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兩人到青雲觀門口時,清虛子和阿寒正好出來,身後還跟着小道童福元。

看見沁瑤和藺效,清虛子立即止步,阿寒卻臉上一喜,大步迎過來道:“阿瑤!世子!”

見馬車上堆着許多東西,知道是沁瑤給師父送的節禮,不必等沁瑤開口,便自動自覺上前攬了幾大包在懷裡。

福元料着裡頭少不了好吃的,也喜笑顏開地上前幫着提包袱。

“師父估摸你快來了,正要出來迎你呢。”阿寒笑呵呵的,一邊往觀內走一邊回頭說話。

清虛子立在觀門口看着沁瑤和藺效,臉上看不出喜怒,只端着架子說一句:“進來吧。”便負着手回了觀內。

這話雖說得含糊,卻並沒有將藺效撇開的意思,

沁瑤有些意想不到,瞬間眼睛一亮,忙高高興興應了一聲,拉了藺效道:“走吧。”

兩人進內,藺效忍不住環顧觀內的景緻,想着沁瑤小時在這長大,只覺觀中一草一木無不親切。

幾人到了後院,阿寒和福元將節禮徑直搬到清虛子的臥房,又給藺效泡茶奉點心,忙得不亦樂乎。

沁瑤也沒閒着,將包着匣子的包袱皮打開,裡頭的東西一一給師父過目。

“這是頭兩日我哥哥衙門裡發的南橘,我嚐了一個,甜中帶酸,可好吃了,就拿了兩筐過來。”

“這是阿孃前兩日做的綏餅,記得去年您和師兄都說好吃來着。”

“還有耶律大娘做的金鈴炙和紫霜糕,知道是送到觀裡來的,特做了素餡。”

“這一屜裡頭是高麗蔘並銀耳,這季節煮了湯喝正好……”

最後掏出個極精緻的小食匣子,“寶榮齋新出的桂花糕,我書院裡的同窗說好吃,我便多買了幾盒,想給您也嚐嚐。”

邊說邊順手從匣子裡拿出一塊,遞給在一旁害饞癆似的小福元。

藺效在一旁看着聽着,想起自從母妃去世後便變得格外冷清的思如齋,依沁瑤這閒不住的性子,等她嫁給自己,思如齋恐怕會如同注入一股歡快的清流,再次熱鬧起來,

想着想着,不由生出好些期盼。

清虛子雖時不時嗯一聲,算作對沁瑤的迴應,餘光卻盯住藺效不放,見他靜靜坐於窗前椅上,身直肩正,舉動從容,當真教養一流。

對比之下,阿寒顯得何其粗憨無狀,心不由隱隱痛了一下。

沁瑤跟師父一一交待明白,便要將幾個食匣收到牀旁的大櫃子裡,打開櫃門,整理了一通,忽見最上面一層擱架上放着一個一尺見方的錦盒,被一衆盒子擋在後頭,極不打眼。

沁瑤見這錦盒眼熟,記起以前似乎也在觀裡見到過,忍不住拿下來打開一看,見裡頭是些不認識的奇異草藥,心裡越發明白,知道這草藥多半都是師父從胡人手裡買回的來,師父似乎每年都要買上一回,也不見拿來煉丹,不知是做什麼用的。

清虛子剛將帶着幾分澀意的目光從阿寒身上收回,擡頭見沁瑤正捧着那錦盒細研究,面色微變,忙起身將錦盒奪過來道:“這東西可不敢讓你玩,弄壞了可一年都沒地方買。”

沁瑤知道師父寶貝這東西,倒也不覺得驚訝,只嘟着嘴道:“就看一眼,至於麼。”

清虛子不接話,親自將盒子鎖到牀後一個小櫃子裡,將鎖匙慎重地收到懷裡,坐下後,怕沁瑤還要追問,忙轉移話題道:“上回你送來那遊魂爲師已經瞧了——”

沁瑤果然更關心那半頭鬼,立即接話道:“您已經瞧了?那個人是不是死得有些古怪?”

