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一用海軍會操解決

(二百八十一)用“海軍會操”解決

榮祿知道他和德國遠東艦隊司令迪特里希認識,這個時候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暗指他有“通敵”的嫌疑?還是有什麼別的目的?

可那時候德國人是“友軍”啊?

難道是慈禧太后現在要他們想辦法收回青島,甚至不惜同德國人開戰?

按孫綱在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慈禧其實不是象後世好多書中描寫的那樣,被整個“妖魔化”了。她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制度培育出來的社會上層人士的代表人物,與那些“野史”的描繪正好相反,她生長在一個富有的滿族官僚家庭,養尊處優,入宮後的經歷也可以說一帆風順。雖然少年時代沒有受到足夠的文化教育,執政初期出現過錯別字連篇的笑話,但通過學習臣子爲其編寫的總結歷代統治經驗的《治平寶鑑》,學習書畫、閱讀小說、聽書和看戲,其見識水平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無論在經典文化和通俗文化方面,她都具體而微地體現了中國士紳階層所傳承的特有的中國傳統文化。

但是,當時的中國傳統文化已形成了僵硬的體系和制度。知識內容固定化、信條化,自我更新機制非常薄弱,而且缺乏與異文化平等交流的傳統。而這又是士大夫階層榮辱沉浮的基本憑藉,令人不敢逾越雷池半步。於是,造成整個中國出現了“制度性”的“羣體愚昧”。

在這樣的文化制度下,瞭解和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通常是少數人的行爲,且往往伴隨着或大或小的風險。中國上層羣體對西方先進文化的不甚瞭解,在慈禧身上地表現尤其明顯。

在她看來,朝廷花費巨資建造地鐵甲鉅艦,既然在對日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用來收復青島。也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不然的話。朝廷花那麼多地錢造船,用來做什麼?

可她恰恰不知道,德國和日本。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國力軍力,均不可同日而語。

話又說回來了,和德國開戰。那麼近在咫尺的其它歐洲列強會有什麼反應?

慈禧算是滿族上層人士當中比較有見識的了,可她地眼光,看不到那麼遠。

如果是李鴻章,就不會這麼想。

現在看來。榮祿的想現在收回青島的想法,應該也是慈禧的意思。

“當初德艦助我攻日,不幸中雷,我曾經安排彼就我船廠修葺船體,因有書信相答,後在日本與其有過數次會晤,”孫綱平靜地答道,“說起來有些熟,但青島事涉兩國。恐非私下協商能夠解決。”

“你有什麼辦法,說來聽聽。”榮祿又問了一句。看樣子,如果不給他一個滿意地答案,恐怕是不行了。孫綱的腦子在飛快地轉動着。

“爲今之計,若動兵以復青島,不免兩敗俱傷,爲他國所趁,莫若效古法之不戰而屈人之兵,”孫綱想了想。對榮祿說道。“據海軍章程規定,我之海軍每逾三年會操一次。由海署奏請簡派大臣會同北洋大臣出海校閱。不如借海軍會操之名,邀請德國海軍參加校閱,於青島洋麪舉行觀艦式,使德人見我海軍兵威,然後再借機向德人提出補約,即補充修改《膠澳租借條約》,許彼與我共用青島,如此一來,既向德人證明,青島之主權仍在我,僅借彼海軍存身之用,我民與德民在青島之地位相等,可自由出入青島,行商謀生,而彼不得欺壓我民。以此款補於條約內,求徐圖挽回,待他日有機可趁,再求收回。”

“你說的這個辦法很好,”榮祿讚許地點了點頭,指點着他笑道,“你是不是早就想過這麼辦了?我不問你還不說。”

“事關重大,這只是一個設想,能不能行,還得榮相和朝中諸公多方籌謀纔可,”孫綱笑了笑,說道,“榮相憂心國事,日夜操勞,既然見問,敢不實言相告。”

這幾句話他自己感覺說得有點“賤”了,不過沒辦法,眼前的畢竟是慈禧太后的寵臣,權傾朝野,而且還是他的頂頭上司加“正管”,不“拍”幾下是不行滴。

“你行事沉穩,見識卓越,纔算得上是真正的年輕有爲,”榮祿說道,“不象那個忘恩負義的人,名字帶有爲二字,哼哼,只怕未必有爲。”

榮祿的這句話讓孫綱不由得一愣,榮祿和康有爲“不對付”衆人皆知,可榮祿話裡的那句“忘恩負義”又是從何說起呢?

