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登陸戰(上)

初次登上十九世紀英國風帆戰列艦的陳新元,就像一個好奇寶寶一樣,登上船不久便跑遍了所有船艙。對於一個從後來穿越過來的武器發燒友來講,風帆戰列艦也是他前世很感興趣的東西,自然懂得這種軍艦的分類等級,以前也在網站看過許多風帆戰列艦的圖片,所以說對這種船他並不陌生。

可是即便如此,陳新元參觀完這艘軍艦,還是被震驚到了,這艘軍艦上裝備了大大小小一共八十門大炮,即便是口徑最小的十二磅炮,拿到清軍那邊,也是一門超級重炮了。

清朝的造炮技術,是一年比一年退化,明末清初的紅夷大炮,重量在2500斤到3000斤之間,可以發射八磅到十二磅的炮彈。而到了鴉片戰爭時期,重達7000到8000斤的大炮,看起來十分威武,卻只能發射十磅左右的炮彈。

再說造炮工藝,英軍艦炮的炮膛內壁光滑整潔,他們把蒸汽機運用到造炮上。英國人採取先鑄成實心圓柱形金屬鑄件,再用以蒸汽機帶動的鏜牀鏜鑽成炮管的方法,來科學鑄炮。造出來的炮自然是口徑統一,內壁光滑。

而清軍的火炮簡直是粗製濫造,舉個例子,廣東水師提督的關天培爲了鞏固海防,曾組織人手鑄造了一批新炮,但在試射時頻頻發生炸膛現象。關天培仔細查看火炮後發現,這些新造的火炮內外凹凸不平,其中最大的凹陷居然可以倒入四碗水而不溢出,實在讓人瞠目結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鑄炮技術落後外,還因負責造炮的各級官員貪污經費,一再偷工減料。

清軍那些所謂的巨炮,就連同英軍巡航艦上的小炮相比都比不上,射程不如,精度不如,威力也不如,更別說和戰列艦上的大炮相比了。

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寫的一篇文章上面寫到:中國的戰艦龐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有着席帆、木錨、藤纜……

中國*粒子粗糙,大小不一。發射後留下的臭味,顯然是因爲含有硫黃過多,它們受到空氣的影響後很快就分解了,在紙上留下黑點和溼氣。知道這點以後,我們就能理解爲何中國大炮缺乏擴張力了,這是凡看過它發射的人都能注意到的。

許多大炮是葡萄牙或荷蘭造的,各個時代、各種長度、各種形式、各種口徑都有,其中不少已陳舊不堪,百孔千瘡,以致無用,名副其實的海軍大炮一門也沒有。安裝在帆船上的野戰炮或攻城炮,情形也是如此。土炮是中國人鑄造的,而我們相信一般是鐵的,其炮膛不像歐洲大炮那樣鑽得平滑;炮架只是一種木架或固定的炮牀,上面用藤把炮捆住,因此炮只能直射,極難瞄準任何目標,除非目標就在炮前面。虎門周圍的炮臺就是安裝着這種光怪陸離的大炮

中國的火繩槍是製作粗劣的武器,子彈多是鐵的,他們不知道有刺刀這種武器,燧發槍、*、手槍和其他的火器都不用。

毫不客氣的說,英國人打這樣的軍隊,比打海盜都要輕鬆。

正當陳新元在艦上參觀的時候,突然有人在他背後拍了一下肩膀:“親愛的陳,很高興我們又見面了。”

陳新元轉過頭來,看到站在自己身後的是曾經幾句話就幫了他大忙的路易·特里戈修士。見到特里戈,陳新元驚喜的問道:“尊敬的特里戈修士,您怎麼也來了?”

“喔,陳,你可能不知道吧,我不僅是一名牧師,也是醫生。馬上要打仗了,也許會有戰士受傷,我的任務,是幫助那些受傷的戰士。”特里戈道。

“不過打一羣裝備低劣的海盜,難道還會出現傷亡?”陳新元疑惑的問道。

特里戈表情嚴肅的說道:“海盜的裝備和我們比起來是低劣了,可是他們比清國的裝備卻要好得多!他們的大炮和我們的相差無幾,只是數量少點,口徑小點。海盜同樣裝備了燧發槍,有我們的褐貝斯步槍,也有法國產的沙勒維爾步槍,還有西班牙產的步槍,普魯士產步槍,雖然型號複雜不一,卻是標準的制式裝備,面對這樣的敵人,我們可不能掉以輕心。另外,你別以爲海盜都是中國人,事實上各國人都有。”

通過特里戈的介紹,陳新元算是明白了,海盜的武器比清軍要好得多,畢竟那麼多年來,海盜搶劫了不少武裝商船,槍和炮都可以搶到。另外,海盜也不是都是中國人,有一些歐洲活不下去的,又不肯去殖民地工作的人,或者是一些犯了罪被通緝的歐洲人,還有一些海盜是日本人、朝鮮人、越南人,總之歐洲人人亞洲人都有。

