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

趙信可以接觸到這樣的高層,可是北宋的這些高層,等閒,也不會把這個情況告知給他。

在等了一段時間,消息傳來的,函谷關可以拆除,也就是說,東平鐵路的計劃得到了批准。

這是趙信來到汴梁最大的目的,目的已經達成,就是時候回去了,丁海軍的各項工作,可以說是離不開他,能夠跑到汴梁這麼長的時間,也就是因爲鐵路的重要性吧。

還沒等出發,負責東京的經理,就送來了一份新的訂單,全部都是軍糧,其中壓縮餅乾訂購的數量最多,特別是新上的軍糧,這種剛剛推出,並沒有長時間驗證的軍糧,因爲存貨多的關係,一下子獲得了超過24萬貫。

丁海軍的軍糧,價格並不貴,丁海軍用料考究,可是大規模進口的前提下,稻米的收購價格在400文上下,加上其他的東西,總價格的也並不貴,最多是加入了一些植物油和其他的東西,保證整個營養的均衡。

按照一個普通士兵一餐的價格,大概是在8文左右,新上的軍糧,因爲加入了大量的魚肉和其他東西,口味上面更好,營養也更加出色,所以價格稍稍高一點,在12文。

就按照一個士兵,一頓飯吃12文來算,24萬貫,足以支撐2萬人吃上1000次,按照一日三餐,這是三年。

這個數量非常的可觀,雖然說,之前樞密院對丁海軍訂購的軍糧數量,還要大於這個數字,可是那是分期分批的,基本上,保證了長時間的消耗,類似這樣,一下子調動了24萬貫軍糧的,還真的是第一次出現。

對於經理來說,這只是一個大一點的訂單,24萬貫,對於丁海軍在東京來說,不算什麼大事,作爲北宋最大的城市,丁海軍在東京的總銷量,每年都超過了數億貫。

可是對於趙信而言,敏感性更強,直覺告訴他,在這個時候,這個突然出現的訂單,絕對不簡單。

認真梳理了一下,果然,又發現了其它的訂單,多是一些的輔助的軍事材料,還有補充的軍械的訂單,這些訂單,一部分是東京有貨的,一部分,是可以在短時間補充,無一例外,這些訂單對於時間的要求相當的強,5到10天不等。

要打仗了,可是沒有聽說啊,具體是哪裡?

民變是不可能的,如果換成之前的北宋,遭遇到了災害之後,或許會釀成民變,因爲對於升斗小民而言,他們在活不下去的時候,除了反抗,沒有另外的路可以走。

現在,北宋多了一條路,那就是丁海軍,對於人口的需求永無止境之下,再加上遍佈在北宋各地的體系,除非是那種地震之類的,突然性的災難,類似旱災,水災,這樣的,不是瞬間發動的災難,在災難釀成之前,丁海軍就會去各地的招工。

一方面,補充了丁海軍的需要,讓丁海軍的人口大幅度的增加,另外一方面,也降低了北宋的民憤。

按照現在,丁海軍的消息網絡,暫時沒有類似的消息傳來,更不用說鎮壓了。

不是民變,更不是西夏,雖然之前西夏是北宋的心腹大患,可是元昊已經躲到了極西,中間又隔着一個遼國,攻擊他們的可能性不大的。

那麼,北宋大規模的調動軍隊,就有兩個對象,一個是遼國,幽雲十六州是北宋的夢想,無論是皇帝,還是文武大臣,做夢就想要把它收回,現在北宋的軍力提升,有這個可能性。

另外一個,就是他丁海軍,如果丁海軍的一切曝光,包括趙信秘密進行的那些東西,一個富可敵國,還是一個皇子身份的趙信,肯定會有問題。

不過很快的,趙信就否決了這一點,丁海軍所處的地方非常偏僻,他又比較刻意的控制,讓他漏出來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整個北宋都知道丁海軍有錢,可是有錢到什麼程度,沒有人知道真正的數字的。

在北宋各種的統計都是預估的時候,2000萬,2億,20億,這樣不同的數量級數,對於北宋而言,都是很有錢。

同樣的,仁宗對於趙信而言,是虧欠的,丁海軍就是一個補償,只要不是太過分的事情,不會有人對丁海軍下手,因爲就算成功了,也不會有什麼好處,拉了趙信下馬,自己也是損失慘重的,最起碼在仁宗的心中,是失分的。

