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

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甚至包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都表現的非常的完美。

要知道,德國的崛起,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拿破崙縱橫歐洲的時代,是德國最不幸的時期,當時的德國,處於最爲分裂的時代,有無數的城邦和小型的領地,位於德國,德國最出名的,不是什麼工業製造,而是德國士兵。

德國僱傭軍的傳統,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在荷蘭強大的時候,海上馬車伕的荷蘭,擁有着數不盡的錢,他們在整個歐洲僱傭士兵幫他們打仗,比較出色的,就是瑞士和德國軍人,甚至在某些戰爭之中,有同樣的德國人,各自受僱一方,自相殘殺的經歷。

在複雜的局勢之中,慢慢的德國開始發展,普魯士王國的出現,改變了德國的命運,在被拿破崙打敗之後,開始意識到了問題,他們需要作出改變,並且提出了一個改革。

這麼一個從改革之後,就從一個分裂的,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爲了世界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跟他有關,在二戰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之後,依然崛起的,站在了世界列強的位置,幾十年的時間,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這是在整個世界歷史上面,都是罕見。

如果當時的中國,能夠有人,有先知先覺的拿出這麼一個大國覺醒,說不定,中國走上的道路是不同,學習德國,是最適合中國。

在1840年,鴉片時期,被打開國門開始,中國開始覺醒,開眼看世界成爲了所有有識之士的共同選擇,可是從英國,到美國,再到日本,中國找尋不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從後世的眼光來看,當時的中國,最應該學習的,也最應該去聯絡的,應該是德國。

不但是學習德國的一些經驗,同當時的德國進行一些雙邊貿易,也是符合當時的情況,德國當時沒有太多的邦交,作爲後發國家的,他也沒有多少殖民地的,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以支持的龐大的工業生產,跟中國有巨大的互補性。

可惜當是的德國,雖然強大,卻只是在經濟上和工業上面,還沒有把經濟和工業的實力,轉換到武力上面,從1890年到1910年,哪怕在普法戰爭之中取勝,哪怕強大的陸軍壓得整個歐洲瑟瑟發抖,可是他們在世界上,最起碼在中國的名聲,並不是很高。

沒有一個慧眼看世界的人,中國就失去了這個機會,當時,在學習歐美都沒有什麼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時候,最終絕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學習日本。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體較小,再加上列強們對於中國的警惕,選擇了扶持日本,內外的因素加在一起的,才促成了日本的發展。

當時學習者,只是看到了內部的原因,忽視了外部的原因,再加上日本的一些狼子野心,不停的推波助瀾,在關鍵時刻,在整個世界都在瘋狂發展的幾十年的時間之中,中國實際上是在戰亂和割據之中成長,最終失去了最後的機會,一蹶不振。

目前北宋所處的環境,海上貿易雖然很重要,卻不能夠成爲支撐,前面四個國家的發展,不用怎麼努力,就可以做到,如果按照他們的發展而發展的話,對於中國來說,是一條最爲簡單的路。

可是接下來呢,歷史爲鑑,四個國家之後的發展,給了趙信警醒。

不可一世四大海軍強國,先後成爲霸強的四國,到了21世紀,也就是英國勉強稱得上強國,其他的國家,都奔着二流三流甚至四流去了去了的,海上掠奪帶來的成果,或許會讓一個國家成爲暴發戶,擁有無盡的財富,可是註定不持久,他不是一個大國正確的發展道路。

德國纔是真正應該學習的,在崛起之前,在非常複雜的環境之中,地處歐洲腹地,戰亂不堪,周圍是陸軍的強國,沒有出海口,無法通往海洋,可是他們恰恰憑藉着自身的發展,而發展成爲強國,而這個發展的基礎,就是教育。

早在拿破崙入侵德國的時候,威廉三世就提出了一個觀點,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力量來彌補軀體的不足,從未聽說過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

這個觀點,在此之前,是從未有過,中國的儒教,從孔夫子開始,就注重教授徒弟,可那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是爲了國家國力的增加。

現代意義的中學小學,甚至是大學,纔是真正的崛起,他們所教授的東西,緊密的聯繫到社會實踐,緊密的聯繫着生產力。

教育的觀念的提出,讓普魯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普魯士,還在向法國繳納鉅額賠款的時候,柏林洪堡大學誕生了,國王拿出了最後一份家底,把王子的宮殿作爲大學的校舍,整個王國從上到下,開始了對教育的重視的,從王室到貴族,從學者到普通民衆,上下一心,整個國家面貌開始改變。

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的,德國從一個文盲率在歐洲排名倒數的國家,逐步成爲了歐洲最先進的國家,從戰亂之中開始強大了起來,從一個普通的王國,分裂的不知道統一是何意的國家,統一了一個整體,一個強大的德國,開始在歐洲出現。

也從無到有建立了龐大的工業體系,成爲歐洲第一強國,開始了對強大的英國的挑戰,這也是一戰誘因。

有的人認爲,是德國不停造艦,向英國不停的挑釁,才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可是在德國最巔峰的時候,整個艦隊規模,也不足英國7成的,就算是整個海軍法徹底的完成,也不會超過英國。

英國怕的,就是德國的底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10年,德國已經取代了英國,成爲了整個歐洲大陸的第一工業國的,德國擁有的底蘊,科技手段,讓它可以迅速的趕上,這是英國不願意看到的。

