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

接下來的幾天,渭州大會依然照常召開,牛的數量增加了一些,馬的數量卻下降了一些,但是無一例外的,馬的交易不斷的創造新高,每一次爭奪的時間並不長,幾次舉牌之後,大部分,都叫到了最終的價格,僵持的局面很少出現。

換成牛,就不一樣了,除了最開始的兩天,後面的幾天,牛的交易量持續走低,到了第三天的時候,牛數量開始減少,到了第四天第五天的時候,是固定每天2萬頭,還沒有辦法完全完成交易。

從需求上面,馬的需求,主要是在商業上面,用馬幫或者是馬車,運送貨物,通達四方,在這個上面,總量是有限。

牛就不一樣了,對於種植爲生的北宋農民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任何一個家庭都缺乏牛,有了牛的話,對於勞動強度,還有產出比例,都會有巨大的提升。

可是,爲什麼馬這麼高昂,一直都受到青睞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在中國北方舉行的牛馬大會,太過偏遠了,也就是宣傳到位,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來,否則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成交量。

在這個時代,出行的成本還是非常高,可能整個北宋而言,能夠買的起一頭牛的家庭,可能超過數百萬,可是讓這些家庭,不遠千里,甚至更遠,過來買一頭牛,那是絕無可能的。

現在,也就是在渭州的周邊,不超過300裡的地方,知道了這個消息的一二三等戶會過來,在有,就是錢莊們爲更大範圍訂購的那些。

同樣,熱潮的購買,也讓錢莊和商會,考慮了順道購買一部分耕牛的想法,跟着未來馬隊一起回去,也不算付出更多的成本,11貫左右,一頭牛的價格,在一些耕牛缺乏的地方,還是有兩三成的收益。

正因爲是附帶,所以總量也不會太高,甚至韓琦都有些擔心,這些牛不一定可以全部成交,這從日益縮減的銷量上就可以看出來,到是馬,比較固定了,每天拿出幾千匹左右,都可以完成成交,價格上面微微有些下降,幅度卻不是很大。

接下來的幾天,波瀾不驚,商人也非常的明白,這個拍賣會,總數是固定的,一共是20萬匹馬,30萬頭牛,他們有足夠的機會的,不用在一次兩次的爭奪,非常有默契的,只要達到了115貫左右,就停下來了,除非是擁有2匹以上的軍馬的情況。

渭州牛馬大會,進行的相當的順暢,第二天的5000匹馬,最終全部成交完畢,最終馬的平均成交價格,在112貫,比起最開始的少了一點,因爲連續的成交的關係,他們的熱忱也沒有那麼的高了,馬的價格開始逐步的迴歸,迴歸到了比較幾平均的價格上面,預計明天,馬的價格,依然會相當的降低,到最後,整個馬的價格,會降低到比100貫多一點的程度。

這是正常的事情,在第二天之後,就有人提出來,加大馬的投放力度,減少牛的投放,因爲到了第三天,牛的成交量就大規模的萎縮,之前的交易量集中的爆發,現在,當這個交易量減少之後,很自然的,就到了低谷。

不過因爲馬的數量,稍稍的提升,到第三天之後,每天拿出來的馬,就超過了8000匹,成交量也穩住了。

8000匹馬,一匹馬112貫,也就是說,僅僅是一天的馬的成交,就高達的90萬貫,五天累計,接近450萬貫。

也就是說,韓琦提取的保證金,前兩天的馬的成交量,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的,之前所有的程序,系統的問題,全部都不是問題了,剩下的,將會是淨利潤。

當牛的數量降低到了2萬頭牛的時候,開始穩定了每天的成交量,成交價沒有馬那麼的熱切的,不可能提升一成多的價格,略微的有些降低,最終平均的價格在11貫左右,比起預計的12貫,略微的有些降低,22萬貫的價格,也讓一天的整體的拍賣銷量,超過了百萬貫,這就成爲了固定的數字。

這其中,渭州令的臉上,充滿了笑容,5差不多是550萬貫,也就是說,單純這個,他可以留下的就是接近17萬貫。

才五天的時間,就有這麼多錢,而付出呢?

