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池魚之殃

兵部尚書陳新甲上奏道:“臣啓皇上,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遼東八總兵、十三萬大軍集結寧遠,主張圍困錦州近一年有餘,其軍費糧餉每月均要花耗上百萬兩白銀,如此龐大軍餉朝廷已難以負荷,故請皇上下旨,促洪承疇反守爲攻,速戰速決,兵分四路夾攻之。”

崇禎蹙眉道:“但依洪承疇之策,錦州之事應持重緩進。”

戶部右侍郎吳昌時列班而出,回奏道:“臣,贊同陳尚書建議,朝廷每年‘三餉’支出花費高達兩千萬兩,稅賦早就入不敷出了,故臣也附議。”

吳昌時出頭附議,便又有一羣大臣出面附議,崇禎見不少大臣出面支持,沉思後便道:“准奏!下旨,命洪承疇主動出兵。”

左僉都御史楊仁願突然列班而出,俯地跪下大聲道:“臣,冒死上奏!”

崇禎見老御史突然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便也一副好奇的模樣道:“起來稟奏吧!”

楊老御史恭敬地迴應起身,從袖中拿出一份奏章,緩緩唸道:“臣稽高皇帝初無所謂緝事,臣工不法,止於明糾,無陰訐也。臣待罪南城,所見詞訟多假番役,妄稱東廠,誘人作奸,挾仇首告,惟恐其不爲惡,又惟恐不即罹於法。揆之皇上泣罪解網之仁,豈不傷哉?伏願先寬東廠,東廠寬,則刑法可以漸省。臣更有請,臣子獲罪,檻送門下可也。若有緹騎一出,資者家門破散,無資者地方斂餽,爲害非淺。”

崇禎聽完不覺好笑,本來只是叫楊仁願找幾個東廠的過失糾彈,沒想到這老御史還想把整個東廠都給撤了,崇禎則是一臉慎重道:“東廠所緝,止於謀逆,其作奸犯科,自有司存,毋庸再議!”

這老楊演戲也演整套的,見皇帝不允,便下跪請皇帝三思,看來事前還找了幾個同窗官員一起做足這場戲,一時間太和殿上跪了一地的官員。

今日這件事情倒是出乎內閣首輔周延儒的意料之外,他見跪在地上的幾乎都是以工部尚書範景文爲首的中立派,心裡疑問道:“這些人是怎麼了?平時議政都不觸碰內廷和外廷的事情,怎這回就彈劾起東廠來了?”

不過疑問歸疑問,周延儒又不是頭一天當官,打蛇當然要打七吋,當下領着陳演、魏藻德兩位內閣大學士,訴請皇上三思,一堆外廷派的大臣見首輔丟了顆風向球出來,當下太和殿上又跪了一地板。

吃驚的絕不止周延儒一人,站在一旁的司禮監首領大太監曹化淳絕對比周大學士更吃驚,他可不知道外廷啥時拉攏到了中立派,還想一舉扳倒東廠,只見皇帝被底下這些頑固大臣氣得七竅生煙,他不屑地看着那些吃了閉門羹的大臣,暗自冷笑道:“一羣蠢豬……皇上還很信任咱家呢,你們就是跪到死皇上也不會答應的。”

內廷派的幾位大臣看到情況也傻住,沒想到外廷和中立派聯成一氣,不過看曹化淳一副沉穩的模樣,加上皇帝根本沒有打算接受的樣子,故他們也以不變應萬變,不做任何表示。

崇禎皇帝見大臣們逼宮,氣的大說罷朝,沒想到還有個不開眼的言官大聲喊道:“皇上,臣還有本要奏!這是有關侍讀王楓在宮外行爲不檢。”

崇禎一聽要參自己欣賞的愛卿,翻白一眼冷聲道:“不聽!退朝!”

皇帝氣沖沖地退朝擺駕回宮,太和殿上的衆位大臣則依照派系分別離去,方纔要參王楓的是監察御史邱毅,現在則是被周延儒一派的人包圍着要問清楚。

邱毅這個人本來就是個牆頭草兩邊倒的傢伙,品行又下流不端,周延儒連看都看不起他,就連缺人手的內廷都沒打算拉攏他,所以這爹不疼娘不愛的傢伙,勉強也算是個中立派。

邱毅昨天就收到王楓在酒樓鬧事的消息,但是那是從五城兵馬司那裡得到得消息,並沒有經過查證,所以他也就不當一回事,但今日見到中立派、外廷派聯手想要扳倒內廷,他心想這是個好機會,

要是連內廷扶植的太子侍讀都扳倒了,那麼外廷就會對自己另眼看待,反正御史向來都是風聞言事,管它有沒有經過查證先參了再說。

邱毅見到平時那些看不起他的大臣,這時對他禮敬有加,左一句稱讚,右一句恭維,猥瑣的身影不禁都變得巨大了點,他得意忘形地向周延儒道:“首輔大人,這回下官辦得不錯吧?下官將來就要大人多提拔提拔了。”

