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坦克(五)

“攻擊力是太弱了,這種坦克只是用來對付步兵的。”陳新元笑了笑道。這種坦克雖然裝甲比德國人的坦克要強悍得多了,但是攻擊力遠不如德國人那些坦克,不過坦克上的12.7毫米機槍換上穿甲彈的話,在近距離上也能擊穿德國人那種簡陋的坦克。

當然了,陳新元不會就此滿足,還有另外兩種樣車很快也會製造出來。

另外兩種坦克,一種是10噸重的機關炮坦克,被命名爲二號坦克,裝甲防護能力和蘭芳的一號坦克差不多,重量提高到11噸左右,車內的乘員增加到三人,車的寬度也加寬到2.2米,防護能力和一號坦克差不多,裝備一門20毫米機關炮和兩挺7.62毫米機槍。還有一種是中型坦克,被命名爲中型坦克,重量提高到28噸,車內乘員爲四人,配備一門50毫米炮和三挺7.62毫米機槍,車的長度提高到6.5米,寬度2.9米,這種坦克一旦問世,那麼將會是天下無敵的象徵。

不要說有制空權可以對付坦克集羣,其實即便是到了二戰時期,摧毀坦克最多的還是坦克,其次是反坦克炮,飛機摧毀的坦克只佔了不到百分之五,因爲二戰時期的飛機很難準確擊中坦克,航空火箭彈對坦克的命中率只有可憐的0.5%,出動一百多架次,能摧毀十多輛坦克,飛行員的命中率已經是很高了,而且飛機還要面臨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脅。

畢竟沒有精確制導武器的情況下,飛機要擊中地面目標那麼小的坦克很不容易。

在大海上,俯衝轟炸機對準軍艦俯衝下來的時候,巡洋艦在飛行員的瞄準具中也就是隻有一個火柴盒那麼大小,能擊中都不容易,不要說對坦克攻擊了,坦克在飛行員的瞄準具中就是一個點。

所以說一旦坦克集羣了,就是無敵的象徵。而空中力量,主要是對付軍艦,搶奪制海權,切斷對手補給線,戰略轟炸等任務。

不過蘭芳的另外兩種坦克,那都是後來的事情了,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研製出來。而且蘭芳的地形,也用不上太重的坦克,陳新元是決定在將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兩邊賣武器賺錢,這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目前陳新元最需要的,還是兩棲戰車,兩棲戰車對於蘭芳這樣的海洋國家來講纔是真正需要的武器。而其他的陸戰武器都是準備拿出來坑列強錢的。

一號坦克進行了各方面的測試,在後來的軍事演習中,展現出它強大的威力。

在一號坦克進行測試的同時,蘭芳的技術人員在抓緊時間,研製一種可以從海上開到陸地上來的特殊戰車。

“外殼要造成船型,要注意防水,側面裝甲可以薄一點,關鍵是正面。因爲搶灘登陸,戰車面臨的就是正面威脅,側面火力幾乎可以不需要去考慮。”陳新元向技術人員提出了這方面的要求。

兩棲戰車,是一種用來保護步兵搶灘登陸,放在海軍陸戰隊步兵後面,給步兵充當有力後盾的武器,而不是和坦克那樣用來衝鋒陷陣,硬衝的一種武器。這種戰車,主要是在對手的輕武器射程之外,以火炮摧毀對面目標的活動式炮臺。而兩棲戰車在登陸之後,還要面臨對手岸上直射炮的威脅,所以要求正面要能扛得住。側面幾乎無所謂了。

不過側面也要有一定的裝甲厚度,能夠擋得住彈片和流彈攻擊。

設計師張亮在考慮,到底是要採取輪式戰車還是履帶式戰車的辦法,當輪式兩棲戰車方案提出來的時候,陳新元根據前世裡對兩棲戰車的回憶提出建議:“輪式兩棲戰車登陸後沿公路縱深突擊的效果要好一些,不過輪軸容易被海草纏住輪子易被石頭割破且容易因爲海沙被陷住的問題,雖然履帶式兩棲戰車由於公路縱深突擊能力較差,但其使命一般僅僅止步灘頭開拓重戰車登陸場地而已,所以一種根本不需要向縱深突進的武器,還是採取更加可靠的履帶式。”

