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珠市。在汀安省的最南邊。三面環海。景色的

蕭客已經出席完了侯果毅和徐明月的婚禮,現在正在對遼安的招牌一“東北小香港”北珠市進行私人考察。他開着一輛銀白色的帕薩特,在北珠市全城漫無目的地轉悠,他開得不快,一路上眼光總是在街道兩邊到處搜尋,若不清楚他目的的人看了,定然以爲他是閒來無事出來瞎避,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他是在對北珠市的市政綜合建設做出評價,找出吳城的不足。

不光是在車上看,他還時不時下車,裝作買報、買水、問路”,只是爲了瞭解北珠市民對北珠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的滿意程度如何。

“市長走了啊!”

每當蕭定故意挑起話頭,說到侯東往在北珠市的某些事蹟時,回答他的總是一聲嘆息,此刻他眼前的一位四十多歲的街邊報攤小店的老闆嘆了口氣,惋惜地說:“你纔來北珠?那你錯過了,前幾天侯市長去遼都上任的時候,全市上千輛出租車自發地護送了他一路啊!那是幾百里路啊,你說說,”侯市長咋就調走了呢?”

蕭震默然了,慨然長嘆。他哪裡是纔來北珠?他來北珠已經半個來月了,甚至還一時興起,讓侯叔叔給他安排了一下,參加了侯東往正式離職前往省城遼都的北珠告別會小全程聽完了侯叔叔的告別講話。

蕭震還記得當天的情形,侯叔北珠市委書記、市長侯東往,現任遼安省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一穿着他習慣的深藍色厚夾克,面色沉肅地走入大會議室的情形。

蕭震回到車裡,也不發動汽車,只是靜靜地回味侯叔叔在告別會上的講話,他的話並不掉書袋,說得很樸質,很真實,也很深刻。

“今天在這裡講話,心情很不平靜,因爲和同志們工作了十多年,今天要畫個句號,最後一次在幹部大會上講講心裡話。昨天晚上想了很多事兒,跟過電影一樣,想起過去我們一塊兒走過的路,一塊兒開創的事業。

剛纔,秋菊同志代表省委作了非常重要的講話,有豐富的內涵和殷切的希望。既有對北珠過去工作的充分評價,又有對北珠未來的深切的期望、提出了許多非常現實的小符合北珠實際情況的要求。

這次組織上安排我到省裡工作,是中央和省委的信任,也正像秋菊同志講的,更重要的是中央對北珠工作,對北珠班子的肯定。也正因爲如此,我特別感謝同志們所做的工作。我深深感覺到中央、政務院、省委、省政府對北珠是關心的、信任的,在每一個關鍵的問題上,重要的時候,給我們非常及時的指導。

我巫歲到金縣,那時候的事我還記得很清楚,先是到省委組織部報到。由省委組織部同志從遼都送我到北珠,到北珠以後住在北珠飯店。我接觸的第一個北珠的同志是計委副主任史邦好。當時,我跑到“天百,買了一個大皮箱,就到金縣了。十幾年前的事,現在想起來,就跟昨天一樣。我還記得買完皮箱一出來,對面有一個賣海鮮燒烤的在那喊“不熱乎不要錢。這句北珠話,我的印象很深,十幾年都忘不了這個小鏡頭。今年我已過了引歲,到7月份就是刃歲了,在北珠整整舊度過的,今後無論走到哪我都忘不了北珠。我跟一些同志講,要講感版圖上我最熱愛的就是北珠。今後,我得把遼安加上。過去的舊年,的的確確和北珠的同志們有不解之緣。我喲年進到北珠市內工作,,暇年到政府大樓”吶年又到市委大樓,是同志們給予了我巨大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通力配合,艱苦奮鬥,我個人一事無成。有了我們這支隊伍,而且衆志成城,我們才能夠無堅不摧,無遠不屆。同志們可以回想,我們走過了很多路,邁過了很多坎兒,克服了很多困難,有一件算一件,想起來當時都挺難。暇年,政府就遇到幾大難題,供水不足的問題,西太平洋煉油廠的事,已經花了引乙美金,上不去下不來,一天還得付力萬美金的利息。當時,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遇到很多困難,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的情況;還有亂集資的事情,先是孫默,後來又出了一個劉默。想到這些事,老忘不了,當時覺得確實非常難,但是大家一使勁,也就過去了。正像毛主席詩中寫到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北珠在華夏是一個很小的局部,但是我們盡了自己的責任,克服了很多困難。北珠的幹部確實是出力的,也是出活的,我深有體會。我經常跟外來的同志講,你們不要表揚我,越表揚我越發燒,北珠幹部幹了好活,我才受表揚。當然,怎麼把大家攏在一塊,也是要動腦筋的。今天要走了,我從內心感謝大家,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幫助,我給大家敬個禮。

