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攔截水滴

喬律返回到方舟號上,此時劉培強的情況已經穩定下來。

只要能夠得到救治,以流浪地球的醫療技術,治療基因導彈造成的疾病完全不成問題,甚至連疫苗都研發出來了。

不過與此同時,方舟號受到了亞洲艦隊的嚴密監視,周圍一共六百多艘恆星級戰艦在虎視眈眈。

顯然因爲喬律在艦隊聯席會議上的一席話語,讓他們對方舟號起了更大的警戒之心。

六百多艘恆星級戰艦停留在地球軌道上方,把方舟號給團團圍住,彷彿置身於一個由六百多顆耀眼的小太陽構成的光牢之中。

喬律對此不屑一顧,如同他們真要突圍的話,豈是這麼六百多艘恆星級戰艦能攔得住的?

只不過他並不需要這麼做,很快事情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方舟號上,擎天柱看着舷窗外的亞洲艦隊,對喬律問道:

“爲什麼要激怒他們?我們不是來幫助他們的嗎?”

然而喬律只是回答道:“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目前,方舟號完全停止了與流浪地球的通訊,因爲在解除了僞裝之後,方舟號上的一切也都完全處於智子的監視之下。

唯一能夠瞞過智子與流浪地球進行交流的方法,就是靈能者之間的心靈感應,並且要隔着這麼遠的距離,還需要相當高的靈能強度。

因此所有的對話都發生在無聲無息間,除了喬律本人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具體的計劃是什麼。

想要騙過三體文明,就只能用這種辦法。

此時北美艦隊和歐洲艦隊組成的聯合艦隊已經接近三體探測器,準備在土星軌道附近進行攔截。

聯合艦隊的編隊十分密集,這種隊形密度只有進行檢閱時才採用過。

按照正常的巡航編隊,戰艦之間的間距應該在三百到五百公里,二十公里的艦距,幾乎相當於海洋中的貼舷航行。

三大艦隊中都有很多將領對這種超密集的隊形提出異議,但採用常規隊形卻遇到棘手的問題。

首先就是參戰機會的公平性原則,如果以常規隊形接近探測器,即使逼近到最小的距離,編隊邊緣的戰艦距目標仍有幾萬公里之遙。

如果在對探測器的捕獲行動中有戰鬥發生,那麼相當多的戰艦就不能算做是參戰艦了,這將在歷史上留下永遠的遺憾。

而北美艦隊和歐洲艦隊都不能拆散自己的編隊,那麼哪個艦隊位於總編隊中最有利的位置就無法協調,只能把編隊壓縮到超密集的檢閱隊形,使所有戰艦都處於作戰距離之內。

採用檢閱隊形的另一個原因是:艦隊國際和聯合國都希望編隊能夠產生強烈的視覺震撼。

這與其說是對三體世界的力量顯示,不如說是做給人類公衆看的,這種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對兩個國際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目前,敵人主力仍在遙遠的兩光年之外,艦隊的密集編隊當然不會有什麼危險。

當然,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很快,聯合艦隊就在太空中看到了三體文明發射過來的探測器,其形狀就像是一滴水銀,這也是它被命名爲水滴的原因。

探測器呈完美的水滴形狀,頭部渾圓,尾部很尖,表面是極其光滑的全反射鏡面,銀河系在它的表面映成一片流暢的光紋,使得這滴水銀看上去純潔而唯美。

它的液滴外形是那麼栩栩如生,以至於觀察者有時真以爲它就是液態的,根本不可能有內部機械結構。

水滴的長度大概只有三米,與前來迎接它的,動輒就有海軍航空母艦的三到四倍的恆星級戰艦相比,簡直就是蜉蝣撼樹,螳臂當車。

更何況這樣的恆星級戰艦還有一千三百多艘,水滴卻只有一個,就讓雙方體積對比顯得更加滑稽。

要攔截這麼一個探測器,其實只要一架太空戰機就足夠了,但艦隊聯席還是堅持派來了這麼多艘恆星級戰艦,完全就是把這次行動當成了政治博弈的籌碼。

把政治鬥爭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這麼幹了。

捕獲行動是由一艘叫螳螂號的小型無人飛船完成的,螳螂號以前主要用於在小行星帶採集礦物標本,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有一支超長機械臂。