清虛子低頭撫髯,良久才道:“這人是因頭骨被利器削去而死,死前不知什麼原因跟妻子分離,一股怨氣積聚一身,死後這才徘徊不去。爲師當日見了這鬼的死狀,百思不得其解,不知什麼樣的邪祟有這等能削骨如泥的武器。誰知昨日緣覺那老禿驢來找我,說青竹巷出了古怪,世子請他前去除祟,我聽他形容那邪物的樣貌,忽然想到,這半頭鬼會不會是被那鬼劍士所殺?”

“鬼劍士所殺?”沁瑤倒沒想到這一層,“那日聽馮大哥說過,這幾人的屍首是在長安城郊發現的,那鬼劍士莫不是殺了這些人後,又潛入了長安城繼續作祟?可那半頭鬼的夫人又去了哪裡呢?”

“半頭鬼竟是死在長安城郊?”清虛子大出意外,“那爲何會飄蕩到了你們書院?”

“我也不知道。”沁瑤搖頭,這是她這些時日以來最想不明白的一點,像半頭鬼這樣新死不久的遊魂,空有一腔怨氣,卻因尚未修煉出煞氣,多數只能徘徊在死時的所在,沒有四處飄蕩的本事,這半頭鬼竟能由城郊一路行到雲隱書院,想想也真是夠出奇的了。

想了一回,清虛子想到一個可能,問沁瑤:“你們書院近日可有古怪?”

沁瑤極力思索了一陣,“上學時帶了羅盤,可指針從未轉過,也不見任何陰寒之氣。”

清虛子蹙眉道:“難道是被人有意引到書院?”

藺效在一旁聽了,想起因沁瑤所託,前兩日倒向劉贊打聽了一些此案的底細,來的路上不想煞風景,眼下既然清虛子已經開了頭,便從懷中掏出一張紙箋道:“這幾名被削掉頭骨的屍首是在千仞山山腳下發現的,死的是一家人,足有七個,有老有小,只缺當家主母。男主人叫周恆,是青州布商,因夫人貌美,被當地一名新上任的李刺史的公子看中,其後這李公子便常到他店中尋事。周恆不堪其擾,這才舉家搬遷到長安,誰知來時路上便遭了毒手。劉贊他們在千仞山左右尋了許久,都未找到周夫人的屍首,現今已派人到青州去抓那位劉公子去了。”

清虛子和沁瑤對視一眼,擄走想要擄走的人,殺死不相干的人,怎麼看怎麼像那位李公子所爲。若不是他們見過死者魂魄,知道此案跟惡煞脫不了干係,說不定也會懷疑那人身上去。

藺效想了一會,開口道:“即便此案真有惡煞作祟,也不能就此便排除青州那位李公子的嫌疑,當務之急,是要確認此人是否參與其中,還有那位周夫人到了何處,究竟是死是活。”

清虛子深以爲然,接話道:“緣覺這幾日一直在查此事,說不得有些發現,明日需得去趟大隱寺纔是。”

忽然福元跑進來道:“道長,外頭來了一位客人,急請道長出去呢。”

清虛子有些意興闌珊,懶懶問:“那人說了是什麼事麼?”雖然清虛子很願意道觀多來些生意,卻也不想大過節的出去奔走。

“說是家中小姐丟得離奇,請道長幫着去尋人。”

屋內諸人都是一驚:“什麼?”

