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

?歷史上的第三帝國空軍是一支戰術空軍的話,其主要作用是保證己方空域安全和以完成戰役目標爲主。這就是當初德國空軍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是德國國力所決定的。歷史上的德國空軍最終沒能成爲和美英一樣的戰略空軍是歷史的必然,德國空軍的選擇從大方向上來說也是正確,與其將寶貴而有限的資源投入到4發遠程戰略轟炸機上,倒不如建立一支以戰役目標爲主的戰術空軍。

而這個位面上,德國和他的盟國可比歷史上的第三帝國強多了。羅馬尼亞、利比亞、外高加索和兩河流域的石油讓同盟國集團不再爲燃油缺乏而擔憂。比歷史上德國更強悍的工業爲德國空軍提供了更多更先進的飛機。再加上奧匈帝國和新佔領的意大利,說德國空軍的產能超出歷史2倍真不算過分!而且這個位面德國沒受到戰敗的影響。可以毫無限制的進行軍備研發和裝備,無論從自然資源、工業水平還是從技術角度來看,這個位面的德國空軍比歷史上都要強多了,甚至從硬件上來看,德國發展類似歷史上美英一般的戰略空軍似乎不成問題。

而事實上,德國人確實攢出了相當數量的戰略轟炸機,而且也確實發動了數次戰略攻擊,雖然結果有輸有贏。但是至少從事實上證明德國人有能力發動這樣的進攻。從表面上看,德國人可以繼續發展自己的戰略空軍,然後像歷史上英美那樣用持續不斷的戰略轟炸壓垮對手。

但是,表面上的現象不代表真像。而德國空軍司令里希特霍芬元帥就是真正看清楚真像的幾個人之一。在這次季風行動之後,這位原來的戰略轟炸的擁護者,終於意識到了未來德國空軍發展方向絕對不能以戰略轟炸爲主,這是一個坑,一個看似很美好的陷阱!如果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德國空軍遲早會在這個方向上流盡最後一滴血!這個戰略必須改變!

“戰略轟炸能否實現實現目標不在於自己能攢出多少戰略轟炸機、油料和機組人員,還在於對方的抵抗能力到底如何,戰略轟炸的目標是通過持續不斷的轟炸來摧毀對方的戰爭基礎。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就是要把對方空軍徹底擊垮!這就涉及到一個雙方實力對比的問題。德國空軍固然強大,但是華夏、美國和英國空軍同樣強大,我們的硬實力最多超過英國,很難超過華夏和美國!即使算上殖民地。我們控制的地區有沒有華夏面積大,也沒有美國那麼富饒!工業方面也沒有優勢。在打垮對方空軍之前,戰略轟炸的代價是非常高的,一架4發轟炸機的造價和人員訓練成本足夠支持4架以上的戰鬥機!而在空戰交換中,一架戰略轟炸機絕對打不過4架戰鬥機。而一架經過改裝的重型戰鬥機完全可以擊毀一架戰略轟炸機。再加上過長的航程導致的意外損失,作爲攻擊方的成本會非常高!當然如果我們能摧毀對方空軍的話,那麼這個成本會直線下降。”在一次內部高層會議上,里希特霍芬首先提出了空軍戰略轉型的問題。

這段話看似很難理解,但是說白了就是,戰略轟炸的攻擊方在對方空軍存在的情況下付出的代價要比防禦方打,人家5萬美元的戰鬥機就可以打下來你價值17萬美元以上的轟炸機!對方擁有主場優勢,人家有雷達、有完備的基地體系、有高炮陣地,而且飛行員掉地上要是沒摔着的話拍拍屁股就可以回去繼續開飛機。雖然雷達這些東西也要花錢,但是和分分鐘燒掉十幾萬美元的戰略轟炸機比還真算便宜的!如果將戰略轟炸比喻成做生意。雙方一起爭奪一塊市場。你開始使用的是賠本賺吆喝的戰略來消耗對手,這個階段你肯定是賠的。只有當你的本錢足夠多,把對方打垮後,你纔可以佔據整個市場然後贏家通吃,把前面的損失再賺回來,如果你的實力不夠的話,那麼被拖死的肯定是你!

如果徐傑能聽到里希特霍芬這番話的話,肯定會給他點100個贊!這傢伙太有自知之明瞭!他的推斷和徐傑這個後世的穿越者看法是完全一樣的。在2戰情況下,戰略轟炸只有在實力碾壓的情況下才有用,否則的話。就等着傾家蕩產吧!不信的話可以看看歷史上2戰戰略轟炸吧。德國空軍的總量遠不如美英蘇三國。而且必須分在三個獨立戰場上和對方作戰,分別爲東線戰場、西歐戰場和地中海戰場。(好吧,有人說美帝在太平洋和日本人也在交戰,但是說實話。僅從空中力量角度來看,除了45年以後,美國的空中力量的大頭還是在歐洲。)論產能的話,德國44年巔峰空軍應該和英國巔峰產能處於一個檔次,雖然德國在44年造了3.9萬架飛機,英國最高只有2.6萬架。但是含金量方面肯定是英國人高一些。畢竟蘭開斯特和哈利法克斯的數量在那擺着呢!

