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對於工業化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關鍵,沒有足夠的原材料,機器就是一個擺設,越是發達的工程,對於原料的要求就約爲重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西北受到了韓琦的影響,答應在今年,完成100萬畝到150萬畝的棉花種植,趙信是比較滿意的,有了這些,按照每畝30斤的產量,可以獲得3000萬到4500萬斤的產量,基本上可以的供給帆布的生產,還有定海軍的日常消耗的。
棉花的效果,只要種植了之後,就可以展現出來,只要西北種植,就會被吸引,西北種植棉花,有天然的優勢,只要收入超過1貫以上,大規模的推廣,幾乎是必然的。
這也不是的最終的產量,農作物,它的產量會變化的,趙信作爲一個偏遠山區出來的孩子,對於種植非常熟悉,棉花這個後世最普遍的經濟作物,當然也是非常熟悉的。
一畝地產110斤棉花,這個數字絕對不能夠稱之爲多的,現在的科技水準,還有棉花種子的情況,根本不可能達到後世的標準,六七百斤的產量,可是趙信要求也不高,只是一個平均的數字的,300斤左右。
哪怕只是後世平均畝產的一半,300斤,就比現在多出了兩倍,這對於棉花來說,種植的利益更大。
第一年種植,只是15萬畝,再加上沒有什麼經驗,趙信已經把很多經驗,傳授給了農業專家,可是農業專家要想吃透,也需要時間。
一年的時間,在土地之中種植,只是一季而已,可是對於試驗田來說,就不是一季了,而是兩季三季了,甚至有規律的種植,進行了很多次,在經過了最少兩季和三季的培養,這些人對於棉花已經相當熟悉了。
小田種植,最高畝產,在第一季的時候,達到150斤,第二季就突破了280斤,在第三季,甚至可以達到450斤。
這個數字,非常的驚人,哪怕按照大規模種植時候減少,可是怎麼算,也能夠達到240斤左右。
除了在種植上面提升,在加工上面,也略微的有些增加,籽棉轉換率略微的提升,基本上達到了3比1的程度。
這樣算下來,240斤畝產,可以產生80斤皮棉,這個相對於之前,已經提升太多了。
哪怕按照現在,西北100萬畝,保州和大名府附近30萬畝的數字,棉花的吸引力非常可怕,利益就是最好的動力,當一畝地種植可以獲得兩貫左右收益,誰都知道會如何選擇。
因爲宣傳和猶豫的關係,這個提升不高,可是130萬畝,在新種植方法和種子的支持之下,80斤皮棉,總產量會高達的1億400萬斤,相對於之前,提升非常的明顯,零頭幾乎就是去年的產量。
1億400萬斤,聽起來很高,總產量才5萬多噸,人均佔有才1斤而已,遠遠達不到平均的水平,市場非常的廣大。
不過伴隨着產量的增加,還有棉布逐步的普及,棉花的價格,幾乎必然會降低的,可是再怎麼降低,暴漲接近三倍的產量,也會讓收益增加,哪怕種植增長了這麼多,產量也增長,可是棉花的價格,也不會的降低很多,大概會降低到40文左右,就算是這個,一畝地的收益,也會超過3貫。
對於一個人可以耕種10畝左右,農民一季棉花,都可以獲得30貫的收入,這對於可能一年下來,就是幾貫的廣大農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甚至首先介入的,是那些地主,農民或許還要考慮,這個口糧跟棉花的收益對比,對於擁有太多土地的地主而言,他們不會考慮這一點,他們考慮的,主要就是收益。
歷史上,棉花的大規模普及,也是這些地主,相對於普通農民,他們掌握的資源,信息都不足,他們就算知道種植棉花賺錢,可是也支撐不了的棉花的投入。
現在是推廣期,定海軍會負責全部的棉花種子,一旦進入到爆發期,在普通人認可了棉花的收益之後,棉花的種子肯定是要購買的。
畢竟,農業科技是基礎科技,試驗田,各種的實驗,這些都需要資金,一個正常的發展,就是依靠着培育出來的種子,持續的獲得收益,然後把收益投入到的研究之中。
作爲農業,種子是基礎,他甚至在的化肥之上,種子決定了先天的基礎的,甚至對於棉花來說,還有一個產量和纖維的質量的問題,這些細分的東西,會讓種子成爲一個不錯方向。
到了明年,棉花的問題就可以解決的,一直以來都在積累技術的紡織業,也可以跟隨着開啓,棉花跟工業相結合之後,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那是可以支撐一個國家快速發展。
哪怕明年可能有超過一億斤的產量,那也是明年的事情,現在,在趙信的掌握之中,也只有450萬斤。
450萬斤棉花,並不等於450斤棉布,從棉花到棉線,再到棉布,雖然消耗很少,卻還是有,製造帆布更是如此,消耗更大。
製造帆布的損耗下來,可能連400萬斤都不到,一艘西班牙帆船這樣的超級風帆,主力艦4根桅杆,數以百計的風帆,厚重的船帆,一艘船最少需要帆布數千斤,甚至是上萬斤。
按照這個來計算的話,這些帆布,可能連400艘船的都造不起來,縱橫七海需要多少的帆船,一萬艘不多的,單純這個,對於棉花的消耗就非常可怕。
航海是要慢慢的發展的,萬艘只是遠景,現在目前動工最大的船,也不過是300噸左右。
這一艘船,實際上,是寄託了很多期望的船,300噸,換算下來,就是八九千料的樣子,對於可以做出南海一號800噸船的北宋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高端的。
可是卻是不一樣的,他的噸位,來自於整體的利用,不是中國式帆船那樣的,用四四方方的船體帶來的噸位。
完全是的遠洋海船的模樣,降低了艏艉樓,尤其是艏樓的高度,同時還用方形的船艉代蓋倫船替原來圓形的船艉,這些蓋倫船的特點,被完美的應用到了這個船上面。
跟福船相比,這樣的新設計船型相對狹長,航速較快,在逆風中操縱性極佳。
