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印度之戰(5)

孟買碼頭上,一艘艘英國商船在碼頭上停靠下來,成羣結隊的紅衣兵排列着整齊的隊形,走下了運輸船。這些是結束了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從對俄戰爭中走出的英軍士兵,他們迅速被投入到鎮壓印度起義的戰場中去。

剛剛走下克里米亞戰場的英國士兵,還來不及把前裝槍換成更加先進的馬蒂尼-亨利MK-1步槍,就被投入到對印軍的戰場上。其實這些仍然使用史奈德-恩菲爾德前裝步槍的英軍,在對上印度軍隊的時候,在武器方面並不佔便宜。

結束印度戰爭之後,這些史奈德-恩菲爾德前裝步槍將會被英國政府回收,拿起改裝成後裝步槍。而在真實歷史上,史奈德-恩菲爾德前裝步槍一支用到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軍隊仍然使用大批還未經過改裝的史奈德-恩菲爾德前裝步槍,都能把使用後裝步槍的北洋軍打得滿地找牙,這戰爭的輸贏,就不是武器的問題了。清軍丟失了大批後裝步槍、機槍、後裝炮等先進武器,變成日軍的戰利品。日本人丟下了自己手中的老是武器,換上繳獲的新式武器,再用這些新式武器痛打清軍。

所以說,即便是英國陸軍和印度軍隊使用的是一樣的武器,印度人也根本就不是英軍的對手。

瓜遼爾之戰爆發了,英國人和對面的印度軍隊使用的武器差不多,都是前裝線膛槍,步槍上面可以插刺刀,使用的也是前裝炮。

雙方擺開了陣型,英軍向印軍發起了攻擊,成羣結隊的英國人排列着整齊的隊形,一步步向印度人走了上去。印軍開炮了,炮彈砸在英國人的陣型中,一輪炮擊,帶走了幾十名英國士兵的生命。但是英國人的神槍手很快就開火了,密集的槍聲響起,印軍炮手一個接一個身上頭上噴出血霧,倒在血泊中。

接着英軍的炮兵也發揮了威力,炮彈落在印度人的陣型中,打得印度人血肉橫飛。但是這些印軍也是由英國教官訓練出來的精銳,他們遭到炮擊的時候,不躲也不閃,而是直挺挺的端着步槍等候英國人進入射程。

雙方距離剩下150米的時候,雙方的步槍開始對射。都是線膛槍的緣故,每一輪槍聲響起,兩邊都有大批士兵倒下。不過英國人的槍法要好很多,每一輪對射,印度人倒下的要比英國人多了不少。幾輪槍聲過後,印度人的陣型開始潰亂。

“衝!”英軍軍官一聲大吼。

騎着高頭大馬的英國騎兵從兩翼迂迴上去,英國步兵大踏步從正面發起了衝鋒,步槍上面都插好了明晃晃的刺刀,迎着印度人衝了過去。因爲步兵距離近,所以步兵首先同印度人開始接觸。

“投彈!”隨着一名軍官的一聲大吼,英國士兵投出了一排排*,落在印度人的人羣中,炸開了無數耀眼的火球,成片成片的印度兵被橫飛的彈片掃翻在地上。隨後英國人就衝入印度人的人羣中,以刺刀挑,軍刀劈砍,打得印度人紛紛轉頭就跑。

英國騎兵衝了上來,跟在潰敗的印度人的背後追殺。騎兵不斷追上了印度人,手起刀落,一顆顆印度人的頭顱被砍落在地面。

印度人很快就潰敗了,英軍一路追殺,殺得印度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英軍一路向東推進,越來越多的英國軍隊加入到了攻擊的行列之中。

敗退的印度人躲進了城市裡面,企圖憑藉城牆阻攔英軍的進攻。

英軍使用重炮轟擊,在重型加農炮和臼炮的不斷轟擊之下,城牆被轟開了一個缺口,英國軍隊衝入城市中,負隅頑抗的印度人同英軍展開巷戰,但最後還是被擊敗了。

源源不斷趕來的英國軍隊血腥鎮壓了印度起義,殘餘的印度起義軍躲進山林中,同英國殖民者展開了游擊戰。

“尊敬的女王陛下,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印度人化整爲零,在山區和農村活動對付我們,因爲那些叛亂者都是印度的高等人,他們在印度人民當中沒有基礎,而佔了印度人口大多數的低等種姓的人民,都是歡迎大英帝國的。”陳新元對維多利亞女王說道。