講到“謝謝”現在很普遍,誰作完報告都得來一句:“謝謝大家

但是我今天的內心感受是不一樣的,是集舊年的感受,離別前的一聲“謝謝”這是這些年的集中感受,這謝意有多深,有多長,也說不清,反正非常真實。曾經有位作家講:同一句話出在一個涉世不深的年輕人之口和出在飽經風霜的老年人之口的感覺、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現在算是步入中老年的行列了,我說這句話,品起來就非常有味道,就特別真實。今天早上有同志叫我“省長”我一愣,還轉不過勁兒,還很不習慣。我在遼都開省裡的幹部大會,在省人大常委會議上講話、表態,幾次都不剛訓舊口陽…8漁書吧不樣的體驗!“必”把遼安說成北珠。嘴轉不過來。有些同志講。恐怕竹,半年的時間,才能校正過來。我覺得。我和在座的同志們不僅永遠是同志,而且永遠是戰友。過去講“情同手足”其實回首人生,真正幹工作能幹到一塊兒,想到一塊兒,感情比手足情分還要深。我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但舊年來每年就見一兩次面,而我們班子裡的同志,每星期都見,甚至每天都見,爲了同一個目標,同一個責任,一塊兒上火,一塊兒使勁,一塊兒研究問題,一塊兒取得成績,然後一塊兒高興,一塊兒開心,感情是很不一樣的。過去講“遠親不如近鄰”其實近鄰又遠不如同志。“同志,這個詞非常真切,就是講的同一個志向,共同來工作,在工作中結成友誼。這絕不是官話、套話,是現實生活中非常真實的感情。我們的大家庭勝過很多小家庭。事實上,北珠人民這幾年一到春節,一到煙花爆竹晚會,都是走出,小家,來到“大家”“大家,勝過了小家”這是北珠非常可喜的、耐人尋味的現象。

我曾經講過:“北珠人民時時刻刻感動着我”這裡面有國企職工、下崗職工,也有中小學教師、醫務工作者、環衛工人、街道居民委員會的老大媽、出租車司機,當然還有各條戰線的同志,可以說每一個同志都有感人的事蹟,沒有大家的配合,北珠的結構調整就是一句空話。過去的舊年,我的腦子就像計算機一樣存儲了大量的圖像和資料,這些北珠人的圖像、資料,平凡而又偉大,時時刻刻感動着我。我確實感到:有什麼樣的市民,就有什麼樣的城市;有什麼樣的幹部,就有什麼樣的城市小時候就知道人民是養育我們的母親,今天我有特別深切的感受,北珠人民的感情我是永誌不忘的。

這幾年,我們的幹部累得不輕,有些同志說我有點鐵石心腸。的確,在工作的流水線上,在政府、市委工作,來不及很細緻地談心,但是回過頭看這段歷史,我是挺感動的,我們這些同志可以很欣慰地說:我們沒有虛度這段時光。華夏沿海這麼多城市都在謀求發展,但是有的發展起來了,有的沒有發展起來;老工業基地有這麼多城市,有的起來了,有的沒有起來。現在很多同志到北珠,就覺得北珠是一座濱海城市、花園城市,孰不知,北珠在舊年前也是以重化工爲主的工業城市,同南方新興城市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北珠市人民的確發揚了移山填海的精神,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把整個北珠改了個。樣子。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各條戰線都沒有閒着、沒有擋道、沒有消極,大家都在努力,去開創各自輝煌的業績,每條戰線都有自己的精彩,這一點就幫了市委、市政府的忙,無數小的成就集合起來,就是北珠今天的總體變化,就是姜總書記給我們題詞“北方明珠,的依據。所以我覺得,大家沒有虛度這段時光。雖然身體累一點,腦子緊張一點,但精神是富足的。我在離開政府的時候套用過保爾的一段話:“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痛悔,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當我們回首北珠這段往事的時候,就可以欣慰地說,我們的全部精力都獻給了我們所鍾愛的北珠。

