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

絲綢坊中,臨時抽調出來的幾個手巧的婦女,對着蠶絲進行摺疊,要從1200米左右,摺疊到1.7米左右,不停的對摺就好了,這樣最節約,剛開始比較難,到了後期,伴隨着長度越來越短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特別是最後的幾次疊加,一次減少一半的距離,而越少的距離,速度越快。

趙信製造英格蘭長弓,只是想要把它作爲一個固定的底牌,一個擁有強大攻擊力,還不太引人注目的弓,類似簡單的木質單體弓,在普通獵戶那是經常出現的,官府也沒有禁用這個弓,只不過他們應爲設計和使用材料的問題,威力並不大。

開啓了長弓的時候,當時想的簡單,沒有想過大規模的裝備,就現有情況分析,長弓沒有出現在大宋,是大宋的遺憾,這一個單獨看起來並不強大,甚至還有些弱的弓,還真的是現有最適合的大宋的武器。

縱觀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是王朝末期,矛盾激化的前提下,最終破敗的,宋朝卻是少數不在其中統一政權,它的滅亡不是王朝破敗,是歸於外敵入侵。

就實力上,哪怕是現在如日中天的遼國,未來取代遼國的金國,甚至是後來的蒙古,他們的國力,跟宋朝完全不能相比,宋朝不但是人文達到了頂峰,國力也相當的昌盛、

有數字記載,宋朝的鐵的產量是數萬噸之多,這是針對一個人口上億的大國來說,可是毫不客氣的說,整個宋朝的綜合國力上面,遠比遊牧民族高的多。

農耕民族的弱點也就在這裡,他們有強大的國力,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戰鬥力,遊牧民族就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日常活動,就是馴養牲畜,獵取動物,這些無不跟戰爭有着密切的關係,騎兵根本就不用訓練,直接拉起隊伍,壯年男子都是兵,有多少的武器,就能夠拉起多少兵馬,甚至全民皆兵。

作爲北宋最大威脅的西夏,他們哪怕在立國之後,也保持着遊牧民族的特性,他們的動員非常的簡單,驅趕起牲口,就可以打仗,牲口就是軍糧,移動的軍糧,進入到宋朝國土之內,就能夠就地就食,宋朝哪怕是最不發達的邊境,也比他們的草原發達的多。

這就是動員和耗費的不均衡,在強大之前的遼國,目前的西夏,都是這樣的,在過不下去和受災了之後,就跑到宋朝來了,宋朝只能夠被動的抵抗,他們的反攻,往往沒有多少作用,不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龐大的國土根本沒用,一覽無遺的大草原,到處都是可以放棄的地方。

北宋最缺乏的就是騎兵的,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之後,失去了大規模養馬的場所,再加上西夏和遼國的控制,馬匹是大宋最稀缺的東西。

沒有騎兵,曾經強悍的北宋鐵騎靜塞軍,這個可以跟遼國的鐵林軍正面交鋒的重騎兵,消失在了大宋的軍事序列之中,大宋最強力量的,最終變成了步兵,行動力大大的減弱了,對於來去如風的騎兵,只能夠被動的抵擋。有規模的弓箭手大部分只能夠守城,因爲遊牧民族的騎射跟弓箭手的射程差不多,對射他們根本不是對手。

經濟和物資的強盛,沒有表現在戰爭上面,宋朝在軍隊上面,相對保持着若是,無法把經濟放在軍事以上面,還是依靠着普通的而戰術和戰法,最多讓重步兵更加景亮一點,可以跟重騎兵對抗,這樣只是被動的抵擋,沒有辦法主動出擊。