女王問道:“但是一些土邦的土王,事實上還是效忠於我們大英帝國的啊。”

“對!”陳新元點了點頭,“對那些土邦土王,我們也不能滅了他們,他們是幫助我們統治印度的最好的幫手!我們可以發佈一道法令,大英帝國尊重當地王公權利、尊榮和體統,對其舊日一切土地所有權願盡保護之責。這樣,那些王公貴族就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維多利亞女王很快就發表了公告,在公告上說:我們大英帝國尊重當地王公權利、尊榮和體統,對其舊日一切土地所有權我們將會盡我們的保護之責。

英女王這道公告出來,不少已經參加了反英起義的印度土邦土王都紛紛拋棄了起義軍,投靠到英國人這邊來。

而起義軍主要是和宗教有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那些信教的原英國殖民地僱傭的印度當地的土兵,他們本來就沒有得到印度普通老百姓的支持,完全依靠印度當地的封建主支持。現在隨着維多利亞女王加冕印度女皇,維多利亞發佈公告,發佈了保護封建主土地的政策,這使得那些起義的印度軍隊又失去了封建主的支持,結果就是很快就被英軍剿滅。

大批起義軍的首領被俘,英軍對那些首領執行了特殊的死刑:把他們捆綁在火炮前面,點燃火炮,出膛的炮彈把人體撕成了碎片。

一個個印度起義者首領被捆綁在大炮前面的十字架上,隨着英國軍隊一聲令下,英軍炮手點燃了火炮。

“轟轟轟”大炮發出沉悶的轟鳴聲,出膛的實心炮彈打在十字架上,木頭的十字架頓時四分五裂,綁在十字架上的人體也化爲飛散的血肉碎片,人體殘片、內臟組織和血肉碎塊四處飛濺,只剩下一顆完好的頭顱飛了出去,滾落在大炮前方的地面上。

這種死刑,雖然看起來血肉橫飛,但其實不算太殘忍,比起凌遲、木馬、站籠之類的死刑來,是仁慈多了,因爲一下就死了,不會在死之前受到太多的折磨。

不過英國人玩花樣的時候玩得多了些,一次在對幾名起義軍首領執行死刑的時候,英國士兵把實心炮彈換成了霰彈,結果出膛的炮彈不慎誤傷到了周圍圍觀的一批印度百姓,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是誤傷了圍觀印度百姓的事情,並沒有在印度人當中引發憤怒,因爲本來他們就是來看印度人被處死的,那些圍觀者大部分都是低等種姓的人,造反的人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造反的印度人,根本就不是爲了建立一個公正的社會,讓人民有自己的主權,這些造反者只是想要自己當權之後殘酷剝削低等人,英國殖民者不給他們這些機會,所以他們纔會造反。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個好東西啊!”陳新元對維多利亞說道,“正因爲他們的種姓制度,所以他們的低等種姓和高等種姓之間是對立的關係,印度人要發動反抗大英帝國的叛亂,就註定無法把全印度人民都組織起來,即便他們的民族意識覺醒了,他們也不可能做到這點,所以維持他們的種姓制度,對大英帝國是件好事。”

維多利亞哈哈大笑:“陳,你根本就不知道,印度人哪裡有什麼民族意識?在我們來到這塊土地之前,這裡本來就是四分五裂的國家,這塊土地上的民族、宗教矛盾錯綜複雜,並不存在統一的力量,即便是莫臥兒王朝,也沒有真正統一了印度。反而是我們來到這裡,才讓南亞次大陸上出現一個完整的國家。”

“他們那麼多個邦,每個邦都有自己的主體民族,我們應該把他們分散了管理,爲何要統一稱爲印度呢?”陳新元問道。他心裡就不希望英國人離開之後,印度成爲南亞次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希望把印度分裂成幾十個小國。

“那也是爲了我們好管理,如果把他們分裂成幾十個邦,我們的管理也不方便了。現在我們只需要設一個印度總督就可以了,若是分成幾十個邦,我們豈不是要設幾十個總督?”

