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論道

灰袍男人模樣陌生,面白無鬚,看五官,約莫四十來歲。頭髮卻潔白如雪,光澤如銀,被一根石簪插成道髻。

李蟬心神有些恍惚,但也知道,這大青蓮是青雀宮的禁地。此前他已偷學一篇法門,這回,又闖入青蓮內,被人看見,恐怕難以善了。

他揖手道:“誤入此地,請前輩見諒,我這就走了。”

灰袍男子對李蟬微微一笑。

“走什麼?這又不是我的地方,你大可隨意。”

李蟬一怔,瞥向身邊的銅壁。

“這些法門,我也能隨便看?”

灰袍男子點頭。

“當然,昔年人祖熔天下金,鑄大青蓮,本就是向衆生顯化萬法,不分貴賤。這些法門,人人都可以學的。”

這說法流傳得很廣,不是什麼秘密,但李蟬從沒當真,聽灰袍男子這麼說,他問道:“那後來爲什麼……”

灰袍男子道:“後來麼,說來有些話長。這世上的人,有聰慧的,有普通的,有愚笨的。法門晦澀,普通人看不懂原文,只能靠那些聰明人的註解,才能勉強修行。至於笨人,就算有人註解,有人教授,也摸不到修行的邊。這麼一來嘛, 人人可學的法門, 就逐漸落到聰明人手裡了。”

李蟬若有所思, “原來是這樣。”

灰袍男子微笑,“我卻不會阻你。”

大半年前,李蟬以被逐出青雀宮爲代價, 才換來一篇《二十四真》的法門,這時卻能隨意觀看大青蓮內萬千法門, 一時覺得有些不真實。

但機會難得, 誰又捨得錯過, 他看向身邊的銅壁,壁上是一篇種道的《燃燈法》。

雖然多看一門種道法, 可以映證修行,但李蟬不知自己能在這待多久,便轉向尋找其他法門。

他沿着蓮臺邊沿, 一瓣一瓣看過去, 《遊神御氣法》、《造化天書》、《神女還劍》……

三千六百神通, 八萬四千法門, 李蟬只需摘得其一。

但這時候,又彷彿是乾渴者入了一片果林, 眼前有道果萬千,不知該摘哪顆纔好。

不知什麼時候,他已把蓮臺繞過一圈, 又回到原處。

灰袍男子仍在原地,對他說:“你甚至都沒種道, 這時候就敢貪多麼?”

李蟬如夢方覺,不再去看銅壁, 心中迷茫頓消,鬆了口氣。

“不敢。”

灰袍男子微微一笑, 走向下蓮臺的甬道。

“這邊來。”

李蟬回望一眼銅壁,心中有些不捨,再回頭,灰袍男子已走進甬道,變成晦暝燈光下的一抹背影。

李蟬加快腳步,跟了上去。

他跟着灰袍男子走下大青蓮,經過西門口的鶴頸油燈,又走進呼嘯的雲風裡。

眼前是浮玉山絕顛的峭壁,峭壁旁佇着一間六角亭。灰袍男子的青布鞋踩過潮溼的山石,走進亭裡。

亭中央,兩席竹墊夾着一個石墩。

石墩上刻着縱橫各十九道棋盤線,卻沒棋子,上邊放着一些碗盞,天元處落着一座小青蓮,形制跟那遮天蔽日的大青蓮很像。

灰袍男子在石墩邊回頭。

“坐吧。”

李蟬坐到右席處,灰袍男子則坐到他對面,拿起一個空瓷碗,向着雲霧裡一兜,把瓷碗放到李蟬面前。

那碗裡已盛滿七分茶水,熱氣嫋嫋,透過茶湯,看得見碗底的青釉雙魚圖。

李蟬端碗,試探着一啜,茶水香氣馥郁,如一團熱霧,散進四肢百骸,手臂、虎口的傷開始發癢。他本不覺得口渴,卻忍不住一飲而盡。

“喝那麼急, 接下來喝什麼?拿來。”灰袍男子伸手。

李蟬把瓷碗遞過去, 灰袍男子又如法炮製,向雲霧中盛出一碗。

李蟬接過碗,“多謝。”

“無妨。”灰袍男子微微一笑,“幾天前你對鉤明隱星講的那個故事,講得很有意思。那個冬生,本來心懷好意,卻辦錯了事。妖魔精靈之類,身具神通,人卻生來孱弱,二者相處,猶如猛虎和雉兔,就算沒有壞心,也難以共存。你覺得呢?”

