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裝甲車(一)

阿富汗確實位置十分重要,阿富汗把大英帝國控制的印度和中東連接在一起,而且阿富汗還遏制住北方那頭毛熊南下印度洋,把熊掌深入到南亞次大陸的道路,另外,阿富汗也同大清接壤,控制住阿富汗,也能威懾到大清國。

“好,那就依你們的,出兵阿富汗。”維多利亞女王終於同意了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的提議,英國準備出兵阿富汗。

這是英國準備第二次出兵阿富汗了,上一次還是快40年前的事情了,英國人在鴉片戰爭之前就曾出兵阿富汗,結果號稱帝國墳場的阿富汗這個名字可不是白叫的,大英帝國在阿富汗損失慘重,英國公使麥克諾頓被擊斃,21000英軍全軍覆沒。

阿富汗和英國的實力差距可不是一點兩點,阿富汗軍隊武器裝備十分落後,只有少數洋槍,大炮幾乎沒有,大部分還是大刀長矛弓箭等冷兵器,卻把英國人打得丟盡了面子。

維多利亞女王還是有些擔心:“傑本明,上次我們在阿富汗失敗了,這次應該不會重蹈覆轍吧?”

本傑明·迪斯雷利笑道:“女王陛下,這次可是完全不一樣了!上次我們雖然有火槍大炮,可是當年用的還是前裝滑膛槍,那些落後的火槍比起阿富汗人的冷兵器來,事實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優勢,特別是在山區作戰,我們的火槍手難以結陣排隊齊射,而他們的弓箭手的射速快,利用地形反而佔了優勢。可是現在,我們有了彈倉式步槍,有了機關槍,有可以連發的手槍,還有小口徑的速射炮,他們拿什麼和我們打?”

只可惜本傑明·迪斯雷利想錯了,現在的阿富汗,也不是落後的冷兵器時代了,俄羅斯帝國不知道什麼時候偷偷賣給了阿富汗一批伯丹步槍,這種步槍也是一種彈倉式步槍,口徑10.6毫米,俄軍目前開始裝備7.62毫米的莫辛納甘步槍,把淘汰下來的伯丹步槍賣給了阿富汗。

除了步槍之外,沙俄還賣給了阿富汗一批後裝火炮和機關槍。

所以說在武器方面,這時候的阿富汗和大英帝國並沒有太大的代差,等待英國人的,又是一次吃大虧的下場。

蘭芳坤甸市,德國本茨汽車公司蘭芳分廠,這是一座新落成不久的新廠。在工廠的車間內,流水線上走下了一輛輛外形漂亮的小汽車,這種汽車已經是現代汽車的範疇了,雖然輪子還是有些類似馬車輪子的輻條車輪,但已經使用了充氣輪胎,有多級式變速箱,車廂內有五個座位,前面分別是正駕駛座和副駕駛座,後面三個座位,該車的發動機功率高達100馬力,最高車速可達100公里的時速。

這種奔馳車還是真實歷史上二十世紀初典型的敞篷式汽車設計,但是車上面還是有可以摺疊式的帆布篷,在下雨和烈日的時候,車頂的帆布篷可以拉起來。

“現在,我們的目標是要生產一種新式的汽車,叫裝甲車。”陳新元來到坤甸汽車製造廠,向科技人員和工人們下達了任務。

根據陳新元的要求,是拿一輛中型的汽車來改裝,這種裝甲汽車,車重大約在2000公斤到2500公斤之間,使用一臺120馬力的柴油機,最大車速爲80公里每小時,車輪使用實心橡膠輪胎,具備有一定的越野能力,裝甲的厚度,正面爲15毫米,可以抵擋7.62毫米重機槍和12.7毫米高射機槍子彈的射擊;車頂的裝甲厚度爲4毫米,能夠防止流彈和彈片的攻擊;車廂側面的裝甲厚度爲10毫米,可以抵擋步槍、輕機槍和7.62毫米重機槍子彈的攻擊。