如果論總體空中實力的話,美英蘇三國的空中力量和產能至少是德國的3倍以上!但是結果如何呢?美英蘇三方空軍整整用了3年多的時間才把德國空軍徹底毀滅!在44年前,英國空軍的產能高於德國的(爲悲催的德國動員能力默哀)但是英國空軍的戰略轟炸影響並不是太大。有轟炸德累斯頓的成功戰績,但是同時也有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被暴打的失敗戰績。單純看戰損表的話,一次出動150架以上的轟炸機損失十幾架飛機看似不多,但是別忘了,這只是一次戰損,按照這個比例來算的話,這些轟炸機用不了10次攻擊就損失殆盡!戰略轟炸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是說炸一次就行了!

即使後來美帝的第八航空軍加入到戰略轟炸的序列之中,43年打了整整一年,扔掉了數千架各種戰略轟炸機和其它飛機之後,德國人依然沒有被打垮!只有到了44年初的時候,盟軍發動了長達4個月的猛烈轟炸,按說經過了43年一年的拉鋸消耗之後,德國防空能力應該已經不行了吧。但是實際上在1944年3月24日的空襲中,轟炸柏林的726架轟炸機中損失了72架,將近10%的轟炸機沒能再返回基地!而要從宏觀上來看的話。美英損失的2萬多架各種轟炸機的製造成本比德國曆史上所有飛機的產能估計都不低!由此可見戰略轟炸的代價是多麼的高昂。而到了44年壓垮德國空軍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量P51D和P47戰鬥機的登場,長距離護航戰鬥機的加入以及掃地皮行動有規模有計劃的展開,讓德國空軍最終崩潰!

按照徐傑的看法,這個位面德國工業力量是有了。產能和技術也比歷史上強很多,但是想要靠戰略轟炸讓英國人屈服估計都是不可能的!英國空軍的能力可要比歷史上德國西線的本土防空戰中的實力要強多了!要是把蘭開斯特換成噴火和蚊子的話,配合上地面防空設施,那麼這個防禦力簡直是不可想象啊。對了,如果是本土防空的話。那麼流星式噴氣式戰鬥機也能上場。流星打HE177絕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而且更爲關鍵的是德國人缺乏一種和P47、P51一樣優秀的護航戰鬥機來減少戰略轟炸機的損失,本身體系不夠健全的德國空軍在面對英國人的防控體系時會更加被動,所以說,如果德國人繼續一門心思搞戰略轟炸纔是最符合華夏的利益的。而現在,里希特霍芬的決定讓德國空軍重新走向正軌!

德國空軍不具備通過持續不斷的戰略轟炸擊垮對手的能力,但是依然具備對縱深關鍵目標打擊的能力,這種能力雖然不至於打垮對手,但是依然會在一段時間內讓對方的戰爭機器的運轉造成嚴重影響。里希特霍芬強調空軍的縱深打擊應該以戰役目標爲準,比如說,德國即將發動對法國的進攻。德國戰略空軍的任務就是將法國縱深的機場和各種軍用設施摧毀。爲陸軍即將發動的進攻鋪平道路,而隨後,當英美準備支援法國的時候,德國戰略空軍則把主要目標放在對方極有可能使用的港口和重要交通線上。實現戰場屏蔽,限制法yankuai力的恢復。所有打擊目標的核心是配合陸軍快速佔領這個國家,整個打擊方向從毀掉對方的戰爭基礎變成了針對軍事目標爲主,與其他兵種配合爲主的作戰理念。

這個理念已經比較接近2戰時的德國空軍理念了,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德國空軍實力增長,戰略轟炸機的服役讓德國人擁有了更強大的打擊力度和攻擊距離。經過反覆研究後,德國人還認爲爲了保證戰略轟炸的順利進行。戰鬥機部隊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里希特霍芬看來,護航不僅僅是跟着轟炸機出去走一圈,當對方的戰鬥機上來後將對方趕走。這樣的防禦太過保守!里希特霍芬要求戰鬥機部隊必須部署在前沿。除了伴隨式護航之外,還需要主動在對方空域中游弋打擊對方的戰鬥機部隊。不管戰略轟炸是否進行,戰鬥機部隊都必須每時每刻的壓制對方戰場前沿的空軍力量。