只要朝堂上面的重臣,還沒有意識到丁海軍對於他們的威脅的前提下,丁海軍就是安全。

這些都已經否決了之後,還真的就剩下了一個可能,遼國,收回幽雲十六州的。

趙信沒想到,他改變歷史的翅膀會這麼大,實際上,幽雲十六州也是他的目的,如果他能夠在海外建立基地,丁海軍的海軍力量也大規模的發展的前提下,首先攻擊的就是遼東半島,然後,順着遼東半島,順勢拿下幽雲十六州。

這樣,完成了曾經所有趙宋皇帝的願望,同樣的,展現他的實力,給中樞施加巨大的壓力。

同樣的,幽雲十六州這些地方,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地方,否則的話,後世這裡也不會以明清的首都而出現的,他天然擁有了一個根基,這是島嶼所無法帶來的,趙信可以更加大刀闊斧的開發,並且影響北宋,不戰屈人之兵。

現在,因爲他扇起來的蝴蝶,改變了這一切,北宋居然想要攻佔幽雲十六州。

這或者對於趙信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他的巨大的計劃無法完成,可是他也沒有想過阻礙。

北宋發展的越好,就可以解決未來事情,一個繁榮的,經過了他的調整的北宋,一定會比歷史上面發展的更好。

很快的,趙信的命令下達了,滿足樞密院的一切訂單,24萬貫的軍糧,這些全部更換成更好的。

軍糧分成了幾個檔次,壓縮餅乾,是最低級的,只是對於米麪這樣的澱粉含量多的,進行烹飪,然後脫水壓縮製造而成,一小塊200克,幾乎相當於以前兩斤以上的糧食。

可是這種是最低級的,保證了熱量,卻沒有保證口感,最多就是不會餓到,然後更進一步的是富含各種的營養的,那種初級的,只是在一些廉價的肉類,還有內臟上面進行處理。

現在最新的這種的,是在長江口大規模的捕魚的前提下,每天幾十萬斤的魚,除了一小部分銷售之外,剩下的,讓專業人員進行的研究,用魚肉,魚油,還有其他的一些植物動物的肉類油脂,結合在一起,加入了部分海帶湯的成分,共同烹飪出來的,味道較爲鮮美,營養又非常豐富的軍糧。

這種軍糧,他更加的輕便,80到120克,就可以相當於原來200克以上的熱量,同樣的,可以用多種的方法來烹飪,加上特製的午餐肉,可以保持葷素搭配。

重量,對於任何的後勤來說,都是非常敏感的,在長途跋涉的時候,哪怕一個人一餐少1克,堆積起來,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更別說少了近一半的。