趙信所要取的,就是這一點,夜校和掃盲的教育,甚至一些職業等級證書,還有側面的推進,解決的只是一個有無的問題,真正的教育,需要體系化。

現在,送到了趙信受傷的報告,正是最近提出的,對於整體教育的改革,這不是夜校和補習班這樣,零散的教育,而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性的教育。

在這個教育計劃之中,不但詳細規定了,定海軍會新建40座能夠容納6000人以上的小學,30座中學,還要興建4座作用不一的大學。

大學,這個在後世,已經是氾濫成災了,各地的都在21世紀興建和擴充了許多的大學,可是在20世紀之前,那是一個輻射性很強的學府。

德國有了洪堡大學之後,整個科研開始了井噴一樣的發展,一戰之前的德國,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極爲可怕,甚至因爲缺少某些資源,他們創造性的開發出了合成氨和人造橡膠的技術。

如果說2年前,在剛剛抵達定海軍的時候,這麼一項教育改革,肯定不可能實行,不說沒有那麼多的老師了,就算是教材,也非常的缺乏。

2年的時間,定海軍積累了大量的東西,甚至研究所的研究結果,工廠的經驗,這些積累,對於興辦教育非常的有用。

趙信結合着定海軍目前的現狀,加上紮實的中學知識,開始編寫教材。

當然了不可能跟後世那麼深,後世的發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通過衆多的努力才實現的,定海軍現在,缺少很多的關鍵性的研究基礎,就算是趙信可以過目不忘的把後世的教材都給弄出來,也解決不了問題。

沒有人比趙信更加的懂得,定海軍的現狀,還是有未來發展的方向,都相當清楚,他來做這個,是最佳的選擇。

文科,不用多說,北宋幾十年,繁盛的文學氛圍,儒家各個學派的深入,根本不用的趙信來的,他在識字的基礎上,結合漢語拼音,還有各種的其他的東西,在加上的北宋本身開蒙的一些教材,弄出來的語文課本,這些不成問題。

之後是數學,數在的古代,算的上是君子六藝之一,也很多的古代儒家學者的,精心的研究過數,可是中國的文字,書寫太過複雜,不容易計算和對照,數也就成爲了一個非常困難的東西,不但比較淺,也沒有多少人學習。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根基,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沒有數學的進展,就沒有自然科學的一些大規模的發現,一些爲了研究材料,甚至是分子離子的構成數學分支學科,在後世大規模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理念。

在某些程度上面,工業化定海軍,更需要數學,這是一門必修課,也是趙信最爲看重的一門學科。

數學是確定了,可是難度上面,要如何的選擇,總不能弄一些簡單的,九章算術,雞兔同籠之類的,那些,難度太低了。

再三的考慮了之後,最終數學的基本難度,被定在了的後世的初中三年級。

別小看後世的初中三年級,那已經接觸到了一元二次方程,各種的正反數,分數等概念,也接觸到了自變量函數,特殊的三角函數,還有幾何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這些知識,是在幾千年來,在世界範圍之中,有的發展多一點,有些發展少一點,在世界交流,思維碰撞之後,最終總結下來的真理,無數科學家白首窮經的結果,最終,還是被拿來主義。

趙信甚至不用去夯實基本的定律,只用拿出來,用他趙信的名字作爲定義,只要不影響計算就可以了。

後世,經典的力學,在空間,在宇宙的環境之下,是基本被推翻,甚至連相對論,也有狹義和廣義之說,可是某一種理論,在相對的環境之中,是成立的,是真理,這就夠了。

中學課本之中的數學,那是最經典的,經過了無數驗證之後,才最終彙總成爲課本的,每一個都是經過了無數科學家的努力的,不說它絕對不會錯,最少是在已知的環境之中,他不會錯。

趙信對於中學的知識學的相當的紮實,再加上在本科4年的補課,涵蓋了從初中到高中,或許有一些簡單的理論,還分不清是初中或者高中,這無所謂,又不是真的精準化,只要有用,高中的也可以加入。

在之後的學科選擇上面,北宋現在,英語當然是不用學了,有了趙信的北宋,漢語肯定是未來無可爭議的世界主流語言,在沒有了南北美洲,大洋洲的英語語系之外,歐洲大陸還有其他語系的前提下,第二外語到底是什麼,還真的不好說。

勞動,歷史這樣的學科,隨便弄弄,歷史也可以甩鍋,把一些史書,簡化一點,標準一點,成爲教材,主要是瞭解一些歷史,不至於對於過去一無所知,現在的定海軍,還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歷史,還不必編寫某些東西。

之後兩個學科,是理科的關鍵,物理和化學,由趙信親自的編撰,參考了定海軍現在物理化學的發展,更多的是夯實基礎。

物理和化學,就算是到了20世紀初,也是新興的學科,他們從自然科學之中分離出來的時間還很短,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體系。

趙信安排的物理和化學,也非常的淺,基本上,還是中學課本上面的一些知識,再加上了定海軍實際運用之中的簡單反應,學習他們,是對這個學科,有一個籠統的,理論上面的認識,同樣,也培養一個基本的實驗的態度,後者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面,比前者更加重要。

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五百零三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