一個人的生命過得是很快的,人真正幹活的高峰期就是刃年,一晃就過去。剛纔,秋菊書記勉勵我們要繼續努力奮鬥,我深有體會。在座的同志都是的歲左右,有的是凳多歲的同志,也就剩舊來年,大家要不負省委的希望,一定要下決心把自己這段時間安排好,把我們的工作做好。過了的歲,想在工作崗位上再爲黨的事業多做一些事情,也不容易了。雖然這些年大家很累、很忙小但是忙也是一個機遇,過了點兒,想忙也沒有機會了,所以有活兒幹也是幸運,一定要抓住生命的大好時機、形勢的大好時機,多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過了的歲之後可以休息、消遣、享受天倫之樂。當你幹成一個事業之後。就是回家抱孫子也心裡踏實。北珠幹部這幾年雖然辛苦,但是做成了事業,而且這支隊伍比較整裝的過來了,沒有出現贊江、嘉禾那樣的問題,我的要求可能低了一點,但我當領導的覺得挺欣慰。

大家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雖然累,能把精力集中在正事兒、幹事業上,而且取得了成效,值得欣慰。記得看電影看到在五六十年代的勞動者,像王進喜。跳到泥水坑裡攪拌混凝土,條件非常艱苦,但是精神狀態非常好,精神上非常開朗、幸福。一個人必須把自己和一種偉大的事業連在一起,爲人民羣衆實實在在做點事,自己心裡才踏實。我爲北珠的隊伍感到自豪,這支隊伍出現了很多能幹的同志,這些年培養了一批幹部,幹部的觀念比較新。我當市委書記的時候,實正嚴實正,遼安省委書記同志、秋菊祖秋菊,遼安省委副書記,現在兼任北珠市委書記同志就對我講:北珠應該向省裡多輸送一些幹部,省裡的領導也看好了北珠的幹部。

這些年回想起來,主要和大家一塊兒辦了三件事兒:

第一件事是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是硬道理。但是基礎的東西是結構調整。比如說”四家國有企業的搬遷改造。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到蛻,三資企業興起,鄉鎮企業興起,民營經濟興起,這些都是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不僅表現在總量上,還表現在稅收上、財政的貢獻率上。市內四萬居民喬遷新居,田萬國有企業、大集體的職工分流、安置、再就業,這也是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過去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講的自然現象。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技術發展的。高新科技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週期遠比自然的詆背州川要來得快。東北在建國以後是老工業基地,北珠是其中之一,經過這麼多年的運作,當然需要進行結構調整,而這個任務又歷史地落在了我們的身上。北珠從年代初結構調整就進入全面實施的階段,不僅在工業結構內部,而且涉及到一產、二產、三產,全面的調整,每一個產業、每一條戰線都有自己的調整任務,而且相互關聯。農業已經由大田生產爲主,調整到以精品工程爲主。商業的結構也有了很大的調整,保留髮展了國有商業的航空母艦,又引進了外資,新建了許多高水平的商業設施。會展業、旅遊業、電信業、高新科技、金融業、房地產業都悄然興起,過去這些概念在北珠是淺淡的,這些年已經成爲熱門話題。結構調整不僅是社會實踐,也成爲觀念轉變中的焦點。北珠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並不是削弱工業,相反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國有工業的增加值增長了3倍多,區市縣的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幾個先導區基本上建設成型、到位。在這種情況下,結構調整使北珠的經濟真正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一個,城市要發展,而發展的基礎是合理的結構,有了良性的基礎,纔有健康、快速的發展。否則發展了也會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