其實按照現在的技術,陳新元提出的履帶式兩棲戰車,事實上就是一種兩棲坦克。

兩棲坦克的體積比較龐大,車長達到了驚人的9.6米!車寬達到3.2米,高度達到了3米,從尺寸上來講,就是一種重型坦克的尺寸了,但是這種兩棲坦克的噸位卻非常低,只有20噸重,也就是皮薄餡大的東西,很容易被摧毀。

經過設計師的計算,最後這種兩棲坦克把前面的裝甲設定在80毫米!這樣的厚度,可以抵禦這個時代所有100毫米以下口徑火炮的正面命中,也能抵禦155毫米炮彈的破片傷害。但是側面裝甲和頂部裝甲非常薄,只有10毫米,而且正面裝甲也不是完全覆蓋住正面,只有前面一點,一個船型的前部,傾斜角非常大,炮彈擊中前部,容易產生跳彈。雖然船型前部厚度只有25毫米,但是極大的傾斜角,在面對正面攻擊的時候,效果相當於100毫米直角裝甲。

炮塔前裝甲厚度爲80毫米,炮塔側裝甲厚度爲30毫米,後部裝甲10毫米,車體側面裝甲10毫米。

兩棲坦克的車體,就是一艘平頭船的樣子,因爲車內空間極大,所以裝備了一臺功率很大的柴油發動機,發動機功率達到500馬力,不僅可以讓坦克在沙灘上疾馳,而且可以驅動螺旋槳,讓坦克在海上像船一樣走動。

在海面上航行的時候,兩棲坦克不是依靠效率極其低下的履帶划水,而是採用了推進螺旋槳,使得這種坦克的海上浮渡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30公里的驚人速度!

上岸之後,這種坦克的越野速度可以達到60公里的驚人速度。

但是在第一輛兩棲坦克的車體完工之後,這才發現,車的重量超過了22噸!這還沒有加上火炮、燃油和彈藥,全部加上去,重量可以達到25噸左右,差不多就是一輛中型坦克的重量了。

“二十五噸就二十五噸吧,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陳新元回想起後世的兩棲戰車,重量也就是在25噸左右。不過因爲後世兩棲戰車的發動機功率可是超過1500馬力,所以現在用的500馬力發動機,使得兩棲坦克的陸地速度只有每小時50公里,越野速度35公里時速。

張亮親自駕駛兩棲坦克,從沙灘駛入海中,坦克在海面上俘渡,並沒有漏水的現象發生,這說明放水性能做得還是不錯的,這種坦克一到了海里,就和船一樣。

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又來了:因爲車頭外形結構的緣故,並不能很好的減少水的阻力,所以浮力渡的速度達不到30公里時速,最大速度只能達到20公里的時速。

“這一切也都無所謂了,以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夠造出一輛這樣的戰車,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陳新元說道。

兩棲坦克又進行了車體裝甲的防彈實驗,在實驗中,正面裝甲展示了極佳的防彈性能,75毫米野炮直接命中正面,炮彈無法擊穿,而且可以扛着45毫米穿甲彈的攻擊。

這輛兩棲坦克的側面裝甲確實是薄弱,很容易被人從側面擊穿,即使是重機槍,直角射入側面,都會擊穿側面裝甲。但是在搶灘登陸戰的時候,不可能出現直角射入側面的問題,最多是出現夾角射入側面,而夾角打來的炮彈,因爲夾角過大,很容易跳彈,無法擊穿。