“也不能這麼說,人與人之間,也有不能共存的。”

灰袍男子道:“你倒是想得通透,難怪你要這樣煉二十四神。”

他打量着李蟬凝鍊神紋的位置。

李蟬託着瓷碗,嘆道:“這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灰袍男子搖頭,笑道:“那冬生的故事,我挺喜歡,我也給你講個相似的故事吧。”

李蟬放下瓷碗。

“洗耳恭聽。”

……

多年以前,亂世方終,朝代初替。

有一位舊朝之士,不願侍奉新朝,隱居到空桑山下。

隱士本來有一子一女,兒子卻戰死沙場,這是隱士最悲痛的事。因思念亡子,隱士進空桑尋來一塊頑石,回憶亡子的樣貌,琢成石人,放在書房,每日相伴讀書。

某年春耕時,隱士未能借到耕牛,眼看要荒廢了春耕,一夜過後,卻見地已被耕好。犁上泥土仍溼。隱士驚異之餘,細心查探,便發現石人身上,沾了許多泥痕。

隱士發現石人成精,卻不害怕,反而向石人傳授畢生所學,要石人叫他阿父。

隱士的女兒也接納了石人,石人喚她阿姊。

石人天資聰慧,學雕刻不過三日,就雕成一隻石馬,贈予阿姊。學棋不過一月,就能把曾是舊朝國手的隱士,殺得片甲不留。隱士每每輸棋,必定嘆息,說石人學什麼都一點就通,唯獨不通七情六慾。

石人與阿父阿姊長大,覺得自己跟人沒有兩樣,於是心生不服,時常喬裝成人,出入市井,如此數年,學了許多世俗之理。

一日,阿姊出嫁前,來問石人新婿如何。石人雖不捨阿姊出嫁,卻賦詞一篇,祝她燕爾新婚。

又一年,石人已學盡隱士所知,向隱士辭別,要遠遊求道,隱士嘆息不已,把石人送上行船。

他辭師下山,再回故地,卻見昔日家宅荒草沒腰,隱士已入墳塋。

尋至阿姊夫家,才從阿姊兒子口中得知,阿姊前年病死在榻上,死前扔懷抱一匹石馬。

石人於是不再遁世求道,爲彌補愧疚,一心輔佐阿姊的後代。

阿姊夫家姓趙,在亂世中耕耘數百年,成了當年的大楚王朝。

石人見過王朝興替,見過人心多變,歷盡紅塵中事,終於再度遁世,求成道之法。

他遊歷天下,又兩百年,神通大成,終於準備跳出這方天地,成就大道。

……

山亭裡,李蟬把第二碗茶喝了大半,問道:“成道非要跳出這方天地麼?”

灰袍男子道:“金鱗化龍,豈容於溪中?”

李蟬喃喃道:“那友人做了什麼,竟能讓他放棄成道?”

灰袍男子搖頭,“友人並未讓石人放棄大道,只是與他論道一番,叫石人悟出了另一番道理。”

“什麼道理?”

“這就要說到道爲何物了,就拿你修的《二十四真》法門來說,按一般的修法,要順應天時,修的是‘見天地’。何謂見天地?且看。”

灰袍男子捏住石墩上的小青蓮,輕輕一轉。

浮玉山上大青蓮,亦隨之一轉。

轟隆!