第二件事是環境革命。這個詞我是從上面的研究機構學來的,當時我們就是覺得要把城市環境搞好。這件事,全市人民都參與了,廣大幹部都參與了。拆圍牆、扒小房、搞綠地、建廣場;修馬路、搬工廠;這些事情說起來輕快,做起來很不容易。環境搞好了,不僅給招商引資帶來了條件,同時也爲我們經營城市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北珠城市整體獲得增值,市區土地的價格平均增長了倍,這爲我們走向世界、籌集資金、改造產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爲四萬老百姓蓋房子。遷新居,有一半的資金來源於城市整體增值這塊兒。環境問題也是個經濟問題,未來一切真正掙錢的產業,包括金融、高新科技、旅遊、會展,都離不開乾淨、漂亮的環境,北珠有了這種城市環境,就爲未來贏得了更多的經濟機會、商業機會。在環境革命的過程中,大家還創造了不少新鮮的理念,比如說“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讓城市“綠起來、亮起來、洋起來”這都是北珠人民在工作實踐中的共同創造。

第三件事是走向世界。北珠這座城市在年黨中央、政務院就確定爲沿海開放城市,那時就開始了走向世界的進程。北珠真正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還是借鄭老南巡講話的東風,從,啊年初到香港招商開始,坐上了那班車。北珠過去對日本的生意已經有了基礎。我的前任烏福海同志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後來咱們在座的同志又打開了香港、寶島、東南亞、韓國的局面。在歐洲、美洲也做了很多生意。而且服裝節,展覽業,對內對外的大型招商,形成了氣候。這些年,北珠在同世界的聯繫方面,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生意活了,朋友多了,名氣大了,觀念新了”特別是觀念新了,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很多幹部已經有了比較新的對外開放、合作的觀念。

這三件事怎麼做成的,我想有主要四個原因:

第一,以姜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爲我們創造了國內十來年安定、團結,健康發展的大好局面,沒有這個大背景、大氣候,北珠想發展是不可能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是關鍵性的。

第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我跟同志們介紹過不少情況,省委、省政府對北珠市的每一步發展都非常關切,給了很多指導和幫助。第三,北珠人民的共同努力,勤奮不懈,人民羣衆是真正的英雄,是原動力。

第四,各級領導幹部,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以及駐軍部隊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區市縣同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這樣一支能夠開拓進取、協調配合的隊伍,才能形成今天的局面。“吃水不忘打井人”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記這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十分珍惜。從我自己來說,要正確對待羣衆,正確對待自己,並深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工作是非常幸運的。這幾年,北珠有了發展,領導們、同志們對我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但人貴有自知之明,我相信有些同志論本領、論能力可能比我強,比我還適合當市長,但是有一個機遇問題。現在作幹部一個。是看你的素質,一個。是看你的業績,還有個機遇問題。一些老領導曾有議論:我們建國以後封了十大元帥,其實在華夏革命的歷程中,有很多同志英年早逝,有很多同志戰績卓著、很有才華,但在戰爭年代被捕了、犧牲了,如果這些人能夠活下來,封二三十個大元帥也是有條件的。華夏革命是一個前赴後繼的過程,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回到我們這麼一個城市來說,也是人才濟濟,有很多同志有事業心,有對人民羣衆的感情,但是沒遇到機會,也難以施展。正因爲如此,大家把我擺在這個位置上,我就應該盡心竭力,不辱使命,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不做好怎麼對得起大家。這幾年,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老師讓我寫篇論文,我苦思苦想找不到好題目,那是二十年前的事兒,當時腦子裡比較空。但是到了北珠,天天都有題目,好像天天都在作論文、寫論文,在實踐中有很多新的感受。北珠就好比是我的一個大學,現在的感覺就好像我作爲“北珠大學,的畢業生正要走向新的崗位。

我自己瞭解,過去的工作中有很多的失誤、遺憾,自己也有不少問題、毛病,回想工作初始的階段不少幼稚的做法。以我現在的認識。恐怕弓年、舊年前刪,心事情我不會那麼處置,可能會解決得更好一些。我對有些同志批評得過於嚴厲,讓有些同志受不了。在“三講,的時候,我已經講了多次,在此我再向這些同志表示歉意,好在我們走得不遠,來日方長,大家今後還是一塊兒共事。不管有多少矛盾、問題,但是我深信“廉生威,公生明”從任職那天我就要求自己做個清官,要公道正派。一要幹活,二要“乾淨”這是爲官之本。今天,只是我們事業的一個階段性的小結,今後北珠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很多事情要做,一個城市的事業是永無止境、沒完沒了、越幹越多的,而且幹得越好,事也會越多,壓力也越大。新班子的擔子非常重,永進同志這班人任重道遠,責任很大,但是他在過去的工作中有敬業精神,有能力,有責任心,又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我深信他能和大家團結一致,把北珠的這方水土建設得更好,把北珠的事業推向新的高峰。我也希望同志們都能真心實意地支持永進同志的工作。我自己的體會,做當家人不容易,矛盾高度集中,壓力很大,俗話講“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每一個人不管有多能,都需要大家的幫助。我也深信永進同志能發揮集體的智慧,羣策羣力,按照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把經濟建設搞得更好。