對這種兩棲坦克威脅最大的,還是對手的炮臺炮,粗大的要塞炮臺炮,不要說擊中坦克,就算是擊中戰列艦,都能擊穿裝甲,給戰列艦帶來極大的損傷。所以說坦克並非是和炮臺炮對轟用的,摧毀那些要塞炮臺炮的任務是交給俯衝轟炸機和戰列艦,兩棲坦克只有在海空力量摧毀了對手要塞之後,才能開始衝上灘頭,掩護步兵進攻,用坦克炮摧毀那些躲藏在暗處的暗堡。

接下來,兩棲坦克被安裝上了一門火炮。

考慮到對岸上堅固工事的摧毀效果,所以坦克炮使用一門88毫米炮,這種炮可以摧毀大部分的灘頭工事,有效的掩護步兵衝鋒。

兩棲坦克開始了火炮的實驗,88毫米炮,原本是德國人生產的一種對空炮,被蘭芳改進之後,變成了一種陸戰加農炮,這種炮的攻擊效果十分不錯,可以摧毀大部分的灘頭工事。

一般來講,一些隱藏得很嚴密的暗堡,不會有太強的防禦效果,他們依靠的是隱蔽性,而不是堅固。倘若偶然遇上一兩座極其堅固的暗堡的話,那就用坦克上的電臺呼叫戰列艦的巨炮攻擊,可以摧毀暗堡。

兩棲坦克停在試驗場上,陳新元鑽入了車內,他發現這輛坦克的內部空間十分龐大,比起一般的坦克來講,內部要空曠得多了,四個人坐在坦克裡面,乘坐感覺比其他的坦克要舒服得多。畢竟是兩棲坦克,需要足夠的浮力,所以內部空間就特別大。這是犧牲了縮小坦克外形獲得的空間,坦克的尺寸就特別大,相當於一輛重型坦克的尺寸了。

雖然說尺寸大,但是這種坦克真正上岸作戰的時間並不長,最危險的時候是在海面上浮渡的時候,因爲速度不快,在海上很容易被對手的炮火居高臨下攻擊所摧毀。

當然了,打仗不可能不死人的,損失一定數量的車輛也是正常,最關鍵的是要以最小的代價來取得最大的勝利。

在這種坦克進行搶灘登陸之前,肯定要以猛烈的海空火力,給對手最大的殺傷,把對手的重武器基本上摧毀殆盡,纔會讓坦克從登陸艦上開出來,向對手岸上發起攻擊。

至於奪取了灘頭陣地之後,接下來要向縱深發起攻擊的,自然就不是這些脆弱的兩棲坦克了,而是搶奪了一塊安全的陣地,讓各種重型武器登陸,再以重型武器來發動攻擊。

“可是我們現在沒有其他的重型武器,就只有這種兩棲戰車,若是登陸其他國家,恐怕縱深就不好打了吧?”肖柏問道。

陳新元笑道:“目前我們還沒有和任何一個大國打一場大戰的準備,我們製造這種武器,主要是對付太平洋和南海上那些不聽話的小國和小島,依靠這種戰車,足以橫掃他們了。”

就對付那些小島,這種戰車完全夠用了。

陳新元下一步計劃是,倘若美西戰爭爆發,將會先坐山觀虎鬥,讓美國人和西班牙人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然後在隨便把美國人和西班牙人一起打了,幫助菲律賓人從西方白人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這樣蘭芳就成了解放者。解放者可以租用菲律賓的港口和基地,給西方殖民者添堵。

還有夏威夷王國,美國人一直想要吞併夏威夷王國,這件事情上,蘭芳可以給美國人添堵。還有澳大利亞這個英聯邦國家,在必要的時候也找他們麻煩。

所以說,目前陳新元不需要重型坦克,甚至不需要中型坦克,只要有兩棲坦克和輕型坦克就夠了。等一戰爆發以後,再來賣重型坦克,完全來得及。

“英國又入侵阿富汗了!”就在陳新元躊躇滿志,準備他的海洋戰略時候,大清的西面傳來了一個重磅消息。

爲什麼用個“又”字呢?因爲這是第二次英阿戰爭了,早在1839年到1842年的時候,英國人就入侵過一次阿富汗了,戰爭的結果讓英國人丟盡了臉面,雖然陣亡的大部分都是印度人,可是駐阿英軍全軍覆沒,英國人慘敗。而同時期,英國人發動的鴉片戰爭卻取得了勝利。