吃糧食的民族,跟吃肉長大的民族,在肌肉力量,甚至是野蠻程度上面無法相比,雖然文明推動社會發展,可是單純放在軍隊上面,還是野蠻的民族更加有利一點的

有了長弓,就不一樣了,長弓擁有者可怕的射程,以現在的短弓而言,除了少數超過8石的弓,能夠跟長弓比一下射程的,其他的,根本就不行。

8石是什麼概念,孫吉可以拿起,薛玉可以拿起,金槍班值之中,能夠拉開8石硬弓的也不多,可能遊牧民族,因爲身體更加高大強壯,要多一點,卻不可能形成很大的規模。

長弓就不同了,只要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完全可以把現在的弓箭手數量擴充20倍,真正形成巨大的規模,可以作爲主力來使用,就算是騎兵突襲的,300步的射程,長弓超快的射速,也足以發出5-8只箭,騎兵再稍稍猶豫一下,射出的就會更多,在同樣數目的前提下,密集的箭雨,解決大部分的敵人。

長弓作爲優勢病種,不會單獨行動,會跟一部分的騎兵和重步兵一起行動,當把長弓作爲主要攻擊手段,那麼步兵和騎兵的任務就給改變了,他們就不用承擔衝陣的任務,任務是保證給長弓手發射的機會,並且拖住佔據,長弓集團的發射開始,戰鬥就已經結束了,沒有人能夠承受如此規模鋼鐵的投射。

長弓所使用的材質,數量巨大,是中國特有的,草原之所以被稱之爲草原,就是以草木爲主,很少有大樹,用整根木材製作的單體弓,本身就是他們最大的缺陷,同樣,蠶絲這一點他們也缺乏蠶絲要麼是吃桑葉,要麼是吃柞樹葉,總之都是樹。

這些都是草原上缺乏的,就算草原上可以尋找到別的替代的方案,也製作出一批弓來,蒙古大弓,同樣是單體弓,可是鋼鐵怎麼辦,遊牧民族的冶煉水準相當的低,他們甚至連自己都滿足不了,西夏的鐵鷂子厲害吧,可是他們的鎧甲,是父傳子子傳孫,燒掉一個,就少一個鐵鷂子,每年會補充一部分,數量極少。

鐵鷂子卻擁有強大的戰鬥力,與之相對的則是北宋,步人甲已經成爲軍中,比較常見的制式鎧甲了,它的工藝水平,使用的鐵的數量都比鐵鷂子多的多。

比拼鋼鐵的生產能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北宋強大,甚至橫向的比較,向前的漢唐,向後的元明清,似乎也就是到了清朝時期,因爲洋務運動,興建的武漢鋼廠這才超越了大宋的鐵的產量的。

一枚長弓的箭頭,大概是普通的箭的箭頭的3倍以上,在重量上面了,比起普通弓手,最少要高出很多,再加上長弓超級的投射能力的,同樣是普通弓手的三四倍,這樣的整體對於鐵的消耗就巨大了。

按照一個箭頭60克來算,十來只箭,就是一斤了,一次戰鬥按照120只箭來說,只是這個,每一次戰鬥,都會投射10幾斤的鋼鐵,這對於幾十斤的鎧甲已經能夠作爲傳家寶來傳遞下去的西夏來說,那是不可想象的。

就算是遼國比起西夏好一點,卻也同樣不能承受的。

北宋的鋼鐵生產,已經是規模化了,只用在中間添加一點,不說是後世現代化的高爐,小高爐和焦炭的使用,還有對於溫度的控制的,加入一定量的碳,可以把鐵融化的溫度降低到1200度左右,多種簡單技術的投入,以大宋的人力物力,足以讓鋼鐵的生產暴漲。

這是最適合大宋走的路,其他的方面,更加鋒利的武器,更加沉重,防護能力更高的鎧甲,並不能夠帶來直接的戰鬥力,畢竟,你刀鋒利一點,你的鎧甲厚一點,並不代表你能夠比別人強,一把鈍刀都能殺人,木頭棒子用好了也可以,這點點的優勢,無法抵消遊牧民族攻擊力。

弓箭不一樣,在單位時間之中,在單位的密度之中,鋼鐵的投射能力,直接代表着攻擊力,一些超過1石的長弓,甚至可以擁有巨大的破甲能力,比如說,加裝了更加沉重,更加鋒利,製作更加精良的破甲箭,這些甚至對於這個時代的重騎兵,依然有巨大的威脅。或許,這就是改變的開始吧。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