榮祿很快就給了他答案,他接着又自嘲地說道,“皇太后還曾經笑問我,你們不是好朋友嗎?因何相惡如此?我無言以對,今天和你說起來,慚愧之至,可別笑我啊。”

孫綱聽得吃驚不已,這意思是說,康有爲最初能夠進入朝廷,裡面還有榮祿地功勞不成?

難道,榮祿竟然也是當初康有爲的舉薦人之一?

這件事回頭得讓軍情處查查,倒不是爲了別的,他現在對這個“戊戌變法”的“歷史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越來越想知道了。

榮祿又和孫綱談了一些關於海軍會操一事的細節,這才滿意地告辭而去。

自己的這個“海軍會操”的想法其實在他腦子裡早就有了,他只是拿不準該什麼時候行動,眼下倒也可以說是一個機會,即使達不到完全收回青島主權的目地,也可以使德國人心有顧慮,重新考慮和評估與中國地關係,爲中國將來收回青島打下伏筆。

送走了榮祿,孫綱去了北洋軍情處,讓江穆齊查一下榮祿當初和康有爲有沒有聯繫,江穆齊很是奇怪,可能是覺得這件事眼下無關緊要,但他還是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孫綱的命令。

北洋軍情處地工作效率果然非同一般,工作人員很快彙集了相關信息請孫綱過目,孫綱看完後才知道,其實不光是翁同,張之洞、陳寶箴、孫家鼐和榮祿等有權勢的朝廷重臣都曾舉薦過康有爲,而且榮祿還是向慈禧太后舉薦康有爲的(不要忘了,袁大頭也是榮祿舉薦的)!

而後世的一些史書上明明寫着,康有爲欲除之而後快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榮祿!

榮祿雖然不贊成康有爲的“變法”,但孫綱從他的所作所爲看,他根本算不上是守舊派,自打榮祿接替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以來,對海軍的發展和孫綱的造艦計劃一直是持支持態度的,他還編練武衛三軍,大力加強陸軍軍備。面對朝中那些頑固不化的要恢復弓刀騎射的“蠢人”的指責和反對,他曾經說:“自火器盛行,弓矢已失其利,習非所用,與文科舉時文試帖之弊略同。”並上奏朝廷要求逐步廢止原有的“武舉”考試,以新式的武備學堂和京師大學堂取代。由於他的地位和權勢,這個建議很快就被採納了,中國的軍事制度因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能不說,有他的一份功勞在裡面。

榮祿反對“變法”,其實是反對“劇變”,而不是反對“漸變”。

作爲熟知歷史教訓,從後世穿越來的孫綱,現在對康有爲的這個“劇變”式的變法,也是很不以爲然的。

康有爲這麼弄,已經快把人得罪光了(據說翁師傅看了康有爲的《新學僞經考》時,有“真說經家一野狐也,驚詫不已”的話,張之洞也“忍無可忍”寫了《勸學篇》進行過反駁)。

看完了這些信息,孫綱有一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不過,好在現在李鴻章還在,有老頭子在朝中坐鎮,孫綱估計出不了什麼大亂子,朝廷現在沒空搭理自己,自己現在手頭經費又比較充足,索性放開了手腳,做自己想做的事。

上次英國人“慷日本人之慨”送給自己的那一大一小兩艘巡洋艦“河泉”號和“龍田”號,經過改裝完畢後,“龍田”號被贈送給了朝鮮海軍,被朝鮮海軍更名爲“光武”號,成爲目前朝鮮海軍的旗艦,“河泉”號被孫綱更名爲“海勳”號,加入了北洋艦隊。