“帝國墳場啊,英國人又要一頭扎進去了!”陳新元笑道。

陳新元有心要給阿富汗提供一批戰車,但是考慮到阿富汗的地形複雜,並不適合戰車作戰,所以這種事也只能想想,最後作罷了。

至於英國入侵阿富汗,有個國家自然會給英國人制造一點麻煩,以報當年克里米亞戰爭英法聯軍對自己下黑手的仇恨。這個國家自然就是阿富汗北面的沙俄帝國了。

英國入侵阿富汗,就威脅到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着英國人入侵阿富汗坐視不理的。

“我們派人出使一趟俄國,同他們商議一下,如何趁着英國人入侵阿富汗的機會,削弱一下英國人,俄國人肯定很樂意幹這樣的事情。”陳新元說道。

第480章 中非強國第13章 提煉注射液第224章 八里橋之戰(五)第38章 清軍來襲第465章 英國阿富汗(六)第225章 葉赫那拉第250章 拿破崙三世第287章 日本人民的幸福生活第336章 費城血戰(三)第271章 肖柏出使日本第155章 太平軍突圍第449章 裝甲車(六)第47章 甕中捉鱉(中)第79章 西門子第329章 武器還是戰術第296章 華工起義(3)第107章 巴達維亞之戰(中)第187章 黃金*第146章 永安防禦戰第28章 擒獲總兵官第30章 華夏軍第369章 普法戰爭的禍根第139章 烽煙遍地(三)第174章 太平軍攻長沙(四)第332章 南北賭注第283章 三國侵略軍第406章 建立中非帝國(一)第393章 實驗飛機(五)第55章 齧血爲盟第440章 華人的抗爭(四)第304章 美軍戰俘第352章 慘烈巷戰(二)第197章 福州之戰(一)第424章 法蘭西賣國政府第445章 裝甲車(二)第221章 太平軍北伐(一)第452章 巴拿馬運河(上)第497章 老羅斯福的戰略計劃第316章 墨西哥軍隊第414章 德國飛行大隊第297章 華工起義(4)第418章 攻打梅斯第72章 就叫洪宣嬌吧第478章 布爾人和祖魯人(上)第298章 華工起義(5)第483章 英布戰爭(二)第86章 俄國公主第150章 攻心爲上(上)第66章 加爾各答第407章 建立中非帝國(二)第271章 肖柏出使日本第323章 蓋茨堡戰役(2)第100章 騎兵連第427章 艦載機(一)第441章 單雷秒殺第438章 華人的抗爭(一)第16章 超強麻醉藥第9章 排隊槍斃第225章 葉赫那拉第42章 清軍登陸第457章 坦克(三)第93章 登陸婆羅洲第372章 經濟殖民第188章 向日本出口武器第394章 美利堅未來去向第384章 紐約海戰(三)第423章 拿破崙三世投降第375章 平板船和飛艇第81章 荷艦來襲第81章 荷艦來襲第359章 裝甲列車(二)第326章 蓋茨堡戰役(5)第38章 清軍來襲第362章 內燃機(上)第287章 日本人民的幸福生活第436章 造艦競爭第384章 紐約海戰(三)第122章 煉油工業課第477章第472章 敵後特種戰(七)第20章 蘇三娘來了第116章 左季高第219章 北伐計劃第349章 刺殺總統(下)第422章 色當戰役(下)第372章 經濟殖民第30章 華夏軍第132章 登陸T灣(上)第459章 坦克(五)第105章 登陸爪哇島第302章 襲擾美軍第273章 農奴制改革第335章 費城血戰(二)第330章 紐約徵兵暴亂第486章 英布戰爭(五)第186章 德川家慶第102章 大獲全勝(下)第447章 裝甲車(四)第290章 美國拜上帝教(上)第4章 魚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