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艦隊取得了完勝,法國人的這支艦隊,最終只逃回了一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和四艘魚雷艇,法軍最後一艘戰列艦,馬特爾號戰列艦也被美軍魚雷艇擊沉。而美軍自己的損失,僅僅損失了一艘驅逐艦和三艘魚雷艇,所有的戰列艦、巡洋艦都保存下來,最多隻受了點輕傷。
威廉·伊頓錢德勒說道:“我們終於擊敗了一支幹涉軍艦隊!我們打敗了法國人的艦隊,可是小夥子們不要太大意了,因爲還有更加兇惡的敵人等着我們!那就是英國人!”
英國人的艦隊,那纔是海上無敵的存在!
美軍艦隊異常小心翼翼的航行,他們派遣了魚雷艇和驅逐艦,四處分散出去,一旦發現英國艦隊的身影,立即以無線電報彙報,讓主力艦隊避開英國艦隊。
畢竟英國人的艦隊太可怕了,美國海軍雖然擊敗了法國人的艦隊,可是他們知道,自己肯定不是英國人的對手!所以遠遠的發現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艦隊,美國人想的不是硬衝上去打,而是遠遠的就躲開了,反正一句話:惹不起躲得起。
英國人的破交艦隊最終還是沒有找到這支由美軍最強艦隊護航的商船隊,被美國人巧妙的躲開了。美軍艦隊在海面上經過了一個月的航行,終於抵達巴西,之後又開往阿根廷,從這兩個國家獲得了糧食,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把糧食運回到了美利堅聯邦政府控制區。
佛羅里達海以美軍大獲全勝而告終,這場海戰,給全世界上了一課,人們發現,戰列艦的副炮不需要太多種型號,一艘戰列艦,應該是加強主炮火力,副炮只要有一種速射炮再配上一排機關炮就可以了。
這種全新思路的出現,英國人首先開始了在全世界範圍內拉開了造艦的競賽,於是一種被稱之爲無畏艦的新式戰列艦,在五年後開始大批量的下水,所謂的無畏艦,就是採取單一口徑的主炮,取消了次一級口徑主炮,這樣有利於統一指揮。
英國人即將建造的無畏艦戰列艦,裝備了五座雙聯裝45倍口徑305毫米主炮,雖然口徑小了,但是身管倍數增加了,炮管長度長了,火炮的威力比原來的340毫米主炮更大了,而且精確度更高了,射速也提高了。這種戰列艦的副炮,只留下二十門76毫米速射炮和二十門40毫米機關炮,是專門用來對付魚雷艇的。
面對英國人瘋狂的造艦計劃,其他國家也紛紛開始造艦,法國人也在建造無畏艦,德國人也在建造。這種新式的戰列艦,成爲了世界列強海軍的統一標準。
德國人建造的拿騷級戰列艦排水量達到了20535噸級,裝備十二門280毫米主炮,十二門150毫米速射炮和十六門88毫米速射炮。
法國人建造的科爾貝克號戰列艦,排水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6000噸級!裝備了十二門305毫米主炮,二十二們138毫米副炮,七門76毫米速射炮和四門45毫米機關炮。
而美國人準備建造最新式的南卡羅萊納級戰列艦,排水量17746噸級,裝備八門305毫米主炮和二十二門75毫米副炮。
也就在各個國家瘋狂建造戰列艦的時候,陳新元的蘭芳帝國,卻沒有加入到世界列強造艦競賽中,他卻是打算大量建造一種新式的戰艦。
蘭芳帝國位於婆羅洲島的坤甸造船廠,碼頭上停泊着一艘奇怪的船,這艘船的排水量不小,達到了14450噸級,這艘船的塗裝,明顯是海軍的藍灰色塗裝,但是奇怪的是,這艘船的樣子根本就不像是一般的戰艦,而是一艘頂部全平的船,上層甲板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座獨立的艦橋位於船的右舷位置。
沒有人知道這艘奇怪的船到底有什麼用,這艘船雖然是一艘軍艦,可是上面的火力也太弱了吧?只有四門152毫米單管炮,六門76毫米副炮,八門40毫米機關炮,四挺15毫米機槍和十挺12.7毫米機槍。如此龐大的噸位,這樣火力確實很不般配。
更令人奇怪的是,這艘軍艦的上層甲板下面,有一個非常開闊的空間,這個開闊的空間,纔是真正主甲板的位置,從主甲板到上層的平臺甲板之間,有三臺巨大的升降機。
這艘怪船開出來的時候,蘭芳海軍司令黃德美根本就不理解,這樣一艘大船有什麼用?能打仗嗎?裝甲不厚,火力太弱,唯一的優點就是噸位夠大,而且航速也夠快,這艘船裝備了最新式的透平式多級蒸汽輪機,最大航速可達30節的驚人速度!
陳新元就坐在這艘怪船上,同海軍司令黃德美一同出海。
黃德美在這艘鉅艦內參觀了好幾遍了,他對這艘鉅艦的感覺就是,這是一艘巨型的運輸艦吧?那麼大噸位的一艘鉅艦,裝甲那麼弱,火力也那麼弱,除了噸位大,速度快之外,真看不到任何優點了,這艘船有什麼用呢?