懸掛着米字旗的艦隊在大海上航行了一個晚上,次日凌晨四時,英軍艦隊抵達下川洲海域附近。

四周海面仍然漆黑一片,旗艦梅爾卡維號戰列艦打出燈語,讓兩艘巡航艦在海面待命,進攻時間定在早晨五點半。

英軍指揮官香港副總督德義立少將掏出懷錶,看了一眼時間,才凌晨四點二十分。

“讓炮手們起牀了,去準備一下。昨晚工作的水手下艙去短暫的休息,換班的水手到上層甲板來,準備把小艇放下去,讓步兵登陸。”德義立下了一系列命令。

所有的英國人和印度人開始忙碌起來,睡了一夜的炮手和搭乘軍艦的步兵被叫醒。

陳新元也醒來了,燈光昏暗的艙內,穿着大紅色軍服的英國士兵和穿着淺綠色軍服的印度士兵已經起牀,士兵們仔細檢查步槍和刺刀,先用通條桶一下,看槍膛內是否有子彈,又端起沒有裝填子彈的步槍扣動扳機,看是槍機是否失靈。

“孩子們,大家準備登船了,再過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就要開始登陸了。”負責指揮陸軍的士他花利上校對船艙內的步兵大喊道。

士他花利的目標是香港總督,所以他必須立下軍功,能升爲少將,這樣副總督德義立離開香港之後,他就能接任副總督,今後纔有機會升爲總督。

英軍士兵和印度士兵登上小艇,戰列艦上的水手緩緩搖動滑輪,把小艇從軍艦上放下。陳新元也坐在一艘小艇上,他的身邊坐滿了懷裡抱着線膛槍的輕步兵。

“中國人,好好看看,我們是怎麼打仗的。”一名嘴裡叼着雪茄的輕步兵說道。

這些由神槍手組成的輕步兵,他們的軍餉可是比線列陣步兵高多了,同騎兵炮兵相當,每個月可以拿到五英鎊的工資。而一名普通的線列陣步兵,一個月還不到一英鎊。

“你們都是老兵了?”陳新元問道。

“那是自然,我們一開始也是線列陣步兵,身經百戰活下來的,每個人都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我們專克敵人的線列陣步兵。”那名輕步兵回答道。

“既然你們那麼厲害,爲什麼英國軍隊不全部裝備線膛槍?”陳新元不解的問。

那名輕步兵哈哈大笑道:“我們是經驗豐富,槍法準,才能當上輕步兵,也叫散兵。可是我們有個缺點,正因爲是散兵,不能結成密集的陣型,所以很怕騎兵。而他們線列陣步兵是不怕騎兵的。”

正在說話的時候,幾名印度水手已經划動船槳,小艇緩緩向前方的島嶼劃去。

第360章 裝甲列車(三)第238章 新式武器(上)第207章 捻軍起事第144章 長毛短毛第118章 西洋大輪船第137章 烽煙遍地(一)第9章 排隊槍斃第315章 馬納薩斯戰役(下)第189章 太平軍破長沙第434章 艦載機(八)第419章 普軍渡河第246章 水冷式機槍第302章 襲擾美軍第397章 聯盟國統一(一)第153章 解永安之圍(中)第184章 薩摩藩認慫第474章 潛航印度洋(一)第102章 大獲全勝(下)第137章 烽煙遍地(一)第427章 艦載機(一)第425章 普法停戰協議第354章 慘烈巷戰(四)第447章 裝甲車(四)第98章 劉羅首戰第168章 黃家滿門忠烈(上)第379章 空襲(四)第439章 華人的抗爭(二)第31章 奪島之戰第270章 日露之爭第397章 聯盟國統一(一)第329章 武器還是戰術第219章 北伐計劃第103章 維多利亞女王第35章 抵達新加坡第91章 奇襲巴達維亞第185章 前往江戶第250章 拿破崙三世第232章 八里橋之戰(三)第146章 永安防禦戰第376章 空襲(一)第230章 大沽口之戰第394章 美利堅未來去向第128章 起義前夕第36章 海峽殖民地總督第251章 美國威脅論(上)第475章第104章 英國子爵第472章 敵後特種戰(七)第376章 空襲(一)第229章 進入渤海灣第38章 清軍來襲第461章 英國阿富汗(二)第156章 同盟會和封爵第117章 新式洋槍第168章 黃家滿門忠烈(上)第195章 長毛條約第26章 海盜打水師(中)第350章 戰還是和第230章 大沽口之戰第329章 武器還是戰術第352章 慘烈巷戰(二)第194章 驅逐長毛第156章 同盟會和封爵第110章 城下之盟(下)第288章 俘虜阮知方第55章 齧血爲盟第405章 美國農民的幸福生活第264章 加冕印度女皇第70章 南海的春節第103章 炸燬坤甸城堡第34章 勤儉節約好皇帝第80章 容克貴族第424章 法蘭西賣國政府第156章 同盟會和封爵第164章 海澄公(下)第43章 夜襲船隊第192章 長毛襲郴州第160章 桂林之戰(下)第362章 內燃機(上)第155章 太平軍突圍第9章 排隊槍斃第283章 三國侵略軍第240章 阿帕奇戰士第27章 海盜打水師(下)第75章 *和後裝槍第268章 印度之戰(4)第134章 天地會廣東起義(上)第206章 佛山銅鐵公司第469章 敵後特種戰(四)第432章 艦載機(六)第477章 潛航印度洋(四)第158章 桂林戰役(上)第11章 消毒和消炎第66章 加爾各答第85章 普魯士子爵第264章 加冕印度女皇第405章 美國農民的幸福生活第449章 裝甲車(六)第103章 維多利亞女王第101章 大獲全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