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總結經驗教訓

隨着英國政府的聲名一發表,懸在徐傑等人心頭的巨石終於落了下去。現在北洋水陸二師的官兵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總結前一段時間的經驗教訓了,介於水師除了震懾,就打了幾發炮彈,所以,徐傑和隨行的漢納根則和張文宣等人一起探討這次行動的得失。

總的來說,此次的掃街行動是十分成功的,畢竟受過專業訓練的士兵加上佔有絕對優勢的武器鎮壓那些只會跟風打劫的傢伙不勝都沒有道理。但是暴露的問題還是很多的。而作爲一線最高指揮的張文宣則深有感觸。

“馬肯辛式重機槍實在是太好用了。我北洋應該大量裝備此類自動武器,就單純反步兵來說,一挺馬肯辛機槍比2門格林炮還好用,而且重量低可以較爲方便的轉移陣地。但是現在看來如果裝備機槍的話,北洋原有軍制將會被打破。畢竟一挺機槍需要7到10人操作運輸。”張文宣說道。

“貴國的軍制本身就不是十分合理,以營爲基本單位,每個營名義上是500人,營下設4哨。每哨又有8隊,這樣一來每隊兵只有十餘人,考慮到不少營根本達不到滿員,甚至有的營只有300多人,這樣一來一隊只有10人,而且即使是500人的滿編營在戰鬥中也無法獨當一面,在一條戰線上營級單位過多,甚至是不同軍的營級單位,這樣一來戰鬥協作方面將有很大的漏洞。營級部隊沒有自動武器,以步槍爲主,缺乏攻堅和抵擋對方人海戰術的能力。炮兵編制過小,火炮以小口徑速射炮爲主,一旦面對對手以75MM行營炮爲主的炮兵,這種小炮炮兵的生存能力堪憂。”漢納根十分盡職的說道。

“最關鍵的是沒有現代化的參謀和後勤保障體系,前者可以幫助指揮官更快的做出戰役決策,而後者這是保證戰鬥力的關鍵。聽說下鄉平定暴亂的我大清陸師在最後一天都開始就地“徵糧”了吧?彈藥輸送方面也存在很大漏洞,一方面是我們的士兵太浪費子彈(這個可以參考甲午平壤會戰,清軍子彈消耗量基本上是本子的3倍)。另一方面沒有專門的單位負責彈藥輸送,沒有統一的補給體系纔是最重要的問題,據說北洋水師陸戰隊的彈藥緊缺,陸師那裡有彈藥,但是死活不給。這對戰鬥來說相當不利。“徐傑則把重點放在了參謀和後勤,畢竟這兩樣可是當年普魯士搞定法國的關鍵法寶,前者讓德國軍隊做出最快最準的決定,而後者則在短時間內支撐幾十萬大軍戰鬥。

“張某對此不甚瞭解,漢納根先生和徐大人來自海外,對編制參謀部和後勤體制的建立不甚瞭解,所以也不好多說。兩位可以自行擬個摺子,然後張某複議即可。我在這裡像主要說一下我北洋陸師的裝備問題。”張文宣搓搓手看着對面兩個“制度”黨不好意思的說道。

“除了大量裝備馬克辛式機槍以外,徐先生設計的擲彈筒在交戰中也發揮着巨大作用,配上較高的彈道。可以輕鬆的越過掩體和障礙物攻擊後面的敵人,但是威力較小,對於比較結實的建築物無能爲力,而75野炮因爲彈道問題而無法直接攻擊。不知道徐先生曾經提到過的迫擊炮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張文宣一邊說一邊畫圖比劃道。

“另外個人感覺,馬克辛機槍有些過重,雖然射速快,射程也遠。但是所需要的水箱,彈藥箱以及支架工具箱等輔助用品太多太重,機動性方面還是不方便,尤其是進攻的時候,根本跟不上進攻的部隊,不知道徐先生能否將馬克辛機槍的性能適當降低,減輕重量。”張文宣想了想說道。

“這些問題如果資金比較充足的話,無論是迫擊炮還是輕量化的機槍都可以實現。設計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如何生產出大量並且質量合格的產品纔是最關鍵的,而目前大清的軍工廠在這兩方面都十分欠缺。”徐傑頗有些無奈的說道。