據同艦而來的外籍船員講的,“海勳”號原來是巴西海軍的“奧米蘭特.塔曼達爾”號巡洋艦,被日本海軍買回來後更名爲“河泉”號,參加過進攻朝鮮的戰役,並作爲遠洋襲擊艦侵擾過中國海岸,後來在東京灣被英國海軍解除了武裝並俘虜。

因爲它速度較慢,所以沒有參加“壹岐海戰”,僥倖沒被“龍揚”號的巨炮擊毀,不然的話,孫綱可能就撿不到這條船給北洋艦隊了。

二百五十九揹負式炮塔和給臺灣的壯陽藥一千零二十五復仇心切的俄國人四百七十四用艦炮給孩子放響聽七百九十九魚雷之夜八百二十七試探一千三百六十三歷史的不一樣重現八百八十特殊的會面一千二百二十一地毯式轟炸十五說動老狐狸賭一把出世八十一電話局和鐵路聖訓對戰一百五十一絕不後退一千二百七十二計劃一千三百八十三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一千二百四十一鐵血太平洋六九百七十一暴走的日本潛艇五十五二愣子山東艦長九百九十馬尼拉和約一千二百三十七鐵血太平洋二一千三百九十四崩塌和掙扎九百三十一貝蒂程璧光問對一百三十七宣戰一千三百二十七鐵在燒十二中堂召見六百八十五差別巨大的穿甲彈三百六十一決戰開始一千零四十九血火日德蘭壯士斷腕六百零一打破堅冰的開始二百零一就這麼跑題了一千三百二十六地中海之夜八百七十九政治制度的變革一千一百零八海原地震一千二百大屠殺八百二十六更多的利劍七百八十九再次告捷九百六十三華夏超級當鋪裡的死當一百九十六準備自己的槍桿子一千零七十九迂迴敵後七百六十一出征的第二太平洋艦隊三百六十五得勝一千三百八十九長空震宇一千三百八十一不一樣的三位一體一千三百七十二新一輪親密接觸五百三十三國魂之鑄一千四百一十世界軸心的真面目六百零一打破堅冰的開始一千二百一十五大橋之戰七百三十一幕後英雄七百九十七傾覆一千四百零四密謀集團一千二百二十八傘兵三十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五百七十四劉步蟾和驅逐艦一千三百四十四大西洋上的羣毆五百四十八雙皇峰會三百零三弄個東方火藥桶一千一百五十六平叛二十六血戰大東溝六百六十六空中巨龍一千三百六十七空中坦克殺手二百九十二禍水東引一千一百九十響亮的一巴掌九百零三次要對手六百六十八消失了的俄國艦隊一千三百零三登陸澳洲一千二百六十羣魔亂舞七百九十馬卡洛夫的失策四百九十四知子莫若父一百八十三美國船和德國船一齊玩爆炸一千四百一十八大司馬史歸去一千四百零二找回來的原子彈和對美國的處理問題五十七風水和國運六傳說中的英雄工業母雞的笑四百七十一來自阿根廷的四大金剛二百一十明石來拜三百九十七農業部長孫中山三百六十東省義軍二百八十九陽光總在風雨後六百五十三救援四百三十五原來是勸告五百三十五拖拉機和蒙古一千零四十六血火日德蘭悲劇和失職八百八十八互相狙殺三百七十一準備談判一千三百二十一地中海的大行動三百七十八連打帶談一千一百四十五一千零二十二潛艇的力量一千二百四十六鐵血太平洋十一三百七十七惦記上了俄國船七十九終於有釘子了五百五十六親自操刀的阿富汗聖者六百三十一戰爭幕後的一些事一百三十四談判七十七終於批准了六百九十二突擊八百五十初到軍情總處一千二百四十鐵血太平洋五三十八買來的智利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