但是這艘船,被陳新元命名爲鄭和號,船的舷號爲CV-1號,上層的平臺甲板上有寫着CV-1號的船舷號,船艏兩側也有船舷號。
鄭和號“運輸艦”出海之後,在大海上逛了一圈,船的速度確實非常快,令人感覺風馳電掣,確實無愧於“高速運輸艦”的稱號。沒有人知道這艘船的最終用途到底是什麼,只有陳新元自己心裡清楚。
轉眼到了1866年了,德國人制造的四衝程汽油發動機研製成功,根據陳新元的要求,兩臺大功率的發動機被送到蘭芳。
蘭芳製造出了一艘硬殼氣球,這種硬殼氣球,和原來的氣球不一樣,不是圓形的,而是紡錘型的,在硬殼氣球的外形是流線型的,氣球的底部,一件艙室就吸附在氣球的底部。
好吧,事實上這是一艘硬殼飛艇,而不是氣球。
灌入氣囊內的氣體,是氦氣。作爲一名化學家的陳新元,要提取氦氣,還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氦這種元素,因爲比重比空氣輕得多,而且又是一種惰性氣體,不會同別的物質發生反應變成化合物,所以大自然的空氣中的氦氣,最終都會飄逸到太空中去。地球上的氦氣,多半是儲存在地下,只能從地下來獲得是最快捷的辦法。
天然氣中,就含有氦氣。
先把天然氣冷凝了,再進行淨化處理,從中就能把氦氣從天然氣中分離出來。但是因爲在地球上的氦氣含量十分稀少,所以氦特別寶貴,提煉的成本不低。
氫氣球的上升和下降,上升的時候是解開繩子,氣球就上升了;要降落的時候,放出氣囊內的氫氣,氣球就下降了。可是這種辦法不適用於珍貴的氦氣,氦氣十分寶貴,不可能放出氦氣來讓飛艇下降。
但是這個難不倒陳新元,他前世裡就是一名軍事愛好者,知道氦氣飛艇起降的控制辦法:採取雙重氣囊的方式,外層是硬殼氣囊,內層有一個軟氣囊,軟氣囊內灌入氦氣。外面的硬殼氣囊內,灌入壓縮空氣。
飛艇在起飛的時候,打開外氣囊的閥門,讓硬殼氣囊內的壓縮空氣放出去,這樣內氣囊受到的壓力減小,充滿氦氣的內氣囊膨脹,飛艇的比重比空氣輕了,就上升了。
下降的時候,用空氣壓縮機往外氣囊內灌入空氣,空氣進入外氣囊內,給內氣囊壓力,在壓力作用下,內氣囊就縮小了,裡面的氦氣被壓縮之後,比重增加了,飛艇的比重增加,就開始緩緩降落。
這種原理,其實和潛艇的原理一樣,外氣囊相當於潛艇的水櫃,水櫃灌入水,潛艇下潛;放出水,潛艇上浮。氣囊灌入空氣,飛艇降落;氣囊放出空氣,飛艇升空。
這艘飛艇長度爲120米,直徑25米,體積相當於一艘海上鉅艦的大小了,但是質量卻非常輕,只有幾十噸。這艘飛艇使用兩臺大功率汽油機,功率爲420馬力,飛艇的飛行速度爲130公里每小時。
飛艇被命名爲奮進號,這艘飛艇可以搭載十名士兵和五噸物資,由兩名飛行員操縱。飛艇隸屬於海軍,奮進號在完工之後,就直接編入了海軍服役。
1866年10月2日,坤甸軍港碼頭上,汽笛一聲長鳴,鄭和號“高速運輸艦”拔錨起航,緩緩離開了碼頭,往外海開去。陳新元也乘坐在鄭和號上,而海軍司令黃德美親自駕駛這艘“高速運輸艦”前往南海。
鄭和號駛出了一天一夜之後,通訊室內的士兵通過大功率無線電臺,不斷的彙報自己目前的位置。
10月4日,這一天的天氣非常好,萬里無雲。沒有輪到當值的艦員們紛紛爬上寬闊的平臺甲板,遠眺天空。
“來了!”有人興奮的大喊一聲。
鄭和號“高速運輸艦”後面的高空中,出現了一個灰白色的銀子,空中還傳來了引擎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奮進號飛艇來了。
飛艇抵達了鄭和號的上空,發動機減慢速度,飛艇懸停在鄭和號“高速運輸艦”的上空,伴隨着空氣壓縮機的聲音,飛艇的高度緩緩的降落下來。在即將抵達鄭和號那寬大的平臺甲板的時候,飛艇上拋下了繩索。
平臺甲板上的士兵立即接住繩索,把飛艇繫留在甲板上。
奮進號飛艇的體積十分龐大,停在巨大的鄭和號“高速運輸艦”的甲板上,幾乎和甲板一樣長了,寬度也和船都快差不多了。
“準備,把炸彈搬上去。”陳新元下令道。
幾名士兵氣喘吁吁推着小推車,小推車上裝着一枚炸彈。隨後就有人把炸彈掛在飛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