當然了,這種裝甲車無法抵擋火炮的攻擊,哪怕是40毫米炮,都能正面擊穿這種裝甲車。

不過裝甲車就不是在戰場上正面衝鋒的,而是執行迂迴、偷襲以及在巷戰中使用的。

這輛裝甲車的自身武器爲裝備了一挺12.7毫米轉動式機槍塔,由機槍塔內的戰士操縱,還有一挺7.62毫米航向機槍,由駕駛員操縱。

用來改裝成裝甲車的汽車,原本是打算用一輛中型卡車來改裝,但是在科技人員經過計算之後,發現中型卡車的體積太大了,改裝成的裝甲車重量太重,而且也不需要那麼大的容積。

於是,蘭芳的科技人員採取了把120馬力的奔馳轎車底盤改成裝甲車的方式。

但是這樣一來,變速箱的傳動比又要修改了,因爲汽車的傳動比是按照能夠執行最高速度來設計的,而裝甲車肯定不能跑得像小汽車那樣快,因此有人提議,要把變速箱改了。

最終,有人提出,直接更換髮動機,把轉速快,扭力小的汽油機改成轉速慢,扭力大的柴油機。

因爲柴油機比汽油機安全,在戰場上,一旦汽油機發動機的裝甲車被人擊穿的話,就會引發大火,而柴油機的裝甲車就安全得多了。

更換成柴油機之後,連變速箱都沒有換了,就直接對這種小汽車的底盤進行了加固,把汽油機改成了柴油機,然後覆蓋上裝甲,在車頂加上一個旋轉式機槍塔,車前部駕駛室增加一挺機槍,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裝甲車就完工了。

這種裝甲車被陳新元命名爲BA-1式裝甲車,裝甲車造出來之後,開始進行測試。

BA-1裝甲車的車重爲2360公斤,車長3.58米,車寬1.69米,使用一臺120馬力柴油機驅動,最大公路行駛速度可達80公里,越野速度可以超過60公里的時速,該車裝備有一挺12.7毫米重機槍,機槍是風冷式重機槍,配備子彈1000發,使用50發子彈的彈盒供彈,射速爲每分鐘200發子彈;一挺7.62毫米風冷式車載重機槍,配備子彈750發,使用75發彈盒供彈,射速爲每分鐘300發。

裝甲車的駕駛室在正中間,駕駛室車窗沒有玻璃,車窗上面有一塊大約200乘200毫米大小,厚度15釐米的防彈鋼板,在作戰的時候,鋼板可以放下來,鋼板上面留着一條觀察口,能讓車內的人看到外面。在公路上行駛的時候,防彈鋼板打開,駕駛員透過車窗觀察前方。

駕駛室的裝甲和前部發動機艙的裝甲厚度爲15毫米,但是因爲採取了傾斜式設計,所以不僅相當於增加了裝甲厚度,而且還能增加跳彈的概率;後面的機槍塔上,機槍塔的鋼板厚度爲16毫米,採取半球形的機槍塔,機槍槍管伸出車外,好像軍艦的炮塔一樣,機槍塔有觀察孔,機槍射手可以通過觀察孔觀察外面。

機槍塔的上方,還有一個艙蓋板,艙蓋板打開,機槍手可以從車內露出頭來。蓋板的鋼板厚度爲4毫米,可以防禦流彈和炮彈、手榴彈的彈片殺傷。

不過這輛用來測試子彈射擊的裝甲車,一沒有安裝機槍,而沒有安裝發動機,只是一個裝甲外殼。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陳新元親自來到了現場,觀摩BA-1裝甲車的防彈實驗。

B-A1裝甲車開到了試驗場上,停在場地上,在距離裝甲車100米外,架着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在距離50米外,架着一挺7.62毫米水冷式重機槍。

實驗開始了,負責實驗的工人扣動扳機,兩挺機槍吐出火舌,密集的子彈打在裝甲車上面,只見火星四濺,7.62毫米機槍打上去的子彈,全部跳了起來,從裝甲車的上方飛過了;而12.7毫米機槍的子彈打在上面,子彈被彈到了地面。

經過了大約一分鐘的射擊,7.62毫米水冷式重機槍打出了600發子彈,而12.7毫米高射機槍打出了200發子彈。

“好,停止射擊!”陳新元說道。

工廠的技術員張磊帶着幾名實驗工人走了上前,觀察進行防彈測試的裝甲車。

“裝甲上面,除了留下一些彈痕和油漆被劃破的痕跡之外,毫無損傷,裝甲車毫髮無損。”一名工人檢查了外面的裝甲說道。

另外一名工人打開車門,走進車內,發現車內的裝甲完好無損,車內不僅沒有出現任何凹坑,就連油漆都沒有掉落。這名工人說道:“車內完好無損,裝甲完全擋住了子彈的攻擊。”