周延儒見他居然大庭廣衆之下就開始討功勞了,內心微覺不悅,但也沒表露出來,一臉和顏悅色地道:“當然,此事功成,自然有你的好處,不過此事還要繼續探討,先去我的府邸討論,今日中立派的事……實在大出我意料之外。”

※              ※              ※

侍讀學士倪元璐一路搖頭晃腦,一副當代大儒的模樣唸道:““戰勝,則所以存亡國而繼絕世。戰不勝,則所以削地而危社稷。”王侍讀你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王楓一副好學的模樣拿着一枝蘇制的極品狼毫,一邊振筆疾書的書寫一邊回道:“對於戰爭應該慎重考慮,戰勝固然對於國家前途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窮兵黷武也會爲國家招致屈辱和危機。”

倪元璐低頭看了他寫好的字,點頭讚賞繼續問道:“同意否?”

王楓沒有停筆不可置否地道:“孫子曰“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又曰“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雖說戰事雖不可取,但也不可不備之,自古以仁義爲本,仁義無法施行時,只要合乎道義者即可戰之。”

朱慈烺坐在另一個桌案,一副深以爲然地接着道:“即爲……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安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王楓聽到朱慈烺說出這句話,不禁暗歎:“這如今天下大亂,誰不是打着這個旗號?攻其國,安其民?誰不是爲了自己利益,又有誰真的想過黎民百姓?”

倪元璐見太子一副理解贊同的樣子,不禁欣慰道:“孔聖主張足食、足兵有其必要性,意指先充實民生經濟,再加強兵防軍備;利用農閒時教民以戰,有備無患。”

朱慈烺一聽這句話和王楓主張的練民團有異曲同工的感覺,便取笑道:“玉堂,你的練民團的主意該不會是抄襲孔老夫子的吧?”

王楓也是頭一次聽到孔子也曾經主張過“農閒練民”的主意,當下停筆微笑道:“記取前人教訓,學習聖賢經驗,怎能說是抄襲?”

倪元璐也贊同道:“王侍讀說得不錯,吸取前人經驗,記取教訓,這纔是撰寫歷史的本意。”

倪元璐見朱慈烺和王楓都一副深以爲然地樣子,便繼續講道:“大衆所合爲正,將所自出爲奇……”

王楓這陣子跟着倪元璐學習,見識沒長多少,毛筆字倒寫得不錯,王楓的筆法出自啓蒙導師黃道周,石齋先生尤精楷書,所以自然也跟着學楷書,而倪元璐工書畫,擅長行書草書,兩者用筆有相似之處,風格上黃道周偏於遒麗,而倪元璐側重奇傳。

王楓對於倪元璐講的兵法沒朱慈烺這般感興趣,乾脆和倪元璐學習書法,他記憶印象中小時候曾聽石齋先生說過,書法寫得好壞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涵養,在朝爲官尤其重要,皇帝不可能認得每個大臣,但一手好字卻可以加深皇帝的印象,所以記憶中……石齋先生似乎都在鍛鍊他寫字,也因此就算王楓前世書法不怎樣,但是身體的記憶依舊還是記得怎麼寫,所以王楓的一手楷書還頗有石齋先生的風格。

王楓這時想到那從未謀面的師傅,自從他得罪了周延儒,被連貶六級謫戌廣西后,就憤而辭官在鄴山講堂開壇講學。

倪元璐並非拘泥於門戶的頑固夫子,雖然知道王楓曾經師學於黃道周,聽到他要向自己學習書法,倒也是不吝指教,他拿起王楓方纔寫

的一手行書,見其字體靈秀神妙、意氣密麗,兼自己與石齋之長,頗有自成一家的感覺,不禁讚道:“王侍讀這字是越寫越好了,看樣子石齋先生的一手好字你已盡得真傳,再搭配我教授的草書,嗯……妙!甚妙!”

朱慈烺從倪元璐手上拿過那張宣紙,見上頭寫的字的確寫得比自己好上許多,不過口頭上絲毫不認輸,撇嘴道:“呿!沒什麼嘛……普普通通而已。”

海大富突然走進來道:“太子爺……田國丈來向太子爺請安。”

“唔?田弘遇?”朱慈烺二丈金剛摸不著頭緒,自己是周皇后所生,而皇后和田貴妃一向相處不睦,何以田弘遇會找上自己?還要向自己請安?

王楓見太子在發呆,便用手肘輕碰他兩下,朱慈烺回神:“喔……請國丈進來吧。”

倪元璐見今天講課的時間也差不多了,便也先告辭了,剛好和剛進門的田弘遇擦身而過,田弘遇進門便對太子施禮道:“臣給太子殿下請安。”

朱慈烺疑問道:“田國丈不必多禮,不知有什麼事情拜訪本太子?”

田弘遇心照不宣也不客氣便道:“臣想借王侍讀的家人一用?”

王楓奇道:“唔?我家的人?”