這樣的船,只有進入到大洋之中,才能夠發揮作用,這一點,只有趙信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甚至也有一些船舶設計師的,也提出,是不是製造福船,有鋼鐵廠提供的鋼鐵龍骨的話,他們可以製作出1.5萬,甚至是2萬料的船。
對於造船而言,最困難的,實際上是龍骨,只要龍骨解決了,其他的,就只是一個拼接的問題了,拼上各種木板,讓船最終的成型。
有了第一次的製造經驗,他們感覺到,他們可以去嘗試一下。
這個意見,當然是被趙信給鎮壓了,開什麼玩笑,福船有什麼好的,哪怕是弄到1000噸,甚至是2000噸的福船,他也就是在近海玩玩的玩意。
在整個亞洲,那沒有問題,從北宋,到東南亞再到印度和阿拉伯,一路上都是商業港口,這纔是鄭和船隊遠洋的根本,可是到了非洲之後,在東非還可以,一旦向下,都是原始部落,沒有足夠的補給的前提下,也就只能夠迴歸了。
這就是東西方的明顯不同,東方是中國一家獨大,可是在西方,整個歐洲大陸上面,有衆多的強國,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把持着非洲的航道,通過一兩百年的時間,建立起了一個補給線,後起的英國和荷蘭,沒辦法通過這個補給線,前往黃金之國的,那麼就只有向波濤洶涌大西洋來尋找機會的。
歐洲從這個時刻開始,就走上了一條跟東方完全不同的道路,這也是歐洲從文藝復興開始迅速崛起,而相應的,在東方中國,卻逐步的沒落。
或許福船不是這個的罪魁禍首,趙信卻不敢去賭,只要把龍骨確定爲海船的龍骨,剩下的,就算是有些變化,也不會影響大局。
一個種子,正在定海軍之中慢慢的成型,一個跟傳統的中國帆船完全不同,更加適合遠洋航行,在不遠的將來,數十艘遠洋航船組成的艦隊,橫渡太平洋成功,抵達美洲。
實際上,從亞洲前往美洲,並沒有那麼的困難,想不說從日本向北的那一條路,星羅密佈的島嶼,可以支撐不停向前的探索,只要建設好補給點,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擴張航道。
就算是橫跨太平洋直穿,也比大西洋容易的多,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不但面積極爲龐大,同樣的,他也是相對而言比較平穩的。
在二戰時間,幾乎所有的參戰國,都有的航母,可是真正航母大戰的地方,也唯獨是太平洋,也只有平穩的太平洋,可以支撐的起航母爲主力的作戰,放在大西洋,波濤洶涌,隨時會變大西洋,能夠讓航母釋放飛機來作戰的時間很少,有時候,飛機飛出去,迴歸的時候,因爲惡劣的天氣,沒辦法回收飛機的,也不是不可能出現的。
在帆布工廠之中,幾乎是從無到有,從簡單的手工,到機械製造,產量越來越大的,450萬斤棉花,差不多可以支撐五六個月的時間的,有五六個月的時間,差不多,也可以支撐到下一季的棉花收穫,這也是趙信不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的原因。
六個月,將會成爲定海軍最重要的六個月,遠洋的基礎將會在這個時間徹底的奠定的,而大量1萬料以內的海船的建成,另外一個計劃,也可以開啓了。
軟帆構築的帆船,非常適合在遠洋航行的,可是對於水手的要求,也相對較高,衆多的索具,不同帆的操縱方法,還有衆多不同海情和航道的測定這些都需要經驗,而且是需要很多經驗。
在遠洋開啓之前,有一個最重要東西,必須要提前進行。
大海之所以浩瀚,之所以變幻莫測,複雜的天氣和狂風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的定位。
跟陸地不同,不同的地貌,標誌山脈河流,可以確定方向的,多走幾次的人,就知道道路要如何走,可是在大海之上,到處都是海水,全部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的指示標誌。
不要說海島,在大海上面,海島永遠是最少數的,而且茫茫大海之上,就算是有望遠鏡,也最多看到十幾公里之外,對於大海上面,動輒數千裡的航程的,任何一個角度偏差,就容易錯過海島。
迷航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大海之中,如果喪失了航道,迷航的話,結果,恐怕就是永遠的葬身水底。
趙信是歷史學家,並不懂得天文地理,可是也知道,航海史上的重要發明,六分儀。
六分儀,說白了,一種用來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利用六分儀可以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其他天體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飛機所在位置的經緯度。
在沒有衛星定位GPRS之前,六分儀是最爲便捷,也是最爲簡單的一種測距的方法。
趙信不知道六分儀具體的構成,卻知道,利用太陽和某一個天體的,照耀到不同位置,形成的一定夾角,然後劃分的經緯度,然後確定位置。
在沒有辦法制作出六分儀的前提下,只有大量的測量,比如說,不同時刻,同一地點的太陽夾角的,當這個數據足夠多的情況下,就可以形成一個不錯的海圖。
在大海之上的,這樣的測定不容易確定位置,可是在陸地上面,去很容易,用不同地方,大量的測試,形成一大串的數據,然後構成一個的海圖和經緯度,當大陸的網足夠的細密和準確的時候,海里面,就是一個填充的過程。
這樣的測量,或許還有誤差,甚至沒有抵達過的地方,他的經緯度的無法確定,卻是最適合的方法,趙信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定海軍的遠洋艦隊,就是一個開拓性,不斷探索的艦隊,而不是守成的,沿着原有的航道和商路行進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