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艦隊備戰

定遠艦軍官餐廳,丁汝昌,琅威理,劉步蟾,林泰曾,徐傑等人,正圍坐在桌子旁商討此次南巡將以面對的困難,爲了保證艦隊戰鬥力,艦隊將先前往新加坡進行補給和休整後,再前往巴達維亞。

“根據中堂大人和南洋華人彭海豐發來的情報,荷蘭人除了將巴達維亞附近駐軍開始向城內調動外,並沒有更多的反應。”丁汝昌將幾份電報發下去讓衆人傳閱。

“巴達維亞附近的炮塔對我定鎮2艦也沒有太大威脅,但是對穹甲巡洋艦卻能造成很大威脅。因此在進港的時候希望定鎮能在戰線外側。”林永升說道。

“哪運兵船呢?戰艦巡航訪問還說得過去,可是帶着大量運兵船一同前往怕是法理上不容啊。”林泰曾更擔心的是運兵船的安危和因此帶來的外交上的被動。

“這個不用林大人擔心了,荷蘭人已經給了我們藉口。”徐傑詭異的一笑。“南洋的彭先生剛發來電報,有部分華僑計劃撤離巴達維亞,我們完全可以以撤僑爲藉口帶上陸軍,隨行的陸軍也可以以此爲藉口進入巴達維亞城內。”

“我只是想知道,一旦開戰,北洋艦隊用多長時間可以壓制住巴達維亞港周圍的抵抗力量?”徐傑追問了一句。

“一個小時左右。”琅威理斟酌了一下說道。

“那一旦開戰,我北洋水師自然可以保證海上的優勢,可我北洋陸師如何展開行動?”丁汝昌提出了問題。

“在局勢尚未穩定之前,我建議運兵船隊主力和廣東水師的廣甲號在港外待命。一來可以防備一旦開戰後運兵船成爲對方的打擊的重要目標。另一方面,如果巴達維亞港在短時間內無法攻佔,北洋陸師可以在廣甲的掩護下尋找合適的地方用小舟登陸。”漢納根補充道。

“火炮卸載和輜重上岸可能存在問題。”張文宣提出疑問。

“也不是不可以,南洋華人爲我們提供了幾個備選登陸點。在這些地點,華人私人武裝可以爲我們提供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登陸場。”徐傑說着把一張標註着登陸點的地圖交到張文宣手中。

“這荷蘭人不是要對華僑不利嗎?爲何現在華人勢力都可以控制其中的一些登陸點?”劉步蟾皺了皺眉頭說道。

“荷蘭人貌似退縮了,他們放棄了華人社區的監視,而將主要力量收縮在巴達維亞兵營,港口,市政機關等地。”徐傑解釋道。

“那一旦開戰應該如何收場呢?”丁汝昌問道,在他看來現在打贏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關鍵在於如何收場。畢竟北洋佔領巴達維亞不現實,而且如此過激的反應恐怕會引起英國或者法國的干涉,這就得不償失了。”

“我們此次既然是以護僑爲目的,如果能保的南洋同胞周全,目的自然就達到了,如果一旦發生衝突,我們只要堅持到附近的僑民和華人能撤走就可以了。”徐傑想了想說道。

“數以萬計的華人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撤走?”劉步蟾皺了皺眉頭說道。

“劉大人有所不知,這華人在當地經濟基礎深厚,有不少華商都有自己的船運公司,而起在艦隊南下之前,我已經和當地華人代表聯繫過了,他們應該已經做好了準備。”徐傑解釋道。“不過這是最壞的打算,華人社會是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料想那荷蘭人不會走到這一步的。”

“那如果荷蘭人只是一時退讓,在北洋艦隊走後又捲土重來,那如何是好?我北洋艦隊總不能常駐巴達維亞吧?”鄧世昌問道。

“這艦隊常駐巴達維亞自然是不行的,但是我北洋則可派人常駐。我們完全可以在巴達維亞,三寶壟,泗水等地設立領事館,一方面可以爲南洋華人撐腰,另一方面可以爲今後北洋與南洋華人的合作做好準備。”