朱慈烺不悅道:“你要向王侍讀借人可以到王侍讀家中拜訪,何以一定要到我這太子宮中?……啊!是了,我忘了田國丈似乎還在禁足中。”

田弘遇汗了一把道:“是!太子果然聰慧,所以臣才趁今日來看望貴妃時,繞道來拜訪太子和王侍讀。”

王楓好奇問道:“田國丈何必如此,只要派個下人來我府邸通報,下官自然會去拜訪,何敢勞動您大駕。”

田弘遇誠懇地道:“不敢不敢,老夫有求於人,自然要親自請託才合乎禮數,依仗權勢成何體統。”

王楓不禁好笑,看樣子老田被崇禎嚇得是有點長進了,也讓王楓有些好感便道:“不知國丈有什麼事情需要下官幫忙?”

田弘遇一副憂心忡忡地道:“老夫賣個老,就稱王侍讀爲賢姪吧!賢姪應該知道貴妃這幾年身體一直不能好,前幾天病勢是越加嚴重了,這御醫、太醫看了幾次也都沒有效果,之前老夫聽說你府上有個婢女醫術高超,老夫想請那位女神醫替貴妃看診,不知賢姪能否答應?”

王楓心想:“這救人的事情,想必雯兒不會反對,但是她現在忙着醫治城內的瘟疫患者,怎抽得出空閒幫田秀英看病?嗯……”

田弘遇見王楓猶豫還以爲是因爲顧慮太子的關係,便向太子求情道:“還請太子殿下可憐貴妃疾病纏身多年,替老臣向王侍讀求情。”

朱慈烺冷笑道:“你好大的面子,還要我向王侍讀求情?玉堂你就別婆婆媽媽的,幫不幫忙就你一句話而已。”朱慈烺心腸並不壞,雖然因爲自己母后的關係,他對田氏並無好感,但這不表示他可以眼睜睜看着田貴妃病死。

王楓苦笑道:“不是我不幫忙,只是我那家人忙着醫治城內的患了瘟疫的百姓,恐怕沒有時間抽空出來,不過……要是國丈可以幫忙負擔這件事的話……”

田弘遇還沒聽王楓說完便道:“行!看是要錢要人都可以,老夫底下也有幾間藥行可以支援。”

朱慈烺聽完也道:“我曾經聽父皇說京師鬧瘟疫,沒想到還沒獲得解決,我也會和父皇稟告,讓太醫院跟着一塊平息瘟疫。”

王楓見田弘遇答應便道:“這城內鬧瘟疫也不是光田國丈一人的支持就可以了,還希望田國丈能發揮皇戚的力量,號召京師的勳卿公爵一同防疫。”

田弘遇拍著胸脯道:“嗯,老夫自當車前卒,一定拋磚引玉出來號召大家一同幫忙!”

有了對方的保證,王楓也起身對朱慈烺和田弘遇道:“嗯,那先容下官回家通知,明日國丈再來我府上接那位女大夫,告辭!”

(本章完)

第三十七章 國事天下事第八章 國丈選妃第一百七十三章 廣寧戰役(終)第五十一章 白蓮教強收徒第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熟女莊妃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進行時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京叛亂第一百三十四章 遼東風雲第一百二十九章 左小姐上架感言第五章 香扇墜第六章 復社聚會第十六章 懵懂上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五十二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一百七十二章 廣寧戰役(6)第五十二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三十三章 賜婚第四十一章 勝敗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熟女莊妃第一百三十八章 皇太極的到來第八十七章 酒樓喜相逢第七十五章 初露野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鄭家父女第九十四章 死纏爛打第八十九章 層出不窮第六十一章 開倉放糧災民救第六章 復社聚會第八十章 紅娘子的警告第八十一章 皇帝的怒火第一百六十七章 廣寧戰役(1)第一百三十四章 遼東風雲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皇登基第九章 國丈來也第八十二章 公主出宮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的誘惑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二十六章 酒樓紛爭第二十一章 初見天顏第三十八章 安內攘外(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道戰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斬首行動第八十章 紅娘子的警告第九十一章 歌舞昇平第一百五十四章 鄭家父女第一百六十二章 詭異的伏擊戰第三十四章 觀音寺第六十二章 京中大變第九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五十九章 救濟災民第六十八章 田秀文癡心錯付第五章 香扇墜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下第二十七章 池魚之殃第十五章 兒女情長第七十四章 需要改制第九十三章 固守潼關第十九章 存疑第五十七章 提議興修水利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八十五章 公主發威第一百零七章 “虎”落平陽第一百零一章 歲月恩仇第一百章 忽悠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安大戰(三)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一百五十六章 選秀風波第八十四章 刺殺洞明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進行時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第九十四章 死纏爛打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九十三章 固守潼關第一百六十二章 詭異的伏擊戰第九十六章 關外看客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來訪第五十九章 救濟災民第一百七十章 廣寧戰役(4)第十四章 答案揭曉第一百六十七章 廣寧戰役(1)第一百二十六章 惶恐的南京第六十九章 平定國丈之亂第一百二十章 伏擊第四十七章 封賞問題的背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變局第三十章 天子親軍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四十四章 邀宴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道戰第二十五章 春坊開講第一百零六章 紅娘子的復仇第一百五十七章 謝幕演出第一百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遼東風雲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