日升月落,如伎人掌中跳丸。

前一刻,天清如碧,一轉眼,斗轉星移。

浮玉山上桃花開了又謝,玄都楊花散如飛雪。

才聽罷驚蟄雷動,又見到清明煙雨。

“春。”

灰袍男子語氣雖輕,落在李蟬心中,聲如雷霆。

青蓮再轉。

舊皇城裡夏氣仍清,江都宮畔芙蕖滿池。

街頭巷內暑氣如蒸,近城郊野蛙聲蟬鳴。

“夏。”

青蓮三轉。

滺水滾滾,落木蕭蕭。晴空之上,一鶴排雲。

黃葉丹楓,煙波浩蕩。天高雲淡,西風如刀。

“秋。”

青蓮四轉。

愁雲慘淡,寒裘似鐵。大江遼闊,千里冰凝。

北風捲地,鵝毛飛雪。天地昏瞑,萬物伏藏。

卻仍有青松不倒,白梅香寒,靜待一元復始。

青蓮一轉,觀盡二十四時,李蟬心神震動,喃喃道:“這就是見天地。”

灰袍男子放開小青蓮,“你的道呢。”

李蟬想到與母親別離的漁家女,想到畢生獻於劍中的老鐵匠,想到常隨魔、蒼狴、妙音鳥、冬生,想到十餘年來,見過的諸多妖魔。

他說:“衆生也在天地中。”

灰袍男子擊掌,讚道:“善!此即謂‘見衆生’。”

“見天地是道,見衆生也是道。”

“見衆生……”

李蟬喃喃自語,眼中迷茫之色漸去。

他的意識逐漸清醒,眼前的雲霧愈發迷濛,山風漸隱,灰袍男子的面目,也逐漸變得模糊不清。

李蟬還有許多疑問,但灰袍男子已隱入霧中,他喊道:“那位友人呢,他成道了麼?”

……

李蟬睜開眼。

大青蓮、雲霧、山亭、灰袍男子,都已不見。

前邊,天幕未明。

一百一十七:使者一百四十四:元服七十六:尋書(四)四:妖蹤六:玄都驛內第246章 九十五:大雨第248章 九十七:雨停四十:一闕第199章 四十八:下棋六十:磨鏡春閒看落花(八)一百一十三:問罪三十八:覆水成畫第217章 六十六:十方甘露三十五:犀狐第257章 一百零五:妖書七十五:尋書(三)三十二:移神定質一百一十三:問罪第255章 一百零三:殘陽五十九:磨鏡春閒看落花(七)五十七:磨鏡春閒看落花(五)十八:五境四境五十:開張第260章 一百零八:妖書案(一)四十六:變舌十七:妖宅(下)二十:大相國寺十七:密旨一百一十一:神鳥八十四:全家福一百一十五:叛道十二:不見紅藥立橋頭二十六:眉間青(三)一百二十五:邀禮一百四十六:爭執八十:刺客之道第176章 二十五:接風第260章 一百零八:妖書案(一)九十:佈防今夜或許無第247章 九十六:困龍十:有女通靈六:收妖第218章 六十七:對策七十四:一夜魚龍舞(八)一百一十二:擅闖八十八:若死而復生第183章 三十二:筆君八十九:西行之因十三:清濁第188章 三十七:神仙七十五:尋書(三)八十三:神圖一百三十八:銅鏡九十六:大貓九十二:緝妖十四:玉京一百一十八:現身八十二:天象(中)九十三:應對搜查一百三十:歸家一百一十一:神鳥二十五:眉間青(二)第242章 九十一:門生第185章 三十四:求墨七:蜃氣一百一十:拿下七十八:尸陀林五十二:登門第260章 一百零八:妖書案(一)第186章 三十五:邀約八十九:西行之因第204章 五十三:贈譜八:街市五:泥胎彩塑一百四十:聶空空(感謝jadsss盟主)三十五:犀狐一百四十五:相約七十五:一夜魚龍舞(九)第248章 九十七:雨停第253章 一百零一:虹光一百四十八:出遊一百一十二:擅闖一百二十九:監印第186章 三十五:邀約一百二十七:論道一百三十一:宴飲八十九:西行之因四十一:離魂一百一十六:斬妖第250章 九十八:又是一年秋一:鴛鴦眼一百二十九:監印一百四十一:指點二十七:眉間青(四)六十四:規矩第183章 三十二:筆君第183章 三十二:筆君第192章 四十一:功過第253章 一百零一: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