行動開始後,螳螂號越過了之前爲監視飛船設定的五百公里距離線,小心翼翼地向目標靠近。

它飛行的速度很慢,且每前進五十公里就懸停幾分鐘,由密佈在後方的監視系統對目標進行全方位掃描,確定沒有異常後再繼續靠近。

在距目標一千公里處,聯合艦隊已與水滴在速度上同步。大部分戰艦都關閉了聚變發動機,靜靜地飄浮在太空深淵之上。

巨大的金屬艦體反射着微弱的陽光,像一座座被遺棄的太空城,整個艦隊的陣列像是一片沉默的遠古巨石陣。

聯合艦隊中的幾十萬人屏住呼吸,注視着螳螂號這段短短的航程。

艦隊看到的圖像,要經過三個小時才能以光速傳回地球,傳到同樣屏息注視的數十億人眼中。

這時的人類世界幾乎停止了一切活動,巨樹間的飛車流消失了,地下大都市都籠罩在一片寂靜之中。

甚至連誕生後繁忙了三個世紀的全球互聯網也變得空曠起來,所傳輸的數據大部分是來自二十個天文單位外的影像。

喬律這邊也同樣得到了直播畫面,還是由艦隊聯席主動發送過來,能夠從更多角度進行觀看的珍貴畫面。

艦隊聯席的本意是讓喬律親自看看,聯合艦隊是如何取得末日之戰勝利的,以證明他所說的一切都是錯的。

第七百零六章 最後一擊第三百七十八章 薩爾那加世界艦第三十八章 春節十二響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空火力第六百三十七章?走向終局第四百零九章 行星發動機:新星衝擊第三百七十七章 星靈的弱點第八十六章 南半球新礦脈第十二章 太空戰狼第三百七十四章 新的目標第五百九十章 錫安大戰第二百零二章 T病毒與基因鎖第十四章 流浪地球的伙食標準第一百三十八章 紐約大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閃電風暴!第三百零七章 禪雅塔的請求第一百六十一章 艦隊覆沒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金比例與十進制第四百五十三章 歸零者的邀請第五百四十五章 奪船計劃第一百三十章 紐約前線基地第七百一十章 系統的真相第二十二章 父與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敵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先驅文明的實力第六百一十四章 襲擊的真相第七百一十六章 來自地球的饋贈第三百七十七章 星靈的弱點第三百七十九章 心靈屏障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空火力第二百九十一章 幽靈信號第三百八十三章 揭露黑幕第九十六章 中央科學院第四十一章 與納威人的交易第三百七十八章 地球出擊第五十三章 抵達新世界第七百一十六章 來自地球的饋贈第三百七十九章 心靈屏障第一百七十七章 位面往返傳送門第三百五十二章 暫時休整第四百二十六章 建立蟲巢第五十五章 雷雲式戰鬥裝甲第六百一十五章?面壁計劃第三百八十一章 引力彈弓加速春節十二響行星發動機火焰斬!第五百九十四章 遠征軍抵達第七百二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六百七十八章 章北海的結局第七十章 地球母艦計劃第六百七十九章 開始反攻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個地球的變化第三十四章 騎龍上艦老司機第六百九十一章 二向箔第五百八十四章 出來對槍第七百零四章 歌者的本體第六百零五章?智子工程第十六章 納威人部落第三百一十章 各方勢力行動第十五章 家園樹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式啓程第六十一章 手撕變形金剛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型納米裝甲第三百七十三章 地獄降臨第三百零三章 溫斯頓第三百三十章 守望位面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改造完成第四百三十章 先鋒衛軍團第五百章 光劍出鞘第一百一十章 集體的智慧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幕第三百七十九章 奈昂的底牌第五百七十八章 導火索第六百三十六章?量子領域的原理第三百六十一章 無法拒絕的條件第六百七十五章 萬日凌空第四百一十三章 武裝跳蟲第三百四十二章 召集隊伍第六百七十三章 流浪地球出擊第二百一十八章 環太平洋第三十四章 騎龍上艦老司機第六百四十章?以太粒子第七百零四章 歌者的本體第一百八十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五百五十二章 死星vs地球第四百九十二章 再次豐收第一百一十三章 潛入神盾局第二百零一章 復仇者的表現第四百九十二章 再次豐收第四百零七章 復仇者集結第二百五十七章 全人類之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毀滅前兆第四百零四章 八方支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事故第四百五十五章 奇異博士第六百四十四章?唯一的辦法第三百一十四章 三路攻勢第五百零五章?分頭行動第三百零八章 技術交流第九十三章 聯合政府的決策方式第六百五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四百二十章 瓦坎達的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