滿打滿算,整個投入也不過是3萬多貫,也就是說,不說第二天,單純第一天,就足以讓他們之前所有的投入,都已經回本了,那麼接下來的,就是淨利潤了。

當然了,當拍賣會進入到了正常的局面的時候,他找到了韓琦,提到了錢的問題,當然了,他不是擺明的直接提出的,是比較間接的,只是提到,現在渭州的特別情況,之前支出資金太多了,整個渭州運轉都出現了問題。

對於這個,韓琦非常大度,他也很清楚,只要這個拍賣會能夠繼續下去,渭州就是繞不開的點,之前,渭州說沒錢,現在,在整體資金還沒有結算的前提下,他決定,直接把17萬貫提取出來,讓渭州提前進行一些建設。

17萬貫,如果跟整個拍賣會的交易總額比起來,真的不算太不多,可是拍賣會跟渭州,這是兩碼事情,渭州原來,哪怕整個州調動的資金,挪用了一些撥款,也不過是三萬多貫,現在,直接翻了五倍。

韓琦提取這些錢,也不是那麼的輕鬆,原因很簡單,錢不是立刻到賬的,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匯票這樣,只有直接購買,或者拿出現金來購買的,纔會直接的到賬。

到現在5天的時間,賬面上超過了550萬貫,可是實際上的現金,就算加上金銀,也不超過70萬貫,拿出來17萬貫,等於是一下子拿出了五分之一多一點。

可是韓琦毫不猶豫,這個渭州大會,已經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渭州的城市規模小,承接力量有限,如果想要把渭州牛馬大會作爲一個常備的狀態經營下去,就必須要做出改變。

沒錯,在目前的狀態,牛馬屬於是一個稀缺資源,一場牛馬大會吸引了整個中國,最頂尖商人之中的一部分,這已經是非常可怕的,可是之後呢?

別人不知道,北宋一共收穫了多少牛馬,可是韓琦能夠不知道麼,500萬匹馬,800萬頭牛,這一股牲口的進入,必然會讓北宋吃飽。

可是之後他對於靈州的規劃,是在邊境軍州的基礎上面,大規模的發展畜牧業,這不是韓琦主動的,而是情況逼着他來做。

超過2000萬頭的牲口,其中還有1300萬的大型牲口,就算是北宋這麼一個強大而富庶的國度,要想消化,也需要時間,這個時間,可能是幾年,在這樣的前提下,這些牲口,要找個地方養起來,並且增殖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在沒有得到靈州之前,要養活這些牛不容易,可是現在,靈州龐大的草場,還有因爲靈州的屏障,而安全起來的其他西北軍鎮,也擁有了大規模放牧能力。

可想而知,伴隨着這麼一個雄厚的基礎,哪怕西北沒有西夏產出的牲口那麼多,未來牲口也不是一個稀缺的東西,特別是牛來說,這種情況下,從稀缺資源變成一般資源的話,再想如同現在這樣,吸引這麼多的商會來,那是絕對不行的。

那就必須要愛接待上面做文章,保證一些基本的接待能力,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

本身,渭州令在得到通知,要來拿錢之後,還很高興,可是到了韓琦這裡,卻知道了,拿到這個錢,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這一筆錢,必須要用在牛馬大會上面。

韓琦還大度的表示,不但錢會全部到賬,還會預付一部分的勞力,主要是馬和牛。

牛馬作爲整個世界是上,最出色的畜力,它可不單單是幫助建設這麼的簡單,歷史上面,能夠發展起來的文明,基本上都集中在歐洲和亞洲,其他的州很難,甚至連人類起源的非洲,也是一盤散沙,原因很簡單,沒有牛馬的存在,或者說,他們要想獲取牛馬非常難。

沒有牛馬,就沒有遠超過人的蓄力,就沒有快速的工具,更加沒有力量的結合,他們依然保持着原來的發展,沒有走上強國這一條路。

整個北宋都缺馬,渭州也一樣,他們用資金動員了大量的人力,才完成了渭州大會提前的準備,

現在,如果有這些錢,還有預付的這些牛馬,他們的效率就會更高了,可能原來需要更龐大的人力才能夠完成的項目,現在只用一半,甚至更少,就能夠完成。

不過,這可不是之前那樣,臨時性的,甚至簡陋的建築,這是包括了幾個永固的場館在內的一系列的項目,投入也會更大。

一個簡單,甚至可以用簡陋來說的牛馬大會的會場,總共花費了3萬多貫,可是一個永固的,能夠承接短時間的大規模大會,和長期的不間斷的交易的市場,這個投入可是巨大的,保守估計就是30多萬貫,足足翻了10倍。

這讓渭州令有些猶豫了,如果,按照平常的估計,1000多萬貫的交易額的話,他收穫的,也就是30萬貫,要把所有的收益,都投入到這一個永固性的建築上面,這多多少少有些不甘心。

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