走,他也只是道:“兒臣送父王。”

朱棣卻是擺擺手道:“行了,不必送了,本王自己走就成。”

朱棣送孝陵出來後便直接沿着皇道進了京。

朱允炆接到下面人的彙報後,有些驚呆,問道:“是皇叔一人嗎?”

“不是...”那人的一個停頓把朱允炆嚇了一跳後才又慢吞吞的說出了下面的一句話來,“燕王還帶了他的一個管家,以及護衛八人。”

朱棣可是堂堂的藩王,帶着八個護衛進京也不算是超標。

聽清楚那人的全部彙報後,朱允炆鬆了一口氣,怨怪道:“一次性能說完的話拖拖拉拉的像何樣子,行了,下去吧,下次注意。”

朱允炆的性格極好,即便是對下面普通的宮人都不會隨便就發脾氣。

朱允炆這裡收到消息不久後,朝中的好多大臣便接到了朱棣以皇道進京之消息。

無論在靖難之後爲朱允炆殉身的大臣還是做了貳臣的大臣,現如今他們的皇帝就只是朱棣,朱棣作爲藩王卻以皇道進京,這在他們心中可是有綱裡倫常之事。

他們的彈劾奏摺很快便送到了朱允炆的案頭之上。

等朱棣到了皇城之時,他們的奏摺正巧就送到了朱允炆的案頭之上。

朱允炆還未來得及批閱奏摺便接到了宮人彙報的有關於朱棣自大明門進宮的事情。

第519章 震驚奉天殿第17章 秦光遠報信第440章 威武神機營第452章 找茬第206章 兩萬兩到手第140章 王成周打了朱棣第237章 南下開拔第524章 朱棣的心結第567章 討回公道第554章 回北平第46章 朱允炆的旨意第456章 查明第456章 查明第487章 過年了第46章 朱允炆的旨意第242章 到達無極縣第40章 朱棣贈與田產第403章 推銷汽車第142章 與李景隆周旋第446章 上東臨山第151章 張信進了王府第466章 找到人了第448章 刺客第70章 蓋起學堂第489章 倒黴的公差第4章 染上重風寒第416章 開始競價第111章 朱家兄弟歸家第163章 出擊第434章 見東廠第62章 冤家聚頭第425章 高才闖禍第588章 遷都之事第242章 到達無極縣第257章 朱權其人第405章 大逆之言第394章 完整的證據第137章 李景隆往北平第511章 準備返京第378章 見吳榮第558章 科考開始第168章 助朱棣一臂之力第33章 拜見皇太孫第32章 秦光遠被釋放第25章 秦光遠的妥協第482章 培養隨從第355章 準備過江第574章 逼宮第242章 到達無極縣第454章 被襲擊第570章 天大的事第592章 正名第209章 打獵第42章 繼續出謀劃策第305章 被困王府第188章 二城歸附第459章 大方的秦光遠第104章 專走皇道第337章 進至小河第289章 招降書第144章 又去京師第482章 培養隨從第541章 知曉第238章 到達婁桑第205章 主動出資第179 下棋第151章 張信進了王府第315章 大風相助第57章 回到北平第126章 秦光遠之娘第337章 進至小河第275章 返回北平第43章 準備出發第198章 拿下居庸關第76章 上門認錯第22章 朱棣的邀請第87章 合作說書第69章 卞武的消息第472章 朱棣的賞賜第587章 回京師第21章 朱棣的考察第336章 淝河之戰第525章 微服出宮第317章 駐軍大名第339章 偷襲第369章 等待態度第102章 葛誠的回來第584章 雲嵐書院院長第357章 朱高煦的心思第213章 回北平第404章 兜售汽車第516章 旨意第221章 請客吃飯第465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590章 天子守國門第587章 回京師第90章 捧場之人多如牛毛第251章 王郎中高徒第258章 熱情款待第233章 興兵討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