清虛子立刻起身道:“我這就來。”

收拾了一通,喚了阿寒同他一道出去。

沁瑤忙跟上道:“我也去。”

清虛子本已走到門口,聽了這話,回身看沁瑤一眼,“今日中秋,你爺孃還在府裡等着你吃飯,就別攙和了,等爲師和你師兄先去探探虛實再說。時辰不早了,你先跟世子回去吧。”

自顧自領着阿寒走了。

沁瑤猶豫了一會,想着阿孃一大早便起來張羅午膳,若不回去,確實有些掃興,只好作罷。

回去的路上,藺效對沁瑤道:“此案不光劉贊等人在全力查辦,連道長和緣覺方丈都已參與其中,若真有邪祟作怪,想來過不多久便會水落石出,你這幾日不如在家中多休息休息,也免得奔來走去的,徒增勞累。”

沁瑤點點頭,過了一會,又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藺效向來尊重她的意願,甚少干涉她的行動,眼下卻生怕她爲了此事勞神似的,難道是怕她應付不來那邪物,惹來危險?

藺效見沁瑤困惑地望着他,耳後一熱,輕咳了一聲道:“過些時日康平及笄,皇伯父宴請百官,多半會在那日宣佈賜婚的聖旨——”

還有一句話未說出口——賜婚之後,婚期怕也就不遠了,沁瑤還是……將注意力多多放在備嫁上罷。

沁瑤琢磨了一會,漸漸恍悟過來,紅着臉瞧藺效一眼,道:“好吧。”

————————————————————————

因是中秋,晚上宮宴時人來得十分齊全,不光德榮公主一大家子,就連大病初癒的瀾王也早早到了。

喝至酒酣耳熱,皇上笑着對瀾王等人道:“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連康平都要及笄了。”

衆人飲酒的動作皆是一頓,靜了片刻,忙順着皇上的話熱烈討論起康平的及笄禮來,可心裡都明鏡似的,康平及笄在即,幾個孩子的婚事自然也不遠了。

吳王藉着飲酒,目光灼熱地看向夏芫,見她端坐着慢條斯理地飲酒,一舉一動無不嫺雅文靜,可臉上卻毫無喜色,不由一怔,轉念一想,阿芫白日曾犯過胸口痛的毛病,眼下莫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這樣想着,疑惑頓時轉爲憐惜。

德榮細覷着夏芫的神色,只覺自從書院回來,女兒便有些悶悶不樂,此刻臉色更是顯見得難看,便悄聲問她:“怎麼了?可是身子有些不適?”

夏芫掩袖咳了一聲,柔聲道;“剛纔喝酒喝得急了些,這時候已好了。對了阿孃,康平要我今晚留在宮裡陪她,不知阿孃可同意。”

德榮訝笑道:“你們平日在書院時便總在一處,什麼話非得今晚說?”

說話時聲音不低,那邊康平又離得近,聽見這話,忙離席跑過來道:“七姑姑,我有好些話想跟阿芫說,您就同意了吧。”

德榮拗她不過,只好笑道:“好好好!依你們。”

一時筵散,藺效自去安排底下將士,因是節下,取消宵禁一日,長安城內外熱鬧得厲害,皇宮需得加強禁防,不止藺效,許慎明也留在宮中。

巡完一圈,藺效正欲回值房,走至荷花池時,遠遠便看見湖心亭立着一人,身姿纖細,嫋嫋婷婷,依稀有些夏芫的影子。

回值房只有這條路,要過去必須得經過湖心亭,藺效緩緩停下步子,淡淡看了那亭中倩影一會,忽道:“再巡一遍。”

轉身仍返原路去了。

身後幾名將士都是一怔,偷偷看一眼湖心亭,也忙跟着藺效走了。

藺效前腳剛走,另一側忽走來一個修長的身影,見到亭中的夏芫,臉上露出笑意,快步走到亭中道:“阿芫。”

夏芫嘴角高高翹起,回頭一看,臉上的笑意頓時僵住:“七哥哥。”

吳王心裡疑惑的感覺一閃而過,笑得有些勉強道:“怎麼這副神情?不是你約我來的麼。”

夏芫心念轉了幾轉,立刻意識到自己遭了暗算,忙緩了緩神色,用嗔怪的眼神看着吳王道:“七哥哥來的時候一點動靜都沒有,險些被你嚇死。”

吳王疑慮頓消,忙笑道:”是我的錯,是我的錯!你身子骨弱,下回七哥再不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