北珠是遼安的北珠,北珠應該在振興遼安省的大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北珠今後應該起一個更好的拉動作用,有更多的創造,更快的發展,不斷找到新的差距。在座的同志要不負省委的期望,一定要勵精圖治,艱苦奮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一個城市的發展規律是,平臺越高,機會越多,但挑戰也越多。想在挑戰和機會中取得進步,麻煩事多,動腦筋也多。對於強者來說,在新的平臺上可以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但付出的精力也越來越大。今後的班子肯定是不會輕快的。現在各個城市的競爭就彷彿賽跑一樣,但不是徹米,勸米,也不是勸米,是,四刀米,叨米跑道要跑萬圈,要像馬家軍那樣繃住勁,一圈一圈地跑,要有長勁,也要有拼勁。總書記給我們題詞“北方明珠生輝”洪總理希望北珠成爲世界名城,北珠有可能、有條件成爲我們國家非常美麗的城市,而且是在重化工的基礎上改造成一座清潔的城市。我們不能辜負姜總書記、洪總理的厚望,一定要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把北珠的事業辦好,站在華夏城市的前列。

秋菊同志殷切地期望,說北珠的事情辦好,關鍵在領導班子,關鍵在在座的各位,而且還講:中央、省委把北珠託付給諸位。這句話說得很有感情,是語重心長。我們不論從黨性出發,還是從做人的道德、對人民羣衆的感情出發,都一定要盡心盡力把北珠的事情辦好。

今年是勁年,是“十五,的開端年,又是新世紀,這些簡單的數字給人一個概念,彷彿我們一切都重新開始。北珠的前途是輝煌的,但要做的事情很多。古人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雖然離開了北珠,但我會記住我們共同的事業、我們奮鬥的歷程,也會記住朝夕相處、風雨同舟的同志們,記住發展起來的北珠

年年搞春節團拜,同大家握手,今年不一定行了,今天大家都在這兒,我借這個機會給大家拜個早年,感謝大家!”

蕭客深深地記得,侯叔叔這一個多小時的講話,竟然三十七次被掌聲打斷!最後講完的時候,更是贏得了四十多秒的連續掌聲,幾乎趕得上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了。北珠人民、北珠幹部對他的愛戴之深,完全是不言而喻。

侯東往,他是北珠人最引以爲榮的北珠“三件寶”之一,和足球、服裝並列;他是高幹子弟,也是一位英俊、幽默、敢爲人先、有着強烈個人魅力的領導。

北珠人爲侯東往驕傲,還有一個充分的理由,那就是他在擔任北珠市市長期間,帶領北珠人民把一個重工業城市建設成了華夏最美麗的花園式城市,被聯合國環境署評選爲最適合人居住、全球環境勸佳城市。侯東往創造了北珠神話,北珠被譽爲侯東往的“作品”有人認爲這是一個“形象工程”而他卻用樸實的話語說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城市建設是個經濟問題,只有營造一個優美舒心的環境,纔可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到北珠來投資。環境加外資,就能發生化學反應,城市就能增值,”

侯東往熱愛北珠,並且把自己融入了北珠。爲了把北珠建設成爲現代化的國際旅遊都市,爲北珠人民創造更加美好舒適的居住環境,“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他把北珠“當作藝術品來加工”當作美玉小“一刀一刀雕琢”於是,短短8年,僅僅8年,北珠長高了,變綠了,豁亮了,綠油油的草坪和形態各異的文化廣場星羅棋佈;勁萬市區人口當中,有田萬喜遷新居;每一年市政府的幾十件實事中,大多數都和市民息息相關”這個城市有目共睹、讓人賞心悅目的變化便成爲遼安乃至整個華夏的驕傲。更爲重要的是,這種變化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和稱讚。北珠人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上的話:“看看,這就是我們的市長!”話語裡充滿難以掩飾的讚許和自豪。爲官難,難在有口皆碑。侯東往常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是:“既然是在爲老百姓做事,就要讓老百姓知道你在做什麼,同時還要爭取更多人支持和理解你所做的事情。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