“如此一來我們不過5日就可以達到巴達維亞了。各位準備一下吧。”丁汝昌說道。

“怕是還要再等2日,等廣州來的運輸船把下一批的軍火帶來後,陸師纔可作戰,目前陸師士兵每人只有150發子彈,怕是真打起來不夠用啊。”(朝鮮戰場上,清軍3天內就基本打光了備彈,所以150發子彈打起來真的不夠用啊~~)張文宣阻止道。

“那就再等幾日,運輸船到後,我北洋水師直達巴達維亞!!”丁汝昌拍板道。

半個小時後,致遠艦艦長室,鄧世昌,徐傑和張佩綸三人圍坐在一起喝茶。

“濟世兄,你看荷蘭人可敢真和我北洋一戰否?”張佩綸抿了一口茶有些不安的說道。

“一個3流國家而已。”徐傑沒做正面回答。

“那濟世兄認爲單純在南洋設立使館就可以保我南洋同胞無恙了嗎?”鄧世昌說道。“此次北洋出巡中堂大人已經承擔了很大的壓力了,這來第二次怕是沒這麼容易了。”

張佩綸皺着眉頭說道。

“想通過一次示威就解決一切問題是很不現實的。此次南巡最主要的目的是表面我北洋態度。和南洋華人建立更鞏固的合作關係。”徐傑苦笑的說道。要說此次南巡,徐傑的目的很功利,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進一步擴大合作領域,僅此而已。

“那如何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鄧世昌追問了一句。

“談這個話題爲時尚早。5年之內我北洋第一目標,也可以說是唯一的目標就是對付我們東面哪個惡鄰!!”徐傑冷冷的說道。

大家多支持一下啊,後面幾章會小打一場的~~。

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673章 追擊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54章 北洋的反應第585章 速度很重要嗎?第363章 肉搏戰!第675章 堵回去第1129章 跑路第826章 銳利的矛頭第160章 北洋大閱第804章 第一滴血第323章 一路搶過去!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1487章 裝甲啓示錄(4)第839章 拿還是不拿?第104章 提前發生的撤旗事件第935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442章 硬核桃第142章 經濟戰發動第392章 南洋的態度第137章 爲民族而戰第419章 從天而降的主力艦隊第300章 好久不見了第175章 海上會議第965章 兩頭下注第883章 失控第1252章 來日方長2第457章 危局第310章 均衡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845章 一艘潛艇引發的血案第488章 艱難的選擇第406章 意外第183章 日本海軍戰略的調整第367章 最後的準備第1230章 華俄第二次合作第2章 論艦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207章 羣山灣海戰的影響第1449章 歐陸最後一戰2第506章 銀行體系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1367章 破局第60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1182章 持續的風暴第371章 俄國人的陰謀第1465章 碰上了!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742章 地震了?!第839章 拿還是不拿?第673章 追擊第1058章 兩種選擇第1087章 大戰略第68章 困境依舊第1382章 聖納澤爾之殤2第574章 俄式快速部隊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8章 拜會布林(一)第954章 聖納澤爾第123章 陸軍改革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479章 火海第399章 政變前夜第1439章 特殊的勸說方式第103章 大清“聯合”艦隊第538章 馬卡諾夫的建議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912章 最後一戰第409章 德國人也來攙和第778章 貝蒂的行動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662章 追蹤第1005章 決斷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774章 好東西不一定賣的好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265章 差距第321章 紐波特紐斯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1493章 孟加拉灣的風暴第465章 重量級選手第1367章 破局第41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二)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313章 無畏先聲第833章 這絕對不是偶然第683章 司令與大臣的戰爭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15章 來自西班牙的客人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488章 艱難的選擇第1067章 陰謀第484章 突破第1373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2第1473章 慘烈對攻戰2第1309章 反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