這種應該更貴的軍糧,被趙信用12文的價格進行銷售,並且得到了樞密院的認可。

樞密院雖然沒有吃過,可是在目前準備的時候,簡單的測試還是可以的,不過是找幾個士兵吃一吃,然後看能不能吃飽,狀態如何,這個幾天就可以得到結果。

實際上,這個軍糧的口味,得到了一致的認可,最初還有人懷疑他太少了,可是吃完之後的飽腹感,還有繼續訓練,都不會餓的前提之下,3天的時間足以證明的。

24萬貫的軍糧,這是可以支撐10萬大軍,2個月的口糧,這對於他們而言,非常的關鍵,之前,按照每一份200克來說,軍糧的總數大概是400萬斤,4萬石。

可是現在,幾乎少了一半,變成了2萬石,這對於軍隊來說,簡直是太重要了。

軍糧,在往常,幾乎佔據了後勤的絕大部分,一個10萬人的軍隊,按照每人每天4升來計算,一天就需要40萬升,10天就是4萬石,60天,差不多是24萬石。

不但耗費巨大,中間的運輸費用也非常的可怕,爲了把24萬石,運送到千里之外,可能要耗費好幾個24萬石,這也是軍隊靡費巨大的根本,其中大部分的東西,都浪費到了路上。

現在,一下子少了九成以上,一系列的消耗也都減少了。

這一次出兵幽雲十六州,前面還好辦,從汴梁一直到三關附近,都有京杭大運河發達的水運,運輸再多的物資,都不成什麼問題。

可是之後,進入到幽雲十六州,這就有問題了,沒有後勤,只能夠依靠三關的補給,再或者是繳獲,物資越少越好的。

軍糧問題得到了解決,其他軍事物資,也都迅速的調動,然後趙信又找到了葉清臣,主動提出了另外一項支持。

葉清臣對於趙信的前來,有些頭疼,之前樞密院增加物資的撥款,就是他撥下的,他很清楚,只要趙信稍稍推斷,就一定會知道。

趙信的聰明,葉清臣是見識過的,可以說是少年天才的,這麼短的時間之中,在丁海軍也是風生水起的,這是他的能力。

只不過,這是國戰,哪怕有了衆多的優勢,韓琦也解釋了這麼多,樞密院也做出了衆多的準備,可是面對着遼國,再多的準備,也不是浪費的,必須要做足了。

邊境軍州的節度使,按理說,不能夠參與其中,丁海軍又是跟遼國有些相隔甚遠的,更加不能知道。

通曉趙信的來意,葉清臣首先就不是特別的客氣,直說趙信不該來的。

趙信也沒有隱藏,直接開門見山的說出,通過一系列的分析,知道了這一場國戰,也希望在這一場國戰之中,提供能夠提供的幫助。

趙信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就算是葉清臣,也不好多說什麼,丁海軍再怎麼說,也是屬於北宋的軍州,跟道一樣是一個單位,哪怕有種種的限制,又有些小,可是級別上夠了。

人家通過現有的情況推斷出來,總不能不給人家判斷吧。

想到這裡,葉清臣的口氣也平緩了一些,丁海軍是一個大富豪,他的支持肯定不會小了。

果然,趙信拿出了他的支持方案,24萬貫的軍糧,這是第一個支持。

這一點,就讓葉清臣興奮無比,之所以只購買24萬貫的軍糧,是因爲,可着部隊來了。

這一次行動,對於北宋而言是國戰,動用了3路大軍,總計20萬,可是真正核心的,卻是賈超昌專門加強的5萬人,其他人,都是做做樣子,吸引遼國注意力,這5萬人,纔是在遼國分心之後,突入到國境之內。

軍糧的好處,就是便於攜帶,按照每一個人每餐100克來算,帶上10斤,差不多就夠吃一個月的了,這對於突入到敵人腹地非常的關鍵,有時候,多一天的軍糧,整個戰爭的結果就截然不同了。

現在,多了24萬貫,也就是這樣關鍵的軍糧,幾乎翻倍的,哪怕不給帶去,也可以做其他的準備,總之餘地很大,對於整個戰爭幫助非常大。

葉清臣非常滿意,這已經不是錢的支持那麼簡單了,在關鍵時刻,這些軍糧可以救命的。

微微點頭,聽趙信繼續說下去,接下來,主要是物資上面的,有樞密院之前購買的物資,也有一些丁海軍最近開發出來的物資,數目略微有些龐大,牽扯的項目衆多,林林總總加起來,差不多有50萬貫左右。

葉清臣點點頭,趙信果然是一個大財主,這才說了兩項,就是70多萬貫,這對於北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補充,特別是目前的國戰,錢沒有物資來的實際。

之後,果然是錢,趙信以丁海軍的名義,拿出來30萬貫,用於對整個戰爭進行準備,加上之前,差不多百萬貫,跟之前趙信給仁宗的零花錢比起來,不算多,可是針對戰爭來說,絕對不算少了的。

因爲緊急準備的戰爭,哪怕賈超昌之前做了準備,一個動用了20萬禁軍的戰爭,也需要耗費巨大,三司已經費盡了努力,現在多了這麼100萬貫的物資和錢,三司會更加的輕鬆。

不過在給出了100多萬貫的財物之後,趙信提出了最後一個支持,不過這個支持,卻是直接的支持,具體什麼,趙信並沒有告訴葉清臣,只是說,需要在樞密院進行講述,到時候,不但需要樞密院的主要樞密使,還需要一些懂得作戰的將軍共同的判斷。

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八章 賺錢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