其實這些防彈鋼板在安裝之前,都已經經過射擊測試的,能夠完全擋住子彈的攻擊。

還有一名工人撿起落在地面的子彈,發現所有的子彈都已經全部變形了。

經過了12.7毫米和7.62毫米子彈的測試之後,然後工人給7.62毫米水冷式重機槍換上一條鋼芯子彈的彈鏈,再對裝甲車進行射擊。

“噠噠噠”密集的子彈打在車上,子彈還是被彈飛了,裝甲車仍然完好無損。因爲傾斜結構的15毫米裝甲,事實上等於25毫米厚的鋼板了,這樣厚度的鋼板,可不是7.62毫米子彈能夠擊穿的。

接下來,工人給12.7毫米高射機槍換成了鋼芯穿甲彈,再對裝甲車進行測試。

“咚咚咚”高射機槍發出了沉悶的轟鳴聲,子彈打在裝甲車上,雖然也是看到火星四濺,但是很明顯,有些子彈已經擊穿裝甲車了。

機槍射擊聲停息下來之後,幾名技術人員帶着工人上前,檢查了一番:“被打穿了。”

“沒事,這只是輕型裝甲車而已,只要能夠防得住7.62毫米的穿甲彈就夠用了,正常的陸戰中,很少有人會用12.7毫米穿甲彈。”陳新元回答道。

第123章 工業制氨技術第264章 加冕印度女皇第236章 載垣談判第363章 內燃機(中)第5章 三級戰列艦第381章 空襲(六)第490章 集中營風波第317章 華人狙擊手第242章 東王昇天第201章 福州之戰(五)第343章 糧食爭奪戰(一)第30章 華夏軍第3章 華人警察第279章 一戰成名第440章 華人的抗爭(三)第399章 聯盟國統一(三)第179章 琉球王國第315章 馬納薩斯戰役(下)第362章 內燃機(上)第443章 各國的反應第320章 無線電(上)第343章 糧食爭奪戰(一)第74章 抵達普魯士第269章 印度之戰(5)第27章 海盜打水師(下)第136章 天地會廣東起義(下)第373章 美法海戰(上)第49章 爪哇王家來人第143章 道光駕崩第458章 坦克(四)第177章 首戰湘軍馮雲山陣亡第221章 太平軍北伐(一)第46章 甕中捉鱉(上)第130章 澎湖之戰(上)第443章 各國的反應第140章 烽煙遍地(四)第28章 擒獲總兵官第139章 烽煙遍地(三)第19章 天地會第215章 趙烈文第124章 謀取T灣第211章 三湘學子(上)第373章 美法海戰(上)第405章 美國農民的幸福生活第122章 煉油工業課第427章 艦載機(一)第189章 太平軍破長沙第233章 八里橋之戰(四)第73章 運河還是鐵路第493章 南非游擊隊(三)第55章 齧血爲盟第5章 三級戰列艦第312章 慈禧新軍(下)第187章 黃金*第22章 楊雲嬌第439章 華人的抗爭(二)第450章 裝甲車(七)第230章 八里橋之戰(一)第400章 聯盟國統一(四)第67章 達姆兵工廠第95章 蘭芳大戰前夕第55章 齧血爲盟第289章 勸降和捕奴第4章 魚腥草第347章 糧食爭奪戰(五)第151章 攻心爲上(下)第62章 計取帕納裡克第87章 定時*第396章 三國和談第138章 烽煙遍地(二)第199章 福州之戰(三)第382章 紐約海戰(一)第288章 俘虜阮知方第135章 天地會廣東起義(中)第490章 集中營風波第355章 敵後破襲戰(上)第280章 太平洋上的爭奪第73章 運河還是鐵路第481章 英祖戰爭第411章 法軍首攻受挫第275章 火燒江戶第486章 英布戰爭(五)第303章 美軍遊騎兵第113章 婆羅洲兵工廠第407章 建立中非帝國(二)第167章 黃家滿門忠烈(中)第221章 太平軍北伐(一)第286章 收買人心第77章 鐵匠克虜伯第210章 太平軍水戰(下)第371章 多隆阿平叛第103章 維多利亞女王第65章 奪島立國(下)第305章 裡應外合第53章 鐵絲網溝壑第266章 印度之戰(2)第441章 單雷秒殺第469章 敵後特種戰(四)第467章 敵後特種戰(二)第293章 美國種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