在侯東往身邊工作過的人,對他最深刻的

凡嚴厲,“他會罵人,操着口標準的京腔罵人,很聳”,被他罵過”。

有人說,侯東往剛到北珠市的時候,北珠市的一些機關內人浮於事,每天中午撲克牌聲、麻將聲不絕於耳。他嚴厲地制止了這種機關病的滋生和蔓延。後來,麻將桌撤掉了,撲克牌聲再也聽不到了,人浮於事的日子也成爲了過去。

在北珠市政府官員的腦海當中,還有一件難以忘卻的小事。:有天晚上。在辦公室工作一直到深夜的侯東往上廁所,忽然發現有水管在漏水,便馬上打電話把有關人員叫來呵斥了一頓,要求立刻修理。

有位北珠的記者曾經用”一個喜歡,小和“一個不喜歡”來評價侯東往。

他說:“這個人做工作特別細緻,特別務實,常常有精彩的語句出現,因此很討公衆喜歡。但是,由於他工作太細,要求太嚴,所以下屬不喜歡他還有人這樣批評他:,“侯東往是個特別聰明、特別能幹的人,但是做事情太霸道

侯東往事必躬親,經常語出驚人,舉動與衆不同,而且幹事情很執著,因而常常讓別人無所適從。像這樣的“故事。在北珠有很多。

他在北珠當市長時,有家經營不善的賓館請他題字。他大筆一揮,寫下“管理混亂,每況愈下”八個字,弄得賓館的老闆很是尷尬。

侯東往主政北珠期間,北珠市每年用在城建上的投入約百億元,其中有部分資金來自於公務員的扣發工資。因此很多人對此頗有意見認爲是搞“形象工程”。但侯東往卻堅持自己的看法。比如,現在享有”北珠後花園”美譽的星海廣場,改造前曾經是一片荒涼的鹽鹼地。當時估算,先期改造需要投入心乙元以上的資金。如此昂貴的代價讓很多人咋舌,一些政府官員並不支持,方案在人大也受到了批評。但是,在侯東往的堅持下,佔地插平方公里的星海廣場終於建成。廣場建成以後,隨着周邊設施的完善,地價直線攀升,高達的多億元。政府先期投入的資金全部收回。後來,北珠的發展越來越印證了侯東往,“環境加外資,城市能增值,小這種“經營城市”的見地是正確的。

關於侯東往“雷厲風行而又比較固執。的領導作風,在北珠還流傳着,“半夜“機,叫。的故事。侯東往在市長任上時,北珠市政府曾經有條不成文的規定:政府官員晚上。點前不許關手機。因爲侯東往白天的時間大都用於開會和調研,找人談工作基本上都在下班以後,如果晚上因協商事項而找不到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他會發火的。而且。他總是在深夜抽查主要幹部,問問工作情況,讓幹部們晚上不敢出去應酬。據說有一次,有個局長晚上沒有接電話,結果在第二天被侯東往,“請。進了市長辦公室。侯東往問他昨天晚上爲什麼不接電話,這個局長老實回答說已經睡覺了。侯東往說:看來你的工作壓力比較那就多給你一些任務吧!

面對這樣一位市長,有的幹部曾經嘆息說:晚上真不敢出去瀟灑了,因爲不一定什麼時候市長就會召喚你。還有的人開玩笑說:侯東往當市長的時候,你幹部最好改行當老百姓。因爲他侯東往所有的點子,都是爲了“累倒幹部,蔭及市民”。

對此,侯東往這樣解釋說:,“我每天工作到午夜。不是我勤快,而是事情逼到這個份兒上了!我們北珠有個作家叫高玉寶,他寫的《半夜雞叫》就是北珠的事情。我現在就總結周扒皮的工作方法,讓幹部少睡覺,多幹活;別閒着,幹好活。周扒皮讓長工早上4點起來幹活,而他比長工起得還要早,還要趴雞窩,還得窮嚷嚷,也夠累的呀”。

侯東往不光把自己比作周扒皮,在一年的中秋之夜,他還對北珠城建部門的十多名幹部說:“你們一年都沒有閒着,你們有好幾個人都是靠老陳醋頂着的查出高血壓的人,侯東往每人送一箱老陳醋。我是地主老財心理,不能讓你們撂倒,還指望着你們幹活兒。我這人其實挺民主的,就是太忙,沒有時間民主。今天我們一起賞月吃月餅,這就叫民主吧!”