俗話說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今天德國人的獅鷲可以炸別人,明天英美華夏等國的戰略轟炸機就可以炸自己!里希特霍芬需要重新強化本土的防空作戰能力。尤其是在看到華夏的石茶隼和狐蝠式戰鬥機優秀的航程之後,里希特霍芬意識到協約國的戰略轟炸會更加致命,因爲他們的戰略轟炸機可以獲得戰鬥機的掩護。不過讓里希特霍芬欣慰的是,新式的FW190型戰鬥機的表現非常不錯,在季風行動的第一天戰鬥中,沒有一架FW190被對方擊落,唯一一架損失還是因爲回來的時候發動機過熱導致的墜毀,不過好在人沒事。德國空軍上下對這款新式飛機的期望還是很高的,在德國人看來這款飛機幾乎可以堪稱全能。較大的航程(和BF109以及噴火相比)、兇悍的火力、不錯的硬指標和強悍的掛載能力讓FW190型戰鬥機成爲了德國空軍中第一款堪稱全能的單發飛機!按照德國人的說法,這款飛機幾乎可以承擔對空、對地轟炸和作爲重裝截擊機等所有任務!

而爲了應對夜間轟炸和讓德國人屢次吃虧的蚊式雙發夜戰飛機,德國空軍研製的HE219貓頭鷹式雙發夜戰飛機/轟炸機已經完成了飛行測試,這款追求高速的夜戰飛機幾乎是德國空軍裝備雷達的飛機中飛的最快的。他們被賦予了貓頭鷹的編號就希望這些傢伙能保證第二帝國天空的安全。DO335型截擊機也即將完成測試,這是一款真正的高速戰鬥機,德國人放棄了在飛機上放置一個能容納500KG炸彈的內置彈倉的計劃,並且適當的減少了燃油。雖然重量上依然比一般雙發戰鬥機重點,但是和歷史上相比已經輕了不少,這款飛機火力兇悍,速度也很快,除了爬升比較悲催之外,作爲一款截擊機是相當不錯的,較大的燃油量讓他可以提前在空中待機,而不用像BF109戰鬥機那樣等對方來了再起飛爬升。

而除了螺旋槳飛機之外,德國人的噴氣式飛機的研發也非常迅速。第一款推力在900KG的JUMO004型發動機(只是套用歷史上的編號)已經研製成功,推測使用壽命在70個小時左右,這已經比歷史上預計壽命50個小時實際連25個小時都難保的發動機強多了,而德國人的第一款噴氣式飛機從外形上看更像是採用後掠翼的流星而不是ME262。

經過一番準備之後,德國空軍戰略戰術體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對未來的戰爭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德國人變得更加務實,也更加可怕!他們在2戰初期的空中戰役中表現極佳。有限制的戰略轟炸讓德國人把有效的兵力投入到了最需要的地方,而精心打造的防控體系也讓美英戰略空軍比歷史上留了更多的鮮血!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anhei016、德瑪尼的月票支持~~~~。(。)

第83張 善後事宜第1218章 布子伊朗第933章 微型潛艇的逆襲第1449章 歐陸最後一戰2第1245章 戰爭臨近第203章 戰後總結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1041章 蘇默VS葉銘第1274章 太兇殘了第432章 滲透作戰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1535章 黑豹出籠第876章 波羅的海戰雲第203章 戰後總結第851章 交易與善後第1223章 拉美國入坑第472章 追逐第126章 反間諜!!第1150章 降臨前夜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5章 來自西班牙的客人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143章 與俄國人的交易第1176章 沉默的德國海軍第670章 極不情願的撤離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315章 熱火朝天的北洋第539章 俄國人的裝巡計劃第148章 龍潛於淵第1127章 混亂的夜戰第95章 拜會劉公(三)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1434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2第367章 最後的準備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642章 硬核桃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65章 憤怒的光緒第752章 標準化戰列艦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第1160章 質詢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1043章 船廠密談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1490章 神功大成的華夏艦隊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495章 工業規劃第709章 遲到的馬卡諾夫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1091章 德國人的計劃第479章 火海第1110章 戰略轟炸第491章 折中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327章 戰略調整(二)第1021章 你們陰我?第904章 交換第96章 陽謀第1374章 海上巨無霸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687章 攻擊開始第613章 快速艦隊之間的較量!第87章 天津機械製造局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263章 決戰!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792章 大膽一雷沉第231章 新的開始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1456章 報復第716章 英國人的打算第1099章 老兵的警覺第944章 僵持第431章 陷阱第1537章 攤牌1第18章 酒會上的費希爾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1438章 大西洋啓示錄3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1466章 看不見的鋒線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219章 最終計劃出爐第1131章 孤注一擲第144章 塵埃落定第854章 伺機而動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498章 無敵艦隊第800章 最後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