“我想張大人應該重視火炮的作用,迫擊炮只能在特定情況下發揮大的作用,但實際上真正主宰戰場的還是長身管火炮,德意志帝國就是利用克虜伯火炮快速的摧毀了法軍的炮兵陣地,並最終在絕對優勢火力的掩護下擊潰法國陸軍的。”漢納根說道。

“我北洋不是已經計劃大量裝備75MM克虜伯行營炮了嗎?”張文宣問道。

“不不不,這遠遠不夠,75MM行營炮僅僅是最基本的裝備,德國軍中還有大量的120MM炮150MM炮,和210MM炮,這些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可不是75MM行營炮可以比擬的,在反制對方炮兵方面更是佔有優勢。”漢納根說道。

“這150MM炮和210MM炮的重量是否已經超出了清國道路運輸能力和補給能力了?”徐傑問道,畢竟他是搞海軍的,對1890年的德國陸炮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您對海軍的研究確實相當深入,但是對陸軍火炮瞭解還是比較少,相對於海軍的長身管火炮,陸炮的身管更短,但是仰角更大,同等重量下,陸炮的口徑也會更大,海軍用4.7寸火炮的炮架和炮管重量加在一起近4噸多,而150MM野炮的重量也不會超過這個標準,雖說射程稍微近了一些,但是彈重更大,在沒有艦炮專用制退器的情況下,艦炮上岸後射速也不高,120艦炮的投射量不如150MM野炮的投射量。”漢納根直言不諱的說道。

“如果真是如此,我北洋可以考慮向克虜伯公司訂購大型野炮,甚至引進生產線。在這方面還希望漢納根先生能給予幫助。”徐傑謙虛的說道。

“能爲克虜伯公司與北洋陸軍服務,是我的榮耀。”漢納根笑着說道。

“另外對於除北洋陸戰隊以外其它清國陸軍的作戰意志我個人認爲還是十分脆弱的。在剛開始的不利情況下,各條戰線上都出現過逃兵。這種情況一定要提起高度的注意,畢竟光有先進的武器沒有優秀的士兵去操作還是不行的。”漢納根想了想,還是說了出來,德意志的嚴謹在此刻盡顯無疑。

“確實如此,漢納根先生說的很對。”張文宣心裡很明白,讓那些將當兵作爲一種謀生手段的人去拼死作戰確實不現實。說忠君爲國?但是現在清王朝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們除了讓老百姓納糧繳稅外,何曾做過什麼好事?

第943章 升級版VS翻版第379章 尾聲第452章 老兵上陣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791章 導火索第1050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2第617章 艦隊編組完成第561章 競相趕超第99章 風險與收益第677章 最後的機會第993章 諸神的黃昏5第1116章 海東青大隊第221章 各懷心思第1452章 繁華背後第922章 戰雲密佈第443章 僞裝第424章 落幕之戰第292章 處理舊貨第736章 特遣艦隊第1518章 救援計劃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1154章 碰撞第788章 高爾察克和鄧尼金第549章 論坦克的可行性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285章 變數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913章 隕落第1306章 宿敵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1019章 徐傑的算計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330章 呼嘯長空3第257章 鬱悶的俄國人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985章 夜戰2第134章 日本人也缺錢啊第1184章 底牌盡出第697章 檢討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926章 反攻第1072章 偃旗息鼓第268章 就北洋艦隊的終結第55章 海軍痼疾第271章 日軍最後的攻勢第996章 調停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646章 鏖戰第1253章 胡貝再次登場第890章 突圍第488章 艱難的選擇第49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二)第1225章 神嘲諷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1275章 坦克大戰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279章 大布局第1182章 持續的風暴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1500章 不爲己甚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第15章 來自西班牙的客人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1234章 戴高樂的擔憂第667章 新“施裡芬”計劃第1436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1468章 夜戰1第1116章 海東青大隊第103章 大清“聯合”艦隊第340章 謝利艦隊第178章 遭遇戰第690章 關鍵時刻第154章 分配戰艦第91章 嚴博勳第960章 攻擊開始第135章 步兵武器研製成功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972章 攔截第1132章 謀劃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217章 快速機羣3第637章 愚人節大屠殺第1005章 決斷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900章 明白了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385章 整合陸軍第1051章 交換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1413章 一擊致命第114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213章 雄才大略羅斯福第441章 自投羅網第94章 拜會劉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