這些故事大多都是蕭震在北珠,“閒逛。時從普通市民那裡聽來的,想想也知道這些事情肯定讓老百姓聽着很感動,他們說:正因爲有了這樣一位宵衣肝食、異常勤勉、以身作則的市長,北珠市的領導班子纔有了勤政務實、辦事效率高的美譽;正因爲有了這樣一批辦事效率特別高的幹部隊伍,北珠市才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當然原話不是這樣。

蕭客依舊沒有發動汽車,卻是撥了個電話。

“侯叔叔?晚上忙嗎?,小蕭裳呵呵笑着道。

“怎麼?你今晚來遼都?北珠看夠了?。侯東往的聲音十分爽朗。

“看不夠,可是時間有限啊蕭震笑着:,“越看北珠,對侯叔叔您就越佩服,忍不住要來叨擾您一頓晚飯,順便向您請教一些事情咯。”

“哈哈哈哈,別人的馬屁我都是直接當沒聽見的,但你這個馬屁,我可就老實不客氣地收下了。”侯東往呵呵笑着:,“那你來,路認得吧,要不認識,我叫果果去接你

“不用,我認識呢,您也別叫果果了,讓他們小兩口安安穩穩度蜜月吧。”蕭定笑着說。

“好好,怎麼都行,那就這樣了,我這兒還有點事,晚上聊

“嗯,侯叔叔您忙,晚上見

第2章 調研瀟南(上)第5章 招妓事件第125章 內情第35章 吳城風波起(二)第53章 常委會(下)第46章 最後交鋒(二)第132章 太子們(下)第83章 小衝突,大問題(中)第134章 陪同考察第115章 隱患第9章 三峽建委副主任第13章 燕主任第10章 爲林區長辦事第95章 考較(上)第27章 大伯,我辦不到第68章 回京賀喜(下)第125章 內情第26章 軍委副主席第22章 夜色(上)第155章 權力交接第15章 團結第105章 再進中央黨校第88章 情人節(下)第61章 湖邊談話第21章 疑竇叢生第31章 一波又起第46章 最後交鋒(一)第47章 完美一計第74章 螳臂與黃雀第56章 準備抗洪第103章 白龍魚服第10章 蕭副科長(下)第80章 2010第42章 東北大換血第8章 謝書記的態度第3章 非典來臨第98章 去挖牆角第52章 鋼琴公主(上)第4章 危機中的華夏第40章 總書記江東行第111章 微雨來京第114章 黃睿打人第92章 勇氣第9章 懲戒(上)第58章 十七大第101章 美英之行中第39章 調研兩瀟第69 回朗柳第12章 趙志剛第29章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一)第22章 夜色(上)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27章 風捲塵沙起第15章 在中央黨校(中)第27章 釣魚第80章 2010第79章 燕家父女第62章 抗洪搶險(二)第99章 做華夏自己的汽車第57章 小蓮畢業第13章 越陷越深第22章 夜色(中)第134章 陪同考察第64章 經開區大換血第152章 開始洗牌第10章 指點第106章 交鋒結果第135章 發動機廠建廠第11章 第一次常委會第27章 蕭宸主任第33章 哀民生之多艱(中)第81章 人事佈局第9章 懲戒(上)第47章 完美一計第111章 兩次會議第45章 紈絝VS紈絝(二)第35章 算你狠!第50章 與李書記談信訪第39章 視察鹿城第34章 總書記(二)第9章 懲戒(下)第2章 十八大人事變動第44章 華夏企業高峰會第80章 謝書記請辭第52章 投資足球第46章 換將!(下)第51章 意外的火災第46章 換將!(中)第17章 交鋒常委會(下)第75章 新書記第19章 花月夜事件(下)第151章 又是一年第18章 彭城大火(上)第7章 更好的辦法(下)第30章 牽連第148章 蕭宸的無力感第29章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二)第21章 畢業第14章 交鋒常委會(上)第38章 還是那個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