分不分裂印度,是英國人的事情,陳新元也不好干涉女王的決定。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在以後英國被迫離開印度的時候,能把印度按照邦分裂成幾十個國家就好了。不過到了那個時候,可能維多利亞女王已經不在世上了,自己也不在世上了,那是他管不了的事情。

起義的印度軍隊,就剩下宮瓦爾·辛格領導下的游擊隊在米格斯普爾森林地區,還有活動在印度中部山區的唐提亞·託比帶領的游擊隊,在中部山區同英軍周旋。

印度地形,北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海邊平原,中部是較爲複雜的山區。

英軍一時無法剿滅活動在中部山區的印度起義軍,於是採取了圍困的手段來對付那些起義的游擊隊。

第392章 實驗飛機(四)第103章 維多利亞女王第170章 連續賣國第434章 艦載機(八)第246章 水冷式機槍第11章 消毒和消炎第364章 內燃機(下)第434章 艦載機(八)第401章 聯盟國統一(五)第445章 裝甲車(二)第115章 洪家兄弟到來第51章 和順和蘭芳公司第392章 實驗飛機(四)第298章 華工起義(5)第67章 達姆兵工廠第457章 坦克(三)第59章 白銀滾滾來第286章 收買人心第475章第450章 裝甲車(七)第319章 板載衝鋒第291章 美國拜上帝教(下)第157章 梧州之戰第187章 黃金*第266章 印度之戰(2)第74章 抵達普魯士第473章 敵後特種戰(八)第493章 南非游擊隊(三)第129章 金田起義第225章 太平軍北伐(五)第238章 新式武器(上)第475章第231章 天津之戰第275章 火燒江戶第452章 巴拿馬運河(上)第266章 印度之戰(2)第154章 解永安之圍(下)第51章 和順和蘭芳公司第497章 老羅斯福的戰略計劃第206章 佛山銅鐵公司第427章 艦載機(一)第167章 黃家滿門忠烈(中)第452章 巴拿馬運河(上)第51章 和順和蘭芳公司第459章 坦克(五)第244章 華工船第120章 偷運軍火第477章 潛航印度洋(四)第132章 登陸T灣(上)第388章 人力飛機(下)第311章 慈禧新軍(中)第298章 華工起義(5)第272章 日本新軍第317章 華人狙擊手第190章 長沙巷戰第345章 糧食爭奪戰(三)第69章 滅清妖信上帝第435章 艦載機(九)第281章 法軍侵越第213章 偷襲湖口第133章 登陸T灣(下)第237章 *和潛艇第426章 普法戰爭結束第358章 裝甲列車(一)第422章 色當戰役(下)第30章 華夏軍第431章 艦載機(五)第244章 華工船第374章 美法海戰(下)第223章 太平軍北伐(三)第283章 三國侵略軍第343章 糧食爭奪戰(一)第197章 福州之戰(一)第116章 左季高第50章 婆羅洲天地會第164章 海澄公(下)第71章 南曾母練兵第336章 費城血戰(三)第92章 新兵石達開第394章 美利堅未來去向第494章 南非游擊隊(四)第178章 對日第一槍第23章 工廠和新兵第301章 反聯邦聯盟第396章 三國和談第323章 蓋茨堡戰役(2)第330章 紐約徵兵暴亂第371章 多隆阿平叛第39章 珠江口海戰(上)第106章 巴達維亞之戰(上)第133章 勇敢的八旗第356章 敵後破襲戰(中)第48章 甕中捉鱉(下)第369章 普法戰爭的禍根第318章 矮個子墨西哥兵第474章 潛航印度洋(一)第350章 戰還是和第219章 北伐計劃第440章 華人的抗爭(四)第124章 謀取T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